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編輯推薦: |
* 本书是电影市场营销方向的学术型研究生教材,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提升研究生的专业素养。
* 本书着眼于市场经济下的电影经济学研究,坚持了规范的经济学框架和分析方法,吸收了学术界的前沿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夯实了电影经济学分析基础和研究水平。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市场营销方向学术型研究生教材。追踪国内外学术前沿,观照电影市场和电影产业现实,搭建电影经济学分析体系,结合理论、方法与案例,研究电影需求、电影供给、电影票价、观众行为、电影生产与成本、电影市场竞争与垄断、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电影要素市场分析与分配等问题。课程目标是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研讨,夯实电影经济学分析基础,把握电影市场和电影产业前沿理论与研究方法,提升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和研究水平。
|
關於作者: |
刘正山
男,1974年生于陕西。清华大学博士后,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现任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影产业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出版有《中国电影综合评价与实证研究》《中国电影产业指数理论与实证研究》《电影产业分类和统计标准及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等专著。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中国电影市场》《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电影方面论文60多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
|
目錄:
|
章 导论
节 经济学与电影经济学
第二节 电影经济学的范式与方法
第三节 电影与电影产业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价格
节 需求分析
第二节 供给分析
第三节 均衡与价格
第三章 电影消费理论
节 欲望与电影消费
第二节 效用测度与人际比较
第三节 消费者选择的比较静态分析
第四节 风险、不确定性与消费者选择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节 分工与电影企业的性质
第二节 电影生产函数
第三节 成本理论
第四节 电影生产风险
第五章 市场竞争与垄断理论
节 电影市场与产业生态
第二节 四种市场结构
第三节 市场集中度算法比较
第四节 电影市场垄断行为
第六章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节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口碑决策与观影选择
第三节 分成契约与固定契约的权衡
第四节 考核、关雎效应与明星制
第七章 要素市场与分配理由
节 劳动市场和工资决定
第二节 要素禀赋、准租与明星片酬
第三节 专用性人力资本与“敲竹杠”
第四节 基尼系数与收入分配
第八章 外部效应与共用品
节 外部效应
|
內容試閱:
|
前 言
中国电影产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
一是我国电影市场在全球市场格局中举足轻重。2019年5月,国家电影智库组织发布“中国电影产业指数(2019版)”成果,预计2020—2022年,中国电影票房将超过美国,位居世界。孰料,2020年,因外部冲击,我国电影票房即超过美国。2019年,我国票房占全球票房的21.78%,2021年的占比则升至34.92%。
二是我国电影参与国际分工、融入世界电影市场的程度越来越高。截至2019年,我国与20多个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电影合拍协议。2021年,中国市场公映的进口影片涉及的出品国数量为 24个。可以预料,未来我国将在世界电影产业发展中更有担当。
三是根据核算,我国电影产业对GDP的贡献不断增加,其中,直接增加值占GDP比重,2004年为0.1%,2008年为0.08%,2013年上升到0.22%,2019年则达到0.34%。而2019年美国“电影与录音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0.4%。
与电影产业发展的现实相比,电影经济学的研究显得滞后。相关的研究尚未足够关注学术界的前沿成果,也未能形成系统的分析体系。有学者甚至慨叹:电影经济学领域是一座未被全面开发的“富矿”。
电影行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经济学的分析,是建基于人性(human nature)的基本假设之上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说过:“经济学家,不是文明的受托人,而是文明的可能性的受托人。”不期待经济学能够发挥如斯作用,只寄望于它的解释与分析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不引入纯正的经济学,或许会对电影行业的某些现象感到“迷茫”,比如有学者说:“电影产品是一种罕见的生产成本与终端售价脱节的商品,四亿元成本的影片与四百万元成本的影片票价是相同的。一部影片的收益只与销售数量正相关,这与一般商品的生产销售逻辑有很大不同。”而且,在数字化的冲击下,电影片厂的逻辑遭遇流媒体逻辑的冲击,随之产生的制作模式、窗口期、产业边界、契约安排、渠道定价、产业组织、行业结构等一系列问题,均需要经济学的解释。
本书的研究,试图移植主流经济学的做法,搭建一个关于电影、电影市场、电影产业的解释与分析框架。书名中的所谓“市场研究”,是指市场经济学研究,它并不等价于“市场营销”,后者是对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应用。至于“价格理论”,正如张培刚在《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文及张培刚和张建华在《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文中所言:现代微观经济学提供了一整套有关市场运作的基本原理和市场分析方法;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分析,大都涉及市场机制如何运行,价格和产销量如何决定的问题,所以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从而,从本质上讲,无论是市场研究,还是价格理论,不过是微观经济学的另外一个说法。实际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均出版过以《价格理论》为名的论著,讨论的就是微观经济学。至于宏观经济学中的总体就业、一般物价水平等议题,电影行业涉及得有限,需要关注的主要是电影产业的国民经济贡献核算、电影的国际贸易问题,因此,本书着眼于市场经济下的电影经济学研究,偏重于微观并涉及部分宏观议题。但为了强调本书的研究目的,并准确概括书中所讨论的议题,书名采用“价格理论与电影市场研究”,而非“电影经济学”。
本书的逻辑构架与各个章节的安排如下:
章,导论。主要讨论经济学与电影经济学的关系,电影的经济学研究进展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本书中电影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电影与电影产业的基本概念,电影产业的分类与构成等。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价格。着重研究电影的需求函数、三大需求定律、需求的价格弹性等问题;作为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的电影供给及相关问题;供求法则与电影市场均衡,以及政府对电影票价的干预、电影税收、电影补贴等。
第三章,电影消费理论,即讨论电影需求背后的因素。电影消费不等于一般物品的消费,可区分为赏欣式消费、区隔型消费、连带型消费。这一章将讨论很多问题,比如,电影消费是否存在边际效用递减?为何存在视频消费上瘾?电影观众的偏好是否可变及是否存在代际偏好差异?电影是低档品还是正常品?对于影院电影与网络电影、电视剧等,如何选择?观看同一部电影,是选择购票去影院刷数次,还是网络付费刷数次?为何儿童反复观影的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同一档期的数部电影,选择观看哪一部或哪几部?对消费者观影补贴有用吗,有什么效果?此外,还有风险与不确定性下的消费者行为,比如人性的不耐与影视评分系统设计、跨期选择与电影发行窗口期等。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主要研究电影企业的存在性、电影企业生产活动的目的及生产函数。电影企业的生产,不仅要考虑产量,还要考虑成本,即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及相关问题,除了电影企业、电影生产函数、电影生产成本,还包括电影生产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效应,电影生产的风险及其测度、处置等,例如为何电影出品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应该选择导演中心制还是制片人中心制?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