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
思考的框架3 巴菲特芒格马斯克推崇的思维方式 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沙恩·帕里什 著
》
售價:NT$
295.0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首次结集现代作家、翻译家沐绍良先生的写作指导作品;
写给孩子的作文指导书,经久不衰的儿童写作教学指南;
以诗意和关爱营造教学空间,用严谨和科学构筑写作体系;
在如沐春风的写作环境中,唤醒写作的勃勃生机。
|
內容簡介: |
本书成稿于1965 年,作者主要讲解行文造句所涉及的各种词类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全书所述的,主要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构词法(也谈到代词和数量词)。除了这些实词,还扼要地介绍了关系词等虚词,但有意识地避开不提“虚词”等青少年们不易理解的术语。作者采用故事体的形式来表达,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提供一个动人的故事,而是利用故事的形式说明汉语语文的规律和有关的知识。该书已列入“如沐春风作文课”丛书。
|
關於作者: |
沐绍良(1912—1969),原名沐赓祚,浙江慈谿县城孝中镇(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现代作家、翻译家。1933—1952年,先后在开明书店、商务印书馆(上海)、《中美日报》科学副刊、《大晚报》副刊、商务印书馆(北京)等新闻出版机构任职。曾以刘振汉为笔名,与顾均正、索非创办《科学趣味》月刊。翻译出版多部自然科学作品,创作出版多部写作指导读物,在《儿童世界》《中学生》等刊物上发表数百篇科普作品及辅导青少年阅读写作的文章。
|
目錄:
|
一 动听的民歌 / 001
——记陈老师的谈话
二 形形色色的叠音词 / 011
——记语文课外活动的次大丰收
三 冷落了一位随身的老师 / 023
——记一件使我十分丢脸的事
四 念念、想想、试试、用用 / 033
——记陈老师在一次语文课上的谈话
五 词开花 / 044
——记爸爸的一次谈话
六 初步认识了名词的构造 / 054
——记语文课外活动的第二次大丰收
七 进一步认识了名词的构造 / 066
——记语文课外活动的第三次大丰收
八 名词的小尾巴 / 080
——记一次有趣的座谈会
九 发现了另一个宝藏 / 089
——记爸爸的又一次谈话
十 动词是这样构成的 / 099
——记语文小组的一次座谈
十一 他们发现了词积木 / 113
——记语文课外活动的第四次大丰收
十二 动词在语文中活跃的情况 / 128
——记语文课外活动的第五次大丰收
十三 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的形容词 / 144
——形容词大花园初探记
十四 形容词的构造和活用 / 152
——记语文课外活动的第六次大丰收
十五 形容词的特征:词尾 / 165
——记语文课外活动的第七次大丰收
十六 数量形容词 / 174
——记一件秘密准备的展览成绩
十七 关于第二类形容词 / 186
——记语文课外活动的第八次大丰收
十八 少数人完成了多数人的工作 / 194
——记语文课外活动的第九次大丰收
十九 超过了明的魔术师 / 202
——谈谈各种词的代表 “代词”
二十 颠来倒去的词 / 214
——记陈老师在一次队活动中的谈话
二十一 一次特大的丰收 / 226
——记四位语文老师在展览会上的讲话
写在后面 / 249
附录 试论汉语的四音成语 / 259
|
內容試閱:
|
自序
怎样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让青少年们能够把汉语语文尽快地掌握起来,正确地运用起来,既能读,又能写,成为他们得心应手的求知和表情达意的工具呢?
过去不少人主张应该多读、多看、多写。据他们说,要学好汉语语文,除了这条“三多”的路,再也没有别的路了。
后来又有人主张应该教些语法。据他们说,如果知道了什么叫词,什么叫句,什么叫段,什么叫篇,懂了各种语法方面的术语,并且运用它们去进行分析,就能很快学会语文。
近来又有好些人认为,教语法徒然让青少年们增加负担,并无实效。因此他们反对教语法,提倡精讲多练。
究竟是哪种主张正确呢?
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我们的汉语语文,究竟有没有所谓“定法”。从前不少人认为“文无定法”,全仗学的人“神而明之”。因此这种人坚决主张读书必须下死功夫熟读,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实所谓三“多”,所谓精讲多练,差不多也都含有这个意思。
精讲多练的“精讲”,是指老师讲他自己在多读基础上的体会,不是讲授语法。
精讲多练确是好事,但也得看看精讲“精”到什么程度,好是对一下下面的口径:
首先,现在的青少年们学习语文的时间,远非“五四”时代以前的人们那么充裕了。不少学习时间不得不让位给数学、动物、植物、历史、地理、物理、化学、音乐、体操、工艺、美术等了。在那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精讲多练,效果难免受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所谓“精”的程度,一方面必须能适应青少年们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还得适应他们的接受能力。
其次,“五四”以前的人们,因为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所以不妨长时期在暗中摸索,等待有一天能达到“神而明之”的程度。现在青少年们学习的时间那么少,就不允许们再走前人的道路了。
因之,对于精讲多练,我以为应该在“精讲”之中,加入讲些汉语语文的基本规律,使青少年们尽早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规律,省得他们再从长期摸索中去寻找。
我们汉语语文是有“定法”的。所谓“定法”,就正是这些规律。
这些定法并不跟外国语文完全相同。如果照外国语文的文法来教汉语语法,那就会驴唇不对马嘴。例如汉语语文中,“大会堂”的“大”,就是“大开发”的“大”,如照外国语文的语法,说前一个“大”是形容词,后一个“大”是副词,就会使青少年们听了,莫名其妙。这就无怪过去教学语法,得不到什么效果了。
汉语语法的规律,必须从汉语语文的本身中去找。
青少年们首先应该掌握的,是这些规律中的一部分基本规律。要掌握这几种基本规律,并不需要学很多的术语。
但学到了这些基本规律,等于学到了语法的基本功,益处是很大的。因为千百年来古人长期摸索的对象,也正是这些东西啊!
基本规律是语法的核心。语法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它能说明基本规律。
语法的教学与精讲多练,并不是对立的,也并不矛盾。
二者是相互促进的。认为有了精讲多练就不能同时再讲语法,那是错的。有些人以为讲语法就少不了要讲许多术语,增加了青少年们学习的负担,殊不知讲语法完全可以少讲术语,使青少年们在这一方面尽量减少负担。
但一般人对语法抱着一种怀疑、歧视、冷淡的态度,主要还在于没有认识语法的特点(能够说明语文的规律)。
如果一旦认识了它的特点,我看就没有一个人会不给予重视的。
这本小书,就是根据这样的理由试写出来的。如果写得不好,希望大家指教,同时也希望大家谅解,因为这件事的本身,毕竟还是一种探索。
沐绍良
1964 年 10 月 3 日
怎样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让青少年们能够把汉语语文尽快地掌握起来,正确地运用起来,既能读,又能写,成为他们得心应手的求知和表情达意的工具呢?
过去不少人主张应该多读、多看、多写。据他们说,要学好汉语语文,除了这条“三多”的路,再也没有别的路了。
后来又有人主张应该教些语法。据他们说,如果知道了什么叫词,什么叫句,什么叫段,什么叫篇,懂了各种语法方面的术语,并且运用它们去进行分析,就能很快学会语文。
近来又有好些人认为,教语法徒然让青少年们增加负担,并无实效。因此他们反对教语法,提倡精讲多练。
究竟是哪种主张正确呢?
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我们的汉语语文,究竟有没有所谓“定法”。从前不少人认为“文无定法”,全仗学的人“神而明之”。因此这种人坚决主张读书必须下死功夫熟读,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实所谓三“多”,所谓精讲多练,差不多也都含有这个意思。
精讲多练的“精讲”,是指老师讲他自己在多读基础上的体会,不是讲授语法。
精讲多练确是好事,但也得看看精讲“精”到什么程度,好是对一下下面的口径:
首先,现在的青少年们学习语文的时间,远非“五四”时代以前的人们那么充裕了。不少学习时间不得不让位给数学、动物、植物、历史、地理、物理、化学、音乐、体操、工艺、美术等了。在那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精讲多练,效果难免受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所谓“精”的程度,一方面必须能适应青少年们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还得适应他们的接受能力。
其次,“五四”以前的人们,因为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所以不妨长时期在暗中摸索,等待有一天能达到“神而明之”的程度。现在青少年们学习的时间那么少,就不允许他们再走前人的道路了。
因之,对于精讲多练,我以为应该在“精讲”之中,加入讲些汉语语文的基本规律,使青少年们尽早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规律,省得他们再从长期摸索中去寻找。
我们汉语语文是有“定法”的。所谓“定法”,就正是这些规律。
这些定法并不跟外国语文完全相同。如果照外国语文的文法来教汉语语法,那就会驴唇不对马嘴。例如汉语语文中,“大会堂”的“大”,就是“大开发”的“大”,如照外国语文的语法,说前一个“大”是形容词,后一个“大”是副词,就会使青少年们听了,莫名其妙。这就无怪过去教学语法,得不到什么效果了。
汉语语法的规律,必须从汉语语文的本身中去找。
青少年们首先应该掌握的,是这些规律中的一部分基本规律。要掌握这几种基本规律,并不需要学很多的术语。
但学到了这些基本规律,等于学到了语法的基本功,益处是很大的。因为千百年来古人长期摸索的对象,也正是这些东西啊!
基本规律是语法的核心。语法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它能说明基本规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