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者从司法实务视角入手,内容涉及司法改革、审判实务和审判理论三个方面。主要集中在司法改革方面,体现了作者对司法改革问题的所思所想,也包含审判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以及法学理论研究。作者选编专题论文、调研报告汇集成册出版,也是希望重新审视和梳理过往的改革经验,记录自己的研究成果,对近四十年法院工作进行总结,以期能为从事政法工作的同志提供一些经验参考,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些许实践借鉴。
|
關於作者: |
雷钧,男,汉族,1962年9月生,陕西合阳县人,中共党员。西北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二级高级法官,“全国法院审判业务专家”,国防大学兼职教授,上海政法学院客座教授,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法学会会员,陕西省仲裁法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婚姻家庭法研究会副会长。从事司法工作近四十年间,先后荣立集体、个人三等功各两次、个人二等功三次。当选新世纪陕西政法战线“十大新闻人物”、“2016年度全国法治人物”和第七届“中国改革优秀人物”。
|
目錄:
|
第一编司法审判理论沉思
略论雷经天的司法思想与当代价值
马锡五审判方式与当前中国司法工作的发展趋向
破解与重构——民事诉讼调解担保制度的完善
论公司法结构的解释功能与运用
试论《行政许可法》在堵塞腐败源头方面的意义
浅谈受贿罪证据的收集及认定
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新时期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维度和限度——关于近年延安市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的调研报告
法治视野下公正司法的现状及对策——关于加强公正司法推进法治延安建设的调研报告
富县法院:“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嵌入式司法服务助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关于赴宝塔区、洛川、甘泉县法院开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报告
第二编司法改革实践探索
黄陵县法院法官制改革的成因及思索——在“黄陵模式”与中国法官制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
黄陵法院法官制改革的背景及特点
“黄陵模式”为司法改革提供了路径选择——黄陵法院法官制改革的价值新考量
基层法院审判运行机制研究——以西部基层法院主审法官制改革为例
审判团队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延安两级法院审判团队改革为样本
基层法院内设机构设置的检视与重构
法 / 槌 / 千 / 钧
目录
专业法官会议机制的运行模式与职能定位研究——以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为背景
司法改革语境下法官养成机制的构建——以预审法官的选任和培养为视角
关于建立司法委员会的制度构想
关于新时期建立健全巡回审判工作机制的调研
司法群众路线的创新与发展——延安法院推行“一线审判模式”调查
健全人民法庭工作机制回应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
法院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关于延安法院加强人民法庭建设的调研报告
更新观念探索人民法庭的科学管理方式
第三编审判实务调查研究
关于苹果产业营销纠纷的调研报告——对延安法院近三年苹果产业营销纠纷审判实践的思考
关于民事审判质效评估数据体系分析的调研报告——以2014年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为例
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关于延安市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调研
排查化解涉众纠纷切实推动平安建设——陕西延安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涉众型经济案件的调研报告
法院贯彻调解优先原则情况的调研报告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视角下的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关于全市法院行政审判工作的调研
罚金刑执行难及对策研究——关于延安两级法院罚金刑适用及执行情况的调研
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调研报告
法治信访建设的实践探索及推进路径——以延安两级法院涉诉信访工作为视角
“刑事和解”制度发轫于陕甘宁边区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当代刑事和解制度仍有意义
城乡统筹背景下法院工作的新思考
从解决执行难的角度解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以延安市两级法院拒不执行判决罪为实例
后记
|
內容試閱:
|
雷钧同志的《法槌千钧》一书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部力作,是实践探索的记录,是理论思考的升华,是一部厚重之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雷钧同志在西北政法大学(原西北政法学院)学习时,我给他们讲过课,他当时给我的印象是勤于思考。他是一名长期深耕于司法审判一线的专家型法官。从军经历磨砺了他雷厉风行的实干作风,勤学善思给予了他勇于创新的干事风格,司法审判铸就了他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从他1982年开始从事司法审判工作的四十年,是他亲身参与并见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四十年。实干的作风、创新的智慧,尤其是他对实现司法公正的制度的深邃思考,使得他把每一轮司法改革都当成了不负法官使命、不忘司法初心的探索实践:他率先于基层法院开通了“140”诉讼电话,成立了全国法院第一个“诉讼服务中心”,创建“一线审判模式”,首推以法官为核心的“法官制”审判运行机制改革,提出设立审判监督委员会,破除法院庭室限制,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和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对我国长期以来带有浓厚行政管理色彩的传统审判机制大胆“动刀手术”,这些改革举措与二十多年后自上而下全面推行的法官员额制改革相互映照,被称为司法改革的“黄陵模式”。雷钧同志也因此荣膺“中国改革优秀人物”“全国法治人物”,获评“全国法院审判业务专家”,成为全国司法审判系统学习的榜样。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我国的司法改革摸石履冰,百般折返,尤难于起初。雷钧同志秉持了对人民司法事业的挚爱,书写了司法改革“道虽远,行将必至”的实践范本,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司法改革道路上的探路人、先行者,雷钧同志在繁忙的司法审判工作之余,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撰写了大量的司法实践理论文章,精心选编整合出版,为从事司法审判工作的同志提供参考,也为我国新时代如火如荼的司法改革提供实践借鉴。本书共有三编36篇文稿,内容涉及司法理论、司法改革、审判实务,凝聚着一名老法官厚重的思考和实践的智慧,值得广大法学和法律工作者品鉴。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法治国家的建设,本身也是一个道阻且长、不断修正和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国能否成为真正的法治国家,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与法学院的学者相比,法官对于法律的理解更为直接、微观和具体,他们是法律的具体操作者和无数鲜活法律故事的书写人,由此他们的思考应当成为我们审视当前司法领域改革的直接素材。他们也许没有法学理论专家思考得宏大深入,但他们以不改的初心和滚烫的热情,以艰苦的实践诠释着对于法治信念的真挚理解和真切期望。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的互动互促,应当是国家法治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和途径。作为他曾经的老师,我对雷钧同学勤学善思、学以致用的突出成就表示赞佩,他笔耕不辍,著述逾百万字,用数十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为创建中国“司法学”“审判学”等法治学新学科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作为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我对于雷钧校友传承“老延大”红色基因,积极践行“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信仰法治、知行合一的事业成就感到自豪;作为法治工作队伍中的同人,雷钧同志德法兼修、政法兼具,是我们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我向他学习、致敬!基于此,雷钧同志的《法槌千钧》一书出版之际,应邀为之作序。唯冀本书面世之时,能够得到法学法律界同人的关注与共鸣,更希望年轻的法学法律工作者从中获得启发和新知。
杨宗科
2022年2月26日于西安明德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