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伊豆的舞女 山音(川端康成精选集)引领余华正式开始创作的唯美经典 川濑巴水精美插图

書城自編碼: 389236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作品集
作者: 川端康成 著, 王之光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44796279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5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65
《 未完的信札(一部风格多样、摇曳生姿的中短篇小说集。) 》
+

NT$ 249
《 小孩(大冰2019全新作品) 》
+

NT$ 978
《 激流三部曲(巴金代表作 家+春+秋 全三册) 》
+

NT$ 1625
《 张爱玲经典小说集(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怨女/半生缘/小团圆全五卷,2019全新精装版,首批独家附赠《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1本) 》
+

NT$ 352
《 睡美人 湖(川端康成精选集)触动马尔克斯心灵的美丽作品 川濑巴水精美插图 资深翻译家叶宗敏全新译本 》
+

NT$ 210
《 大字版:经典小说(送给爸爸妈妈最好的礼物) 》
編輯推薦:
1. 收入四部短篇佳作,《伊豆的舞女》《温泉旅馆》《抒情歌》《禽兽》,及长篇代表作《山音》。
2. 从青年时代到知天命之年,从唯美成名作到重要转折之作,展现川端康成二十余年间文学与人生变迁。
3. 《伊豆的舞女》前后七次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演员阵容强大,包括山口百惠、三浦友和、木村拓哉等。
4. 《山音》完稿次年即改编为电影,由著名导演成濑巳喜男执导。
5. 特别收录川端康成诺奖演讲词,剖解川端文学在日本文学与美学传统中的千年传承;以及三岛由纪夫评价长文,讲述同行眼中的川端其人其作。
6. 精致装帧,极致视觉与触觉体验:知名设计师金泉倾心设计,雅致精装,适中开本,手感舒适;疏朗版式,久读不累。
7. 收入据作品内容精选的日本近代版画巨匠川濑巴水代表画作,赋予作品别样色彩。
8. 附赠川端康成书法书签,从另一角度进入川端精神天地。
內容簡介:
本书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作品集,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短篇集,收入四部短篇佳作,《伊豆的舞女》《温泉旅馆》《抒情歌》《禽兽》;后一部分为长篇小说《山音》。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成名作,也是其早期代表作。在这篇作品中,身为学生的“我”在一次伊豆半岛的旅行中与清纯善良的小舞女薰偶遇,穿行于旖旎风光间,两人的心渐渐靠近,情愫暗生。但至纯至真的情感未曾形诸言语,旅行已至终点,“我”在无尽惆怅中与薰分别,踏上归途。
《山音》是川端康成文学生涯后期转折之作。年过甲子的信吾在战后岁月的流逝中日渐感受到自己的衰老,时常回想起年轻时的情感历程。而儿子修一与儿媳菊子的婚姻,也因修一的战争创伤而陷入泥沼。一个家庭中的结构变化、精神动荡,背后是宏大时代与社会变迁的身影。
關於作者:
川端康成(1899—1972)
日本小说家,文学评论家。自幼丧失双亲,度过了孤独的少年时期。192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4月16日深夜自杀身亡,终年73岁。
川端康成文笔明净细腻,充满诗性,对美和死亡的探索是其作品的重要主题。他擅于用意识流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风格多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珠玉名篇。代表作《雪国》以前卫的笔法,婉转流动地表现了“日本之美”与“女性之美”,至今被认为是川端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他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古都》《千只鹤》等。
目錄
美丽日本中的我
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
温泉旅馆
抒情歌
禽兽
山音
山音
蝉翼
云焰
栗子
岛梦
冬樱
朝露
夜声
春钟
鸟巢
都苑
伤后
雨中
蚊群
蛇卵
秋鱼
永远的旅人
——川端康成其人及作品
內容試閱
美丽日本中的我
川端康成

春花夏杜鹃,秋月冬凉雪。
这首和歌题名《本来面目》,为道元禅师(1200—1253)所作。
另有一首出自明惠上人(1173—1232)的和歌:
冬月出云伴我身,可染朔风寒飞雪?
受邀题字时,我常手书这两首和歌相赠。
明惠上人的这首还附有一篇堪称和歌物语的详尽长序,借以阐明诗中的心境。
元仁元年(1224)十二月十二日夜,天昏月暗,入花宫殿禅坐。渐至中夜,出定后, 自峰顶禅房返回下房。此时,月出云间,清辉照雪。虽狼嚎谷间,有月为伴,心无恐。至下房,起身再出,见月又入云。闻后夜钟声,重上峰房,月复出云,与我伴行。抵峰顶,将入禅堂时,月逐云而去,欲隐山后,似默随我身。
这首和歌后,还附有一段文字 :
至峰顶禅堂,见月斜山头。
吾向山端月亦随,诚愿夜夜作友陪。
明惠在禅堂彻夜修禅,或是于天明前再入禅堂时又作:
观禅间开目,但见晓月清光,照落窗前。身在暗处,举目遥望,心澈生辉,仿若与月光相映相融。
心明洞彻无遮碍,月见却疑清辉在。
西行素有“樱花诗人”之称,明惠则被冠以“咏月歌人”的美名。
皎皎皎兮皎皎皎,皎皎皎兮皎皎月。
他笔下的这首和歌天真无邪,只是简单地将感叹音连缀成诗,连同上述三首从夜半至拂晓的冬月歌,旨在“咏歌实不为 歌”(借鉴西行法师的说法)。它们坦率、纯真,把对明月的诉说朴素地化为三十一个日语音节。所谓“与月为友”,其实更是与月相亲,我见月即成月,月见我即成我,沉入自然, 与自然合一。拂晓前在昏暗的禅堂里打坐静思的僧人心澄烁烁,所以晓月以为那光就是自己的清辉。
正如长序所阐明的那样,明惠入山顶禅堂思索宗教与哲学,“冬月出云伴我身”一诗歌咏的便是心与月微妙地相呼相应的事。我之所以借它题字,也正是有感于诗中的温柔与怜悯。冬月啊,你在云间忽隐忽现,为我照亮往返佛堂的路,使我闻狼嚎也不生惧。冬月啊,可有风吹到你?可有雪打到你?你冷不冷啊?这首和歌饱含对自然和对人的温暖、深厚又细致的体贴,尽显日本人的柔心弱骨。
以研究波提切利闻名于世、博通古今东西美术的矢代幸雄博士将日本美术的一大特色归纳为“雪月花时最思友”。见雪之美,见月之美,见花之美,即当自己看见四时轮回的美景深受触动时,当自己因邂逅美而感觉幸福时,便会分外思念挚友,渴望与其分享这层喜悦。也就是说,美的感动会强烈地唤起思人的情愫。这里的“友”可以广泛地理解为“人”。所谓“雪、月、花”,表达的是四季变化之美,同时这三个字体现了将山川草木、森罗万象、自然中的一切,以及人类情感中的美凝结于字的日式语言传统。此外,日本的茶道也以“雪月花时最思友”为根本精神。茶会即“感会”,是良友于良时相聚的欢会。附带说一句,我的小说《千只鹤》,如果被理解为写的是茶道的精神与形式之美,那就错了;它更多地是一部否定性的作品,是对当今沦为恶俗趣味的茶道提出质疑,发出警醒。
春花夏杜鹃,秋月冬凉雪。
道元的这首和歌也是展现四时之美,它将日本人自古以来在春夏秋冬里最钟爱的四样代表性自然风物简单地排列在一起,可以说是一首再寻常、再通俗、再平凡不过的,不是和歌 的和歌了。不过,古代还有一首意境相似的作品,是僧人良宽(1758—1831)的辞世歌。
此去留何在人间?春花秋叶山杜鹃。
这首和歌与道元那首一样,将寻常物与平常话直白地,更确切地说是故意地排列组叠在一起,传达出日本的真髓。更何况,它还是良宽的辞世歌。
春烟淡荡日迟迟,伴童戏鞠至暮时。
风清月明中元夜,竟夕共舞惜残年。
非关远人世,独行更自怡。
良宽笃守着这几首和歌中所歌咏的精神与生活,住草庵,着粗衣,信步乡间野道,与孩童嬉戏,同农夫闲谈,不用艰晦的言辞品论宗教与文学的深奥,“和颜爱语”,言行高洁。他的诗歌和书法超越日本江户后期、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近代习俗,复臻古雅,迄今仍备受日本人的尊崇。这样的良宽咏下辞世的心境:自己无一物可留,也无意留一物。死后,自然仍旧美丽,就把它当作自己在尘世留下的唯一纪念吧。这首和歌中蕴含着日本自古以来的情怀,也传达出良宽的宗教精神。
切切盼君终得见,今朝相会别无念。
这样的恋歌同样出自良宽笔下,我很喜欢。年老体衰的良宽于六十八岁邂逅二十九岁的年轻尼姑贞心,收获纯洁的爱情。这首诗写的是得遇佳人的喜悦,也是苦等的恋人终于出现时的喜悦。“今朝相会别无念”一句,至朴至真。
良宽七十四岁圆寂。他生于雪国越后——与我的小说《雪国》写的是同一地方,即如今里日本北部的新县。西伯利亚的寒风越过日本海,长驱直入。他一生在此地度过,人渐衰老, 自知时至,内心澄明通悟。这样一位诗僧,在他“临终的眼睛”里,应该依然美丽地映照着辞世歌中所描绘的雪国风光吧。我曾写过一篇题为《临终的眼睛》的随笔,“临终的眼睛”一语引自芥川龙之介(1892—1927)自杀时的遗书。遗书中有句话格外打动我:“我正在渐渐丧失‘所谓的生活力’‘动物力’吧。”
我现在住在一个冰般透明的、病态的、神经质的世界。……何时我才敢决然自杀呢?这是个疑问。对这样的我 来说,唯有自然,比何时都美。你可能会笑我——既然钟情于自然的美,却又要自杀,这不是很矛盾吗?可是,自然之所以太美,正是因为它映在我临终的眼睛里。
1927年,三十五岁的芥川自杀了。我在《临终的眼睛》一文中写过:“不论多么厌世,自杀都不是开悟之姿。不论德行多高,自杀者距圣者之境,都还遥远。”芥川与战后的太宰治(1909—1948)等人的自杀,我既不赞美,也无共情。不过,我还有一位年纪轻轻就去世的友人,一位前卫的日本画家,他长年思量着自杀一事。“‘没有比死亡更高的艺术’,‘死即生’,这几乎是他挂在嘴边的话。”(《临终的眼睛》)他生于佛寺,毕业于佛教学校。我猜想,他对死的看法应该与西方人的死亡观有所不同吧。“心有牵挂的人,谁会想着自杀呢?”由此让我想到的,便是那位一休禅师(1394—1481)也曾两度企图自杀的事。
之所以在一休前加上“那位”二字,是因为他是童话中的机智和尚,连孩子都知道他;他不羁奔放,举止奇致,关于他的趣闻逸事广为流传。“稚童爬上一休膝头抚弄他的胡须,野鸟也 在他手中啄食”,可谓达到了“无心”的极致境界。他看上去是个亲切、慈悲的僧侣,其实是一位严肃、深谙禅宗的高僧。据说一休是天皇之子,六岁入寺,闪耀着天才少年诗人的光彩,又苦闷于宗教与人生的根本性困惑。“若有神明,便请救我;若无神明,沉我入湖,以饱鱼腹。”他正要投湖时,却被人拦下了。后来还有一次,一休所在的大德寺里一名僧人自杀,数名僧人因此牵连入狱,一休深感有责,于是进山不吃不喝,决心一死。
一休把他那本诗集取名为《狂云集》,也自号狂云。作为日本中世的汉诗,尤其是禅僧所作的诗,《狂云集》及其续集中收录着绝无仅有的、读来令人瞠目胆战的爱情诗,甚至还有公然描写闺房秘事的艳诗。一休食鱼,饮酒,近女色,超脱禅宗的清规戒律,通过解放自己来反抗当时的宗教形骸,立志要在因战乱而崩坏的世道人心中确立人的实存,恢复生命的本义。
一休所在的京都紫野大德寺,至今仍是茶道的中心,一休的真迹也被挂在茶室供人瞻仰。我也收藏有两幅一休的手迹。其中一幅写的是:“入佛界易,入魔界难。”我颇受打动,经常挥笔题写这句话。字间意味可作各式理解,若深究下去恐怕没有尽头。仅说在“入佛界易”后附一句“入魔界难”,禅心至此的一休就让我深受震动。对于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家而言同样如此, “入魔界难”中有渴望,有恐惧,这番祈愿般的心境,无论表露出来,还是暗藏心底,归根结底都是命运的必然吧。无魔界,便无佛界。况且,入魔界更难。意志不坚,是入不了的。
逢佛杀佛,逢祖杀祖。
这是世人皆知的禅语。若以“他力本愿”与“自力本愿”划分佛教宗派,那么主张自力的禅宗当然也有这般激烈严苛的言论。主张“他力本愿”的真宗亲鸾(1173—1262)曾说:“善人尚得往生,何况恶人哉。”这同一休的“佛界”“魔界”说有相通点,也有相左之处。亲鸾还说过“吾无弟子一人”。“逢祖杀祖”,“吾无弟子一人”,这恐怕也是艺术严酷的命运吧。
禅宗没有偶像崇拜。禅寺中虽然也供奉佛像,但是修行道场、禅坐静思的禅堂里不供佛像,不挂佛画,也不备经文,僧人只是长时间闭目打坐,不语,不动,进入无念无想的境界,去“我”成“无”。这个“无”并不是西方的虚无,相反,它是万有 自在的空,是无涯无边、无尽藏的心之宇宙。当然,禅修也要从师受业,与师问答以获启发,还要研习禅宗经典,但静思终究靠自己,开悟也只能借助自力。而且,禅不重理论,重直观,不重他人教诲,重内省。真理“不立文字”在“言外”。禅修甚至可 以到达维摩诘居士“一默如雷”的极致境界。据说中国禅宗的始祖达摩祖师曾“面壁九年”,九年间面对洞窟岩壁沉思默想,终得开悟。禅宗的坐禅,正是始于达摩祖师的坐禅。
问则答不问不答,达摩心中自有佛。(一休)
另外,一休还有一首道歌:
莫问何为心,墨间松风音。
这也是东方绘画的精神。东方绘画中的空间、留白、减笔都是水墨画的灵魂所在。正所谓“能画一枝风有声”(金冬心)。
道元禅师也曾说过:“未见否?竹声中悟道,桃花间明心。”日本花道的插花名家池坊专应(1532—1554)在他那本《口传》中讲到:“仅以小水尺树,呈江山万里之胜景,刹那顷刻间起千变万化之佳兴,犹仙家妙术也。”日本的庭院也同样象征着广阔的自然。西洋庭院大都建造得十分匀整,相比之下,日本的庭院 却以不匀整居多。这是因为相较匀整,不匀整更能象征丰富与广阔的事物吧。当然,这种不匀整也依靠日本人纤细微妙的感性保持着一种平衡。再没有比日本庭院更复杂、更多趣、更绵密、更繁难的造园方法了。所谓“枯山水”,只靠叠岩布石造景,通过 “布石”营造出并不存在的山川起伏、波涛汹涌之景。这种凝缩的方式走向极致,便是日本的盆栽与盆石。
“山水”一词,指山与水,即自然景色,它从山水画(即风景画)、庭院中甚至又衍生出“凄寂”与“寂寥、清寒”的意境。不过,“和敬清寂”的茶道所崇尚的“寂”当然蕴含的是内心的丰富;同时,极狭小、极简素的茶室中反而包罗无边的广阔与无限的雅致。一朵花,可以比一百朵花更美。利休也曾教诲说,插花不宜用盛开之花。直至今日,日本茶道仍遵循此训,茶室的壁龛中大多只插一枝,且是含苞的花蕾。到了冬天,便插冬令花,比如名为“白玉”“助”的山茶。不仅山茶的品种有讲究,还要从中挑选花小、色白、只有单个花蕾的一枝用来插花。没有色彩的白,最清丽,也最富色彩。而且,花蕾上必定沾有露水。清水几滴,润湿花朵。五月,青瓷瓶中插牡丹,就是茶道里最华贵的花艺。牡丹自然也是单枝洁白的花蕾,沾着露水。不仅花要点水,很多时候还要事先用清水润湿花器。
日本的陶瓷花器中,最高级也最昂贵的古伊贺烧(约十五、十六世纪)被水沾湿后,仿佛才苏醒过来,绽放出美丽的神采。伊贺烧由高温烧制,燃稻草,稻草灰与烟在瓶身上附着、流动,随着窑温下降,形成类似釉质的表面。这层釉面亦可称为“窑变”,多彩多姿的纹样并非陶工人为所施,而是由窑中的自然神工造就。伊贺烧的质地古朴、粗糙、坚硬,沾水便会呈现出明艳的光彩,与花上的露水交相呼应。茶碗在使用前也会用水濡湿,使之润泽,这被视为茶道的一种趣味。
池坊专应将“山野水畔自然之姿”(《口传》)作为全新的池坊流派的花道精神,残器枯枝亦成“花”,由花可得悟。“古人皆 由插花悟道。”由此可见,在禅宗的影响下,日本的美之精神苏 醒了。这同样是在长期内乱的荒芜中活着的日本人的精神。
日本最古老的歌物语集《伊势物语》(成书于十世纪)中有许多可被视为短篇小说的故事。其中有一段话,讲的是在原行平在宴客时插花的事:
行平乃风雅之人,瓶中插奇异紫藤。花蔓垂垂,长及三尺六寸。
花蔓长达三尺六寸的紫藤确实不可思议,甚至让人怀疑其真实性,可我有时却觉得这紫藤花是平安文化的象征。紫藤兼具日式与女性的优雅,花蔓低垂,微风中也袅袅生姿,纤细、端庄、轻柔,在初夏的新绿中若隐若现,颇显物哀风情。若花蔓长达三尺六寸,则更是华丽异常吧。约千年前,日本吸收唐代的文化,充分消化融合,催生出华丽的平安文化,确立了日本美学。这一过程恰似“奇异紫藤”的盛放,宛如一场非凡的奇迹。当时涌现出众多日本古典文学的上乘名作:和歌有第一部敕撰和 歌集《古今集》(905),小说有《伊势物语》、紫式部(约 970—约1002)的《源氏物语》、清少纳言(约966—1017)的《枕草子》等等, 这些作品建构起日本的美学传统,影响甚至主导了此 后八百年间的文学。尤其是《源氏物语》,它是日本自古以来最优秀的小说,时至今日也没有哪部小说可以与之媲美。这样一部颇具近代性的长篇巨作早在十世纪时便已问世,堪称世界奇迹,也因此闻名海外。少年时尚不通古文的我阅读了大量平安文学中的经典,《源氏物语》也自然而然地浸润至内心。《源氏物语》以后的几百年间,日本小说始终怀着对这部名作的向往,模仿它,改编它。和歌自不必说,从工艺美术到造园艺术,都深受《源氏物语》的影响,并不断从中汲取美的养料。
紫式部、清少纳言,以及和泉式部(979—卒年不详)与赤染卫门(约957—1041)等著名歌人都是宫廷女官。所以,平安文学 既是宫廷文学,也是女性文学。《源氏物语》与《枕草子》诞生于平安文化的鼎盛之时,即从璀璨的巅峰走向衰败倾塌的时候。因此,这些作品中弥漫着荣华将尽的哀愁,却也呈现出了日本王朝文化极盛时期的景象。
不久,王朝转衰,公家大权旁落,武士掌权,进入镰仓时代(1192—1333)。武家政治一直延续至明治元年(1868),历时近七百年。然而,天皇制和王朝文化并未灭亡,镰仓初期的敕撰和歌集《新古今集》(1205)相比平安时代的《古今集》在赋歌技法上更进一步,虽有玩弄文字游戏的弊病,但重妖艳、幽玄和余情,增添了感官幻想,与近代的象征诗相似相通。西行法师(1118—1190)便是横跨平安与镰仓两个时代的代表诗人。
相思一夜君入梦,若知是梦何堪醒。
相寻梦路长相会,不及醒时一逢君。
《古今集》中小野小町的这两首和歌,虽为咏梦,却直率又现实。《新古今集》过后,和歌变成了更为微妙的写生。
斜日疏竹群雀喧,夕影婆娑秋意浓。
庭飞荻花秋风瑟,落晖照壁影渐消。
这两首和歌出自镰仓时代末期的永福门院(1271—1342),象征着日本纤细的哀愁,非常贴近我的心境。
咏赞“秋月冬凉雪”的道元禅师以及心怜“冬月出云伴我身”的明惠上人,大致都是《新古今集》时代的人。明惠与西行以歌赠答,也一同谈歌。
西行法师常来与吾谈歌,曰:“吾咏歌,不行寻常。虽 寄兴于花、杜鹃、月、雪及天地万物,然凡有所相,皆为虚妄,不过妙声充耳、诸相盈目而已。所咏之句,皆非真言。咏花实不为花,咏月实不为月。唯随缘、随兴而已。如虹亘中天,虚空有色;如白日当空,虚空有光。然虚空本无光,虚空本无色。吾心似虚空,染万种风情,却无迹无痕。此歌即如来真身。”(弟子喜海《明惠传》)
日本或东方的“虚空”与“无”,其真意在这段话中得以言明。有评论家说我的作品是虚无的,然而它并不等同于西方的虚 无主义。两者的内涵有根本的不同。道元的四季歌也是一样,虽 题为《本来面目》,其实是在歌咏四时之美的同时,表达着深刻 的禅思。

伊豆的舞女

山路变得蜿蜒曲折,快到天城岭时,雨脚将茂密的杉林染成白色,以惊人的速度从山麓朝我追来。
我二十岁,头戴高等学校的制帽,身穿绀飞白和服与裙裤,肩上挎着学生背包。这是我独自来伊豆旅行的第四天。修善寺温泉一夜,汤岛温泉两夜,然后踩着厚朴木高齿木屐来登天城岭了。重峦叠嶂、原始森林与幽深溪谷间的秋色令人陶醉,可是我又忐忑地怀揣着一个期待,匆忙朝前赶路。这时,大颗的雨滴开始打在身上。我快步攀上曲折的陡坡。等终于抵达北山口的茶馆,长舒一口气时,又在门口呆站住了。因为正中期待。那一行流浪艺人就在此处休息。
舞女见我呆站在那里,立即挪出自己的坐垫,翻过来放到了一旁。
“噢……”我只是应了一声,便坐了上去。在坡路疾行后的气喘吁吁以及惊讶中,那句“谢谢”卡在喉头,未能出口。
因为与舞女近距离相对,我慌张地从和服袖兜里掏出烟来。舞女又把女伴面前的烟具盘移到我近旁。我仍旧没有说话。
舞女约莫十七岁,梳着一种我不认识的、颇有古风又造型奇特的大发髻。发髻将她那张凛然的鹅蛋脸衬得分外小巧,美得很相称,仿若稗史中头发被画得异常浓密的姑娘。与舞女相伴的有一名四十岁左右的女人、两位年轻姑娘,还有一个二十五六岁的男人,他穿着印有长冈温泉旅馆商号的短褂。
这是我第二次见到舞女她们。第一次是来汤岛的途中,在汤川桥附近邂逅了前往修善寺的她们。当时只有三个年轻姑娘,舞女提着太鼓。我回望了一次又一次,心头泛起旅情。随后是在汤岛的第二晚,她们来旅馆里表演。我坐在楼梯上忘情地望着她们在玄关地板上起舞。“那天在修善寺,今晚在汤岛,这么算来,明天应该就是朝南越过天城岭前往汤之野温泉了。肯定能在天城岭的二十多公里山路上追上她们吧?”我空想着匆匆赶路,竟恰好在避雨的茶馆撞见她们,所以不免张皇失措。
很快,茶馆的老婆婆过来领我到另一个房间。这大概是平日闲置的屋子,没有拉门和拉窗。朝下一望,美丽的山谷深不见底。我的皮肤上涌起鸡皮疙瘩,牙齿咯咯打战,身体也在发抖。老婆婆过来送茶,我对她说感觉冷。“哟,少爷,您身上都淋湿了啊!跟我到这边暖暖身子吧,把衣服也烘一烘。”说着,她拉起我的手,将我带到她的房间。
房间里有一方地炉,拉开门的瞬间,暖流便扑面而来。我立在门槛边,有些踌躇。一位老爷爷盘腿坐在炉旁,周身发青,如溺死者一般,正无精打采地抬起连瞳孔都黄得发浑的眼睛望向我。他的周围,旧信和纸袋堆积如山,人像是被埋在废纸堆里。我呆立在原地,望着这个怎么看都不像活人的山中怪物。
“瞧他这副样子,让您见笑了……这是我家老头子,不必担心。他身子动不了了,所以就算样子难看,也只能请您担待一下了。”
老婆婆先客气了几句,然后讲起其中缘由。听她说,老爷爷长年患中风,致使全身不遂。那些纸山是从各地寄来的介绍中风疗养方法的信件以及从各地买来的药品的袋子。要么是听翻越山岭的旅人介绍,要么是从报纸上看来的广告,总之,老爷爷不放过每一条信息,从全国各地打听治疗中风的方法,四处求药。他不肯丢掉任何信件和纸袋,全堆在身边,望着它们度日。年深日久,就筑起了古旧的废纸山。
我不知如何回应,便俯向地炉。越岭的汽车经过,屋子微晃。我心想,这岭上,秋天便这么冷,马上又有寒雪染山,老爷爷为什么不下山去呢?我的和服冒出水汽,炉火旺得让人头疼。老婆婆回店里和艺妓们说话去了。
“这样啊。上次带来的小姑娘都这么大了呀!长成大姑娘了,你也真能干。出落得多漂亮!女孩子长得真是快。”
约莫一个小时过去了,外面传来艺妓们起身离开的声音。我也坐不住了,但只是心神不宁,并没有勇气站起来。“虽说她们在路上走惯了,但毕竟是女子的脚力,就算我落后一两公里,跑跑也能追上。”我边想,边在炉旁焦灼不安。不过,舞女她们一旦不在近旁,空想便如解放了一般,开始活跃起来。我问送完他们回来的老婆婆 :“那些艺妓今晚住什么地方?”
“那些人,哪里知道住什么地方,少爷。哪里有客人,就住在哪里,哪里都能住。哪有什么今晚的住处!”
这番话满含轻蔑,甚至在我心中煽起这样的念头:“既然这样,就让舞女今晚住到我的房间去吧。”
雨脚渐细,山峰也明朗起来。老婆婆一再挽留我,说再等十分钟,天空便会放晴,但我还是坐不住了。
“老爷爷,您保重身体啊。天要转凉了。”我衷心地嘱咐了一句,站起身来。老爷爷费力地动动浑黄的眼睛,微微点了点头。
“少爷,少爷!”老婆婆喊着追了上来。
“您给这么多,太破费了。多不好意思。”
她抱住我的背包,不肯松手。我再三推辞,她仍旧坚持,说要把我送到那边去。她小跑着送出一百多米,反复念叨着同样的话。
“让您破费了。也没能好好招待您。我记着您呢。下次路过时,我再谢您。一定再来啊,别忘了。”
我不过放了一枚五十钱的银币,她竟惶恐不已,感动得几乎落泪。可是我想快些追上舞女,老婆婆蹒跚的脚步反而妨碍了我。
“太谢谢您了。老爷爷一个人在家,您还是快回吧。”听我这样说,老婆婆才终于松开了背包。
一走进幽暗的隧道,便有冰凉的水珠滴答落下来。前往南伊豆的出口在前方亮着微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