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还珠楼主评传(奇幻仙侠派之鼻祖、现代武侠小说宗师——还珠楼主)

書城自編碼: 386301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倪思霆
國際書號(ISBN): 9787537866934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74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47
《 又残酷,又温柔:闫红新解《红楼梦》 》
+

NT$ 247
《 大家小书 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范(精) 》
+

NT$ 325
《 世说俗谈 》
+

NT$ 1682
《 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全五册)(《百家讲坛》栏目《说聊斋》主讲人马瑞芳代表作品,潜心研究《聊斋志异》四十余年,打开三百多年前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 》
+

NT$ 6937
《 家藏批评本四大名著:全四册 》
+

NT$ 1734
《 家藏批评本四大名著: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 》
編輯推薦:
他,三上峨眉四登青城,一部《蜀山剑侠传》连写17年出书55集字数多大达450万字仍未终结。
他,一生共撰写武侠小说40余部总字数达1700万字。
他,四次戎装,用一只秃笔于国难之危实现报国之志。
他,思维奇特,博闻强识,仗义行侠,荣登民国时期奇幻仙剑派鼻祖之位。
他就是20世纪30年代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现代武侠小说之王还珠楼主,在民国武侠小说北派四大家中,最早使读者着迷,又最受评论界斥责,被称为“荒诞至极”的便是还珠楼主。
还珠楼主是一代传奇武侠小说作家,是现代通俗小说巨擘,他的生平成就与他的作品一样耀眼,综观其一生,与之相知相交或打过交道的各界名流甚多,在这些不同时期的风云际会中,有些“故事”至今仍是难解之“谜”,但更多的则是传世之“奇”。
關於作者:
倪思霆,1961年出生,天津人,编审。曾供职天津市出版研究室。中国武侠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天津市红楼梦学会理事、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民国通俗小说及天津近现代文学史、出版史、新闻史研究三十余年。在《新文学史料》《文史知识》《通俗文学评论》《民国春秋》《纵横》《新闻出版博物馆》《天津文史》等十余家文史刊物、数家大学学报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在《中华读书报》《藏书报》《天津日报》《今晚报》《中老年时报》等报纸发表文章数百篇。文章多次被《新华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文摘报》《作家文摘》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摘。出版专著《旧人旧事旧小说》《旧文旧史旧版本》《旧报旧刊旧连载》《还珠楼主前传》《文坛书苑忆往录》《老天津的文坛往事》等。
目錄
001? 引言? 还珠楼主的『谜』与『奇』
019? 第一章? 川东古城,神童降生壮游名山
021 第一节 官宦世家诞下“虎崽”
032 第二节 李家祠堂里的“神童”
041 第三节 拜师古怪的王二爷
050 第四节 三上峨眉 四登青城
059? 第二章? 少年失怙,姑苏城里那场戛然而止的初恋
061 第一节 客居苏州 识“珠”生情
070 第二节 众说纷纭的丧父年月
076 第三节 未来岳父伸出援手
086 第四节 失怙少年眼中的“世态炎凉”
093? 第三章? 饥躯北游, 京城仗义行侠的失恋青年
095 第一节 沽上省亲谋事受阻 京华顾曲入职《晨报》
107 第二节 “应差”内务部的“护花侠客”
118 第三节 孤身远游 上书吴佩孚“开发西北”
127 第四节 情殇初恋 厕身戎幕
139 第四章? 踏进津门,涉足梨园再入行伍
141 第一节 《大公报》馆的杂学编辑
151 第二节 沽上过戏瘾 成了尚小云“专职编剧”
161 第三节 结拜段茂澜 受聘傅作义中文秘书
171 第四节 与朱贞木一同任职电话局
181 第五章? 师生相恋,轰动平津的『拐带良家妇女案』
183 第一节 紧闭的情窗再次开启
198 第二节 气功制服阻挠“师生相恋”的“混混”
208 第三节 打赢了与大中银行创办人的“拐带”官司
226 第四节 《天风报》重金预订“旷世奇书”
243 第六章? 操觚鬻文,《蜀山剑侠传》横空出世
245 第一节 “还珠楼主”笔名寓意与由来
257 第二节 “蜀山”杀青誉满平津
269 第三节 《蜀山剑侠传》超凡魔力解密
284 第四节 亘古未有的“大神怪”
299 第七章? 小报苦耕,推出《还珠楼丛谈》与《蛮荒侠隐》
301 第一节 披露众多掌故的《还珠楼丛谈》
315 第二节 为刘云若献出《蛮荒侠隐》
333 第三节 接手“天风” 一人独编《黑旋风》
351 第四节 病中撰新著 援手“富连成”
363 第八章? 北平罹难,《青城十九侠》名震南北
365 第一节 “青城”爆红 移居北平
381 第二节 辅佐宋哲元 沦陷中开写《云海争奇记》
397 第三节 “十九侠”大闹红氍毹 陆小曼来函述仰慕
414 第四节 与张君秋先后身陷日本宪兵队
431 第九章? 客居江南,营造纷繁『蜀山系列』
433 第一节 只身南下 沪上鬻字获“买断”
451 第二节 申城刮起“还珠旋风”
468 第三节 翁婿相认 双珠重逢
481 第四节 隆隆炮声中携眷离沪
493 第十章? 欣逢盛世,挥笔别旧有新篇
495 第一节 姑苏教子中迎来政权鼎革
511 第二节 履新“天蟾” 痛别“武侠”
529 第三节 北上加盟总政“解放实验京剧团”
547 第四节 燃情岁月新作连连
567 尾声? 『跃进』声中一病不起
583 参考文献
591 后记
內容試閱
还珠楼主论稿(代序)

张赣生

在民国武侠小说北派四大家中,最早使读者着迷,又最受评论界斥责,被称为“荒诞至极”的便是还珠楼主。
对于还珠楼主的研究,早在(20世纪)四十年代末既有徐国桢作《还珠楼主论》,先在陈蝶衣主编的《宇宙》杂志1948年第3至5期连载,后由上海正气书局于1949年2月出版单行本,全文约三万字,篇幅不算大,但其中的很多论断在今天看来仍很确实,称得上是还珠的知己。(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香港黄汉立、台湾叶洪生对还珠的研究致力颇勤,成绩卓著,我曾与洪生在蜗居促膝谈武论侠,相视大笑,唯时间短促,未能尽兴,是一憾事。近年来,内地研究还珠者,日渐增多,据我所知,上海周清霖收集还珠篇目最为完备,考订精详,曾在寒舍听他讲述,十分佩服。此外,在京津两地有些老友会面,总免不了要谈论还珠,对其才华无不推崇。还珠的知音遍及海内外,而且并非“庸俗小市民”。
一部小说,能够使上百万人入迷,历久不衰,百读不厌,常读常新,越读越能品味出其意味之隽永。这就值得研究。
还珠楼主有他鲜明的个性,他酷爱自然风光,遍游名胜古迹,这对他小说创作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徐国桢在《还珠楼主论》中说:“他自己本来的意思,很想把所历所见的山水人物,写成笔记,恰巧其时天津有一家《天风报》,缺少一篇长篇武侠小说,他在人家鼓动之下,就不经意地采用了《蜀山剑侠传》作篇名,一天天写下去。不料读者异常欢迎”。这段话揭开了还珠楼主作品艺术魅力的部分奥秘,正是自然风光美所激发的诗情,把他导向了成功之路。还珠楼主的成功,并非一蹴即就,而是有一个探索过程。他应邀写武侠小说,内心却怀着自然风光激发的诗情,怎样使主观意愿与客观条件谐调起来?他很费了一番心思。《蜀山剑侠传》的前几回并非没有描写风景,只是现实的武侠情节总是显得与自然风光美不能结合得天衣无缝,这使他感到开始“写得甚不惬意”。直到他把神话和自然美结合起来,才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名山大川的雄伟或秀美与神话传说的奇幻融为一体,神话为山川添了灵气,山川使神话更为瑰丽,两者相得益彰。每逢写到这个时候,还珠楼主便抑制不住那奔放的诗情,笔底一泄千里,远近兼收,动静呼应,洋洋洒洒地连篇累牍说个尽兴。
一般地说,武侠小说不同于诗、词、散文,武侠小说作家们总是着眼于情节结构和人物刻画,很少把自然风光作为重点描述对象,他们大多只是在不得不介绍场地时,才把自然风光作为环境背景略加勾画,适可而止。还珠楼主则与众不同,他常常表现出一种难于遏止的对自然风光美的向往,一有机会就要宣洩出来。一般的武侠小说作家写风景,不外是两个层次:较低层次的是客观介绍具体景物,譬如登山,那山是荒山野岭还是石级蹬道,如此之类都是情节所需必不可少的交待;较高层次的是用以渲染气氛,譬如骇浪惊涛、秋风落叶之类,在交待地理环境的同时,赋予一定的感情色彩。还珠楼主远远超出了这两个层次,他不只是要交待环境、渲染气氛,更根本的是他要宣洩自然风光激发的诗情。我常常感到,还珠楼主写风景,并不是小说自身的需要,而是他在借题发挥。在还珠楼主的小说中,风景描写随处可见,只要有机会,他总要借题抒写他的诗情,也正因为他写的自然风光是诗境,不但不使读者感到冗长、厌烦,反而使读者兴味盎然,感到难得的审美感受。
还珠楼主写景的成功,来自景色与神话的融为一体。这正是庄子《逍遥游》、屈原《九歌》以降许多名篇所体现的共同规律,非胜境不足以显扬神话,非神话不足以渲染胜境。在我们中国,有胜境必有神话,诸如:巫山与神女,西湖与白蛇,石林与阿诗玛,如此等等,不胜枚举;且有胜境与神话的结合就必有诗。所以,就还珠楼主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时所处的主客观条件而言,采用神怪武侠小说样式,在他是势所必然,这是他能找到的最佳途径。了解这一点,就不会用“荒诞”二字轻率地否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
将胜境与神话融为一体,使还珠楼主的武侠之作进入了诗化的境界,但是,这种境界绝不是轻易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作者具有极丰富的想象力,还珠楼主正具备这样的才能。
吴云心先生曾对我说,他在天津电话局与还珠楼主共事时,有一次问及《蜀山剑侠传》中的那些怪兽是怎样想出来的,还珠答:容易得很,取任何昆虫,如蝗虫、椿象、青蛙、蚯蚓、螳螂等,放大若干倍而描写之,其凶恶诡异之状可以想象。从这一点也可看出还珠楼主想象力之活跃。
还珠楼主的成功,也不仅仅是凭藉想象,还在于这想象是建立在广博深厚的学识基础之上,譬如他写五行生克既是一例,那抽象的五行生克原理经他的想象化为具体的情节,又更显得变化万端,生动有趣。读他的小说,常常会感到他对经史子集、医卜星相几乎无所不晓。除博览旧籍、熟知典故外,他还足迹所至,留意风俗。所以他的小说绝不仅仅是以“新奇”“荒诞”取胜,其容量是非常大的,诸如川、湘、云、贵民间的婚丧、食用、医药、巫蛊之类,往往信手拈来,涉笔成趣,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兴味无穷。他很善于把奇幻的神话与现实的生活交织在一起,仙境与红尘,出入两无拘。譬如他在《青城十九侠》的最末一集写洞庭君山的风光民俗,娓娓讲来,令人神往。洞庭月夜,波光帆景,君山十二螺朦朦胧胧一片静寂,岳阳楼上遥遥望去灯火犹存,天畔偶见一两道遁光若流星掠过眨眼即逝,舟中青城门下三四知己正临流对酌谈古论今,此情此景,虽亏他生花妙笔,若不曾亲历其境也断然描画不出。这段妙文与其说是精心结构,毋宁说是即兴抒发。惟其如此,方是大手笔,方是真诗人,方称得起见识广博,方说得上体味深刻。若是翻书检籍,搜索枯肠,字斟句酌,刻意求工,即使写得结构谨严,准确无误,面面俱到,合符文法,那也只是俗匠,难称大匠;只是死万字,难称活文章。
曾与几位年轻朋友谈及还珠楼主的作品,他们觉得还珠所写纯属虚幻,景是子虚乌有之景,人是“君子国里”的人,无可稽考,不能理解。这也难怪,几十年沧海桑田,人们的生活方式变了,景观也变了,哪里再去寻觅还珠描绘的风景民俗!(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我曾在湘、桂、川、黔、滇的许多地方住过,多者半年,少则三月,虽然当时我不过十四、五岁,可已经遍读还珠的著作,每到一处总免不了要把自己亲见亲闻的景象与还珠所写加以印证。就说岳阳,我住的竹楼即在洞庭湖边。每日饮用水,都向湖里去挑,须用白矾净过。居处距岳阳楼不过里许,那时的岳阳楼一片衰败景象,侧旁连着断壁颓墙,无人经管,自然也不必购票,早晚皆可循断壁登临。君山道士每每为游客导游,游毕取出缘簿,请结善缘,多少不拘,任凭尊便,少捐者或留吃一碗素面,多捐者尚可得道士回赠一包君山名茶。岳阳与君山之间全凭小舟摆渡,风大浪急之日便游人裹足,彼时在岳阳楼上倚栏远望,洞庭湖水阔天空,三五渔帆点缀其间,不由得就会触发思古之情。每逢掌灯之后,青石铺就的小街极少行人,听梆声清脆,由远而近,那是卖冰糖莲子粥的小贩,驰名的湘莲子在铜爨中煨得及烂,一爨一角钱,恰好一小碗。如此这般,大概也就是还珠所见的岳阳。1985年,我重至岳阳,岳阳楼已修饰一新,光彩夺目,映日生辉,筑墙围成一座公园。购票登临,见轮渡穿梭于岳阳、君山之间,游客摩肩擦背,万头攒动,欢笑相呼之声不绝于耳,好一派热闹景象,哪里还有仙侠容身之地!归途寻觅卖冰糖莲子粥者,遍求不得。向个体小饭铺探询,一位三十多岁店伙瞠目不知所对,另一五十许妇女插口道:“你家此话,少说也有三十多年了。”如此这般,便是现代的生活方式,顿使人有往事如烟之感,也难怪年轻朋友不能理解还珠!
至于说到“君子国里”人,还珠作品中的绿袍老祖之类自然不能算是“君子”。不过,还珠常爱描述云贵山区民风之纯朴浑厚,这也是事实。当年途径黔滇山区,荒村并无野店,打尖投宿全在民家。昔日山区居民生活甚苦,尤缺食盐,旅客食宿不必用钱,只须送主人二两盐巴,便端上大盘煮鲜筍、荷包蛋,热情款待。留客的空屋内只有一架竹床,上铺尺许厚稻草,被褥均由旅客自备。或半枝松明黑烟缭绕,或一盏油灯光焰如豆,主人尚谆谆叮嘱“小心火烛”。此种景况远非今日住豪华宾馆、睡席梦思床者所能想象。一次恰逢集日,见有山民卖皮蛋(北方所谓松花蛋),一篓一块银洋,竹篓密封,不许开视,若要打开竹篓便是不相信卖主,他便不卖。在沿海大都市受过“泥包草绳”之骗的我,对这种卖法总不放心,买回一看,一篓足足一百零四个皮蛋,个个是上等货色。山民之纯朴浑厚,即此可见一斑。(据此可知,)还珠笔下的“君子国里”人也并非全出虚构。
《蜀山剑侠传》和《青城十九侠》所写的剑仙,主要是一些道教徒,还珠的写作风格也颇有“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遗风,在思想上也有些“不失其性命之情”的意味,追求自然真情的流露,连书中一些佛教徒也不免如此,这自然是作者自己重情的表现。譬如《蜀山剑侠传》中说:“佛家原以清静寂灭为宗,本来无魔,何有于降?出世入世,相由心生,……谢琳到‘我佛无缘无故,时以无上愿力普度众生,便是最情长的人。你看师父,法号忍大师,坐关那多年,一旦前生爱女再劫重逢,金刚不坏的门横巨木,为何只凭女儿两滴泪珠,便化乌有呢?’”作者笔下的这些“出家人”并未超脱人世之情。也正因此,《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中的正派修道之士,总是特重外功的修积,随处济世救人,在此类情节描写中,作者常常对现实的民间疾苦做动情的揭示。譬如《蜀山剑侠传》中有一段描写川峡纤夫的文字,把川峡纤夫在饥饿线上挣扎的苦况活现在读者眼前。在《青城十九侠》中也有一段类似的描写,可见作者对此留有深刻的印象。徐国桢在《还珠楼主论》中也特意摘引了这段文字,并且评论道:“像上面一段文字,完全是现实的材料,忠实的描写,慨乎言之,十分动人。凡是长江下游的人,曾从水道出入川境,一定明白。这不是谎话。这是好文章!”四十年前,我也曾途径三峡,亲眼见过这种景象,不过当时是乘轮船,看得不真切,没有还珠感受深刻。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还珠写纤夫并不只是对纤夫表示怜悯和同情,徐国桢的评论还显得太实太窄了一些。我每读到这段描写,常感到还珠是在借题发挥、抒写自己生活的感受。无论在《蜀山剑侠传》或《青城十九侠》中,关于纤夫的描写都不是故事情节所必需,那么,还珠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写纤夫?天津人把生活负担叫做“拉套”,挑上生活的重担就好像套在大车上的骡马一般上了“套”;还珠是在奔波劳碌中挣扎多年的人,他难免有一种“拉套”的感觉,写着写着就不禁借题发挥一点自身的感慨。或许还珠本来没有这样想,而因为我是拉过“套”的人,是我把这种感慨强加给了还珠。
还珠楼主的才华,集中表现在《蜀山剑侠传》和《青城十九侠》两部传世之作中。平心而论,一般写实的武侠小说,很难达到如此自然的诗境,这并非插入几首诗就可充作“诗化”的。人们称赞还珠楼主“才华横溢”,绝非过誉。他的小说,别人很难仿效,便是明证。
在民国武侠小说作家中,还珠楼主也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人。在他的书中,始终保持着儒、道、禅的中国特色;他那浅近易懂的半文言半白话的文字风格,也毫无半点欧化腔。这也是值得特别提到的。
还珠楼主一生写了近四十部武侠小说,其中有神怪武侠小说,也有接近现实的技击武侠小说,但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仍首推神怪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和《青城十九侠》。除了这两部书之外,他的《云海争奇记》《蛮荒侠隐》《峨眉七矮》《长眉真人专集》《北海屠龙记》《武当七女》《冷魂峪》《天山飞侠》等较为世人熟知。它如《柳湖侠隐》《大漠英雄》《武当异人传》《边塞英雄谱》《兵书峡》《峡丐木尊者》《青门十四侠》《大侠狄龙子》《女侠夜明珠》《皋兰异人传》《龙山四友》《独手丐》《铁笛子》《黑孩儿》《白骷髅》《翼人影无双》《黑森林》《黑蚂蚁》《万里孤侠》《虎爪山王》等,或由于篇幅太短;或由于一直未续写;或由于出版年代太晚,随出随禁;或由于写作太匆忙,过于草率,因而在读者中影响较小。总的来说,还珠的武侠小说是以《蜀山剑侠传》为主干,上溯、下延、旁出枝蔓,构成了一个系列。他还有一册言情小说《轮蹄》,记他与孙经洵的恋爱故事。
还有一点要附带提及的是还珠作品中的标点符号。今天的读者常感到还珠对句法和标点极不认真,一逗到底不分段落尚可说是传统的做法,有时简直连断句也断得不是地方。几年前我曾和观贤谈到这件事,她对我说,还珠自遭日寇非刑,目力已坏,不能自书,只好口授,请别人代录,为怕录者跟不上口授的速度,还珠便说四个字顿一顿,那录者也就每逢他一顿就点个逗号,录完之后,还珠也不再看,随之交付发表,结果弄成了这个模样,给读者造成阅读的困难。当时观贤正重新标点《蜀山剑侠传》,希望能弥补这一缺陷,不料她中年早逝,被癌症夺去了生命,直到半年后我才从清霖那里听到这一消息,起初我还不敢相信,这位李英琼的原型竟也仙去了。
——摘自重庆出版社1991年5月出版的《民国通俗小说论稿》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