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NT$
440.0
《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售價:NT$
440.0
《
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崛起
》
售價:NT$
290.0
|
編輯推薦: |
1.传统文化专家书写中国管理智慧
2.国学经典中的管理提炼归纳
3.与市面管理图书相反,从卓越到中庸
4.影响世界管理学的中国哲学理念
|
內容簡介: |
1.读遍西方经典仍然找不到管理出路?回归传统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里找管理智慧,看看5000年文明的管理精髓,找到更适合中国本土企业的管理理念。从中国传统文化里来的管理智慧,帮助企业从卓越到中庸,到基业长青。
2中华文化的核心智慧,古圣先贤的治国方略;中庸之道的管理实践,现代管理的制胜法宝;家族传承的伦理法则,基业长青的经世秘籍。
3.读不懂古文古书?作者用白话讲国学智慧,提炼总结,用简单的语言参悟古人智慧。中庸,强调与势、与政和,与社会价值和,与自然和,与人和,与己和,秉持率性至诚、持中守正、素位守常、成己成物之道。
|
關於作者: |
段俊平
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受聘于海内外多所大学,担任国学、书法及管理学教授。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京麓书院院长、爱维龙媒管理咨询集团首席专家及创始人、爱维龙媒中国化商学院院长。
段俊平先生长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主张建立东方管理智慧与先进现代管理科学相结合的“中国化管理模式”,所创立的“中国化管理”新儒学应用理论,深受专家及企业家推崇和认可。至今已在国内外300多种学术期刊和杂志发表数百篇学术论文。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选修课本和中考题。著有《企业幸福力》《传承的力量》《大道行简》和《中国管理往事》等多部有关中国化管理的畅销书。 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和新泽西城市大学等发表有关中国文化的演讲,为国资委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中国铁建、中国兵器、国家电网、航天科技、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企业讲授中国化管理课程, 被多家机构评为“中国百名有影响力专家”。
段俊平先生家学渊源,遵循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教诲,数十年如一日研习中国传统文化及书法艺术,终获传统之精髓。理想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目錄:
|
目 录
前言
章 企业基业长青的秘诀
节 恒大集团与海航集团带来的管理启示
第二节 法师旅馆:传承1300年的故事
第三节 中庸之道:企业基业长青的秘密
第四节 中国企业管理的困局
第五节 中国企业呼唤中庸之道
第二章 中庸之道管理哲学
节 中庸思想的内涵及发展
第二节 《中庸》中的中庸思维理念
第三节 中庸之道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第三章 中国文化透出的管理智慧
节 中国先秦六位管理大师
第二节 中国秦以后管理思想概论
第三节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内容及框架
第四节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五个特征
第四章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管理智慧
节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
第二节 儒家管理思想
第三节 道家管理思想
第四节 佛家管理思想
第五节 兵家管理思想
第六节 法家管理思想
第七节 墨家管理思想
第五章 西方管理思想概论
节 西方科学的起源
第二节 西方管理学的萌芽
第三节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
第四节 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理论
第六章 西方管理中的中道思想
节 西方管理理论透出的中庸思想
第二节 中庸管理与西方的X、Y和Z理论
第三节 中国管理智慧与西方管理科学
第四节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
第五节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
第七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节 传统文化与领导力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与企业家修炼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与企业领导力
第四节 传统文化与企业价值观
第八章 从卓越到中庸
节 中国化管理理论的核心是中庸之道
第二节 西方“卓越管理”理论的缘起
第三节 卓越与中庸的辩证统一
第四节 追求卓越一定要以中庸为本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中国管理者必须学中国化管理智慧
管理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伴生物,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其实也是一部管理活动的实践史和管理思想的发展史。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原则。
企业管理的诞生和发展是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分不开的。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诞生,西方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速,资本主义社会也迅速发展起来。1769年,家现代企业在英国诞生,其管理模式主要是“人治”,即靠资本家个人的直觉和经验进行决策和管理。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的日益复杂化以及人员的增加,初的“人治”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一套更为先进和系统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境下,西方古典管理理论诞生了。
提到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就不得不提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他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是古典管理理论的奠基人。泰勒非常关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这不但要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而且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工人的工资。泰勒对工人在工作中“磨洋工”的问题深有感触。他认为“磨洋工”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人担心工作干多了就可能会使自己失业,因而他们宁愿少干活。泰勒认为生产率是劳资双方都忽视的问题,部分原因是管理人员和工人都不了解什么是“一天合理的工作量”和“一天合理的报酬”。此外,泰勒还认为管理人员和工人都过分关心如何在工资和利润之间进行分配,而对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会使劳资双方都能获得更多报酬则一无所知。简言之,泰勒把生产率看作取得较高工资和较高利润的保证。他相信,应用科学方法来代替惯例和经验,可以不必多花费工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就能取得较高的生产率。于是他提出企业管理一定要有科学化、标准化的理论。在其《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勒提出实施科学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因此,只有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高效率的手段。泰勒对科学管理作了这样的定义,他说:“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的效率,实现的富裕。”这个定义,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他主张员工的工作要定额,工资要按定额来计件发放,泰勒的管理思想把工人纯粹当成机器的一部分,他认为工人就是没有思想的只为报酬的“经济人”。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确帮助企业实现了高效率的管理目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顾企业员工感受仅仅把他们当作被管制、被约束的对象,忽视人的真情实感、自主性以及尊严的管理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在质疑和挑战中,以乔治·梅奥(George Mayo)的霍桑实验、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 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的X理论、Y理论为代表的现代管理思想诞生了,此阶段管理领域非常活跃,出现了众多的管理学派,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总体来看,这些理论开始对人重视,如霍桑实验对员工“社会人”角色的发现,使管理思想由以“事”、以“物”为中心,慢慢转移到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作用,改变了单纯依靠严格的制度进行强制管理的方法。
20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快速崛起,西方管理学者对日本的管理模式产生了兴趣。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Willian Ouchi)对美日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对比之后,提出了“Z理论”。“Z理论”倡导长期雇用、信任、亲密的人际关系等,对员工的定位从“经济人”“社会人”转变为“文化人”,进而促进了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西方管理科学和理论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对管理目标和管理哲学的确切认知,以致管理中出现了许多危机。这些危机主要包括:兼并化危机、机械化倾向、功利性思想、道德意识沦丧、环境生态危机等。这些管理危机亟须一套更为完善的管理哲学和管理理论才能解决,而这种需求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寻得真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浩渺深邃,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及佛家的思想精髓,其实就是好的管理哲学。儒家以人为本、仁爱忠恕的伦理情操,道家顺应天道、上善若水的生命智慧,法家中人之治、法术势的管理之道,兵家运筹庙算、出奇制胜的谋略优术,墨家以财发身、尚贤贵义的商业操守,佛家知行合一、明心见性的心智修炼,这些都是人类管理智慧的灿烂结晶。中华哲学思想文化如同黄河、长江之水汩汩不断,养育了无数贤才能人、有识之士,中国历史上无数的伟人巨擘无一不是举世瞩目的管理大师。以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为代表的东方古代管理,在世界管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国学经典《大学》的思想内容可总括为“三纲八目”:“三纲”即“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纲八目”中蕴含的管理精髓简直振聋发聩,如在释“治国平天下”时,《大学》有言“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意思是仁爱的人以财物提高自身德行和造福社会,达到立功、立言、立德的境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聚敛财物,他们发财赚钱只为满足自身狭隘的欲望。这句话明确指出了企业经营的目的和意义。《道德经》有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管理之道在于无为而治。《中庸》有言“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论语》有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孙子兵法》有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则强调了谋划、战略和战术的必要。中华传统文化中,诸如此类的管理智慧比比皆是,无不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经商之精髓、管理之根本。
西方管理学者也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管理思想的巨大魅力,开始积极地从中寻求管理之道。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强调:“你要想成为管理人才,就必须去读《孙子兵法》!”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时强调:“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理念正契合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联合宣言,指出:“21世纪人类要生存,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然而,随着近代中国经济的没落和西方管理学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大多是在西方模式下亦步亦趋,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管理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学,被当作封建中国落后的糟粕而遭到批判。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曾一度被看作封建统治阶级愚弄人民的手段而受到鄙弃,近代曾经辉煌的儒商被看作历史悲剧而遭冷落。而今中国企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多,阻力越来越大,许多管理问题正在慢慢显现: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仅为2.5年;企业文化缺失,商业道德欠缺;管理模式机械化、官僚化;战略目标混乱,核心竞争力疲软;资源消耗严重,发展与环境对立,组织生态恶化;等等。诸多问题的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中国企业管理困境的忧思。
西方的管理学是一种追求标准化、制度化的科学,有着注重逻辑、崇尚实证的理性精神,而这种精神是建立在西方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上的。从古希腊时期开始,西方就脱离了血缘纽带与农业社会形态,进入城邦文明,形成契约化与法治化的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更是建立了工业社会的模式,在此基础之上,创建了现代管理体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截然不同,在近代之前一直存在着血缘宗法制的直接影响,人伦道德与法律并存。在一个相对稳定并以血缘关系及其他关系为纽带的圈子里,人情关系甚至超越了契约关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办事首先要有情感,其次要考虑其合理性,后要看是否合法。所以中国人讲的是“情理法”并重,单纯用西方崇尚理性和规范的制度化管理理论显然不适用中国企业。因此,中国企业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必须要从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本土化管理方法。
纵观国内的成功企业,无一不是企业管理中国化的典范。例如,华为,并不是只靠一个《华为基本法》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它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西方的管理理念结合在一起运用,才创造了华为的奇迹。华人经商成功的典范李嘉诚为什么会成功,他告诉记者他的秘诀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西方科学化的企业管理理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企业管理中加以运用。
由此可见,中国本土企业要想做好管理,就要追本溯源,沿着历史长河逆流而上,去采撷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点缀我们集中西之长、纳古今之灵的“中国化管理”之树。在“知”与“行”的碰撞中,去追寻一闪而逝的真理火花——无数管理的学问汇聚起来,以知行合一的洪炉去锻造精炼,成就独属于中国人的管理之道。
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构建出系统的管理体系,我们统称为中国化管理。中国化管理立足于国学根脉,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历史文化为依托,萃取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佛家六家智慧,并吸取世界管理思想之精华,整合出适合中国企业自身特点的一整套管理理论。中国管理智慧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思想为哲学来源,利用法家思想的方法论和兵家思想的优术,在墨家思想的文化基因的影响下,并佐以佛家思想的有益补充,将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的精华和要素予以系统化,建立了严密的管理体系,将中国化管理推向了新的高度。
中国化管理理论提出了“以人为本、辩证治事、中庸和谐、道法自然”的管理理念,其中中庸思维下的“中庸”管理是中国管理智慧的核心。中国哲学中的“中庸”管理的智慧对中国企业家来说尤为重要。中国中庸思想告诫我们,人一定要在宇宙中遵守作为人的天性,不要走,要尊重自然的客观属性,不要违背宇宙间万物的规律,懂得恰到好处,并从大局出发,谋求行动体系和谐共处的状态或朝此种状态的方向行进。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要主观上为所欲为,与客观及自然规律相违背。
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里,有多少企业家及企业因为没有遵循客观规律,只重视经济效益却不顾现实社会的发展状况和需要而违背“中庸”管理哲学理念,导致了人生失败及企业消亡的比比皆是。可以说中国化管理理论弥补了西方管理思想重物不重人,重经济效益不重伦理道德的缺陷,也给中国企业家提供了一套指向基业长青的管理之道及平安的法则。可以说中国化管理理论是立足于中国历史文化,激活中国管理代码,运用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在汲取诸子百家思想精华之上而建立起来的中国本土化的管理理论。它符合中国企业的管理之道,也符合中国人情理法并存的传统思维模式,还符合中国特点和中国特色。中国企业家一定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管理之路,才能找到一条符合中国社会生态的成功之道,才能找到企业长青之道。中国企业家必须知道功成、名遂和身退的哲学涵义,也必须知道为而不争的管理行为学,还必须知道福祸相依的辩证哲学理念,这是有关企业基业长青和自身平安的必修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