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新经学(第十辑)

書城自編碼: 382239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邓秉元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80451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1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NT$ 510.0
关键冲突:如何化人际关系危机为合作共赢(原书第2版)
《 关键冲突:如何化人际关系危机为合作共赢(原书第2版) 》

售價:NT$ 390.0
探索清陵五十年
《 探索清陵五十年 》

售價:NT$ 4576.0
定鼎中原之路:从皇太极入关到玄烨亲政
《 定鼎中原之路:从皇太极入关到玄烨亲政 》

售價:NT$ 458.0
财之道丛书·如何让人投资你:股权激励融资全揭秘
《 财之道丛书·如何让人投资你:股权激励融资全揭秘 》

售價:NT$ 458.0
PyTorch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实践
《 PyTorch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实践 》

售價:NT$ 411.0
新任经理 100 天实战指南
《 新任经理 100 天实战指南 》

售價:NT$ 406.0
日本百鬼画谱
《 日本百鬼画谱 》

售價:NT$ 32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74
《 近思录译注(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 》
+

NT$ 510
《 梦的工夫 》
+

NT$ 132
《 儒家要典导读书系·观物内外篇 》
+

NT$ 742
《 孟子章句讲疏(发千年未发之覆,会通古今东西,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已的活力) 》
+

NT$ 264
《 论语孟子十二讲:外一篇 》
+

NT$ 278
《 章太炎讲诸子(章太炎讲述系列) 》
編輯推薦:
一百多年来,随着西力东移与西学东渐,经学遭到国人蔑弃,仅仅成为新的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的历史研究的对象。由此造成的最大的后果之一,则是中国文化自身的失语,中国文化失去了表达自身的能力。几年前,中国学术界重提有关“中国有无哲学”的话题,便是这一失语仍在延续的一个表征。
经学的失语首先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自我意识。潜藏在晚清以来古今中西争论背景之后的,其实是建立在经学体系之上的传统学术无法在短期接纳西学,从而引起的文化上的心理紧张。这种紧张在国力不振之际表现为文化上的盲目自戕,在国力稍苏之时则表现为观念上的盲目自大。如何摆脱这两种盲目状态,有赖于从学理上改造经学的历史形态,使之在现代重现焕发生机。这是需要几代人为之不懈努力的事业,绝非如时下所谓儒学在大陆的复兴,更多地只是一种立场上的自我宣示。其尤下者,则把经学重新打造成一种宗教式的意识形态,只许信仰,不许质疑,这不利于时下中国文化的重建。
经学的缺位还影响了对中国文化的历史理解。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主义逐渐在中国思想界甚嚣尘上。反映在人文领域,则是以科学派新史学为中心的整理国故运动以及种种以论代史、自命科学的历史研究。这些研究尽管不无所见,
內容簡介:
经学是中国传统知识体系的基石,是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学术体系之大宗。但晚近以来,受到受到西方的冲击与国人的蔑弃,加之自身未能建立起适合于时代的新的形态,经学成为已陈之刍狗,长期被否定。由此造成国人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缺乏正确认识,在面对时代之挑战时也常常感觉捉襟见肘,无所适从。在此局面下,重建经学思维体系,从学理上改造经学的历史形态,使之在现代重现焕发生机。这是需要几代人为之不懈努力的事业。加之近年来传统文化重新受到上上下下的关注,各种各样的声音不绝于耳,众声嘈杂之下,需要对经学进行正本清源的解读与阐释。本系列之用意即在于此。
本辑分学术遗札、古典新诠、出土文献与经学史、经史专论等几个部分,古典新诠继续收录了关于《老子》古本的校读和《孟子》的讲疏,基于传统经典文献,于古今学术方法能够取精用弘,既说理透辟,复抉发新义。出土文献与经学所收三篇文章,强调从文本的细读和篇章段落的辨析出发,审视其结构,尝试剥离出不同的时间层次,进而具论其编纂过程,对《春秋事语》等早期古书的性质和年代考证有突破性的新见。经史专论对于古典史学的作者性、修己以敬的传统经典话语、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和清代《仪礼》学等研究文章,各文依据文献,议论扎实,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
關於作者:
邓秉元,原名邓志峰,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学、经学史、思想史,著有《王学与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新文化运动百年祭》、《孟子章句讲疏》、《周易义疏》等。
目錄
學術遺札
任銘善致鍾泰札四十通 吴格整理/1
經學義理
體用相待的本體論
——道體論儒者的選擇 楊儒賓/27
寬政博士古賀精里的朱子學思想釐探 林宣佑/67
古典新詮
文内文外解《老子》
——第五章 勞悦强/103
古本《老子》校讀釋·《道經》五
——七十三至七十七章 劉志榮/132
經義闡微
《春秋》“隱公繼位”發微 鄧秉元/147
《孟子》、《穀梁》大義相通論 黎漢基/176
朱學心論建構
——以《大學》明明德注爲基礎 郎嘉晨/189
經學歷史
《武成》非兩漢《尚書》篇章考 章寧/217
歲典與月令
——《逸周書·嘗麥》性質研究 黄國偉/231
新輯毛奇齡佚札八通考釋 胡春麗/247
作爲經世之學的經學
——論桂文燦《經學博采録》對經學的新詮釋 董鐵柱/262
圓桌會談
考古證史話新知
——華夏文化源流之管窺 陳强/281
敬慎威儀
——容禮學心法論 張德付/304
編後記/325
稿約/330
內容試閱
編後記
由於此伏彼起的封控,能夠參加一次線下學術活動,似乎也成爲奢侈的事情。10月25日,藉上海古籍出版社“鍾泰著作集”出版座談會之機,不僅見到不少久未謀面的師友,而且重温了鍾泰先生生平與學術的若干片段。鍾泰先生在近代學者中頗有些“神龍見首不見尾”,早歲因《中國哲學史》知名,晚年雖因《莊子發微》驚鴻一現,但卻很快聲光悄然,以至於被不少人視作道流隱者。在二十世紀反傳統的大潮中,這當然並非鍾泰先生的個人際遇,即便是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等新儒學的開山人物,其實也莫不皆然。而當鍾泰的著作結集問世之後,人們不禁恍然,《周易·坤卦》所謂“括囊,無咎無譽”,原來正是儒學在“天地閉”之時的寫照。甚至由他所重新拈出的“儒門莊子”之論,也與在精神上對晚明的迴溯有關。
在中國文化史上,明末清初的意義直到今天依然值得反復言説。一方面,建立在中印交流基礎上的第二期經學已經大體完成,在新的中西交通的圖景之下,人類知識體系的大一統時代已經到來。另一方面,隨著晚明師道復興運動的終結,漢唐宋“後三代”體制的最後一抹餘暉也已經消耗殆盡,終如紅日西沉,不復有光,陷入“焚如,棄如,死如”(《周易·離卦》)的暗夜之中。這一黑暗時代,借用易象加以表徵,便是上地下火的明夷。以箕子自期並爲未來立法,其實是黄宗羲作《明夷待訪録》的初衷。而在被顧炎武視爲“亡天下”的天崩地解過程中,以藥地之名遁隱佛門的方以智,和棲身於南嶽衡山瑶洞之中的王夫之,不約而同把目光集中在莊子。那用意顯然不僅是“涉亂世以自全”(王夫之語),而且要在超越個體的生命宇宙之維,爲精神找到“别開生面”的源頭活水。此時的莊子,類似於大爆炸宇宙論中的“奇點”,儘管在現實中無從表現,但卻藴蓄了新宇宙誕生的所有能量。三百年後,欲紹述“衡陽之聖”,自號“漆園老人”的熊十力,與鍾泰重新談論儒門莊子的話頭時,其心境可想而知。
當然,祗要是發自人心“秉彝之良”的那種精神,無論如何“大音希聲”,也永遠不會滅絶。在歷史的夾縫之中,總會有草蛇灰線隱伏其間。也正是因此,儘管世相的變化“恒轉如瀑流”,但不同境遇的人們總能在久遠的時空之外找到知音。此時的歷史無疑已經成爲一面鏡子,祗是在這面鏡子中,不止可以看到王朝的興替,還可以照出現實的種種情狀。所謂歷史規律,儘管不像自然定律一樣機械刻板(其實自然定律也未必如此),甚至也不必以規律相稱,但卻仍然會以顯象的方式如期而至。歷史之象如何前後呼應,取決於事相與人群本身的關聯程度。誠如西諺所言,“太陽底下没有新鮮事”,在生命的意義上,曾經發生過的也一定會再來。也正是因此,自堯舜至春秋的歷史形態,纔在孔子的筆削之下,檃栝了人群變化的符碼,並因此成爲常道的載體,這就是經的起源。經因此既是歷史的,但又顯然超乎歷史。六經之中,易道揭示了生命宇宙本身的純粹形式,而五經則是宇宙在歷史時空的顯象,分别對應著不同的生命層次。出於樂官的《詩》、《書》、《禮》、《樂》,與出於史官的《易》、《春秋》,在孔子的融匯之下,檃栝了皇(伏羲,元)、帝(堯舜,亨)、王(禹湯文武,利)、霸(齊桓晉文,貞)四個歷史時代的精神原則,由此構成了一個本末、内外、隱顯相待相成的生命結構。這就是太史公所謂“《春秋》推見至隱,《易》本隱以之顯”的隱微之意。
因此,經學絶非簡單的歷史還原,而是用獨特的方式在對歷史時代中形成的經典觀象,由此揭示經典本身的種種義藴,特别是其在生命宇宙中的位置所在。假如缺少了這一視角,那麽經學充其量祗是一種不合史學規範的、夢囈式的歷史研究。二十世紀以後,經學之所以總是與歷史學糾葛不清,甚至不斷遭到來自歷史學界的質疑,與經學本身這種即歷史而又超歷史的特徵不無關係。經學的研究需要歷史學的介入,但又顯然不能止步於此。不僅如此,經典、歷史與生命本身的這種關聯,也決定著歷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在人類諸多民族之中,幾乎找不到一個民族像中國人一樣重視歷史。這種重視,不僅包括自商朝以來便已堪稱完備的書記傳統(所謂“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所謂“左史記言,右史記動”),而且也包括藉史事以申教化,以及爲後世提供鑑戒的傳統。當然,似乎也不必因爲人類歷史總是無法避免犯同樣的錯誤,便以爲鑑戒祗是一句空話;因爲歷史的主體總是在不斷變化,儘管許多現象總在重演,但卻並不表明鑑戒完全不存在。這就像我們不能因爲總是有人違背衛生常識而死亡,便認爲衛生常識對所有人都未曾起過作用一樣。
甚至直到今日,普通人對歷史那種濃厚的興趣,依然與此不無關係。借用歷史來觀象,成爲中國文化的一種獨特且牢固的思維習慣(“意底牢結”)。被史學家所痛斥的種種戲説歷史(歷史演義)、影射史學,儘管既非歷史學,也非經學,甚至本身並無學術可言,但卻同樣參與著現實生活,甚至成爲没有受過系統思維訓練的普通人進行反思的主要形式。祗不過這種反思既缺少史學所要求的史事的實證性,也缺少經學所要求的觀念的嚴密性,因此常常成爲單純的情緒表達。於是歷史往往流於心造的幻影,而經典中的理想境界也常常成爲相互恭維或自我標榜的門面之詞。當歷史學界對文藝界所發出的“氣死歷史學家”的挑釁感到憤慨之時,也應知道,普通人的歷史興趣顯然並非祗是“發思古之幽情”,而仍然是對現實發言的一種形式。此時的歷史討論,與其説是歷史的,毋寧説是藝術的。尤其在日常語言受到種種約束,無法直抒胸臆的時候,歷史意象甚至還可能具有某種曲徑通幽之效。相像者總是在倏然之間飄然降臨,會心者則爲之相視一笑。當然,相反的情況似乎也存在,當象説或戲説成爲習慣之後,許多人已經忘記如何對事物作出正面表達。在這種情況下,儘管表達本身依然有其意義,但力量卻無疑大打折扣。因此,對這種觀象的傳統同樣有必要加以反思。
一般來説,觀象思維的一個關鍵意義在於,即便在無法確知事物内容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對事相的攝取來作出判斷。簡言之,在判斷事物是什麽之前,已經可以知道事物像什麽。觀象作爲一種理解事物的方法,與基於邏輯或事實陳述的表詮或遮詮三足鼎立。儘管“言不盡意”,但聖人卻可以“立象以盡意”,這是易象得以成立的關鍵所在。其實無論時下的科技界如何鼓吹“大數據”的前景,既然人類永遠難以真正具備上帝視角,那麽也就永遠有在無法確知對象的情形下作出判斷的需要。即便在自然科學領域,觀象思維仍然是必須的。譬如對遥遠星際的探究,主要便依靠天文望遠鏡所攝取的種種圖像。而大爆炸宇宙論之所以被許多物理學家接受,便是因爲在星系的光譜中發現了紅移。
但觀象思維似乎也無法包打天下,假如執著於這種傳統,而缺少知性思維的介入,往往會因爲對事相的耽戀而忽略事實。祗有落實於形而下的事實層次,個體纔能真正在分位(禮)的意義上捍衛自身的獨立。這是孔門仁禮合一、仁知一體之學的真正可貴之處。“乾以易知,坤以簡能”,祗重視乾道的結果,便祗能神遊天外,卻忘記了咫尺之内。何況所謂神遊,或許祗是不願直面現實的藉口。此即太史公在《貨殖列傳》中所説,“無巖處奇士之行,而長貧賤,好語仁義,亦足羞也”。在中國歷史上,“堯舜之治”、“三代之治”曾經長期作爲理想存在。姑且不論“堯舜之治”的大公理想,即便略遜一籌的“三代”仁政,仍然祗是一種理想的政教原則,真正的實現遥遥無期。牟宗三所謂傳統政道問題一直無法真正解決,並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中國文化實實在在的困局。也正是因此,從實際的歷史進程來看,由於缺少了對事實的捍衛,文明其實在不斷萎縮。從夏商周“前三代”到漢唐宋“後三代”,再到元明清“末三代”的歷史變化,無疑便是最好的例證。如何在現實中建立起基於族群共同意志的、真正意義上的公共性,便成爲華夏傳統的永恒難題。也正是因此,近代以來,一方面,許多學者或政治人物紛紛把目光轉向基於英美或歐陸的兩種西化,另一方面,重建明清時代政治傳統的努力卻從未停歇。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便處在這一相互撕扯的張力之中,而這便是“第三期經學”無法迴避的生存土壤。如何在具體的生存情境中實現經學自身的新變,並反饋生活世界本身,是未來經學研究者的使命所在。
鄧秉元
2022年11月21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