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NT$
250.0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
直观的经营:哲学视野下的动态管理
》
售價:NT$
407.0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編輯推薦: |
蒸汽机、铁轨、纺纱机,你在听到“工业革命”一词时也许会联想到这类意象,但你是否思考过工业革命为何会首先发生在英国?这场变革的后续又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今日的生活?本书中的诸多事例和条理清晰的图表一定可以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纵览那段岁月中被工业力量席卷的世界。
|
內容簡介: |
发生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点,并导致了深远的社会变革。随着革命性制造技术的出现,生产率迅速提高,蒸汽机成为可靠动力的来源,☆初一批铁路为工业建设提供支撑。人们从农业转向工商业,城市不断发展,但污染和拥挤环境带来的疾病也成为了新的问题。许多人因为新机器的诞生失去了工作,另一方面,工厂的工作条件和工资水平也十分堪忧。随着中产阶级的繁荣,工人群体动荡不安,对工人的剥削导致了工会和抗议运动的发展。本书分析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以及工业化向其他国家扩散的过程。作者还关注了技术和商业组织的变化及其对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影响。
|
關於作者: |
罗伯特·C.艾伦(Robert C. Allen),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全球特聘教授,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高级研究员,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致力于经济史、技术革新和公共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著有《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圈地与自耕农:南中部地区的农业发展,1450-1850年》等。
|
目錄:
|
序言
致 谢
章 历史与现在
第二章 前工业革命时期:1500—1700
第三章 为何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
第四章 英国的国情
第五章 改革与民主
第六章 工业革命在英国之外的传播
出版者致谢
索 引
英文原文
|
內容試閱:
|
序 言
陈晓律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伟大的革命之一,要对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件进行界定显然是一个困难的事情。但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太密切了,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工业革命以后的时代里,无论从何种角度考虑,我们对它都不可能没有一点自己的了解。于是,提供一个大众都能够接受,并且应该了解的工业革命ABC,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罗伯特·C. 艾伦的这本《工业革命》,正是这样一个合适的读本。全书篇幅不大,但已经足够向人们描述工业革命是怎么一回事情。能做到这一点,对于一本一百多页的小册子,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它给我们的惊喜并不仅限于此。
首先,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工业革命的简要定义。无论如何,有关工业革命的书籍,必须有一个简要的概括,对工业革命进行界定。就学界的一般理解而言,工业革命是英国社会经济长期演变的结果,是一种技术进步的产物。这个技术进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终,所有的技术进步都汇聚到了一个划时代的产品—蒸汽机。可以这样说,只要人们提到蒸汽机,就会想到工业革命,而一提到工业革命的标志,人们也很容易联想到蒸汽机。这个机器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在于它终于在人类所使用的人力、畜力、风力、水力和其他有机燃料等动力之外, 首次使用了化石燃料,由此改变了人类获取自然动力的方式。正因如此,蒸汽机才会如此受人关注。而蒸汽机这样一种机器, 是不是由英国原创,实际上也是有争议的。毫无疑问,蒸汽机的发明与整个欧洲的科学革命相关,给蒸汽机提供基础支持的科学来自整个欧洲,但主要的科学家是意大利人、德国人和法国人,然而,终研究和开发成功的是英国人。这就发人深思了,为何不是其他出了工业用的蒸汽机?是因为英国的蒸汽机具有市场应用前景?但为何它在英国拥有市场前景?追问下去,第二个问题也就逐步展开了。
那就是,为何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其他欧洲国家? 显然,问题的回答并不简单。作者从大航海对西北欧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开始,于是,本书实际上是一部1500 年后全球发展史的缩影版本。全球化的机遇使英国受益匪浅,世界贸易的增长给英国带来新的产品;而英国的扩张也给英国的产品开辟了市场。再次,商业扩张和工资上涨改善了劳动力的健康状况和实力,提高了教育和技能的回报,助力英国工业应对外国竞争的挑战。其结果是识字率、计算能力和贸易技能的提高,这些都为制造业提供了支持。而这些细微的差异,却终在工业革命的关键阶段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当机器开始在英国纺织业中普遍应用时,欧洲大陆各国却没有动力使用机器代替工人生产。因为他们的劳动力太便宜了,相对于机器设备的成本,所节省的劳动力价值很小。由此可见,即便在几百年前,劳动力过于便宜也不是什么好事情。所以,书中也提到了,工业革命也是一种文化发展,是工业启蒙的产物。人们开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事物。而英国的工业启蒙深度和广度显然远远超越了欧洲的其他国家。这使得在英国的生产中,各种创造发明更容易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推广,这对于大规模的生产活动显然也是很重要的。书中也提到了相反的看法,即技术发明与启蒙没有什么关系,专利也不是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很多工程师与启蒙运动没有什么关系。显然,在一个巨大的社会潮流中,每个人的行为未必是那么理性,可以那么精确地加以分析。人们在这样的潮流中,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获得应有的报酬,就行了。
当然,投资环境也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 投资者的信心就很难建立,也就只能挣快钱,不可能坚持长期投资。而英国的一系列政治变革,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禁止任何人在国家大事上拍脑袋决策,对于投资环境的改善,应该很有帮助。不过,将工业革命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兴起是影响的观点,其主要代表应该是马克思的看法。他认为,资本主义是有很多竞争企业的体系。每家公司都必须提高生产率,否则就会被那些更为进取的企业挤出市场,其结果就是造成快速的资本积累和技术变革。因此,解释发展的秘诀,就是解释资本主义崛起的理由。马克思认为其中有两个重要渠道,那就是英国乡村社会的重组与劳动力和生产手段分离。当然,全球化对英国经济革命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
至于劳动者,尤其是工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也需要厘清。显然,工人收入的增长主要是在工业革命后期,且不同的技术工人之间也有差别,贫穷与繁荣共存。但总的来说,工业革命使英国普通工人的收入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较之工业革命前,已经跨越了一个重大的阶段。
总体来看,大航海与新贸易线路的形成,海外市场的扩展, 社会经济的转型,科学启蒙的浪潮,英国的政治更具法治性和可以预测的政治稳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都提供了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当然,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也是必不可少的。光靠掠夺是不行的,但没有掠夺也是万万不行的。终,随着蒸汽机的出现,工业革命开启了自己的时代。这些归纳,应该说中规中矩,几乎没有遗漏什么重要的东西。如果不了解工业革命的读者,阅读之后,对工业革命肯定会有自己的一个解答。
如果此书就此结束,固然不错,因为它已经完成了一百多页小书应该完成的任务。但作者并未止步于此,它给人的意外之喜是,继续将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纳入了议题之中。工业革命是全球化的产物,它也必然反过来推进全球化。而其中,苏联和中国是工业革命后续队伍中引人注目的例子。作者难得地客观评价了苏联的计划体制。他指出,当时的苏联大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强烈需要建立资本储备,所以,中央计划在这方面是有效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都在快速增长。在此期间,苏联在世界制造业的比重从5%增长到15%,但效率却越来越差。戈尔巴乔夫为克服弊端,引进了市场模式。随后苏联解体,制造业的比重直线下降,可见转向“市场”并非成功的保证。这一观点,较为客观,显然有别于主流的西方学者。
中国也得到了作者的关注。1949年后,中国也效仿苏联,1953年到1980年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份额仅从2%增长到5%。1992年后,中国宣布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于是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他认为,将中国与苏联进行对比具有启发意义。中国保留了中央计划的有效部分,扬弃了那些被证明是适得其反的部分。将竞争与计划相结合,或许能让中国摆脱苏联模式的种种矛盾。作者的这些看法是否正确,我相信中国的读者比任何人都更有资格进行评判。
书中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这是一本关于工业革命ABC 的读本,但并不仅仅止步于ABC。有心的读者会发现,它递给了我们一把理解当今世界的钥匙。
珍惜这把钥匙吧,尽管它的价格不贵。
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于成都市文星小镇
导 言章
历史与现在
这里有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生活在勃鲁盖尔的画里?彼得·勃鲁盖尔曾在画中描绘了16世纪佛兰德斯小镇和村庄的日常生活(参见图1)。农民们驾驭着马,拉着犁和车。城镇居民在小商店里用手工工具织布、杀猪和烤面包。事实上,粮食在当时十分受重视,在经济中占了很大比重。
许多教堂极受瞩目。
娱乐活动围绕着乡村的庆典开展。
当然,今天的一切都不同了。手工工具成了业余爱好者的专利。
生产是在大型工厂用机械和机器人进行的。我们的住宅是用电和燃气来供暖的:木柴只会出现在壁炉里,木炭也只会用在烧烤上。我们开车,驾驶飞机,用手机打电话。我们住在大城市里。农民只占人口的很小比例。乡村是散步的地方,在那里我们与自然“重新建立联系”。
从那时到现在已过了几个世纪的时间。工业革命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转折点,而它就发生在从勃鲁盖尔时代到今天的中间点上。
“工业革命”指的是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发生的影响深远的变革。这场革命具有“化身博士”的两面性(一面是杰基尔博士,一面是海德先生)。积极的一面是,随着工厂取代了手工方法,制造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纺纱和织布机器的发明,蒸汽机通过改良从而成为应用广泛的动力源,在炼铁过程中以煤代替木炭,以及条铁路的建成,这些都促进了生产率的飞跃。价格低廉的煤炭取代了代价高昂的可再生能源,如木材、水和风能。不断寻求改进生产方法已成为正常的商业惯例。随着人们从农业转向工业和商业,城市也在发展。自18世纪中期以来,生产率和国民经济产出总量的增长为西方带来了令人羡慕的繁荣。这是杰基尔博士仁慈的脸。
工业革命也有黑暗的一面,它在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贫穷。这是海德先生那张恶毒的脸。技术变革使许多人失业。在新工厂里,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是很正常的,而且报酬很低。在不断扩张的城市中,工人们的住房往往很脏,缺乏有效的卫生设施和安全的饮用水。城市受到了污染。教育资源的供应有限。一些浪漫主义者反对新工业秩序,许多作家在“社会问题小说”中探索其矛盾。工人们组织工会(尽管是非法的)和抗议活动以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而社会主义者则构划着一种更好的世界秩序。外国观察家对此感到震惊—他们希望英国的进步不要与贫困相伴。为什么劳动人口需要这么长时间才有可能改善生活?
工业革命的这些矛盾是其活力所固有的。“工业革命”一词本身就具有误导性,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与先前时代的显著分界, 而这正是托因比在他的《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讲座》(1884)中推广这个词时的本意;不过,现在历史学家认识到,工业革命其实是两个世纪经济发展的顶点。1492年哥伦布航海到加勒比海之后,欧洲人殖民了美洲,大西洋经济蓬勃发展。英国在这方面尤其成功,并在未来的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地区建立了殖民地。大西洋经济体对英国商品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手工业部门因此得到发展壮大,其在工业革命前夕的雇佣人数达到了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一领域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以养活制造业人口;带来了一场能源革命,煤炭被用来为发展壮大中的城市供暖;使得英国的工资水平因而超过了大多数其他国家。高工资和廉价能源让发明技术变得有利可图—这些技术增加了对与劳动力有关的资本和能源的利用,即使用了提高生产率的动力驱动机器。这些技术在法国、埃及或印度都无利可图,所以这些技术得以在英国而非其他地方发明。这就是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然而,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并不稳定。随着机器的发明,它们在竞争中击败了手工业部门。手工业部门的规模大、工资高,这就使得节省劳力的机器一开始就有利可图。机器的使用导致 手工业行业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大规模技术性失业。因此,手工业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发展也埋下了自我毁灭的种子。资本主义在生产体系的立新与破旧方面有着同样的天赋。熊彼特将 这一过程描述为“持续不断的创造性破坏风暴”。工业革命的狂风在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贫困。
工业革命中有大赢家也有大输家,他们的抱负和困境普遍影响了社会和政治生活。大部分农业用地为大约一万五千个家庭所拥有,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这个群体的成员控制了议会,并占据了大部分高级政治职位。
当土地所有者声称自己按照国家利益行事时,他们往往以牺牲其他集团的利益为代价来推进自己的利益—一个著名的例子是1815年的《谷物法》,该法案旨在通过阻挠进口廉价谷物来维持英国小麦的高价格。为了扩大特权范围并增加城市在议会中的代表性而进行的大规模动员促成了1832年的《改革法案》,该法案赋予了许多中产阶级投票权,但这个国家的工人们却没得到投票权。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宪章运动”寻求男性普选权,但这些请愿总是被拒绝。只要工资水平停滞不前,贫困仍是不满的根源,上层阶级就会把民主视为对他们的财产和权力的威胁。直到19世纪中期,机器生产才终清算了手工业。在那之后,工资开始上涨,因为高生产率工作岗位的创造速度要快于低生产率工作岗位的消失速度。工业革命结束了, 1867年,工人阶级的上层终于获得了选举权。
具有增强效果的各种变革
工业革命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涉及了一系列相互加强的变革。事实上,其中一些变革发端于工业革命之前,因此,工业革命既是经济变革的结果,也是经济变革的原因。
技术变革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技术革命是工业革命的核心。一个学生曾写了句名言:“大约在18世纪60年代,一波小发明浪潮席卷了英格兰。”著名的小发明来自钢铁、棉花和动力输出行业。亚伯拉罕·达比在1709年成功地用焦炭取代传统燃料木炭熔炼生铁,引发了炼铁工业的变革。18世纪40年代亨茨曼的坩埚炼钢法改革了钢铁生产;亨利·考特在18 世纪80年代用同样方法对熟铁进行了炼制和轧制。在詹姆斯·哈格里夫斯于18 世纪60年代发明珍妮纺纱机之前,棉花的纺制一直是用轮子、卷线杆和纺锤手工进行的。理查德·阿克莱特在18世纪70年代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塞缪尔·克朗普顿在十年后发明了骡机。
工厂化纺纱实现后,埃德蒙·卡特莱特于1785年左右发明了动力纺织技术,并花了几十年时间来完善这种技术。后,随着托马斯· 纽科门在18世纪初期发明了蒸汽机,以及詹姆斯·瓦特在18世纪60年代对蒸汽机进行了改进,动力技术从传统或有机来源(如木材和木炭、风、水和动物)转向了煤炭。在接下来的一个半世纪里,这些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随着19世纪30年代铁路和蒸汽船的发明,这些技术的突破延伸到了其他领域,比如交通运输。到了19世纪中期,机械化在英国工业的大多数领域内普及开来。生产方式和运输方式的持续变革是工业革命伟大的遗产。
一场人口革命伴随着技术变革而来。英国的人口在1650年至1750年间保持在650万左右,之后开始增长,在1800年达到1050万;1850年达到2080万;1900年达到3700万;1950年达到5000万。自那时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很低。人口增长与工业化、收入、城镇化和教育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自马尔萨斯开创性论文《人口论》(1798)以来,一直是研究和辩论的主题。
还有一场城镇革命开始于工业革命之前。1500年,人口规模5000人以上的城镇,其居民只占到英国总人口的7%。到1750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3%,并且随着人口的增长而持续增长,在1850年达到50%;1910年为75%。伦敦从一开始的小城镇,成长为欧洲的城市。首都伦敦的人口数量从1500年的5万增加到1600年的20万;1700年达到50万;后,在1800 年达到了100 万。
为了养活快速发展的城市,还需要一场农业革命。这场革命始于17 世纪,粮食产量得到提高,牛和羊能提供更多的奶和羊毛,动物被饲养得更肥。这些进步得益于更好的选种、改良的土壤整备(部分是由于更好的设备)、选择性育种和新的轮作方式(包括种植像芜菁和车轴草这样的饲料作物)。与此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善,公共田地和牧场被圈起来,小型家庭农场被合并为利用雇佣劳动力经营的大型“资本”农场。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圈地和大型农场是农作实践的改善和生产率提高的原因所在,但这种说法一再受到质疑。工业革命期间,农业产量持续增长,但英国越来越依赖进口食品,因为不断增长的需求超过了国内供给。
进口增加突显了英国转型的另一个特征——商业革命。进出口相对于国民收入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发展也是很早就开始了——始于16 世纪末。在17 世纪,英国出口了越来越多的毛纺织品、铁制品和其他制成品,同时进口了越来越多的香料、糖、烟草和热带产品。
工业革命开始后,制成品的出口飙升;与此同时,英国进口纺纱用的原棉以及粮食—用于养活不断发展壮大的劳动力大军。
交通运输革命支撑了贸易的增长。在17和18世纪,更好的帆船降低了海洋运费率。在18世纪,随着运河系统的建立和道路的改善,内陆航运成本下降了。由于车辆行驶速度加快,旅行时间缩短了。183年以后,铁路进一步降低了陆路运输的成本,蒸汽船终也降低了海上运输的成本。一种世界经济产生了,全球化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与此同时却使得第三世界偏离了工业化。
经济增长需要进行城市建设、工厂建设和交通设施建设,而商业发展的需要扩大了贸易信贷的规模。这些需求都通过金融革命得到了满足。在17世纪晚期,法律的变革催生出现代抵押,土地因而可以作为抵押品来筹集长期贷款。英国的农业地产被抵押,所得收益用于城市建设。17世纪90年代,随着英格兰银行的建立和国债的再融资,公共财政秩序得以重整。为国际贸 易提供资金支持的私人银行在伦敦发展了起来。工业革命时期的制造企业都是以小型合伙企业的形式起步的,它们的工厂都由业主出资建造。由于企业的寿命比所有者更长,于是,19世纪中期,制造业中引入了公司的组织形式。
宏观状况
这些环环相扣的革命带来的结果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长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英国的总收入)。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齐心协力,对这种增长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增长进行了衡量。图2 显示了从1770年到1910年单个工人的实际GDP。在1770年至1850年间,人均产出翻了一番,GDP 以每年略低于2%的速度增长。与近年来某些地区GDP年增长10%的增长奇迹相比,这不算多,但推进世界技术前沿发展的主要经济体的发展速度总是要慢于后发展国家—他们可以复制发达经济体所采用的高生产率技术。对于个工业化国家来说,这种差异尤为明显。
对GDP数据的分析表明,在工业革命期间,单个工人GDP增长的原因之一是资本积累:相比于开始时,英国工人在工业革命结束时有更多的机器可以使用。然而,资本积累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很小。经济增长的来源是技术进步,也就是说,19世纪中叶的机器和生产组织形式比一个世纪前更有效率。
这是为什么呢?一种方法是将总生产率的增长分配给经济体的各个行业和部门。工业革命是各方面的统一进步,还是仅限于几个经过变革的行业?考虑到数据质量不佳,这是一种不确定的做法,不过,这种进步的推进程度看起来远非一致。在1780年至1860年间,经过“革命”的工业(主要是纺织业)对生产率的提高贡献了31%;运输改善(运河运输和海运)贡献了18%;农业的贡献比例为29%(或许令人惊讶,因为这可是一场工业革命)。经济领域内其他方面的贡献率只有15%。许多行业没有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包括面粉、面包、啤酒、运输船、煤炭开采以及像板条和壁板这样的木材制品。其他行业,比如制作铁器、鞋子、袜子、纸、玻璃、铁钉等,以及蒸汽和水力动力都取得了实质性的生产率增长。
在描述工业革命的记录中,蜡烛制作通常没有受到任何关注,但事实上,这一行业也发生了变革。蜡烛的生产率在拿破仑战争之前一直是停滞的,然后在一代人的时间里翻了一番,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这甚至比棉纺织行业的生产率增长还要快。19世纪40年代的生产工艺与之前几个世纪的手工工艺有很大不同。蜡烛是在模具中生产的,模具排列在巨大的齿条上,由一个操作员控制。甚至连浸蜡烛的制作过程也高度机械化,因此单个工人可以生产大量的蜡烛。就像棉线生产一样,生产的机械化提高了蜡烛制作的生产率。
赢家和输家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人均收入在1770年至1870年间翻了一番。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分享了这一进步带来的红利。工人阶级所代表的一方与另一方的中、上层阶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对立。图2突出显示了这种分歧对立,它标示出单个工人的实际平均工资和实际产出。后者在工业革命的一个世纪里翻了一番,而前者仅增长了50%。此外,实际工资的增长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末期。从1770年到1830年,实际平均工资没有明显增长,19世纪30年代仅增长了5%。直到大约1840年之后,普通工人才开始参与(分享)工业革命的进步(带来的红利)。
此外,当我们在第四章更仔细地研究这个问题时,我们会发现,实际平均工资所掩盖的真相与其所揭示的一样多。一些工人的实际收入增加了,而另一些人,尤其是那些从事手工业的个人—他们构成了18世纪繁荣的基础,由于面临来自机械化生产的竞争,收入下降了。贫穷与繁荣相伴。
对工业革命的解释
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法国、荷兰、印度或中国?有许多长期存在的说法强调起一定作用的各种背景因素。
一种有影响力的理论将工业革命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卡尔·马克思强调这种解释,根据他的观点,资本主义是一种能够通过各种激励措施促成经济增长的经济制度。在以往的经济制度中,收入再分配而非创造新的收入,是人们提高生活水平可靠的方法。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有许多竞争企业的体系。每家公司都必须提高生产率,否则就会被那些愿意提高生产率的竞争对手挤出市场。其结果就造成快速的资本积累和技术变革。因此,解释发展的秘诀,就是解释资本主义崛起的理由。马克思认为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渠道。个是乡村社会的重组,这使得封建领主和在野外耕作的自耕农被无地劳动者和大规模的“资本”农场所取代。虽然乡村社会确实以这种方式发展,但事实证明,资本主义农业生产的生产率并不比它所取代的农民经济高多少。另一方面,“将生产者与生产手段相剥离的历史进程”,即剥夺农民的土地、工具和牲畜,这样他们就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变成雇工,可能也提高了他们从事工艺品生产和迁移到城市找工作的意愿。
马克思以及许多其他思想家在这一点上观点都相同,即强调全球化对英国经济革命的重要性。在15世纪末哥伦布和达·伽马的航海发现后,大陆间的海上贸易逐渐增多。随后出现的便是永久定居点和殖民地。
欧洲的海外扩张是在各国争夺霸权的过程中完成的,每个国家都利用帝国主义和贸易政策,以牺牲竞争对手(以及当地居民)的利益为代价,增加自己的财富。各国通过排斥外国人的各种“重商主义”政策,确保为本国国民尽可能多地获得殖民地贸易。当关税失效时,战争就成为可以接受的选项。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国家只有通过侵略性的帝国主义才能获得成功,而英国被证明是欧洲发展提升快的帝国之一。
奴隶制是全球经济的一个核心特征。在加勒比地区和北美,糖、烟草和棉花都产自由奴隶耕作的种植园。这些贸易规模很大,利润丰厚;因此,1800年之后,英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棉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原料。许多人认为,奴隶制是工业革命的基础,尤其是奴隶制的利润为英国的资本积累提供了资金。但是,尽管存在个案之间的联系,但从奴隶制中获得的利润总额不足以解释工业革命期间投资的增长。
自亚当·斯密以来的许多思想家,把英国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看作解释工业革命的钥匙。1066年“诺曼征服”后,英国拥有欧洲集权的封建制度。贵族在议会和战场上都有相当大的权力,例如,他们迫使约翰王在1215年批准了《大宪章》。17世纪,国王和议会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英国内战”,164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奥利弗·克伦威尔成立共和国,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1688年的“光荣革命”终确保了议会至高无上的地位,詹姆斯二世逃离英国,议会为威廉和玛丽加冕。议会的胜利被视作遏制了国王的肆意用权,保障了人们拥有私有财产的权利,限制税收,从而为投资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工业革命是其必然的结果。
18世纪的英国议会由大地主控制,它通过了许多法案,为改善道路、建设运河和重组农业做了准备。新的基础设施或许促进了经济发展。
然而,税收不是低收而是高取,税收收入被用来资助陆军和皇家海军建设,以保护英国的殖民帝国。帝国对工业革命做出了贡献,但并不是像1688年狂热分子所主张的那样加强了法律体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英国在1688 年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效的法律体系,而且它巩固了16世纪和17世纪经济大扩张的基础。
一些社会科学家认为,经济增长的原因是一种强调纪律和努力工作的理性主义文化的传播。马克斯·韦伯将其与新教和宗教改革联系在一起。许多英国人是清教徒加尔文主义者,韦伯认为这是新教伦理的典型,而且苏格兰长老会的加尔文主义色彩更加浓重。不过,英国的清教主义在“英国内战”中遭到了质疑,因为下层的激进分子和民主人士声称他们的要求来自神的启示。18世纪,上层阶级的宗教立场转向自然神论。这种观点认为,上帝是一位退休的工程师,他根据牛顿定律使宇宙运转,但后来从未干预世界——去创造奇迹或宣扬民主主义。
当然,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是自然神论的第二个来源。科学发现确实为18世纪的一些技术,特别是蒸汽机的发明提供了支撑,并可能通过科学方法的普及更广泛地促进技术进步。事实上,上层社会对科学技术抱有很大热情。英王乔治三世接受了特殊的科学教育,并为他的实验室收集了数量惊人的仪器。他的很多臣民都参加了在咖啡馆举行的讲座和演示。这一活动可 能让英国人更认同技术进步。
然而,对于科学世界观的信奉是否扩展到了社会的底层,尚未明确。例如,对巫术的信仰就很普遍。1682 年,首席大法官诺斯爵士的兄弟回忆说,“一个可怜的老坏蛋很少会因施行巫术而受到审判”,
但是,在她的身后,会有一种普遍的愤怒,几乎是要把她处死;而如果一个法官……宣称自己反对不虔诚的、庸俗化的观点,即魔鬼本身有力量折磨和杀害无辜的孩子,或者他喜欢拿好人的奶酪、黄油、猪和鹅,以及无知愚蠢的底层民众的类似错误来消遣……
那么,村民们就会哭嚎称,“这个法官没有宗教信仰,因为他不相信女巫”。对科学的热情就像漂浮在迷信之湖上的一层薄雾。
触发性事件
尽管这些背景因素给那些支持技术创新和商业投资的制度、实践和文化提供了支持,但它们本身不足以解释工业革命。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也同样受到神的祝福,但工业革命并未出现在那些地区。而特定的触发因素出现在了英国,这意味着工业革命将在那里发生。我们将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探讨这些问题。
上古时代是否发生过某场冲突,从中产生了关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那场冲突中的战斗是否发生在我们现在称之为特洛伊的地方?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当然认为这场冲突发生过, 而且他们认为他们知道这些战斗发生的地点,就在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西北部。后来,他们在相同的地点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城市,希腊人和罗马人都称之为“伊利昂”。据说亚历山大大帝甚至在睡觉时头枕着亚里士多德注解的《伊利亚特》的抄本,而且在公元前334年出征亚细亚时参观了当时推测的特洛伊的遗址。
希腊人和罗马人认为,特洛伊战争不仅是真实事件,而且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间点。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在各自撰写的著作开篇中简要阐述了特洛伊战争。然而, 后来希腊和罗马的学者及作家中没有一人能完全确定这场战争真实发生的时间。包括希罗多德在内,多数人估计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前1334年到公元前1135年,但这些估计通常缺少足量的实质性证据。有些人提出将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描述为“亚历山大大帝参观(特洛伊遗址)前一千年”或“希罗多德时代前八百年”。终,虽然也是主要基于猜测,但公元前3世纪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估计的时间—公元前1184年(“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前407年”)得到了多的支持。
中世纪至近代早期的古典学者对此更加持怀疑态度,并经常极力贬低特洛伊战争的重要性,甚至完全不屑一提,认为其是虚构之事。只有到被称为迈锡尼考古学之父的海因里希·施里曼声称在19世纪70年代再次找到了特洛伊遗址时,人们才认真关注起来,认为其可能具有历史现实基础,从而重新把兴趣集中于施里曼在希沙利克(土耳其语为Hisarl?k,意为“要塞之地”) 新近发掘出的遗址上。自那时以来,相关学术讨论一直没有减弱,争论点集中在几个领域,包括有关荷马、青铜时代的希腊、特洛伊和特洛伊战争本身是否存在的文献证据和考古数据,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细节(见图2)。
由于公元前8世纪的荷马以及后续几个世纪的其他古希腊诗人和剧作家的著作中提及了特洛伊战争,有关这场战争的传说中所包含的主题世代流传。基本内容很容易讲述,这就是一部关于爱情与战争、竞争与贪婪、英雄与懦夫的永恒史诗。它围绕着几个核心主人公和众多配角展开。故事中的核心人物主要分为两方,一方是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墨涅拉俄斯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来自色萨利的几乎所向无敌的迈锡尼勇士阿喀琉斯以及伊塔卡国王奥德修斯;另一方包括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儿子帕里斯、普里阿摩斯本人以及普里阿摩斯年龄稍长的儿子赫克托。
几个世纪以来,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一直令人们心驰神往,并且催生出无数的学术文章和著作、大量的考古发掘、史诗电影、电视纪录片、舞台剧、艺术和雕塑以及纪念品和收藏品。在美国,除了南加州大学的体育队被称为“特洛伊人”之外,还有十所四年制的学院和大学的体育队也叫“特洛伊人”。此外,还有三十三个州的城镇名也叫“特洛伊”。特别令人着迷的是对“特洛伊木马”的描述,这一大胆的计划结束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木马”还进入到现代术语当中,催生出了一句谚语—“小心带着礼物的希腊人”,并且暗指意图通过向计算机系统中植入“特洛伊木马”从而使其遭受严重破坏的黑客。
但是,荷马的故事令人信服吗?当然,阿喀琉斯、赫克托等英雄们都被刻画得如此可信,以至于人们很容易相信这个故事。但这确实是基于真实事件的描述吗?而且那些主人公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吗?无论一个女人有多么漂亮,难道古代世界中的整个希腊就会因为她而开战,并且持续十多年之久吗?难道阿伽门农真的是万王之王,能够集合那么多人参加这样一场远征吗?而且,即使有人认为曾经真实发生过特洛伊战争,这是否意味着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的具体事件、行动和描述,以及《史诗集成》中的其他片段和注解符合史实而可以信以为真?荷马所描述的事情真实发生过,而且是按照他所描述的那样发生的,这可信吗?
简而言之,要想了解更多,需要认真探究以下几个主要问题:我们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特洛伊战争确实发生了?如果真的发生了,那么它是在哪里发生的,何时发生的?战争原因是什么?重要的主人公是谁?(关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应该放在什么历史背景下?迈锡尼人和特洛伊人的传奇事迹中是否存在真理的内核?我们是否需要将与青铜时代晚期属于同一时代的其他族群,例如安纳托利亚中部的赫梯人,纳入考量范围?
不断涌现的谜团以及人们对于这些问题答案的持续探索,使得近代对于特洛伊战争的研究直到今天(据推测战争发生时间距今已超过三千年)依然活跃且引人入胜。因此,尽管特洛伊 战争的传说非常简单,但要写一本有关特洛伊战争的书却并不像它初看起来那样简单。其复杂性以及对于细节的关注必然会超出人们的预期,而复述荷马讲过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希腊和赫梯的文献中都记载了多次特洛伊战争,因此必须确定哪一场战争是荷马所记录的战争(如果它确实发生过)。此外,由于希沙利克(古代特洛伊)遗址上先后建有九座城市,因此必须确 定哪座城市是普里阿摩斯建造的(如果它确实存在过)。但是在讨论这些之前,必须先讲述故事本身,并根据希腊文献查明我们已知的有关特洛伊战争的信息。
章
《伊利亚特》、《奥德赛》和《史诗集成》中记载的传说那些在高中或大学里阅读过《伊利亚特》或《奥德赛》的人,阅读过近年来出版的一部或多部译著的人,或者看过好莱坞电影《特洛伊》的人,都对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十分了解。奇怪的是,尽管它们篇幅很长,也描述了很多细节,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都没有着重描述现代读者所熟悉的许多事件,包括在古代土耳其一处小山坡上发生的决定性遭遇战,使用中空木马的计策攻陷特洛伊,以及后来除奥德修斯之外的古希腊勇士跨海返家的漫长旅途。举个例子,“特洛伊木马”只在《奥德赛》第四卷中墨涅拉俄斯描述其旅程及辛劳时被提及过一次。在《伊利亚特》中则完全没有被提及。
要想了解特洛伊战争及其后果的全部故事,我们必须通读由十二部叙事史诗共同组成的作品集—《史诗集成》,该作品集有可能出现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概是荷马所处时代或稍后不久。《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作品集中仅存的两部完整诗集。其余的早期史诗大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散佚,只有部分内容因后世作家们的引用或者摘要才得以保留至今。一位自称为普罗克洛斯(现在一些学者认为他叫欧提基奥斯·普罗克洛斯)的人把这些文学作品片段收集到了一起,他是生活在公元2世纪的罗马皇帝马卡斯·奥里欧斯的语法学家和家庭教师。另有些人将这部作品集归功于另一位名叫普罗克洛斯的人,此人精通柏拉图哲学(一名“新柏拉图主义者”),生活在三百年后的公元5世纪。
但无论如何,其中一位普罗克洛斯将这些来自不同史诗的简短摘要和零星引用集合起来,出版了一本书,名为Chrestomatheia Grammatiki。这本书的书名源自希腊语,意为“对学习有用”,是我们现代词汇中“诸家名文选集”的来源,通常定义为“选自一位或多位作者的精选文学作品集”。通过将这些零散的史诗结合起来,普罗克洛斯把此前迥然不同的多个故事创造成了一个似乎天衣无缝的传说。
荷马所描述的细节有时很少,而其他史诗的文学片段正好丰富了这些细节。这些文学片段集合起来之后,提供了有关特洛伊战争起源的信息。它们还描述了希腊人首次入侵特洛伊的失败尝试,并且完整介绍了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后来,公元前5世纪希腊古典时期的剧作家对特洛伊战争进行了论述,维吉尔、奥维德、李维和昆图斯· 斯密尔奈乌斯等更后来的作家提出了不同版本的叙事,拓展并延续了这一传说,增添了更多细节,让这个传说变得有血有肉,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故事。因此毫不奇怪,这些后来增加的内容经常与初的故事情节相矛盾,比如战争期间海伦是否真的在特洛伊等细节。
《塞普里亚》
《塞普里亚》是《史诗集成》的开篇,初有十一卷(章),讲述了引起特洛伊战争的一系列事件以及特洛伊战争发生后九年间发生的事。《塞普里亚》目前只余一份概要存世,虽然冗长,但十分有价值。普罗克洛斯告诉我们,《塞普里亚》的原作者不是荷马,而是一个据说来自萨拉米斯岛的名叫赫格西亚斯的人,或者是一个据说来自塞浦路斯的名叫斯达西努斯的人。还有一种不同的传统观点认为,这部史诗实际上是由哈利卡纳苏斯(位于土耳其西海岸)的一个名叫塞普里亚斯的人所写,书名取自他的名字。书中所提到的这三位可能写作此书的人大概都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
《塞普里亚》刚开篇就告诉我们,(出于未指明的原因)宙斯密谋发起特洛伊战争。为此,他派遣纷争女神厄里斯去参加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礼。珀琉斯不仅是一位战争英雄, 而且是埃伊纳岛的王子。他们后来成为尚未出生的英雄阿喀琉斯的父母。
在他们的婚礼上,厄里斯在赫拉(宙斯的妻子)、雅典娜(代表智慧与战争的女神)和阿芙洛狄忒(代表爱与美的女神)之间主动挑起争论,争论主题是她们三人当中谁美丽。后来的资料对这个故事进行了详细说明,指出厄里斯故意向一群宾客当中扔了一个刻有“献给美丽的人”字样的金苹果,从而引发了争吵。由于赫拉、雅典娜和阿芙洛狄忒都认为自己当之无愧, 所以她们无法自行解决争端。因此,宙斯命令信使之神赫尔墨斯带领这三位女神来到位于今土耳其西部(古代称安纳托利亚)的伊达山,她们在那里遇到了一个年轻人。
书中把这个年轻人称为亚历山大,而后来一位注解者在一部早的现存版本中所作的旁注指出,《史诗集成》中次出现的这个亚历山大,具体说来就等同于帕里斯。尽管荷马和早期的希腊诗人称呼他为亚历山大的频率更高,但现代读者更熟悉帕里斯这个名字,这或许是为了避免与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混淆。在荷马写作的时候,亚历山大大帝还没有出生。书中将亚历山大/帕里斯描述为“凡人中公平的人”,他同意为三位女神做出裁决,这就是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帕里斯的裁判”。彼得·保罗·鲁本斯的那幅画作—《帕里斯的裁判》为我们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图像,展现了据说在伊达山上所发生的事。
尽管亚历山大/ 帕里斯是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儿子,但他在还是新生儿的时候就被驱逐出了宫廷。据说普里阿摩斯做过一个梦,梦到他的妻子赫克犹巴生出的不是儿子,而是一把带有火蛇的火炬。火炬的火花点燃了特洛伊城周围的高草丛,烧毁了整座城市。当普里阿摩斯把解梦人召集到一起时,他们声称这个还未出生的孩子将成为这座城市及其父亲的祸端。他们建议,应当把他遗弃在森林里自生自灭,这样预言可能就不会实现。刚一出生,这个孩子就被送到了普里阿摩斯的牧民那里。牧民把婴儿带到伊达山,并把他放在野外自生自灭。然而,一只熊救了他,并且养育了他。后来,牧民返回那里,发现这个男孩还活着,于是就把男孩带回了家,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
在做出三个女神中谁美丽的重要决定时,亚历山大/帕里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本身也有皇室血统。直到后来他去了特洛伊,才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并与他的父亲、母亲和整个家庭 团聚。可能是出于这个原因,他才有了两个名字。一个是在出生时或与家人团聚后获得的名字,另一个是牧民给他起的名字。当然,关于他为何会有两个名字,还有许多其他可能的解释,其中一种解释认为,特洛伊人和古希腊人使用了不同的名字;另一种解释认为,两个原本不相关的传说融合在了一起,其中一个传说刻画了帕里斯,而另一个则刻画了亚历山大。
第二种解释,也即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类似故事合并的结果,似乎有可能,因为正如前文指出的,在这些史诗中名字重复的例子数不胜数,有些名字重复两次,有些甚至会重复三次。不仅存在亚历山大和帕里斯这两个名字,特洛伊附近的一条主要河流也有两个名字(分别是“斯卡曼德罗斯”和“桑索斯”),对迈锡尼人也有另外三种不同称呼(亚该亚人、达南人和阿尔戈斯人)。比如,亚历山大和帕里斯这两个名字在《伊利亚特》第三卷中同时出现(可以参见第16、30 行与第325、437 行),因此我们轻而易举就发现了重复的情况。总体来看,《伊利亚特》共有七卷使用了帕里斯这个名字,共有五卷使用了亚历山大这个名字。《史诗集成》中对两个名字都有提及。
至于特洛伊城本身,它也有两个名字。尽管荷马和其他所有作者总是把当地居民称为特洛伊人,但在《史诗集成》中,他们所居住的城市有一次被称为特洛伊,有六次被称为伊利昂。在《伊利亚特》当中,荷马还交替使用了这两个说法。比如,在卷中(参见第71 行与第129 行),荷马既把这个城市称作伊利昂,也称作特洛伊。学者们早就知道,伊利昂(Ilios)这个名字用古希腊语书写时,原本的首字母在拼写和发音上都和“W”相近,因此原本是Wilios,而非简单的Ilios。随着时间的推移,首字母消失了,这个城市的名字简化成了Ilios。
不管怎样,这个相当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被认为是一种“建城神话”,在上古时代,这一概念通常用来形容和解释某人意外登上王位或成为民族领袖的崛起故事。发生在古代世界其他地方著名的例子(包括传奇人物和历史人物)有:公元前23 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阿卡德王萨尔贡、公元前13 世纪埃及的摩西、公元前8 世纪意大利的罗慕路斯和瑞摩斯,以及尤为著名的公元前6 世纪波斯的居鲁士大帝。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故事都与亚历山大/帕里斯的故事相似。
根据《塞普里亚》中的说法,以及其他古希腊神话和著作中重复讲述的内容,亚历山大/帕里斯选择阿芙洛狄忒作为三位女神之间选美比赛的获胜者,原因在于阿芙洛狄忒承诺他将赢得海伦的爱并娶到海伦。海伦被描述为世界上美丽的女人。其他两位女神(智慧女神雅典娜、财富与力量女神赫拉)提供的贿赂显然不如娶到美丽海伦的前景那么诱人。
《塞普里亚》略去了亚历山大/帕里斯与家人团聚并搬回特洛伊的旅程,直接讲述了他在那之后穿越爱琴海前往希腊大陆的远航。在那里,他受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和他美丽的妻子海伦的热情款待。墨涅拉俄斯要么是过于轻信别人,要么就是不怎么聪明,因为他在亚历山大/帕里斯到达后不久便前往了克里特岛。尽管当时他仍在款待亚历山大/帕里斯及其随行人员,但《塞普里亚》中没有讲清楚他为何会离开。为什么他不带海伦去克里特岛?
这个摘要用语谨慎,只是简单写道:“墨涅拉俄斯离开后,阿芙洛 狄忒将海伦和亚历山德罗斯(亚历山大/帕里斯)带到了一起,两人成婚之后将大量珍宝装上船,并在夜间航行离开了。”当然,希腊人声称海伦是被绑架的,而特洛伊人则声称她是自愿与亚 历山大/帕里斯一起离开的。无论如何,墨涅拉俄斯都有充分理由以“挑拨感情”提出控诉,或者与希腊人交战夺回海伦。
这可能不是海伦次被“绑架”。后来,生活和写作于公元300 年前后的希腊作家瑙克拉提斯城的阿特纳奥斯曾经写过报告称,海伦在还是年轻姑娘的时候就被英雄忒修斯绑架过。让忒修斯更为出名的或许是,他在杀死克里特岛上的弥诺陶洛斯(人身牛头怪物)之后,与克里特岛国王米诺斯的女儿阿里阿德涅交往的故事。
有趣的是,《塞普里亚》没有说亚历山大/帕里斯和海伦直奔特洛伊,而是说赫拉由于被拒绝依然有点恼火,掀起了一场暴风雨拦截他们,以至于他们的船被刮到了西顿,即现在的黎巴嫩境内。亚历山大/帕里斯并没有轻易下船,而是暂时停止了他与海伦之间的调情,攻击并占领了这座城市。在那之后,这对情人才继续前进并返回了特洛伊。荷马同意这种说法,认为他们在到达特洛伊之前曾在西顿停留,他在《伊利亚特》中写道:
那里摆放着西顿妇女精心制作的绸缎长袍,这是神明的亚历山德罗斯(亚历山大/帕里斯)从西顿带回家的。在那次穿越广阔大海的旅程中,他也带回了身为显贵后裔、光彩照人的海伦。
(《伊利亚特》VI:289—292)
不管怎样,《塞普里亚》只是简短提及了这次针对西顿的进攻,没有做出进一步解释。公元前5 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听说过《塞普里亚》中这个版本的描述,因为他提到了这段话,而且还引用了上面给出的这几行话作为证据,指出荷马对此也略有耳闻。由于荷马根本没有暗示这次停留是出于敌对,因此他的论点不是很令人信服。但是,希罗多德还详尽地叙述了该故事的另一种版本。在这个版本中,亚历山大/帕里斯和海伦被大风吹得偏航了,他们登陆的目的地是埃及而不是黎巴嫩(《历史》II:113—118)。有关这一点的情节有些扑朔迷离,因为接着就发生了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所写的类似的故事情节。欧里庇得斯在他的戏剧《海伦》(创作于公元前412 年)中写道, 真正的海伦被赫拉匆匆带走,并在埃及待了十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与她相像的幽灵和亚历山大/帕里斯一起去了特洛伊。
根据《塞普里亚》的说法,在得知所发生的事情后,墨涅拉俄斯便回到家,并计划与其兄弟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一起远征特洛伊,试图夺回海伦。然后,他环游希腊大陆,动员了皮洛斯国王涅斯托尔和奥德修斯。奥德修斯初假装精神失常,后来才勉强同意参与这次行动。该摘要中没有提及其他希腊城邦领袖和同意参与的人,但《伊利亚特》中所谓的“船舶目录”(《伊利亚特》II:494—759)给出了完整的清单。这里列举了各位国王以及他们各自带来的舰船和士兵,克里斯托弗·马洛在《浮士德博士》一书中概述了他们的数量,关于海伦他如此写道:
是这张面孔发动了数千艘船, 烧毁了高不见顶的伊利昂塔吗?
甜美的海伦,一个吻让我永生。
根据《塞普里亚》的记载,来自迈锡尼的舰船及士兵聚集在 希腊大陆维奥蒂亚东海岸的港口城市奥利斯,在那里向众神献祭,然后出发前往特洛伊。不幸的是,在其中一场无法预料的战 争灾难中,他们在安纳托利亚大陆特洛伊城南部的一个名为铁乌特拉尼亚的地方登陆,将其误认为特洛伊,并摧毁了它。在他 们纠正错误并攻击特洛伊之前,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们,驱散了他们的船只。他们不得不在若干年—可能长达九年—之后才能在奥利斯重新组织起来,这是研究《史诗集成》片段的德国学者们提出的一个有趣的推测。这场为期九年的延误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整个特洛伊战争花了十年时间,但是《伊利亚特》只描述了发生在战争后一年的一部分事情。
正当他们等待第二次从奥利斯起航时,一系列悲剧事件发生了,这些事件由于后来希腊剧作家们的记述而永久留存。女神阿尔忒弥斯刮起大风,阻止了舰队航行,她这样做的原因可能只有她自己清楚。这让越来越不耐烦的阿伽门农采取了我们认为非常的措施。为了安抚女神,他计划用自己的女儿伊菲革涅亚献祭。然而,《塞普里亚》给这些事件塑造了一个美好的结局,里面写到,在后一刻阿尔忒弥斯抢走了伊菲革涅亚, 并在祭坛上伊菲革涅亚所在位置留下了一只雄鹿,这使她永垂不朽,就像《希伯来圣经》中《创世记》第二十二章记载的那样, 亚伯拉罕原本打算用以撒献祭,后用一只羔羊代替了以撒。欧里庇得斯创作于公元前410年的戏剧《奥利斯的伊菲革涅亚》使用了同样的情节,在祭祀时用一只鹿代替了伊菲革涅亚。但是其他作家,比如稍早时期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在他创作于公元前458 年的戏剧《阿伽门农》中,后真让伊菲革涅亚充当了祭品。
不管怎样,这支远征军终再次起航,首先到达特内多斯岛,其后再到达利姆诺斯岛,后抵达了安纳托利亚海岸的特洛伊。这次他们袭击了正确的城市。但是攻击失败了,希腊人被特洛伊人击退。《塞普里亚》对这次战斗、其主要参与者以及后续发生的事情都有简要的描述,值得详细引述:
然后,希腊人试图在伊利厄姆登陆,但特洛伊人阻止了他们,普罗忒西拉奥斯被赫克托杀死。然后,阿喀琉斯杀死了波塞冬的儿子库克诺斯,并将特洛伊人击退。希腊人运回了他们战死疆场的人,并派遣特使前往特洛伊,要求交出海伦和她所带走的宝藏。特洛伊人拒绝了,希腊人首先袭击了这座城市,撤出后又蹂躏了周边的邦国及城市。此后, 阿喀琉斯希望见到海伦,阿芙洛狄忒和西蒂斯设法促成了阿喀琉斯和海伦的会面。亚该亚人的下一个愿望是返乡,但被阿喀琉斯制止。随后,阿喀琉斯赶跑了埃涅阿斯的牛群,攻陷了吕耳涅索斯和佩达索斯以及许多邻近的城市,并杀死了特洛伊罗斯。帕特洛克罗斯抓走了吕卡翁,把他带到利姆诺斯岛当作奴隶卖掉了。在这些战利品当中,作为奖励,阿喀琉斯获得了布里塞伊斯,而阿伽门农获得了克律塞伊斯。之后,帕拉墨得斯去世,宙斯计划让阿喀琉斯脱离希腊同盟,从而为特洛伊解围。后还有一份特洛伊联军的目录。
《塞普里亚》的内容摘要至此结束,这同时为荷马创作《伊利亚特》卷奠定了基础,也拉开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和国王阿伽门农之间战利品之争的序幕。正是因为这一点,《伊利亚特》才与众多史诗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史诗集成》。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详细描述了特洛伊战争第十年(也是后一年)发生的一些故事,故事情节终止于特洛伊城被占领和洗劫之前。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之争是卷的序幕,为其余部分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之间之所以发生争执,是因为根据裁决,阿伽门农必须将战利品之一——来自特洛伊的俘虏、阿波罗祭司的女儿克律塞伊斯交还给她的父亲,而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阿伽门农夺走了阿喀琉斯从之前战斗中得到的战利品布里塞伊斯。反过来,阿喀琉斯发誓,在阿伽门农把布里塞伊斯归还给他并且向他道歉之前,他不会再参与战斗。阿伽门农拒绝这样做,结果希腊人失去了他们秀的战士阿喀琉斯的支持,虽然这只是暂时的,却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这场战争持续了长达十年,但《伊利亚特》只讲述了其中不 到五十天的故事。书中的信息详尽且令人印象深刻,但内容并不均衡。例如,卷讲述了约二十天的故事,而第二卷至第七卷只讲述了两天的故事,其中含有大量细节。第二卷中逐项列 出了希腊部队和舰船的目录,还描述了一份相似但更简短的特洛伊部队目录。第三卷讲述了亚历山大/帕里斯和墨涅拉俄斯之间的一对一战斗,这场对决的赢家可以得到包括海伦在内的 一切,目的是在不进一步战斗的情况下结束战争。但是,战争并非如此容易结束,因为在后一刻阿芙洛狄忒解救了亚历山大/帕里斯。在这个故事里,墨涅拉俄斯几乎快要胜利了,当时他抓住亚历山大/ 帕里斯头盔上的头巾,正要把他拖出战场,这时阿芙洛狄忒设法让头巾断裂,从而在几乎必死无疑的情况下拯救了亚历山大/帕里斯,确保了战争将继续下去。第四卷至第七卷首先讲述了奥林匹斯山上诸神之间发生的事情,然后转向战场, 描述了更多的战斗场面。接下来第八卷至第十卷这三卷详述了一天中的战斗细节, 包括亚历山大/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与希腊巨人英雄埃阿斯之间一场漫长但未分出胜负的决斗。后来,埃阿斯自杀。第十一卷至第十八卷这八卷,占二十四卷本《伊利亚特》全部内容的三分之一,同样极为详细地介绍了一天中的战斗情况。部分原因是,第十六卷讲述了有关阿喀琉斯的同伴帕特洛克罗斯的一系列事件。帕特洛克罗斯借用了阿喀琉斯的盔甲,由于一整天内都在战斗而被误认为是阿喀琉斯,后被赫克托杀死。第十七卷记述了在赫克托剥去阿喀琉斯的盔甲后,双方为了抢夺帕特洛克罗斯的尸体进行的战斗。
第十九卷至第二十二卷又记述了另一天的战斗。在第二十卷中,阿喀琉斯勇猛归来,参与到战斗当中。众神现在也加入了战斗,波塞冬制造了一场地震来影响战斗的结局。在第二十二卷中,阿喀琉斯杀死了赫克托,并且把赫克托的尸体拖回了希腊营地。第二十三卷至第二十四卷是《伊利亚特》的后两卷,描述了接下来二十二天里发生的故事,或许是为了再现卷中所描述的那二十天里发生的事。在第二十三卷中,帕特洛克罗斯的遗体在一个巨大的火葬柴堆上进行火化,人们还举行了葬
礼活动。第二十四卷是《伊利亚特》的后一卷,描述了阿喀琉斯的愤怒与悲伤。尽管有疑虑,但他终还是被说服了,把赫克托的遗体交还给了国王普里阿摩斯。在停战的十二天期间,赫克托的遗体又被火化于他自己的火葬柴堆,这作为后一幕为《伊利亚特》画上了句号。
其他并不完整的史诗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剩余事件。这些史诗包括《埃塞俄比斯》、《小伊利昂》和《伊利昂的毁灭》(意为“特洛伊的毁灭”),据信这些史诗创作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 世纪。这些剩余事件在更晚一些的一部著作中也有记述,这部著作创作于公元4世纪,作者是史诗诗人昆图斯·斯密尔奈乌斯(士麦那的昆图斯)。昆图斯写了一首长诗,标题是《续荷马史诗》,又名《特洛伊的陷落》,共有十四卷(章),涵盖了从《伊利亚特》结局到特洛伊城陷落的这段时期。绝大多数现代学者都认为,昆图斯可能使用了这些早期的史诗来撰写自己的作品。
《埃塞俄比斯》
《埃塞俄比斯》从《伊利亚特》结束的地方写起,由米利都的阿克提努斯创作,早可能写于公元前8 世纪,大概与荷马的著作属于同一时期。《埃塞俄比斯》共包含五章或五卷。故事始于阿喀琉斯先后杀死亚马孙女王彭忒西勒亚和埃塞俄比亚王子门农。门农是普里阿摩斯的前任特洛伊国王拉俄墨冬的孙子,也即普里阿摩斯的侄子、亚历山大/帕里斯和赫克托的堂兄弟。被杀死的二人当时正带领军队支援特洛伊。
在阿波罗的协助下,亚历山大/帕里斯杀死了阿喀琉斯。由于我们只有这部史诗的简短摘要,所以我们不知道阿喀琉斯是如何被杀死的。但是从后来其他的著作,比如奥维德的《变形记》(12:580—619)中得知,阿喀琉斯被箭射中了脚后跟,这是他身上脆弱的地方。为了使阿喀琉斯刀枪不入,在他小的时候,他的母亲曾抓住他的脚后跟将他浸入冥河中。在为阿喀琉斯的尸体而战之后,希腊人将他带回了自己的船只,在火葬柴堆上将他火化,并为纪念他而举行了葬礼活动。影响这些事件的一件事是,奥德修斯和埃阿斯为了抢夺阿喀琉斯的盔甲而发生的争执阻碍了葬礼,但他们之间的争执要到《史诗集成》的下一部史诗《小伊利昂》才能解决。
《小伊利昂》
普罗克洛斯告诉我们,《小伊利昂》由米提林尼(莱斯沃斯岛上的一座城市)的莱切斯所创作,共有四章。通常认为他生活和创作于公元前7 世纪。在这部史诗的开头,奥德修斯战胜了埃阿斯,并且赢得了阿喀琉斯的盔甲和武器。决出胜负之后,埃阿斯自杀,这个剧情后来成为索福克勒斯在公元前5 世纪创作的一部戏剧的主题。在这之后又发生了多场战斗,双方都有大量人员战死,其中重要的一个人就是亚历山大/帕里斯。亚历山大/帕里斯被一个名叫菲罗克忒忒斯的人所杀,后者后来成为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和欧里庇得斯所创作的戏剧中的主人公。亚历山大/帕里斯死后,一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名叫厄帕俄斯的人,按照雅典娜的指示建造了一匹木马。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史诗集成》中次引入木马这个概念。
《小伊利昂》暗示这是厄帕俄斯的主意(“厄帕俄斯在雅典娜的指示下建造了木马”)。《奥德赛》(VIII:492—494;另参见XI:523—535)中多次把这个主意归功于厄帕俄斯,其中写道:“但是现在,改变你的主题,为厄帕俄斯在雅典娜帮助下建造的木马歌唱吧,奥德修斯曾经奸诈地带着这匹木马攻入了城堡。” 然而很久以后,昆图斯·斯密尔奈乌斯把这个主意归功于奥德修斯,只是将建造木马归功于厄帕俄斯:
想到这个主意的聪明人,
就是拉厄尔忒斯的儿子(奥德修斯), 他在讲话中说道:
“众神为敬重的朋友,
如果这是命中注定,尚武的亚该亚人
会通过欺骗的方式攻陷普里阿摩斯的城池, 必须建造一匹装着领袖的木马,
我们将欢迎一场伏击的到来。”
(昆图斯·斯密尔奈乌斯,《续荷马史诗》XII:23—29)
《小伊利昂》简要陈述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其中写道: “然后,在将秀的战士藏进木马并烧掉临时营房之后,希腊大军驶向特内多斯岛(紧邻海岸的一座岛屿)。特洛伊人以为 自己的麻烦结束了,于是摧毁了一部分城墙,将木马推入城中,并盛宴庆祝,就好像他们已经征服了希腊人一样。”后来包括昆图斯· 斯密尔奈乌斯(《续荷马史诗》VII:314—335)在内的希腊作家们,通常将木马内的人数定为三十人(有些传说将 人数增加到四十人),并给出他们的名字,包括首领奥德修斯、小埃阿斯、狄俄墨得斯和墨涅拉俄斯自己。然而,《小伊利昂》的摘要很简短,甚至都没有给出这些人的名字,而是戛然而止。故事将在下一部史诗《伊利昂的毁灭》(又叫《特洛伊的毁灭》)中继续。
《伊利昂的毁灭》
《伊利昂的毁灭》(又叫《特洛伊的毁灭》)仅由两章组成, 但情节丰富,使这一阶段的史诗传说进入了尾声。它的作者是米利都的阿克提努斯,此人也创作了《埃塞俄比斯》。在这部史诗中我们了解到,虽然特洛伊人将木马拉入了城中,但对此感到可疑,而且就下一步该怎样做进行了辩论。终,他们决定将其献给雅典娜,并“相信战争已经结束,转而享受欢乐和盛宴”。然而,还有些人仍然持怀疑态度,在《埃涅阿斯纪》第二卷中,罗马诗人维吉尔让特洛伊的波塞冬祭司拉奥孔警告他的同胞们, 他这样说道:“特洛伊人民,不要相信这匹木马。无论是什么,我都怕希腊人,甚至是那些带着礼物的希腊人。”从这里引申出我们熟知的一句谚语—“小心带着礼物的希腊人!”此外,由此也引申出了特洛伊木马作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这种病毒是现代技术的灾难,尤其是因为它让黑客能够通过秘密安装在计算机上的“后门”程序进入系统。
拉奥孔的警告很有先见之明,因为《特洛伊的毁灭》接下来就写道,希腊军队在夜幕掩护下从特内多斯岛返航,同时木马中的勇士“冲出来进攻敌人,杀死许多人并猛攻这座城市”。普里阿摩斯在宙斯的祭坛前被杀,赫克托的小儿子阿斯蒂阿纳克斯被敌人从城墙上扔了出去。
由于希腊人战胜了特洛伊人,墨涅拉俄斯重新得到了他的妻子海伦,并把她带到希腊的船只上,准备返家。在杀死更多人和分配完包括女俘虏在内的战利品之后,胜利的希腊人启程回家,并不认为雅典娜会计划在途中消灭他们。至此,《特洛伊的毁灭》的剧情就结束了。这部史诗讲述了特洛伊木马和希腊人征服特洛伊城的故事。它把战争结束后的故事留给了另外一部史诗《诺斯托伊》(又名《返乡》)。
《诺斯托伊》
根据普罗克洛斯的说法,共有五章的《返乡》由特洛伊西纳 的阿基亚斯所撰写,其他资料认为这部史诗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或公元前6世纪。特洛伊西纳是希腊大陆上的一个小镇,恰好也是传说中的英雄忒修斯的故乡。《返乡》讲述了除奥德修斯之外其他希腊英雄如何穿越爱琴海返回故乡和王国的故事。
在《返乡》中,皮洛斯国王涅斯托尔和赫拉克勒斯的侄子、阿尔戈斯国王狄俄墨得斯都毫发无伤地回到了家中。然而,曾与阿伽门农争论何时离开特洛伊的墨涅拉俄斯在航行返家过程中却被困在了暴风雨里。到达埃及时,他的船队只剩下了五艘船。《返乡》中没有告诉我们更多信息,但是荷马在《奥德赛》(III:299—304)中充实了这部分内容,包括让墨涅拉俄斯后来告诉忒勒马科斯,他到埃及后在地中海以东地区游荡了八年,除了埃及之外还去了塞浦路斯、腓尼基、埃塞俄比亚和西顿。然后,他继续返回斯巴达的旅程。史诗中这样写道:“我四处游荡,经历了很多苦难,在第八年的时候我才用船只把财富带回了家。我游历过塞浦路斯、腓尼基和埃及,遇到过埃塞俄比亚人、西顿人和埃雷比人,然后我又去了利比亚,那里的羔羊从一出生就去掉了角。”(《奥德赛》IV:80—85)
另一方面,阿伽门农初为了安抚雅典娜而留在了特洛伊,后来终于航行返家,却和同伴一起遭到他的妻子克吕泰墨斯特拉及其情夫埃癸斯托斯的谋杀。这个插曲以及随后关于他的两个孩子俄瑞斯忒斯和厄勒克特拉的事件,在后来的公元前5 世纪希腊剧作家的作品中得到详细阐述。这些剧作家包括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这部史诗在结尾部分简单提到,墨涅拉俄斯在阿伽门农被谋杀后才终返回了家,据推测海伦和他同行。
《奥德赛》
荷马所作的《奥德赛》是《史诗集成》中现存的另一部完整史诗,按照顺序排在《返乡》之后。《奥德赛》主要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长达十年的归家旅途,以及旅途中所遭遇到的艰辛。《奥德赛》和《伊利亚特》一样,也包含二十四卷(章)。经过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之后,这个故事已经广为人知。奥德修斯的旅途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本质上并不相关,但这部史诗确实时不时地让奥德修斯或者他的某位战友有机会回顾一下战争年代,提供额外的细节,进而充实其他史诗概要中只是简短呈现的内容。经历了许多冒险之后,奥德修斯终得以返回家中,并在儿子忒勒马科斯的帮助下,杀死了妻子珀涅罗珀身边成群结队的追求者。然后,他重新坐上了伊塔卡岛国王的宝座。
《泰列格尼》
在《奥德赛》之后,《史诗集成》中的后一部作品《泰列格尼》问世。根据普罗克洛斯的说法,《泰列格尼》仅由两章组成,作者是昔兰尼的欧伽蒙。昔兰尼是希腊在公元前7世纪建立的殖民地,也即现在的利比亚。人们认为,欧伽蒙在稍后的公元前 6世纪就创作了这部作品,基本上可以说是《奥德赛》的后记。
《泰列格尼》始于珀涅罗珀追随者的葬礼,终于奥德修斯被杀。奥德修斯死于他的另一个儿子忒勒戈诺斯的手中,忒勒戈诺斯是奥德修斯在战后归国途中与女神瑟茜同居一年期间生下的儿子。
后期作家
后期的希腊剧作家,以及奥维德、李维和维吉尔等罗马作家,都在不断充实从《史诗集成》中发现的细节,尤其是战争后发生的事件。由于在时间上更接近特洛伊战争,因此早期史诗中发现的细节可能比后期作品中描述的细节更值得信赖。但是读者应该意识到,即使是这些早期的史诗,也是直到公元前8世纪,即初战争后五百多年才由作家记录下来,并且可能是在两百年之后,即公元前6世纪才正式成文。因此,对于荷马时代的学者和青铜时代的爱琴海地区考古学家而言,这些细节的准确性值得关注。同样,荷马本人是否真实存在,以及他是不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也是一个疑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