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編輯推薦: |
世途多艰,多难兴邦。面向未来,复兴中华。
著名学者何新讲周易、论语、老子、神话、美学。
学习传统文化的好书
|
內容簡介: |
世途多艰,多难兴邦。面向未来,复兴中华。
著名学者何新讲周易、论语、老子、神话、汉武帝、美学。
学习传统文化的好书
|
關於作者: |
何新,中国著名学者。1949年生于浙江,1978年大学肄业,后担任中央财经大学教员。1980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1年后任职于人民政协,担任多届专职的全国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诸神的起源》、《东方的复兴》、《危机与反思》、《新国家主义经济学》、《新逻辑主义哲学》、《论中国历史与国民意识》、《希腊伪史考》等。译著有《培根人生随笔》、《培根论人生》等。何新研究范围宽广,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美学与传统文化等领域,极富创见,常提出大胆新颖的学术观点,对世界局势和时政亦有很深的洞察力,曾预见到苏联的解体,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多有建言,在当今思想界有较大的影响力。
|
目錄:
|
《易经入门》目录
太极周天演化图 / 1
邵雍拟先天组图 / 2
洛书·九宫图 / 4
河图·十月历 / 4
八卦阴阳升降图 / 5
邵氏卦气图 / 5
读《易》入门 / 001
《易经》的解读 / 003
论《易》 / 006
《易经》要义 / 011
“易”字考释 / 015
《周易》释名 / 020
八卦释名 / 026
《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 / 029
论阴阳 / 042
《易经》帛书本及传世本序目对勘 / 047
《易经》卦名对照 / 050
《易经》之训诂 / 054
《易经》解说 / 061
1?乾?(1键) / 063
2?坤?(33川) / 074
3?屯?(23屯) / 081
4?蒙?(13蒙) / 086
5?需?(18襦) / 090
6?讼?(5讼) / 093
7?师?(37师) / 096
8?比?(19比) / 100
9?小畜?(58少蓺) / 104
10?履?(4礼) / 107
11?泰?(34柰) / 110
12?否?(2妇) / 113
13?同人?(6同人) / 116
14?大有?(50大有) / 119
15?谦?(35嗛) / 122
16?豫?(27馀) / 124
17?随?(47隋) / 127
18?蛊?(16箇) / 130
19?临?(36林) / 133
20?观?(59观) / 136
21?噬嗑?(55筮盍) / 139
22?贲?(14蘩) / 142
23?剥?(11剥) / 145
24?复?(39复) / 148
25?无妄?(7无孟) / 151
26?大畜?(10泰蓄) / 155
27?颐?(15颐) / 158
28?大过?(48泰过) / 161
29?习坎?(17习赣) / 163
30?离?(49罗) / 166
31?咸?(44钦) / 169
32?恒?(32恒) / 172
33?遯?(3掾) / 175
34?大壮?(26泰壮) / 177
35?晋?(51溍) / 180
36?明夷?(38明夷) / 184
37?家人?(63家人) / 188
38?睽?(53乖) / 191
39?蹇?(20蹇) / 195
40?解?(30解) / 197
41?损?(12损) / 200
42?益?(64益) / 203
43?夬?(42夬) / 206
44?姤?(8狗) / 209
45?萃?(43卒) / 212
46?升?(40登) / 215
47?困?(45困) / 217
48?井?(24井) / 220
49?革?(46勒) / 224
50?鼎?(56鼎) / 228
51?震?(25辰) / 231
52?艮?(9根) / 235
53?渐?(60渐) / 238
54?归妹?(29归妹) / 241
55?丰?(31丰) / 245
56?旅?(52旅) / 249
57?巽?(57筭) / 253
58?兑?(41夺) / 256
59?涣?(62涣) / 258
60?节?(21节) / 261
61?中孚?(61中复) / 264
62?小过?(28少过) / 267
63?既济?(22既济) / 270
64?未济?(54未济) / 273
《易传》解说 / 277
彖?辞 / 279
象?辞 / 301
文?言 / 314
系?辞 / 317
说?卦 / 340
序?卦 / 342
杂?卦 / 344
《周易》杂说 / 345
八卦与外婚制图腾分族组织 / 347
八卦历法 / 354
上古五行十月历考论 / 358
太一阴阳五行十月历起源 / 370
南阳麒麟岗汉墓天象图 / 375
五行说来源新探 / 377
易学札记 / 388
何新论美目录
“美”字之语源
试论审美的艺术观——论艺术的人道精神与形式美
美的分析
关于艺术美的三种类型——读黑格尔《美学》的一则札记
略论艺术的形式表现与审美原则——兼论艺术的起源问题
论诗美
关于诗与语言形式
何新讲诗词
何新玩《红》杂记
试论汉文字书法之抽象美——中国书法演化之鸟瞰
论中国古典绘画的抽象审美意识
论文人画——《何新画集》自序
凝固的音乐——读《中国古代建筑史》
论19世纪—20世纪西方艺术中的“现代主义”
婵娟、混沌、鳄鱼及开天辟地的神话——文化语源学研究札记
《长恨歌》故事与辽宁红山女神
中国上古神话的文化意义及研究方法
钟馗的起源
符号与象征
艺术作品的符号学分析
论武侠及其文学
论《红与黑》
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中国的莎士比亚”——徐渭
附录
关于莎士比亚的札记
莎士比亚隽语钞
关于美学问题的艺术家通信
纪念吴冠中先生:现代中国艺术形式主义革命的拓荒者
吴冠中与何新书论艺术形式革新问题
跋
诸神的起源目录
卷 华夏上古日神与母神崇拜 / 001导言一 关于图腾崇拜 / 002导言二 十字图纹与中国古代的日神崇拜 / 007章 太阳神与远古华夏民族 / 037第二章 一神三身的黄帝 / 045第三章 女娲与大禹故事的真相 / 053第四章 漫说龙凤 / 070第五章 古昆仑———天堂与地狱之山 / 084第六章 神树扶桑与宇宙观念 / 104第七章 生殖神崇拜与阴阳哲学的起源 / 117第八章 “思士思女” 与两性禁忌 / 132第九章 学宫、 辟雍、 冠礼以及死亡与再生 / 138第十章 火神炎帝与涿鹿之战 / 144第十一章 后羿射日与历法改革 / 151第十二章 盘古之谜的阐释 / 158第十三章 烛龙神话的真相 / 168第十四章 浑沌神与中国人的宇宙创生观念 / 174第十五章 玄武神的演变故事 / 181第十六章 虎神与玉兔 / 185第十七章 神秘数字———八卦与九宫 / 190第十八章 五方帝与五佐神 / 202结语 论远古神话的文化意义与研究方法 / 210附记 我研究上古文明的目的是 “寻根” / 223第二卷 天命玄鸟———凤凰的动物学真相与起源 / 229导言 龙凤绝非先民无中生有之虚构 / 230第十九章 一位能带来祥瑞的舞蹈之神 / 235第二十章 商王曾捕获到五只凤 / 238第二十一章 凤凰的鸟类特征 / 241第二十二章 凤凰的生物原型是大鸵鸟 / 245第二十三章 鸵鸟的形态与生态 / 248第二十四章 鸵鸟的起源 / 252第二十五章 鸵鸟的分类特征 / 255第二十六章 鸵鸟的生态与环境 / 258第二十七章 鸵鸟的爱情与舞蹈 / 260第二十八章 鸵鸟与 “鲲鹏” / 263第二十九章 鸵鸟是 “火精” “火鸟” / 265第三十章 鸵鸟特征与凤鸟特征一致 / 267第三十一章 远古岩画中的鸵鸟 / 269第三十二章 鸵鸟在中国古陆的绝灭 / 273第三十三章 凤鸟为什么是一种祥瑞 / 275第三十四章 古史书中西域入贡鸵鸟的记载 / 277第三十五章 作为大风之神 (风伯) 的鸵鸟 / 281第三十六章 为什么孔雀不是凤凰 / 287第三十七章 凤凰与锦鸡 / 292第三十八章 凤凰与鸳鸯 / 298第三十九章 丹鹤之舞 / 300第四十章 作为氏族图腾的凤鸟 / 305附录一 早期文明中的鸟神与文物 / 322附录二 古类书中关于凤凰与鸵鸟的资料 / 325第三卷 潜龙在渊———蛟龙的动物学真相与起源 / 335导言 龙传说之谜 / 336第四十一章 龙字古音考 / 340第四十二章 龙字字形的分析 / 346第四十三章 神龙的真相 / 351第四十四章 蛟鳄与蛟龙 / 358第四十五章 关于螭龙与鼍龙 / 366第四十六章 鸟与龙的不解之缘 / 373第四十七章 与鳄鱼有关的一组古文字 / 378第四十八章 雷公与神灵 / 384第四十九章 鬼、 夔与音乐钟鼓之神 / 395第五十章 狐神与鳄鱼 / 404第五十一章 鳄鱼在古代中国的分布 / 416第五十二章 龙生百种 / 420结语 / 430附录一 食鳄遗俗与文物 / 433附录二 扬子鳄的古今分布变迁 / 436
《汉武帝大传》目录
上篇 论汉武帝 / 001论汉武帝 / 003《淮南子》 与汉初政治斗争 / 009汉武帝建元新政之失败 / 012董仲舒与武帝之元光决策 / 016焚书坑儒及秦汉之际意识形态转型 / 019经学今古文分野与汉初政治斗争 (上)———今文经学之兴起 / 025经学今古文分野与汉初政治斗争 (下)———古文经学之兴起 / 031武帝晚年的巫蛊之乱 / 037巫蛊之乱背后的外戚集团斗争 / 044卫太子的平反与轮台罪己诏 / 052汉武帝抗击匈奴之十五战役 / 060匈奴对汉朝的生物战争及其历史后果 / 078中篇 汉武帝年谱 / 089汉武帝年谱 / 091下篇 匈奴去哪儿了 / 219匈奴族是夏禹后裔 / 221匈奴失踪之迷 / 224匈奴单于世系表 / 227
《柔弱胜刚强》目录
总序序卷一《老子》的智慧《老子》是哲学之书,是政治之书,也是兵书老子考老学三论老子哲学中的活东西与死东西卷二《老子》详解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卷三简帛及抄本老子考释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及文字复原郭店简本《老子》简体复原本郭店简本《老子》出版者释文郭店楚简老子校释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藏唐抄本老子《道德经》残卷(释文)参考文献
《孔子的智慧》目录
学而篇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宪问篇第十四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阳货篇第十七微子篇第十八子张篇第十九尧曰篇第二十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中华传统与中国的复兴
——何新选集总序“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一
面对21世纪期待复兴的中国,我们有必要抚今思昔,追溯传统。
华夏民族的先史中曾经有一个超越于考古的神话时代,这个时代就是华族所肇始和华夏文明滥觞的英雄时代。
我们华族的祖神女娲,是蹈火补天的伟大母亲——一位女性的英雄!
华族的诸父祖日神伏羲(羲和)、农神神农(历山氏)、牧神黄帝、雷神炎帝以及火神祝融、水神共工,或创世纪,或创文明,或拓大荒,或开民智,或奋己为天下先,或舍身为万世法!
帝鲧与大禹父死子继,拯黎民于水火。蚩尤、刑天九死不悔,虽失败而壮志不屈,天地为之崩裂!
后羿射日、夸父逐日,体现了对神灵的藐视;而精卫填海杜宇化鹃,则象征了对宿命的不驯……
中华民族的先古洪荒时代,是群星璀璨的时代,慷慨悲歌的时代,奋进刚毅的时代;是献身者的时代,殉道者的时代,创生英雄和俊杰辈出的时代!
传说华族是龙与凤的传人,而龙凤精神,正是健与美的精神!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二
然而近世以来,疑古、骂古之风盛行,时髦流行之文化却是媚俗娱世、数典忘祖。不肖之辈早已不知我们原是英雄种族的后裔,我们的血脉中奔流着英雄种族的血系,忘记了我们的先祖原具有一个谱系久远的英雄世系。
“中华”得名源自于日华,所谓“重华”,所谓“神华”;华者,日月之光华也!“汉”之得名源自于“天汉”;天汉者,天上之银河也(按:《小雅·大东》:“维天有汉。”《毛传》:“汉,天河也。”郑玄云:“天河谓之天汉。”《晋书·天文志》曰:“天汉起东方。”《尔雅》曰:“水之在天为汉。”刘邦以“汉”为帝国之名,本义正是上应天汉也)!
故中华者——日华也(太阳也),天汉者——天河也(银河也),日月光华乃是华族先祖赖以得名的天文图腾。
面对未来,世途多艰,多难兴邦!我们今日正需要慎终追远,回溯华夏的先祖曾怎样艰难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呼唤而重觅一种英雄的精神!
“打开窗子吧……让我们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罗曼·罗兰)
三
华夏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所产生过的一切文明中,秀、智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渊源于远古的文明。
5000年来流传有自的世序、历法、文献记载与近百年来地下出土的文物、文献的惊人之印证和吻合,使人可以确信,夏商周文明绝不是建立在所谓原始巫教(张光直)或野蛮奴隶制(郭沫若)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当时举世为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理性宗教哲学和发达优越的农业及工艺城邦文明基础之上的。
《易经》、《老子》是中国天人学与哲学之源,《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是中国政治学之源,《孙子》、《孙膑兵法》是中国兵学之源,《论语》、《孟子》、《礼记》是中国伦理学之源,三部《礼》经是中国制度设计之源,《素问》是中国医学之源,《诗经》、《楚辞》则一向被认为是中国文学之源。
然而,这些经典古书数千年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从未真正透彻明晰地被人读通。而读不懂、读不通这些书,就根本没有资格讲论中国文化。
多年来,我不揣愚陋,一直有夙志于全面地重新解读这一系列古代经典。近年来,我又重新整理过去的研究札记,这些文字实为中年时期(1985—1995年)之著作,而间有新知,因此对拙著重新做了全面深入的校订,并撰成此套丛书。此套丛书汇聚了我近三十几年间对经学、朴学之研究成果,其中不同于前人之新见异解殊多。这次重新出版,亦是对以往国学研究的一种自我总结,但学无止境,生有涯而知无涯。回忆自1980年予在近代史所及考古所的斗室之间开始对经部作探索性研究,于今忽忽竟二十五年矣。当年弱苗,如今壮林。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感慨系之耳!是为总序。
何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