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編輯推薦: |
本书以“培育新赛道,树立新优势”为主题,聚焦后疫情时代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疫情冲击下上海文化产业抓住数字转型契机,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以及上海在“数字藏品”“数字出版”“元宇宙”等新赛道上开发的新成果。系统梳理了疫情之后,全球文化贸易的发展规律和市场格局的新变化。全书展望上海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提供有力的借鉴。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培育新赛道,树立新优势”的主题,深入探讨上海推动文化产业重启繁荣,做强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的新成果和新经验,分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框架等,对上海文化产业进一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出了对策建议。本书包括五大板块,汇聚了15篇研究成果,包括栏目一:总报告,培育新赛道,树立新优势——上海文化产业的坚韧与活力;栏目二:产业篇:把握新趋势,发展新业态;栏目三:专题篇:突出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栏目四:前沿篇:推动创意开发,激活文化消费;栏目五:国际篇:把握国际潮流,拓展前瞻视野;《上海文化产业大事记》对2021年12月—2022年11月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事件,做了系统的梳理。
|
關於作者: |
主 编 徐锦江 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上海社科院“文化创新与城市软实力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上海文化》杂志社社长。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十佳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研究方向:城市文化、大众传播。出版《上海城记》《愚园路》《流言研究》等著作10余部。在《复旦学报》《新闻大学》《新闻记者》等学术刊物及重要报刊发表论文及文章上百万字,曾获上海市新闻论文一等奖。主持有“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实现路径研究”“城市文脉与城市更新策略:基于上海老城厢的研究”“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背景下,‘十四五’时期成都增强城市软实力的战略研究”等各级各类课题多项。
执行主编 花建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国际文化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文化产业、创意经济、国际文化贸易等研究和决策服务,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以及世界银行和部委省市重点研究课题20多项,所写决策研究报告多次获得省市级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荣获“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二、第三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优秀论文”、 “上海市第四、第五、第十、第十一届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等诸多重要奖项。
|
目錄:
|
总报告
培育新赛道,树立新优势——上海文化产业的坚韧与活力 花建
产业篇:把握新趋势,发展新业态
上海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新趋势与新业态
秦迎林 桑晶 成湘铃
推进上海文博领域数字藏品产业新业态的健康发展
宗利永 谢钰莹
迈向数字之都:上海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创新集聚研究
李琳
疫情之下增强上海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及竞争力 田野
专题篇:突出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
元宇宙新赛道与上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陈諔文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上海文旅产业碳交易模式构建研究
项芹 陈素霞 程葆青
上海文化基因解码与文创产品设计开发 叶俊男 吴越
助力打造亚洲演艺之都——上海音乐剧的创制与发展研究 陈洁
前沿篇:推动创意开发,激活文化消费
国潮文化与上海老字号品牌的重塑与创新 吴帆
重启与融合:国际书展新趋势及对上海书展的启示
任娟
上海小剧场驻场音乐剧演出模式研究
——以亚洲大厦“星空间”驻场音乐剧为例 王玥
国际篇:把握国际潮流,拓展前瞻视野
疫情冲击之下以文化与创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城市,文化,创意》报告的研究 赵梦笛 温雯
疫情之下国际著名艺术博览会的观察与分析 邵洁
上海文化产业大事记(2021年12月—2022年11月)
课题组
后记
|
內容試閱: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了“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等重要方针,为新时代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上海集中的目标就是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加快建设“两中心,两之都,两高地”。《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突出“培育新赛道,树立新优势”,深入探讨上海推动文化产业重启繁荣,做强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的新成果和新经验。
栏目一总报告,以“培育新赛道,树立新优势——上海文化产业的坚韧与活力”为主题,分析了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全球的文化创意产业都遇到的严峻的挑战,而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结合数字化、网络化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却蓬勃壮大。上海把助企纾困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增强韧性、再创繁荣的重点任务。上海积极推动先行先试的政策设计,加强对文化产业的优质资源供给,以重大项目带动文化产业新布局;上海大力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结合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布局面向未来的新赛道,表现出危中寻机的韧性和化危为机的活力。
栏目二“产业篇:把握新趋势,发展新业态”,包括《上海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新趋势与新业态》《推进上海文博领域数字藏品产业新业态的健康发展》《迈向数字之都:上海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创新集聚研究》《疫情之下增强上海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及竞争力》多篇研究成果,指出上海正在多个文化产业新赛道、新领域快速发力。如上海结合数字化,重塑了出版产业和阅读市场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上海推动文博领域数字藏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开发出一系列新业态,并且在对外文化服务贸易领域树立了新优势。
栏目三“专题篇:突出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包括《培育元宇宙新赛道与上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上海文旅产业碳交易模式构建研究》《上海文化基因解码与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助力打造亚洲演艺之都——上海音乐剧的创制与发展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它们从多个角度指出:上海在政府的宏观规划下,要依托元宇宙而大力培育文化产业的新集群;上海要吸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基因,开发更优秀的文创产品;上海要以前瞻性的视角,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落实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的战略,依托区块链技术构建碳交易的模式等。
栏目四“前沿篇:推动创意开发,激活文化消费”,包括《国潮文化与上海老字号品牌的重塑与创新》《重启与融合:国际书展新趋势及对上海书展的启示》《上海小剧场驻场音乐剧演出模式研究——以亚洲大厦“星空间”驻场音乐剧为例》等研究成果。它们分析了上海以国潮文化推动老字号品牌重塑,推动上海购物和上海服务;上海围绕“亚洲演艺之都”的目标,推动音乐剧产业焕发活力,并且在疫情之下促进上海书展发展等成果。
栏目五“国际篇:把握国际潮流,拓展前瞻视野”,包括《疫情冲击之下以文化与创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城市,文化,创意>报告的研究》和《疫情之下国际著名艺术博览会的观察与分析》等研究成果,分析了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提出的CCC分析框架,梳理了疫情之下国际著名艺术博览会重启与更新的规律,提出进一步优化上海和全国的文化产业生态环境等对策建议。《上海文化产业大事记》对2021年12月—2022年11月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事件,做了系统的梳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了“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发展目标,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代使命提升至“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等重要方针,为新时代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一段时期,上海集中的目标就是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新赛道,焕发新动能,树立新优势,开拓新模式,加快建设“两中心,两之都,两高地”。这就要求上海在疫情之下化“危”为“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做强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一、清醒面对疫情带给文化产业的冲击
(一)科学地分析和评估疫情带来的冲击
从2020年初开始蔓延的新冠疫情对全球的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它使上海对于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紧迫性有了更深刻、更务实的思考,也要求上海在提升城市软实力,重启繁荣的进程中,以广泛的国际视野,确立主攻的重点内容,实施精准的方法举措,推动上海文化产业再创繁荣。
正如乔尔·科特金所指出的:“城市代表了我们作为一个物种具有想象力的恢弘巨作,证实我们具有能够以深远而持久的方式重塑自然的能力”。城市高度集中地体现了人类在分工协作方面达到的规模和水平,反映出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每一个阶段。而流行的新冠疫情,颠覆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运行模式,阻断了人员、货品和资金的大规模流动,冲击了城市文化产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使得以人际交流和现场互动为主的文化产业门类,包括会展、文博、演艺、电影放映、主题公园、娱乐赛事等,难以正常运转。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在疫情流行之前,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每年创造了 22500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支撑了2950 万个工作岗位,吸收了诸多的全职和兼职员工。但是,疫情大流行以来,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受到明显损失,上述规模被压缩了20%到40%,其萎缩程度超过了前几次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根据世界银行在2021年1月发表的《全球经济展望》: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使全球经济从1930年到1932年年均萎缩4.8%;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则导致2009年的全球经下滑1.8%;而2020年疫情使得全球经济萎缩了4.3%。换言之,文化创意产业的萎缩程度超过了全球经济萎缩的平均水平,是深受其害的重灾区。比如在全世界总数达95万家的博物馆,自2020年初以来,包括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等均被迫裁员、压缩开支甚至关闭。其中阶段性关闭的有90%,永久性关闭的有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