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性研究早期和新近的发展中,人群志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对田野关系的了解,对田野及其组成部分的开放和规范的了解大多来自人群志研究。尽管与参与观察法联系密切,无论是基于参与观察,抑或近取代参与观察,人群志始终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资料收集方法。在人群志中,我们经常发现观察、参与、或多或少的正式访谈以及利用档案及其他事件线索的结合。同时也并不是每一个相关的问题都可以从人群志、参与和观察中获得。在这种情况下,抽样的重点不是选择研究对象,而是选择田野或机构,或者广而言之,是选择观察地点。20世纪末以来,人群志中的方法论讨论逐渐从资料收集和田野中的角色发现转向来自田野的书写和报道、在田野中的研究和经验。人群志资料的分析常常是以寻找行为、互动和实践的模式为导向的。
在本书中,做人群志的这些关键议题都被详细呈现了。而其他书籍更多关注口头资料,如访谈(Brinkmann and Kvale,2018)和焦点小组(Barbour,2018),抑或专注于分析会话(Rapley,2018)或图像(Banks,2018),《人群志》则将田野研究的语用学纳入了“SAGE质性研究工具箱丛书”的范围。同时,在更广泛的人群志脉络中对使用信息来源(从访谈到视觉资料)进行详细分析,这本书能更具吸引力。关于分析资料(Gibbs,2018)、质性研究设计与质量(Flick, 2018a,2018b)、三角互证(Flick,2018c)和扎根理论(Flick,2018d)的书籍为这里详细概述的内容增加了一些额外的脉络。这些书籍合在一起,使我们能决定何时使用人群志和观察,并且在田野中为运用人群志提供方法论和理论基础。本书中反复用于说明的典范研究,有助于更多地将人群志视作一种策略而不是一种方法,以及研究正好适用的问题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