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外婆和她的房子(沈奕斐、周晓虹、吴小英、严伯钧强力推荐,一本特殊的家庭口述史,有温度的时代记录)

書城自編碼: 385487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商楚苘撰写,吴根妹口述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319116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 2021-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5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光焰摇曳——变革与守望的梁启超
《 光焰摇曳——变革与守望的梁启超 》

售價:NT$ 440.0
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壹卷李伯重文集:江南水乡,经济兴衰,一本书带你穿越历史的迷雾)
《 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壹卷李伯重文集:江南水乡,经济兴衰,一本书带你穿越历史的迷雾) 》

售價:NT$ 480.0
走进史学(壹卷李伯重文集:李伯重先生的学术印记与时代见证)
《 走进史学(壹卷李伯重文集:李伯重先生的学术印记与时代见证) 》

售價:NT$ 360.0
故宫书画集(精编盒装)版传统文化收藏鉴赏艺术书法人物花鸟扇面雕刻探秘故宫书画简体中文注释解析
《 故宫书画集(精编盒装)版传统文化收藏鉴赏艺术书法人物花鸟扇面雕刻探秘故宫书画简体中文注释解析 》

售價:NT$ 1490.0
《往事和近事(增订本)》(著名学者葛剑雄教授代表作,新增修订、全新推出。跨越三十多年的写作,多角度讲述中华文明)
《 《往事和近事(增订本)》(著名学者葛剑雄教授代表作,新增修订、全新推出。跨越三十多年的写作,多角度讲述中华文明) 》

售價:NT$ 349.0
往事和近事:历史地理学泰斗、百家讲坛主讲葛剑雄经典文集
《 往事和近事:历史地理学泰斗、百家讲坛主讲葛剑雄经典文集 》

售價:NT$ 349.0
父母的关键认知
《 父母的关键认知 》

售價:NT$ 225.0
第三帝国:一部新的历史(纳粹主义具有何种魔力?纳粹运动会卷土重来吗?一部全面揭示希特勒及其罪恶帝国黑暗的历史)
《 第三帝国:一部新的历史(纳粹主义具有何种魔力?纳粹运动会卷土重来吗?一部全面揭示希特勒及其罪恶帝国黑暗的历史) 》

售價:NT$ 4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31
《 浮木 》
+

NT$ 296
《 岁月可当歌 》
+

NT$ 296
《 滋味:食色里的红楼梦中人 》
+

NT$ 347
《 草木有情 跟着节气寻人间清欢 》
+

NT$ 442
《 我与地坛(精装插图珍藏版2020) 》
+

NT$ 1243
《 王小波杂文套装 》
編輯推薦:
周晓虹教授曾经对于口述史与生命历程的讨论,有过一个恰如其分的开篇,那就是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写下的那句妇孺皆知的名言: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当宏大的历史车轮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历程中驶过的时候,都会留下或深或浅的辙印,并由此埋下他或她未来人生走向的草蛇灰线。本书中,外婆的过往,不仅是她自己跳出原生家庭、改变自身的种种努力,也能看到隐藏条线,即外婆的女儿沈奕斐教授的奋斗,更是外孙女有有的人生序章。
所以,这本书其实是适合所有人来阅读的,特别是00后、90后的年轻人去读这本书。因为对于00后、90后来讲,通过个人的生命史去了解中国的过去,不仅能看到发展,更能看到发展背后的不容易,看到发展背后那些普通人的努力,能更好地珍惜现在。这本书同样也适合80后、70后群体,因为外婆非常平衡地经营好了一个家,她对女儿的教育是特别有效的,书里面也讲到了她如何陪伴、如何鼓励、如何批评女儿。我们能从母亲身上学到家庭教育的真谛。而对于跟外婆的同龄人来说,可能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会产生更多的共鸣,因为那就是他们过去真实发生过的人生,那是他们无论美好与否都不愿忘却的经历。
希望这本书能给你治愈的力量、幸福
內容簡介:
吴根妹是一位普通的中国劳动妇女。她1952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在乡下老宅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光。婚后,跟随丈夫搬到镇上,住在政府分配的公租房里,工作也经历了从生产大队到国企单位岗位的转变。在那些艰苦岁月中,饥饿、贫穷也不曾影响她对生活的热爱。随着改革开放,吴根妹努力奋斗,不断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女儿在城市工作后,又随孩子在城市继续“打拼”,房子也从公寓楼换到了复式房。“老漂族”、隔代教养、亲家相处、保姆矛盾等这些问题也都在吴根妹的家庭中一一出现,但终她用自己的人生智慧和沟通方式加以化解。如今的她再一次走在了老有所学的康庄大道上。吴根妹的人生经历充分体现了一位普通中国劳动妇女从社会的贫困底层到实现人生的稳定幸福的命运的变化,不仅是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伴,更离不开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个人拼搏精神。吴根妹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所付出的努力,感动了小外孙女,让外孙女用口述史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也希望她的故事带给更多读者以感动。
關於作者:
口述者:吴根妹,女,1952 年 12 月出生于江苏苏州吴江北厍镇玩字村,结婚后生活在吴江芦墟镇。做过农民、灯泡厂工人、制罐厂检验员、房管所勤杂工、大学宿舍楼管理员。
撰写者:商楚苘,女,2004 年 1 月出生于上海。曾获校三好学生,在《少年日报》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微影评征文中获二等奖,2021 国际经济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区决赛个人银奖团队金奖,2021 AMC12 全球前 5%。
目錄
序言001
缘起001

章玩字村的老宅:贫穷的记忆(1952—1958年)
一、 凡不是劳动所得财富,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009
二、 婚姻自己做主,财产要牢牢守住013
三、 不能遮风雨的房子也是家016
四、 我的妈妈是童养媳019
五、 主动要求被领养021

第二章芦墟镇的公租房:学习的苦乐(1958—1966年)
一、 我的阿爸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031
二、 年少无知打老师屁股033
三、 逃学的故事035
四、 老师激励我学习037
五、 过去的游戏真让人快乐042
六、 饥饿的记忆044

第三章重回老宅:辛苦的收获(1966—1975年)
一、 读书有用论052
二、 学会农活,还清债务055
三、 双季稻:体会农民的辛苦058
四、 烂手:文化在农活中的作用065
五、 烂脚的光荣067
六、 好人好事儿:雷锋精神072
七、 对妈妈的记忆074
八、 姐妹情谊081
九、 相亲084

第四章镇中心的婚房:合作的幸福(1975—1985年)
一、 聊得来重要095
二、 结婚:自己可以苦一点,面子一定要挣足100
三、 阿四不着家107
四、 敲蚌壳,敲掉了三个土坡110
五、 怀孕吃不够,孩子变聪明115
六、 远亲不如近邻117
七、 不求升迁,努力干好本职工作122
八、 父亲的去世127
九、 凡事总靠商量着来,但是自己要有实力谈132
十、 对女儿的教育135

第五章灯泡厂的公房:挣钱的快乐(1985—2001年)
一、 装饰自己的家:充满时代气息的三次装修146
二、 搞了n种副业149
三、 自主创业:做小鞋子155
四、 季节性的副业:高利润,时间短162
五、 拖拉机事业167
六、 下岗大潮和阿四做厂长172
七、 女儿教育成功179
八、 买房子186

第六章复旦旁边的筒子楼:人生的重启(2001—2003年)
一、 慢慢喜欢上海196
二、 上海的份工作201
三、 看新房,憧憬新生活209
四、 装修:事无巨细,因为是自己的213

第七章花园里的公寓:累并快乐着的生活(2003—2009年)
一、 两亲家一起带娃221
二、 学习如何带娃228
三、 认识新朋友,融入新上海236
四、 有有上学记239

第八章内环边的复式房:多样化的幸福(2009—至今)
一、 住上了梦想中的房子248
二、 幸福中的烦恼250
三、 幸福的晚年生活259
四、 回顾我的一生266

后记270
內容試閱
如果我们出生的背景很一般,长大后也没有很大的成就,我们如何能时时刻刻感受幸福,一步步走向更幸福?
这一问题是21世纪以来,个体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以至于幸福成为了情感社会学和家庭社会学研究领域的讨论主旨。对于这个话题,我觉得我母亲,也就是本书中的外婆——吴根妹女士,很有发言权。
吴根妹女士是一位非常普通、只有小学文化,但我所有文章(包括我的博士论文)她都要审核一遍的中国劳动妇女。她出生于贫农的家庭,五姊妹中排行老三。即便经历了母亲的早逝,经历了土地工转职工,经历了企业的衰落,她仍旧一直很努力、很勤劳地生活着。她对我的一贯教导就是:你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每一件事。她是这么教育我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她是我身边勤劳、努力的女性之一,然而,也不得不承认,虽然这么努力、勤劳,但她一辈子成功的事估计就是培养了我这么个有副教授职称的女儿,其他拿得出手的成就还真是不多。
但是,她真的是一直觉得自己很幸福,而且是越来越幸福。
母亲喜欢回忆自己的人生,几乎每次的主题都是“忆苦思甜”。在“忆苦”的时候,也能从苦里找出糖分来,她经常会夸张地感叹自己现在的生活:真是做梦也想不到会像现在这样美好。
作为一个社会学者,我经常面对躺平、内卷、压力、焦虑等词汇,但每次和母亲在一起就会有一种神奇的治愈力量,只要听她讲讲她的人生故事,我就会觉得人生特别有希望,尤其在今天这么美好的时代,还有什么可以作为自己不努力的借口呢?
母亲讲得好的故事就是关于她在不同时代居住的房子的故事。对中国人来讲,家首先是房子,没有自己的房子是很难有家的概念的。中国人对家及房子的执着在整个世界文化圈里都是非常独特的,所以每一个中国人在回忆自己情感性的东西时,家几乎是一个不能回避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房子也通常是社会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场域。
但是,母亲讲起自己居住的房子的时候,讲的其实不仅仅是情感的话题,她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生命的转折点也融合进了房子里。
母亲出生在江苏吴江的玩字村。她居住的套老屋梁断屋漏,非常破旧。对于这种破旧,母亲的解释是因为她父亲的家族起家不太光明磊落,所以,破败是必然的。这也让她一直坚信人要善良守法地活着,否则总有一天会有报应。
母亲居住的第二套房子是她上小学跟着父亲到了镇上由国家分配的房子。房子虽然比较狭小,但足够生活居住。在那套房子里,母亲完成了她的小学教育,这也是她这一辈子所有的学校教育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因为学校停学,母亲重新回到了农村,回到了老宅,加入农业大军,但是,反过来,母亲却又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
因为结婚,母亲居住的第三套房子是租的房子,和公婆在一起。在这里,她感受到了邻里的热情,夫妻同心,真正做到了其利断金。母亲的第四套房子是计划时代,赶上单位分房,后买下来的房子,这时母亲才在真正意义上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小家庭。在这一套房子里,母亲首先拥抱市场经济,发展各种副业,培养了女儿,过上了经济不再那么窘迫的人生。
随着我长大到上海工作,母亲又跟着我离开家乡,重新开始新的人生,从狭小的出租房到公寓房再到复式房,我们的日子也终于越来越富足,母亲觉得自己的人生走上了她以前经常提却不敢想象能实现的“康庄大道”。
居住条件的改变,非常好地体现了母亲生命历程的转折。
在很多有关生命历程的学术研究中,转折和轨迹,是非常重要的两种维度。转折(transition)指的是由某些重要的生活事件所造成的人生转折,如现代社会常见的毕业或首次就业;轨迹(trajectory)指的是由转折带来的对其后人生的持续影响。而居住房子的变化就是母亲生命历程的转变,把这几套房子连在一起又形成了母亲非常完整的生命轨迹。所以,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尤其这一轨迹其实就是母亲追求幸福的轨迹。
早在12年前,我就请我的学生给母亲做过一个详细的访谈,聊聊她和她房子的故事,并且把访谈整理成了文字。在阅读这些访谈文字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个更深刻的感受,我觉得母亲的幸福轨迹恰恰也正是中国发展富强起来的轨迹。
母亲1952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江南农村。那个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三年,处在相对贫困、百废待兴的时期,母亲跟共和国以几乎相似的年龄一起承受着苦难。接下来,新中国开始推广义务教育,母亲成了批享受义务教育政策的人,但后来又由于社会变革,失去了就学机会,上山下乡重新成为一名农民。
在农村,她成为一名“铁姑娘”,虽然不是那种受到国家、社会表彰的“铁姑娘”,但是,这个普通的“铁姑娘”的经历非常生动地展示了国家是如何度过那个困难时期的。
因为嫁人,母亲重新回到了镇上,经历了从生产大队到国企单位的工作岗位上的转变。这一转变也正值中国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过程。不过,随着计划经济等局限因素的加重,一些国企的效率越来越低下,她又去做了大量的副业,甚至辅助丈夫开拖拉机来创造收入, 而那个时期又正是中国市场经济被接受的开始。
然后,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开始了。母亲又跟随我来到了城市生活,遇到了城市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比如帮助儿女带孩子问题、“老漂族”问题等,这些在她身上有非常多的呈现。后来,她在培养和教育孩子、亲家之间相处、处理跟保姆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又遇到不少问题,这些也都是现在都市家庭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母亲也都一一经历并终有她自己比较智慧、独特的解决方案。
我觉得母亲的人生是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强大而前行的,她的个人生活从贫穷变得稳定、富足。母亲是一名非常普通的中国妇女,显然代表、反映不了全部的国家社会发展史,但是,从母亲的人生轨迹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窥见中国的发展历程,能补充大家对于历史的理解。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外婆和她的房子》是一部口述史。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