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知宋·宋代之货币
》
售價:NT$
340.0
《
爱的7种对话:建立持续一生的亲密关系 (加)苏·约翰逊
》
售價:NT$
345.0
《
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史研究
》
售價:NT$
500.0
《
废奴
》
售價:NT$
350.0
《
有法与无法:清代的州县制度及其运作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重启春光
》
售價:NT$
214.0
《
“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追寻玉出山河的前世今生,饱览中国万年玉文化的史诗画卷)
》
售價:NT$
69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既涵盖传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模块,又详细介绍了新兴信息技术在现代管理或商业的作用,特别是支持管理及商业模式创新。该书体现了新文科建设中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理念,有利于数字经济时代商科人才培养中知识体系结构的丰富完善。作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重要支撑,该书中课程思政模块的相关内容,由理论知识点升华到思想内涵,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和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典型应用、建设与管理、若干拓展5方面,系统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内容。除了传统知识体系,本书特别阐述了新技术背景下信息系统给管理和商业带来的影响和创新。 全书共分五篇: 第一篇为基础篇(第1~4章),着重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第二篇为技术篇(第5~7章),着重讨论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包括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 第三篇为应用篇(第8~10章),介绍ERP/SCM/CRM、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及决策支持系统等典型信息系统应用; 第四篇为建设篇(第11~13章),主要介绍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相关内容; 第五篇为拓展篇(第14~16章),主要介绍信息系统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和信息系统研究基础等内容。为方便任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每章附有课程思政融入点。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同时也可供MBA和MPA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和社会读者阅读参考。
|
目錄:
|
第一篇基础篇
第1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1现代管理的新环境
1.1.1新技术环境
1.1.2新管理环境
1.1.3信息系统对传统商业活动的影响
1.2信息
1.2.1信息时代
1.2.2信息化与信息社会
1.2.3数据、信息与知识
1.3信息系统
1.3.1系统的概念
1.3.2信息系统的概念
1.3.3信息系统的内涵
1.4管理信息系统
1.4.1管理信息的概念
1.4.2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1.4.3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1.4.4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5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范畴
1.5.1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学科
1.5.2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内涵
章节要点
课程思政融入点
思考题
第2章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
2.1企业管理与企业流程
2.1.1企业管理
2.1.2企业流程
2.1.3企业流程识别
2.1.4企业流程表述
2.2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2.2.1企业管理模式对信息系统的要求
2.2.2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模式的支持
2.3信息系统对业务流程的影响
2.3.1流程的改进
2.3.2业务流程再造
2.3.3业务流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2.4企业管理中信息系统的类型
2.4.1职能维度信息系统
2.4.2层次维度信息系统
2.4.3领域维度信息系统
章节要点
课程思政融入点
思考题
··
··
第3章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
3.1企业战略概述
3.1.1企业战略的概念与内容
3.1.2企业战略的要素与层次
3.1.3IT时代的企业战略实施
3.2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战略价值
3.2.1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战略意义
3.2.2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战略目标
3.2.3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战略定位
3.3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的匹配
3.3.1企业战略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3.3.2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的融合
3.3.3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匹配模型
3.4信息系统对企业战略的支持
3.4.1五种竞争力模型
3.4.2企业竞争战略
3.4.3价值链模型
3.4.4大数据与企业战略
章节要点
课程思政融入点
思考题
第4章信息系统的伦理、安全策略与法律法规
4.1信息系统引发的伦理问题
4.1.1信息伦理的概念
4.1.2信息超载与信息污染
4.1.3信息孤岛与信息茧房
4.1.4信息隐私与信息泄露
4.1.5信息滥用与网络暴力
4.2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
4.2.1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意义
4.2.2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目标
4.2.3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内容
4.2.4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实现路径
4.3信息系统的相关法律法规
4.3.1信息隐私法律
4.3.2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章节要点
课程思政融入点
思考题
第二篇技术篇
第5章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5.1计算机系统与硬件
5.1.1计算机的发展
5.1.2计算机运算基础
5.1.3计算机硬件系统
5.2计算机软件基础
5.2.1软件的概念和分类
5.2.2系统软件
5.2.3应用软件
5.2.4程序设计语言及工具
5.3计算机网络基础
5.3.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功能
5.3.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5.3.3计算机网络结构和协议
5.3.4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章节要点
课程思政融入点
思考题
第6章数据库技术
6.1基本概念
6.1.1数据管理相关概念
6.1.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6.2数据模型
6.2.1数据模型概述
6.2.2概念模型
6.2.3关系数据模型
6.2.4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6.2.5数据库范式
6.3数据库管理系统
6.3.1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6.3.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
6.3.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6.3.4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6.4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
6.4.1非关系型数据库简介
6.4.2与关系型数据库的比较
6.4.3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分类
6.4.4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
6.4.5从非关系型数据库到NewSQL数据库
章节要点
课程思政融入点
思考题
第7章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
7.1数据挖掘概述
7.1.1数据挖掘的产生背景
7.1.2数据挖掘的概念
7.1.3数据挖掘的步骤
7.2大数据概述
7.2.1大数据的概念
7.2.2大数据的影响
7.2.3大数据的应用
7.3大数据关键技术
7.3.1大数据存储技术
7.3.2分布式计算技术
7.3.3数据可视化技术
7.3.4数据挖掘算法
7.4大数据处理的主要方式
7.4.1批处理计算
7.4.2流计算
7.4.3图计算
7.4.4查询分析计算
7.5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场景
7.5.1推荐系统
7.5.2异常检测
7.5.3客户流失预测
7.5.4客户细分
7.5.5疾病预测
7.5.6情感分析
章节要点
课程思政融入点
思考题
第三篇应用篇
第8章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8.1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8.1.1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概述
8.1.2企业资源计划的发展
8.1.3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主要模块
8.1.4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实施
8.2供应链管理系统
8.2.1供应链管理
8.2.2供应链管理系统功能
8.2.3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
8.3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8.3.1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概述
8.3.2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原理
8.3.3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主要模块
8.3.4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应用
8.4知识管理系统
8.4.1知识管理系统概述
8.4.2知识管理系统的原理
8.4.3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
8.5业财税审一体化系统
8.5.1业财税审一体化系统概述
8.5.2业财税审一体化系统的原理
8.5.3业财税审一体化系统的应用
章节要点
课程思政融入点
思考题
第9章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9.1电子商务概述
9.1.1电子商务的含义
9.1.2电子商务支持技术
9.1.3电子商务运作模式
9.1.4电子商务新业态
9.2电子商务信息系统
9.2.1用户管理系统
9.2.2在线支付系统
9.2.3物流配送系统
9.2.4在线评价系统
9.2.5产品推荐系统
9.3电子政务概述
9.3.1电子政务的定义和功能
9.3.2电子政务支持技术
9.3.3电子政务运作模式
9.3.4电子政务新发展
9.4电子政务信息系统
9.4.1政务发布系统
9.4.2政务办公系统
9.4.3政府采购系统
9.4.4政务服务系统
9.4.5政府决策系统
章节要点
课程思政融入点
思考题
第10章决策支持系统与人工智能
10.1决策及其过程
10.1.1决策的定义
10.1.2决策的过程
10.1.3决策的类型
10.1.4决策分析方法
10.2决策支持系统
10.2.1决策支持系统的定义
10.2.2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组件
10.2.3决策支持系统与运筹学的关系
10.2.4决策支持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10.3决策支持系统结构分类
10.3.1决策支持系统结构
10.3.2模型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10.3.3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10.3.4知识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10.3.5协作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10.4人工智能及应用
10.4.1人工智能的概念
10.4.2专家系统
10.4.3遗传算法
10.4.4智能代理
10.4.5神经网络
10.4.6机器学习
10.5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0.5.1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10.5.2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
10.5.3专家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
章节要点
课程思政融入点
思考题
第四篇建设篇
第11章信息系统规划
11.1信息系统规划概述
11.1.1几种信息技术规划之间的关系
11.1.2信息系统规划的作用
11.2信息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
11.2.1信息系统规划的组织
11.2.2系统调查
11.2.3信息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报告
11.2.4信息系统规划报告
11.3信息系统规划框架
11.3.1诺兰阶段模型
11.3.2Zachman信息系统规划框架
11.4信息系统规划常用方法
11.4.1企业系统规划法
11.4.2关键成功因素法
11.4.3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11.4.4三种系统规划方法的比较
11.5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信息系统规划
11.5.1BPR与信息系统规划的关系
11.5.2基于BPR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11.5.3BPR规划与信息系统规划的集成
章节要点
课程思政融入点
思考题
第12章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12.1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开发方式
12.1.1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12.1.2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12.2系统分析阶段
12.2.1系统详细调查
12.2.2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
12.2.3业务流程分析
12.2.4数据流图
12.2.5数据字典
12.2.6描述处理逻辑的方法
12.2.7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
12.2.8系统分析报告
12.3系统设计
12.3.1总体设计过程
12.3.2总体设计原理
12.3.3模块结构图的导出
12.3.4系统详细设计
12.3.5系统设计报告
12.4系统实施
12.4.1程序设计
12.4.2系统测试
12.5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
12.5.1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特点
12.5.2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内容
12.5.3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
章节要点
课程思政融入点
思考题
第13章信息系统维护与评价
13.1信息系统的切换方法
13.2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
13.2.1信息系统组织结构
13.2.2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维护
13.2.3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内容
13.3信息系统的安全维护
13.3.1信息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
13.3.2信息系统安全保证体系
13.3.3信息系统安全维护措施
13.4信息系统的评价
13.4.1信息系统评价的目的和内容
13.4.2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13.4.3信息系统评价方法
章节要点
课程思政融入点
思考题
第五篇拓展篇
第14章信息系统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
14.1商业模式概述
14.1.1商业模式的定义
14.1.2商业模式的六要素
14.1.3传统商业模式的问题与挑战
14.1.4传统商业模式的变革措施
14.2商业模式创新
14.2.1商业模式创新的定义及特性
14.2.2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要素
14.2.3大数据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
14.3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理论
14.3.1网络效应
14.3.2网络外部性
14.3.3双边市场理论
14.3.4长尾理论
14.4信息系统驱动下的新型商业模式
14.4.1“互联网 ”新型商业模式
14.4.2自媒体新型商业模式
14.4.3平台型商业模式
章节要点
课程思政融入点
思考题
第15章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基础
15.1研究相关概念与研究问题
15.1.1研究相关概念
15.1.2研究问题与选题
15.2信息系统的两个研究视角
15.2.1技术视角下的研究
15.2.2行为视角下的研究
15.3信息系统研究主题与范式
15.3.1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主题
15.3.2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趋势
15.3.3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范式
15.4信息系统研究过程
15.4.1研究方案设计
15.4.2一般研究过程
15.5信息系统研究相关理论
15.5.1管理学相关理论
15.5.2经济学相关理论
15.5.3社会学相关理论
15.5.4行为学相关理论
15.5.5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
15.6研究案例: 移动新闻App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15.6.1研究背景
15.6.2研究设计
15.6.3数据收集
15.6.4数据分析
15.6.5结论与讨论
章节要点
课程思政融入点
思考题
第16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6.1基于云计算的管理信息系统
16.1.1云计算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
16.1.2云环境下管理信息系统的趋势与挑战
16.2基于物联网的管理信息系统
16.2.1物联网技术
16.2.2物联网应用
16.3基于区块链的管理信息系统
16.3.1区块链技术概述
16.3.2区块链下的管理信息系统
16.4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管理信息系统
16.4.1图像识别
16.4.2智能语音
16.4.3文本识别
章节要点
课程思政融入点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20世纪6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Gordon B.Davis教授首次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此后,国内外许多大学相继开展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和研究。随着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已经成为融合管理学、信息科学、经济学等领域知识的新兴交叉学科。“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各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同时也是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各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管理信息系统”将现代管理理论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同时融入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等诸多学科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运营与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础平台。在实践效益与应用潜力的推动下,“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一直在高校管理类学科专业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受到广泛关注。
当前教育正在推进的“新文科”建设,主要思路是突破传统的文科思维,强调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作为培养优秀管理人才的重要阵地,高等院校管理类各专业必须主动响应“新文科”建设战略要求,在人才培养中融入“新文科”建设的精神实质,侧重于培养能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并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的能力。该课程定位符合“新文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
鉴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国内外近年来出版了多种“管理信息系统”系列教材,这些教材各有所长,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和帮助。作者作为长期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课程教学的高校教师,所在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教学经验和成果,在超星“学银在线”平台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在线课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入选2021年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此背景下,我们决定编写这本教材,将我们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解以及“新文科”战略的相关理念体现到教材中,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
本书共分16章。第1章介绍了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划分,同时介绍了信息系统的学科范畴; 第2章介绍了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介绍了企业中的不同信息系统,从职能维度、层次维度、领域维度等多个维度对信息系统进行分类; 第3章介绍了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包括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的匹配及对企业战略的支持; 第4章介绍了信息系统的伦理、安全策略与法律法规; 第5章从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3方面介绍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6章主要介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库系统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第7章介绍了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相关技术,特别讲解了大数据分析的主要应用场景; 第8章介绍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业财税审综合一体化系统等; 第9章介绍了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 第10章介绍了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分类,并对人工智能及其相关应用进行了探讨; 第11章介绍了信息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与方法,包括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以及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第12章介绍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包括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等几个步骤; 第13章主要介绍了信息系统的维护和评价; 第14章主要介绍了信息系统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概述了商业模式创新基本理论,特别是对平台经济与平台企业治理进行了讨论; 第15章从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角度,介绍了信息系统的两个研究视角、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 第16章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若干发展趋势。为方便任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每章附有课程思政融入点。
全书由张劲松拟定篇章结构并负责统稿工作,张劲松、李超锋、毕达宇和杨单共同负责全书文稿的审定。本书的编写过程历时三年,前后有张劲松、李超锋、毕达宇、杨单、杨斌、张宇、苏亚民、王梅源、陈传红、金亚男、马林茂、于同洋、杜文华、叶娟、杨健、胡丹丹、刘雯琪等17位老师参与,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编写分工如下: 马林茂负责第1、11章; 金亚男负责第2、6、8章; 于同洋负责第3、16章; 毕达宇负责第4、12、14章; 杨单负责第5、7、13章; 陈传红和于同洋共同负责第9章; 张劲松负责第10、15章。其余几位老师负责对章节进行调整、校对和修订。王梅源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黄华、张楷东、阮丹阳、王飙、鲁琰玙、何彬等研究生全程参与了部分书稿的资料收集和文字处理工作。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团队原负责人郑双怡教授多年来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本书编写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此表示特别的感谢和敬意。
本书编写时力图在内容上全面涵盖传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内容,同时讨论了新技术给商业及管理带来的影响,包括商业情境下的信息伦理、信息系统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创新等,并对思政元素如何融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提出若干建议。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教材和著作,特别是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在此对这些资料的作者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22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