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牘友聲》與《尺牘偶存》二書,是清初人張潮與友朋往來的書信彙編。關於張潮的研究已有很多,較爲集中的專門探討有劉紅裕《張潮研究》劉紅裕《張潮研究》,浙江大學碩士論文,二〇〇六年。、劉和文《張潮研究》劉和文《張潮研究》,安徽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一年。、法國漢學家戴廷傑《雅俗共融,瑕瑜互見——康熙年間徽州商籍揚州文士和選家張潮其人其事》戴廷傑《雅俗共融,瑕瑜互見——康熙年間徽州商籍揚州文士和選家張潮其人其事》,《法國漢學》第十三輯,中華書局,二〇一〇年,第五四四—六五八頁。、美國學者Suyoung Son(孫修暎)Writing for Print: Publishing and the Making of Textual Author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爲印而寫:中華帝國晚期的文本製作與出版》)Suyoung Son Writing for Print: Publishing and the Making of Textual Author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8.等。今據原始資料,參資前説,間以己見,綜述張潮的家世、生平與著述如次。
張潮,字山來,號心齋,歙縣人。據其父習孔、兄士麟於順治十六年(一六五九)編纂而成的《新安張氏續修宗譜》記載,張潮所在一支世居歙縣柔嶺下。祖張正茂,生於萬曆四年(一五七六),卒於萬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張正茂生卒年據張士麟、張習孔所修《新安張氏續修宗譜》,國家圖書館藏清順治刊本。,字松如,一字元晨,寓居建平縣南蔣國村汪士鈜《新都風雅》張正茂小傳云其“寓建平”,張習孔《家訓》云:“吾先世祖居建平縣,祖石橋府君生二子:長吾父,次吾叔。府君先老,卜築縣南蔣國村。”《新安張氏續修宗譜》卷二十九所載程芳朝《張正茂傳》云:“顯達三子,季順,號石橋,即公父,以童年徙建平。”可知居建平始於張正茂之父。汪士鈜《新都風雅》,國家圖書館藏清康熙刊本;張習孔《家訓》,《檀几叢書》初集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第八三頁。,體弱,父母不令應試,曾以儒士考授内閣中書,未及仕而卒張正茂生平除程芳朝所撰傳及汪士鈜《新都風雅》小傳外,亦見《(康熙)歙縣志》卷九“人物”及《(乾隆)歙縣志》卷十三“孝友”。靳治荆等《(康熙)歙縣志》,國家圖書館藏清康熙刊本;張佩芳等《(乾隆)歙縣志》,國家圖書館藏清乾隆刊本。。正茂生二子:長習孔,次法孔。習孔即張潮之父,字念難,生於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卒於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習孔生年據《新安張氏續修宗譜》,卒年主要據《尺牘友聲》甲集第82殷曙札“今春忽聞尊公老先生騎箕之報”及《尺牘偶存》卷一第20札《與靳熊封邑侯》中“當孟夏中浣之期,爲治潮服闋之日”的記載,結合二札的斷年,可知習孔卒於康熙二十三年。參見劉紅裕《張潮研究》,第六六頁。。生十一歲而孤,爲寡母姚氏撫養長大《新安張氏續修宗譜》附載有張習孔所作《先妣姚太宜人行略》。。張習孔《先妣姚太宜人行略》云:“崇禎丁丑(一六三七),不孝始謀歸故里。叨餼黌序,而貧窶如故。”張習孔《家訓》亦云:“後吾長大,貧劇無聊,漫然回徽,幸列黌序。始奉老母,携家屬,復歸祖居。”《檀几叢書》初集卷十八,第八三頁。可知習孔始自建平遷回歙縣柔嶺下。習孔於順治三年(一六四六)成舉人,六年(一六四九)中二甲第十六名進士,歷官刑部主事、員外郎、郎中,順治九年(一六五二)以按察司僉事提督山東學政《新安張氏續修宗譜》卷首有張習孔《新安張氏統譜序》,自署“賜進士出身奉政大夫奉敕提督山東通省學政按察司僉事兼參議前刑部雲南福建四川清吏司郎中員外郎主事”,可知其歷官。《新安張氏續修宗譜》卷二十八附載有《山東按察司提督學政僉事張習孔敕書》,署順治九年八月。,次年丁母憂歸里,自此退居林下,潜心理學,學者稱“黄岳先生”,著有《大易辨志》二十四卷、《近思録傳》十四卷、《詒清堂集》十六卷、《雲谷卧餘》二十八卷等書,其中《近思録傳》今未見。
習孔生四子,張潮其次據《新安張氏續修宗譜》,長子名士麟,生於崇禎丙子三月初六,卒於順治戊戌八月初三。士麟有二子:紹祖、紹基。三子張漸、四子張淳,未見於《宗譜》,是修譜時二人尚未出生,二人俱見《尺牘友聲》,其長幼之所據,見附録《小傳》。。據《新安張氏續修宗譜》,張潮生於順治庚寅(一六五〇)六月十三日,譜名“朝麟”。張潮早年經歷,主要依據爲其自作的《八股詩自序》:
予十有三歲始爲八股,越二年甲辰(一六六四),受知于温陵孫清溪夫子,得補博士弟子員。其時國家方以策論取士,未幾仍復八股之舊,八股策論,予俱業之而未善也。癸卯(一六六三)、丙午(一六六六)數科,南國諸君子多以國學獲隽,於是學邯鄲之步,捨子衿而就明經,乃簿書期會,時日愆違,南則校無是人,北則雍無是士,而己酉(一六六九)一科已矣。又三年壬子(一六七二),江左督學使者以國子諸生業已需次天官,於格不得與南闈之試,而壬子一科又已矣。逮乙卯(一六七五),痛先宜人棄捐杯棬,讀禮居廬,應不復問此時爲何歲月矣。嗟乎!遥計自乙卯溯於甲辰,積十有二載,星次爲之一周,時物於兹迭變,人生幾何,誰堪屢誤。又况此十二年間,苦辛坎壈,境遇多違,壯志雄心,銷磨殆盡,自是而後,安能復低頭佔畢,以就繩墨之文爲哉!張潮《心齋聊復集》所收《八股詩自序》,《清代詩文集彙編》第一七七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〇年,第一五二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