新書推薦: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編輯推薦: |
基于“点 面”结合的生态补偿研究趋势与特征分析
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开展生态补偿政策关键主题因素挖掘及演化研究
进行生态补偿效益综合评价
探索生态补偿标准体系构建
|
內容簡介: |
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丰裕,是国家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资源宝库和能量源泉。该研究深刻领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内涵,以建设新时代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为目标,以生态补偿制度体系构建为准绳,全面梳理生态补偿研究现状,研判政策制度实施成效,厘清生态补偿关键主题因素,构建生态补偿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和生态补偿标准体系。该研究成果为推进我国西部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文化传承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探索。
|
關於作者: |
任冬林,(1985.12-),理学学士、企业管理硕士和法学博士,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安全防护与应急管理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委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应急管理、生态补偿。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成员主持和参与了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应急项目、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总装备部国防知识产权研究项目、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规划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其中为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做规划咨询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统计与决策》、《中国高校科技》等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撰学术专著1部,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数20余次,获各级各类奖励达6项次。
刘樑,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助理,西南科技大学院士工作站管委办副主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战略管理,风险与应急管理,主持和参与地厅级以上项目8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为企事业单位做专题培训讲座和咨询报告100余次。获得绵阳市优秀教师、西南科技大学五四青年奖章等称号,获得四川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绵阳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安全防护与应急管理专委会副总干事,中国现代化管理学会管理决策委员会理事,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委等。
张明善,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4月生,四川省西充县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委领军人才、国家民委创新团队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人民政府评议(审)专家。长期从事管理科学和西部地区应急管理研究。主持科研项目3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教 育 部 人文社科项目1项,四川省社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13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科学学报》等CSSCI、SCI、EI期刊发表论文57篇。出版著作和教材5部。撰写调研报告12份,其中6份获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等批示,1份获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附页)》刊载并获中央政治局九常委批阅,2份获中办国办采纳。获省部级奖励15项,其中 教 育 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四川省和国家民委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
目錄:
|
目录
绪论..................................................................................................... 001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001
第二节研究内容..................................................................................... 008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011
第四节创新点与不足............................................................................... 014
第一章生态补偿研究的趋势与特征分析............................................ 016
第一节基于CNKI的生态补偿研究趋势与特征分析....................................... 016
第二节基于WOS的生态补偿研究趋势与特征分析...................................... 028
第三节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研究........................................................... 042
第四节区域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研究........................................... 045
第五节文献述评..................................................................................... 045
第二章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048
第一节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基本概念........................................ 048
第二节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050
第三节本章小结..................................................................................... 059
第三章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实践探索研究................................ 060
第一节国际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实践研究.............................................. 060
第二节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实践研究....................................... 064
第三节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的历史演进研究.............................. 068
第四节本章小结...................................................................................... 071
第四章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评价研究...................... 072
第一节理论模型构建............................................................................... 072
第二节指标构建与数据来源..................................................................... 075
第三节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085
第四节稳健性检验.................................................................................. 093
第五节本章小结..................................................................................... 095
第五章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关键主题挖掘与
演化研究............................................................................................ 096
第一节理论模型构建.............................................................................. 096
第二节数据来源与参数设置..................................................................... 098
第三节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102
第四节多阶段生态补偿政策关键主题演化研究........................................... 107
第五节本章小结....................................................................................... 111
第六章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效益综合评价研究............... 112
第一节理论模型构建................................................................................ 112
第二节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127
第三节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131
第四节本章小结...................................................................................... 155
第七章西部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156
第一节生态补偿标准的定量评价方法........................................................ 156
第二节基于税收调节手段的生态补偿标准测算............................................ 161
第三节算例分析:以凉山州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为例..................... 168
第四节本章小结...................................................................................... 174
第八章我国典型民族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案例研究.... 175
第一节内蒙古自治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案例研究........................ 175
第二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案例........................ 180
第三节广西壮族自治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案例........................... 185
第四节青海省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案例........................................ 190
第五节西藏自治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案例.................................. 197
第六章本章小结...................................................................................... 201
第九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202
第一节研究结论..................................................................................... 202
第二节研究展望..................................................................................... 205
参考文献............................................................................................. 206
|
內容試閱:
|
前 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为支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始终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深度探索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制度体系,实现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充分供应和全产业链安全,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西部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丰裕,是国家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资源宝库和能量源泉。本书深刻领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内涵,以建设新时代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为目标,以生态补偿制度体系构建为基础,全面梳理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现状,研判国家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成效,厘清影响生态补偿成效的关键主题因素,构建生态补偿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和生态补偿标准体系。本书为推进我国西部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守护传承的协调统一,开展了积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本书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对我国生态补偿研究的趋势和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发现,目前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现实需求转变导致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方面矛盾交织。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难题,本研究聚焦生态补偿领域的制度创新、补偿标准制定和量化模型设计等方面的探索,进而为我国西部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模式、机制及标准实践等提供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实践应用的依据。
本书运用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以合成控制法(SCM)对国家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生态补偿政策对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键指标产生积极影响,这也为国家制定面向西部地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配套及导向性政策提供了学术支撑。同时,本研究提出政策制定者需要加大政策对西部地区环境保护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政策的影响效力,实现政策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保护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正向调节作用。
本书开展了生态补偿政策关键主题因素挖掘及演化研究,通过LDA主题模型,选取影响我国西部地区生态补偿的相关政策文本作为语料库,深度挖掘生态补偿政策的关键主题因素,构建起不同阶段政策的关键主题因素演化关系可视化图谱,为生态补偿政策制度完善及优化提供学术依据,有利于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提升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
本书实施了生态补偿效益综合评价,通过VIKOR-AISM方法解决多属性决策问题,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四个维度开展西部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效益综合评价。研究成果为客观反映区域生态补偿成效及评价主体的价值倾向提供了重要方法借鉴,有助于评价的精准度和针对性,为制定符合少数民族区域特点的生态补偿政策制度、生态补偿模式、生态补偿标准等提供了综合评价的可量化手段,有助于构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竞争有序协同发展的格局。
本书探索了生态补偿标准体系构建,结合宏观政策引导和微观市场调节的思路,吸收成本核算、效益评价、生态环境承载力及脆弱性判定等因素,最终构建了生态补偿标准的财税调节模型,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了实践应用依据。同时,本书以四川凉山州为例,探索生态补偿标准在财税制度上的融合应用。
本书从新的视角深入研究了西部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及关键主题因素,侧重我国西部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现状,开展了政策效果评价及关键主题因素挖掘,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西部地区生态补偿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丰富了生态补偿研究理论的内涵,为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本书从新的视角构建了西部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多种量化研究的实证分析手段,从宏观政策执行层面量化评价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综合考量生态补偿效益与社会、经济、环境及文化的关系,构建了生态补偿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尝试将非生态补偿评价领域的新方法、新模型、新思路运用到生态补偿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创新意义。
本书总结分析西部地区典型省份在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方面的生态补偿实践,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西部地区生态补偿研究提供了有益探索。
本书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辩证分析了战略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四者的关系,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特点及战略性矿产资源禀赋条件及开发特点,从宏观政策引导和微观市场调节两个维度探讨了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对建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协调的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体系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推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应用指导。
本书的相关研究工作得到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贵州财经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凉山州委州政府、阿坝州委州政府、西藏科技厅等单位,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其中西南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雷晓寅、王钧懿,西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蒋攀,硕士研究生张雨涵、李梦悦、赵钰婷、陈璐璐、刘姝等参与了本书部分章节的撰写及校对工作,在此表示感谢。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2021-XY-16、2021-JZ-09)、2021年度四川省科普专项资金、2022年度绵阳市优秀院士工作站补助资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计划软科项目(2022JDR0177)的资助,该成果系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资助成果(编号:22sx7113)。同时,本书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数据及文本资料,在此向文献资料的作者和单位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22年7月于四川绵阳
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生态保护权责、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122]。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时,提出了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断[137]。同时,对“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等作出重要部署[138]。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2019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印发了《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方案》,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西藏及四省藏区、安徽省选择50个县(市、区)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当前,我国处在生态补偿实践的探索阶段,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挑战,亟须社会各界致力于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积极探索其背后的理论逻辑,梳理并把握住生态补偿政策与实践的演化进程,为我国“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贡献对策。
在战略性矿产资源方面,西部地区储量丰富,易于开采,品位好。相关矿产资源开发具有很强的共性,主要体现为:生态脆弱、工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制约比较明显;矿产资源成矿调节好,资源富集便于开发;矿业经济有望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民族性和所处地域的特殊性导致开发的外部环境比较复杂;需要重视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及维护民族团结。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开采过程对生态植被的破坏,开发过程受洗选、冶炼、回收等技术影响,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废水、废渣排放,以及尾矿、高炉渣大规模堆弃等问题严重威胁当地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战略性矿资源开发特点及补偿现状如表1所示。
表1?西部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及生态补偿特点一览表
续表
省
(区、市)
矿产资源特点
资源开发问题
生态补偿要点
省
(区、市)
矿产资源特点
资源开发问题
生态补偿要点
内蒙古
自治区
现已发现各类矿床4100多处,种类达128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种中,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7种,居全国前10位的有56种;稀土资源储量居世界之首;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矿产储量丰富。
侵占大量土地资源,矿业“三废”污染环境,改变草原地貌;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破坏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移民加重财政负担,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矿区群众发展生存权受限,矿区居民健康受到影响。
严格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征占草原行为,切实从制度机制上加强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草原保护管理工作,持续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广西壮族
自治区
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64种,居前5位的有47种,其中以非金属矿产最多;探明资源储量达46种,有25种储量名列全国前6位;有色金属、建材和其他非金属矿产是广西矿产资源的一大优势;品种多、储量大、分布广。
矿业开发布局不够合理,过度开发加剧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等问题引起一系列地质灾害,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造成矿区居民环境生存权缺失;规模化水平不够高。
落实政策,广开资金筹措,完善矿区的生态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矿区资源开发的补偿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宏观调控
作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已发现矿产有153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102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34种、非金属矿产57种、水气矿产3种;保有查明资源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2种,居全国前10位的有78种;矿产种类全、储量大,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经济发育程度不够,环境敏感且脆弱,对矿业经济发展支持国民经济期望较高;地处边疆,在矿业发展上受外部影响比较大。
可享有为整体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而得到的奖励性回报补偿的权利;严守生态红线、提高经济效益、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动和谐矿区
建设。
西藏
自治区
已发现101种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41种,发现矿点2000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2种;12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5位;优势矿种有铜、铬、硼等,部分矿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生态系统脆弱,恢复难度高,草地破坏程度高,下游水源受废水污染;管理秩序混乱,当地百姓资源补偿获利较少,矿山企业普遍规模小而分散;固体废弃物的堆积和矿业生产建设直接破坏和侵占
耕地;现代化大型矿山无法建设,生态破坏现象突出。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调整资源税、开展矿山地质危害评估和环境
保护。
贵州
已发现各类矿产 137 种, 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 89 种,51 种位居全国总量的前10位;锰、铝土、稀土等矿产资源丰富。
水资源短缺,地下水平衡被打乱;土地资源浪费现象突出;资源开发侵害了植物和森林,加剧了生态恶化;“三废”处理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合理进行资源开发规划,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资源利用与生态补偿的税收政策,建立生态补偿金筹集和使用制度。
云南
已发现矿产157种,固体矿产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82种,居前3位的有31种;有“有色金属王国”和“磷化工大省”之称;矿产资源总量大、矿种齐全、配套程度高、共伴生矿多、综合利用潜力大、经济价值高、矿床类型多样。
生态环境污染加剧,矿产资源的环境价值难以衡量,存在利益冲突;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矿山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恢复进展缓慢;
加强生态补偿监管,完善生态补偿收费标准,提高资金保障,完善矿产资源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加大生态环境防治的执法力度。
青海
已发现各类矿产 136 种,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 4794 处,10 种矿产居全国首位;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盐湖资源的聚集区,无机盐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盐湖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
矿产勘查程度不高,可供开发储量过少,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监督管理不完善,深加工及延伸产业发展不足;耕地盐碱化程度较深,出现草场退化、沙化、荒漠化等问题。
合理有序开发优势矿产资源,处理好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和利益分配之间的关系;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提高矿产开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加速矿区生态建设。
甘肃
已发现各类矿产119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77种,探明矿产地1402处;11种矿产已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32种矿产已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前5位;矿产资源分布高度集中。
需要调整开发与利用结构,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解决矿政管理落后面貌,及时满足国家新形势下的矿产开发政策及环境保护需要。
完善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与保证金制度,推广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基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监督管理体系。
四川
32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攀西地区蕴藏丰富的铁,拥有国内占比93%的钛和83%的钴。省内西北地区蕴含稀贵金属,有望发展成为尖端技术产品的原料供应地。共生、伴生组分多,综合利用效
益高。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及矿山地质灾害现象突出,阻碍了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利于资源的高效
利用。
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落实产权登记制度,明确森林权、草原承包经营权、矿山开采权归属。同时,要分别制定生态补偿标准,做到矿产资源开发配套制度体系
完善。
重庆
金属及非金属矿产种类多。铝土矿是优势资源,全国第六,锰矿资源在全国享有很高声誉,有世界上最大的锰矿石和电解锰生产基地,有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开发利用结构与布局合理性不足,综合利用程度低,开发利用方式粗放,面临的环境污染现象严重,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效率低下。
根据森林植被情况制定恢复收费标准。持续推进生态类“地票”交易,深化“林票”制度改革。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创新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机制。
陕西
资源大省,金铜排名第7位,磷第8位,银、铁、硫铁矿位于全国排名第11~23位,矿产潜在价值占全国30%以上,62种全国前10,21种进入前三,是重要的能源化工、煤炭生产基地。
存在土地破坏、矿区坍塌、水资源污染等生态危机。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生长量减少、涵蓄水分功能下降。
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生态补偿机制以“造血式”补偿为目标,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完善生态补偿相关法律,严格监管。开展事前补偿,为受偿区发展创造机会。
宁夏回族
自治区
矿藏资源储量以煤为主,其次为建材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贫乏,其中主要有石膏、石英砂岩、黏土矿物、白云岩、膨润土、磷、铸型用砂、硫铁矿、铸石原料等,占全部矿产的90%以上。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地有47处,大型矿床7处,其中石膏累计探明储量列全国第6位。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萎缩;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效率低;多数矿山开采规模小,矿业呈现煤炭—建材型单一结构;煤炭资源的开发占主导地位,矿山环境问题突出。
不再新建对生态环境破坏具有不可恢复的矿产开采项目;开采矿产资源实行矿山闭坑保证金制度;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建立矿产资源输出生态补偿机制,保护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资料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官网及文献。
当前,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环境脆弱敏感,矿产资源开发各个环节不可避免地存在环境污染、环境损害、文化影响及其他复杂影响,再加上现有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存在机制创新不足、资源配置失当、利益分配不均、补偿标准适用性差等诸多问题,正外部性影响乏力,负外部性影响突出,需完善生态补偿制度设计以满足西部地区资源开发需要。
因此,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现实需要,亟待设计一套符合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西部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推动补偿标准的建立及应用实践,探索破解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与矿业产业环境之间矛盾冲突的难题,形成良性互动的可持续性发展格局。这对于突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保障国家安全及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增收致富,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的专业书籍、电子资料及对国内生态补偿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国内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生态补偿进行了大量研究,涉及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生态补偿区域构建、补偿标准以及途径探索等各个方面,为促进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发展提供学术支撑。总体来看,针对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和学术论文数量较少,因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基础薄弱,还有相当一部分研究属于介绍式及探索式研究,没有深入展开。本书以西部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为研究对象,聚焦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国内外研究文献梳理、生态补偿模式实践、生态补偿政策演变分析、生态补偿政策影响评价、生态补偿主题要素挖掘及演化、生态补偿效益综合性评价及生态补偿标准的探究,具有以下理论意义:
一方面,研究从公共政策运行、政策文本关键主题因素挖掘、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价等视角为生态补偿研究提供了新的研判标准、研判方式和研判方法,拓展了生态补偿研究的理论评价体系及系统构成,有助于我国西部地区战略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系统理论建设。
另一方面,研究聚焦西部地区,针对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的政治性、特殊性、敏感性系统考量,为破解西部地区资源难题,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做到把国家经济利益和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利益、民族利益及社会利益相统一,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实践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日趋完善,投入力度逐步加大,体制机制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实践中,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优良生态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综合性损害评估及补偿标准测算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补偿标准操作性不强或缺乏理论依据,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与现实环境保护需求不适应等问题较为突出,对西部地区等特殊区域范围的资源开发及其多重影响因素考虑不足,建立此机制,使其对标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市场化、多元化的建设要求,保护生态环境,激发企业和社会公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本书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在生态补偿领域的政策导向和现实需要,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应用实践的研究,形成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和实施路径,为该地区宏观政策的制定和微观市场调节手段提供了借鉴参考,对公共政策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论证,并且尝试构建效益评价体系,从不同决策偏好的角度评价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效益,并结合税收调节手段进行补偿标准的探索,从实践角度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可实施的标准制定手段,并开展了面向凉山州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状况的研判及标准设计等实证分析,尝试性地将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该研究对实现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利益协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研究内容
本书着眼我国西部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现状,从生态补偿政策、生态补偿政策文本主题要素挖掘、生态补偿效益综合评价、生态补偿标准设计等方面展开研究,依据生态补偿研究的基础理论,深度诠释战略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四者的关系,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特点及战略性矿产资源禀赋条件及开发特点,从宏观政策引导和微观市场调节两大视角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体系构建进行研究探索,梳理了生态补偿政策、国内外补偿模式实践,总结补偿理论依据并开展了深入系统的论证,对政策实施效果及生态补偿效益综合评价、补偿标准的构建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探讨,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评价体系构建提供了有益探索,对建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协调的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实现生态文明理念下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内容一:基于点面结合的生态补偿研究文献系统梳理
本书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从国内外文献研究的主流数据库采集文献资料,通过文献计量方法CiteSpace实现文献研究总体分析及可视化研究,依托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CNKI(知网)数据库,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研究及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研究的文献资源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对生态补偿研究的文献脉络、历史演变、焦点主题、热点前沿进行归纳总结;基于文献研究,本书分析了目前生态补偿研究领域的不足及现实需求转变环境下理论研究与现实的矛盾,聚焦生态补偿领域的制度创新、补偿标准制定及量化模型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学理支撑。
研究内容二: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对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综合考虑国家宏观政策环境和现实需要,应制定并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因此,通过政策评估手段,本研究运用相适应的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d methods,SCM),对生态补偿政策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聚焦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政策的影响效果,为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成效论证,进一步探讨了我国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政策执行现状,在政策层面为国家及地方政府推进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政策不断健全完善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并对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作出了有益补充。
研究内容三:生态补偿政策关键主题因素挖掘及演化研究
研究选取影响我国西部地区生态补偿的相关政策文本作为语料库,深度挖掘文本主题要素,即关键主题因素,以各级政府发布的生态补偿政策、条例、规范、方案等为研究对象进行LDA主题模型分析。研究依照政策文件的发展演化历程,分为不同发展阶段,把各个发展阶段的文本拆分组合形成研究语料库,随后实施LDA主题模型分析,对提取的主题要素进行凝练,总结为关键主题因素,即政策文本的关键主题因素,完成识别过程。政策文本关键主题因素挖掘,为构建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效益指标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研究利用余弦相似度算法,对各个阶段提取的主题要素之间的相似度进行计算,进而分析不同主题之间的演化关系,最终形成生态补偿政策技术预测的可视化结果。
研究内容四:生态补偿效益综合评价研究
研究立足西部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现状,将补偿效益评价视为多属性决策问题,通过VIKOR-AISM联用方法解决多属性决策问题,包括最大化群体效用和最小化个体遗憾值,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四个角度,开展生态补偿效益的综合评价,并基于心理账户理论和前景理论对妥协值Q及其拐点k进行聚类分析,通过绘制对抗层级拓扑图,评价决策主体在不同决策偏好和犹豫区间k测度下的综合排序变化,有助于反映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评价倾向因素的综合考量。该研究对评价样本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成效开展了更为客观科学的综合性评价,在可量化方面,为国家制定符合区域特点的生态补偿政策制度、生态补偿模式和生态补偿标准等提供支撑,有助于实现规范管理、竞争有序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协同发展的格局。
研究内容五:生态补偿标准构建研究
研究综合考虑现行的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及模型,提出了采用税收手段调控是自然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市场化调节的重要方式,约束力强,可操作性好。研究充分结合前文在政策评估及补偿效益综合评估方面的实践,基于现行资源税和环保税核算方式,通过引入调节系数影响税率,实现调节生态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区域整体生态补偿状况及生态环境承载力状况三个维度的构建,代表地区以凉山州为算例,开展对其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情况的论证并尝试性测算补偿标准,给出该区域财税调控的合理建议,为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