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
思考的框架3 巴菲特芒格马斯克推崇的思维方式 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沙恩·帕里什 著
》
售價:NT$
295.0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NT$
340.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編輯推薦: |
老舍文学院诗人是当下京城的一个优秀诗人群体,这本诗选展示了他们的实绩,同时,也呈现了当代诗歌的一些共性问题。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为北京老舍文学院第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诗歌小辑,收录了活跃的中青年作者的诗歌作品,本书作品用体验生活的硬功夫助力文艺创作的真功夫,用饱含激情的笔,用流淌着温度的文字,脚踏实地地创作,为未来写好今天的历史,为盛世留下华章。作品以诗歌的方式展现了京味的生活、京味的语言,使散文弥漫着当代京城生活的烟火气,读来别具韵味。
|
關於作者: |
老舍文学院在2013年开始筹办,在北京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2016年12月29日正式挂牌。文学院以老舍命名,既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京味作家,也是希望新一代作家能够继承传统,把京味文学推向新的高峰。老舍文学院要架起作家、作品、读者之间的桥梁,以创作优秀作品为己任,成为代表北京作家的新名片。
|
目錄:
|
李睦
隔离服上的名字/002零号病人诊断书/004
云之上 / 005早春登红螺山/ 006
心路/ 007车站/ 009牛铃有声/ 010
香客/ 011搭积木/ 012午后访葫芦村/ 013
赵昕
梦中的/ 015三月的风景/ 016有没有终归/ 017我们的麦田/019
夜/ 020蔷薇的安宁/ 021眼泪的延续/023
024/爱之中026/庙026/ 惊蛰027 /天台寺
楚红城
030 /一则日记
031 / 芦庄的桃树,总有-瞬间的伤感
032 /元宵节前的一个夜晚
033/ 惊蛰
034/遗爱湖
035/等我的红安母亲036/在天台山
038/此刻
039 /离夭空最近的地方,珠穆朗玛峰要说
040 /永定河
寒竹
043 /父亲的死亡证明
044 /冬夜记
045 /总有春天让人感动
046 /爱故里,爱我最初站立的地方
047 /夜游芦庄
048 /母亲
参观黄麻起义纪念园有感/049
早春登山/ 050秋意扎/051空笔芯/052
刘艳茹
儿童诗四首/054---年级小学生/ 056
关于爱情/059紫藤寄松/ 061母亲的生日/062
刘雅阁
山居/ 065我为你画像/065玻璃栈道/ 066徒手攀岩者/ 067断崖泳池/068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069
渔猎鱼语/ 070红螺寺送子观音/073冰雪世界看冰雕/074
遇见/ 075
布非步
078/斯卡布罗集市079/印度洋上080/缄默082/秋日
083/失语的叶赛宁
084/洛丽塔:譬喻,镜像及其他085 /仿赞美诗
伽蓝
088 /星空盖顶
089 /在红螺寺该谈论什么090/落日
091/遇见
092/红螺寺的植物093/登天台山094/坐忘岩下感怀095/状元洞题记
高丽敏
098 /之后
098 /窗外
o99 /某一刻
雪/ 100
抄袭——写给母亲七十寿诞/101
砂砾/102---件毛衣/104
杀牛/105容器/106
史冰
喊山(组诗)/ 109
黄长江
420元钱等于什么/ 125一些诗歌在这里诞生/ 127一个正在走进诗歌的村庄/ 129
风谒红螺寺/131
干草垛/ 133
樊淑玲
惊蛰/136
副中心的建设者/137
王伟
140 /一首诗的生日141/芦庄的入口143/闭关记144/唱歌的小海145/长江运沙船147/红螺寺在旋转148/红螺山低处的事物149/最后一个离开钟磬山庄150/在廖五私房菜馆
152 /万永达的大刀
赵玉良
155/望夕阳
156/秋天,每一片叶子都是幸福的158/我爱春天
159 /水中的石头
160/我想给玫瑰写一首诗161 /我听见了自己的心跳163 /擦玻璃
164/鹰翔
王友河
我常常忘记自己是个病人/ 167飘动的空管干草或干草堆/ 168
郭冠荣
酒后,他的真理/ 177敢先生,欠你一个拥抱/ 178
一棵沉默的树/ 179雪上,一个女人名字 / 180我试图与两只鸟和解/181
大雪纷纷/182那么重的云朵/ 183
秋夜声声/184
石头/ 186
一些事,在额头上隐忍/ 187
梁小兰
镜中的尘土(组诗)/189
张义
飞鸟般的思想/200
大运河的码头/200
201/让思想等一等肉体202 / 自然界的伦理坐标203/冬天的雪在掩埋204/故宫这个动物园205 /语言的起源206/透过深秋的季节207/城市的味道高高飘扬208 /相生相克的历史,循环
胡留帅
211/惊蛰212 / 北方的梦
214/从一头牛的记忆开始说起215/祖国我爱你(组诗)218 /在惊蛰这一天想到太平湖
周卫民
221 /输入法
222/下雪了
223 /雨滴穿过脊背
224/声音
225/白河
226/在桥的上面,在树的顶端
一对相爱的树/228卢村有三种鱼/229静止的钉子/ 230
闪电 / 231
自明
惊蛰/234放凤筝的男人/235解放红螺寺/235红螺山叙事/237记一次空航/238
学诗记 / 239一件风衣/ 240骨与金(讲)/241
麻城之夜/242真挚的告别/244
非白
我常常陷入一支笔中(组诗)/ 246要在火中炙烤多少回(组诗)/ 250
你是谁/254
春是木质的,一扇门把他分开/255
雨水,不肯折断地流/256大河之声(节选)/ 257
陈丽伟
261 /小年或糖瓜儿261 /想到来生262/泪之花263 /落叶,2019
264/写在深泽的十四行265 /弋阳康伯祠前266/疫中狂想267 /戴口罩的春天
268 /一件写满名字的防护服270/ 带问号的十四行诗
刘玥含
272 /月亮的影子273 /错过
274/境界
275 /五月北戴河来看海
277/第一场春雨
278 /走在风里的心事
280 /我在那片寂静的墨色里等你281/父亲迎着场山洪
282/修复
283/湖边小憩
|
內容試閱:
|
序:诗卷长留天地间
诗在中国,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为历代所重。其中的缘由,我之前理解得十分肤浅。年轻时曾以为,诗不过是单纯的文学而已,写起来文词加技巧,读起来朗朗上口,就是诗的全部。这种观念偏近于所谓的小技。如今我方明白绝不那么简单。体量弱小的诗如此源远流长,在各代都能俘获大量“粉丝”,其中原因需要悉心体察。就比如眼下的新诗,尽管表面上备受诟病,但它的“铁杆粉丝”有增无减,以千百万计,诗歌活动更是盛况空前,非单纯的文字加技巧所能解释。诗不仅是单纯的文字,还是生命的外化,关系到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换句话说,诗勾人心,关系到人的幸福指数。诗的功能也不限于个人抒发感情。兴观群怨这一古老的总结极为精到,我在网络诗歌中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在那里,有人将诗当成鲜花、蛋糕,有人当成选票、话筒,还有人当成投抢、匕首。这些五花八门的诗歌功能也是其活力的源泉。这些年,我重读屈陶李杜,就发现,诗原来如此重要,如此复杂,既是个体生命的凝结,又是社会生活的折射;既是时间的记录者,又是历史的参与者;弱则轻于鸿毛,重时胜过泰山。无论小大轻重,诗歌的生命力总那么顽强。这本老舍文学院第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诗选,便是这种顽强生命力的一个新例子。让我明白,诗,历尽千难万险,依然生机勃勃。
这是一本特殊群体的特殊诗集。与通行的个人诗选、年选、多年典藏等都不同,甚至与偶见的那种地域性诗选或同人诗选也不相同。诗歌班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组织化诗歌教学的产物,反映了我们时代对于诗教的一种想象方式。它的特殊性还在于其独特的成员关系。诗歌班结业不结课,学员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紧密而频繁,凝聚力超强,不是同人胜似同人,绝非沙龙盖过沙龙,以独特的方式印证了诗歌的维系力、激荡力。这本诗选,便是这维系和激荡的直接成果。
诗集选入24 位诗人,200 余首诗。遴选严格,优中选优。据我了解,每一首都系学员的精心之作,经过个人认真挑选,反复打磨,并经吴思敬、树才、西渡等几位指导教师的悉心点拨。为了保证诗选质量,学院专门组织了几次网上交流改稿,我本人有幸为诸位学员讲解,与他们共同探讨诗歌技艺,在疫情肆虐的庚子春天,实在是一个独特体验。
诗集的水平令人欣喜。至少在我看来,发表不在话下。像刘雅阁《我为你画像》,周卫民《声音》,寒竹《总有春天让人感动》等作,神思妙想,诗意盎然,都是令人拍案的佳作,完全有进入各类诗歌精选的潜质。学员们的大多数诗作都好得出乎意料,表现不凡。读稿之前我曾暗自嘀咕,担心又是那种常见的个人自费诗集类水平,文字毛糙,意象平平,味同嚼蜡。读后发现自己太武断了。诸位诗人下足了文字功夫,字斟句酌,我用尽浑身解数也没有挑出多少文字上的毛病。更让人开心的是,每个人都写出了自己的水准和特色。布非步、张义的高蹈前卫,陈丽伟的新式对仗,樊淑玲的通透热烈,非白、楚红城、梁小兰、刘玥含的雅致婉约,李睦的名词意识,刘艳茹的儿童视角,史冰的外冷内热,王伟的多重技巧,小海、王友河、赵昕的潇洒炽烈,郭冠荣的奇思妙想,高丽敏、伽蓝、黄长江、赵玉良的朴素真挚,自明的智性幽默……他们的特色在学院布置的命题作文里表现得更明显,如“红螺寺”“芦庄”等诗题,诸位写得八仙过海,各具风神,不同角度,不同想象,不同风格,读来令人愉快。当然,每个人的诗作远非一两个词语所能概括,想要领略其妙,须得一一阅读原作。我作为忝列其中的一名任课老师,对诸位学员丰硕的成果感到格外高兴,能跟这样一群优秀的诗人交流实在是一种荣耀。在此,我特别想做个广告,建议喜爱诗歌的读者朋友,特别是有了一定写作经验且打算升级的朋友,一定要读读此书。
老舍文学院诗人是当下京城的一个优秀诗人群体,这本诗选展示了他们的实绩,同时,也呈现了当代诗歌的一些共性问题。正因此,这本诗选格外值得重视。由此,我们既可以看到优秀诗人在快速成长中的诀窍收获,也能发现他们遭遇的瓶颈制约。我想分下面两个方面谈:
收获方面,如普遍确立的技艺自觉,明确的文体意识,特别是对各自心仪的诗歌范式的追求所产生的积极推动,尽管这些范式常常带有创作的陷阱或理论误区,他们也乐此不疲。这种状态正是青春期长身体阶段饥不择食的美好状态的表现。举例来说,洛夫为刘雅阁提供了营养,穆旦则是史冰的良友。标题意识是他们技艺自觉的又一表现。陈丽伟《泪之花》,非白《篝火是沿着黑夜生起的》《春是木的,一扇门把他分开》,高丽敏《抄袭——写给母亲七十寿诞》,郭冠荣《敢先生,欠你一个拥抱》《那么重的云朵》,黄长江《风谒红螺寺》,李睦《隔离服上的名字》《零号病人诊断书》,史冰《躲进眼底的忧伤》,寒竹《爱故里,爱我最初站立的地方》,张义《故宫这个动物园》《城市的味道高高飘扬》等,都是颇有意味的标题。再比如诗歌的命名意识。说起来我们都明白,石壕吏、锦官城、卖炭翁、武昌鱼、长沙水等属于人们熟知的经典命名,然而在当下的诗歌创作中,命名意识并不普遍。我觉得命名是诗歌中的灯盏,具有照亮的功能,需要创造性的思维。词与物,命名与存在,之间的关系特别有趣。在这本诗选中,郭冠荣命名的“敢先生”,其实是一个孩子。李睦的“零号病人”“光明果”,布非步的“民主的牛”,楚红城的“穿绿色军装的树木”,梁小兰的“人间正在变成车间”,刘玥含的“筝曲”,史冰的“老泪纵横的溪流”,张义的“山民阶级,武夫阶级”“舞爪龙”“单腿仙鹤”等,都令我眼前一亮。然而,这种命名于大多数诗人是无意识的。
问题方面,有这么几个,一是现代诗的现代性表达,尚需加强现代性意识,努力挣脱古典审美的拘囿。现代诗人如何更有效地表达现代性,也就是表达现代经验、现代感受,以区别于陶谢王孟的古典经验、古典感受,摆脱古典诗歌的束缚,是不少诗人面临的挑战。这本诗选告诉我,并非现代人表达的自然而然就是现代性。绝非如此。诗选中,不少诗作在现代性表达方面做出了努力,体现了相当的创作自觉。但还有一些故乡、自然、田园题材的诗作,不免落入古典审美的窠臼,表现为两张皮,即现代诗的外套,古典诗的肉身。本人活在市场、职场,近于战士、斗士,诗歌写出来的却是隐士、道士。类似两张皮的诗歌在当代普遍存在,好像得了一种习焉不察的流行病。因此,我格外关注一个诗人的现代性意识,即他在什么程度上自觉地抵抗古典诗意的拉拢腐蚀,并主动与其拉开距离,在多大程度上有意识地增加现代性的权重以提高其识别度。换句话说,一个现代诗人的现代性,往往表现在他抵抗、挣脱陶谢王孟的力度。之所以没把李杜放进来,是由于从经验的角度来看,现代诗人中,特别是好以山水田园故乡自然为题材的现代诗人中,被陶谢王孟俘获者居多,而受李杜蛊惑者并不常见。现代诗这种穿越式的俘获,不仅是领地性的,而且是肉身性、灵魂性的占有和腐蚀,需要诗人的思想革命方能解放。二是兴寄问题。历史有时真是奇妙,旧问题同时也会成为新问题。唐初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曾感叹,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此番这本老舍文学院诗人诗选也触发我思考彩丽和兴寄问题。诗选有一种诗作就属于彩丽型,词藻华丽,铺陈繁复,叙述圆熟,一看就是练家子,但就是缺乏骨感,缺乏思想支撑。陈子昂特别不满意彩丽竞繁,想借用汉魏风骨来反对齐梁间的柔靡之风。继陈子昂之后,盛唐许多优秀诗人都以汉魏风骨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如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就崇尚建安风骨。当下新诗也如此,存在大量彩丽型诗歌,操练词语空转,读多了审美疲劳。在这本诗选中,反而是一些朴素的诗歌更有力地触动我,如王友河《飘动的空管干草或干草堆》“能够震撼心灵的美越来越少”“一个人的内心有多悲悯他的世界就会溢出多少芬芳”等诗句,让我想起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直接发兴的诗句。我发现,不少打动人的诗歌,常常少铺垫,不装饰,不转弯抹角,只须喷薄而出。记得当代诗人育邦有一首诗《妓女》,其中有一句“于她而言,一切都是市场”,令我过目难忘。举这些古今的例子是想说,兴寄所包含的直抒胸臆,对于修辞过度的彩丽之病不失为一种矫正。三是诗歌广度的扩张,广阔经验的纳入和处理。自20 世纪80 年代的朦胧诗以来,新诗有一脉宣扬小我、私我、个我日益风行,躲进小楼,气象偏小,长于处理个人经验,一旦触及社会历史经验便捉襟见肘。实际上,对于一个有抱负的诗人而言,以诗歌的方式而非标语口号或者新闻报道的方式,从个人写作切换到社会历史的写作,是个重大考验。比如写这次疫情,该怎样处理?是只写自己,还是要写武汉?只写那些死去的人,还是要写救死扶伤的医生?如何处理光明与阴暗的关系?有关方方日记的争论至少表明,当我们试图处理公众关心的问题时,便会发现把握分寸的巨大难度,远非个人写父母、爱人、儿女、师友时那种无拘无束和随心所欲,因为读者不是傻子,他们同样关心你的话题,同样有所思考,有所感触,你的表达能否表达众人所想,能否处理好复杂的社会关系,能否把握一个恰当的分寸,绝非易事。特别是写社会大事件,便会发现有种种陌生,种种浮浅,种种片面。大事件对诗歌的要求更高,写作难度也更大,绝非私人写作、个人写作那么简单。唯其如此,这样的诗歌才更有价值,更值得尝试。
限于学识,聊发浅见,谨与学院诸位诗人及诗界众友共勉。
2020 年5 月28 日于通州
师力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