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作者在细颗粒研究方面的汇集和梳理,全面讲述了细颗粒对环境大气、环境水体及生活生产的影响机理及其研究方法,并明确了环保标准与文化。对于环境和生产中细颗粒的运动、危害和防治,均有极大的借鉴和学习意义。尤其是对于细颗粒的研究方法和运动机理,都具有比较务实和详细的研究,对相关学者尤为有参考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细颗粒现象学的著作。从理论到实际,从源项到管控,全面介绍了细颗粒现象理论,总结了作者及课题组多年来关于颗粒物运动沉积现象的研究成果。为了尽可能全面反映国际研究动态,书中也介绍了其他研究学者的成果。
|
關於作者: |
周涛,教授,博导,东南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主任,主持及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和教育教学课题60余项;发表百篇SCI;授权60余项发明专利和30余项软件著作权;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发表多篇教学改革文章;出版<<核电厂系统与设备>><<核电站风险与保险>><<非能动概念与技术>>3部书籍。承担核辐射物理、核电站系统设备、反应堆热工、反应堆安全分析等多方面的教学工作。创立并承担非能动技术教改班课程,所承担本科核安全分析课获得大学精品优秀课程,作为东南大学核专业负责人承担人才论坛核能部分。参与多项核电及新能源等各类重大专项评审和核电标准审评,并担任《核电站事故后安全壳内氢气浓度的控制-标准》审评会议主席。国内外多类杂志的审稿人;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教学课题奖、教学优秀奖、论文奖和奖金。社会兼职主要有:教育核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核学会严重事故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核电专家;国家和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和北京市科技奖评审专家;国家空泡物理与自然循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机械委热能教学委员会委员;核学会安全分会严重事故协会副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兼职教授;上海电力学院兼职教授;西安交大核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北京校友总会秘书长;国内外中英文杂志审稿人。
|
目錄:
|
第1章绪论
1.1细颗粒现象学
1.2研究现状
1.2.1环境大气颗粒物研究现状
1.2.2环境水体颗粒物研究现状
1.2.3工业生产颗粒物研究现状
1.2.4非工业生产颗粒物研究现状
1.2.5颗粒物技术应用现状
1.3研究方法
1.3.1方法分类
1.3.2数值方法
1.3.3程序方法
1.3.4实验方法
1.3.5方法比较
1.4相关领域及应用
1.4.1涉及领域
1.4.2环境领域
1.4.3生产领域
1.4.4相关应用
1.5发展方向与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颗粒物及其模型
2.1基本概念
2.2分类
2.2.1物理状态分类
2.2.2粒径大小分类
2.2.3沉降特性分类
2.2.4其他特性分类
2.3基本特性
2.3.1物理特性
2.3.2化学特性
2.3.3生物特性
2.3.4其他特性
2.4测定方法
2.4.1采样方法
2.4.2粒度测定
2.4.3组分测定
2.4.4浓度测定
2.5计算模型
2.5.1受力模型
2.5.2扩散模型
2.5.3沉降模型
2.5.4湍流沉积模型
2.5.5热泳沉积模型
2.5.6总沉积模型
2.5.7脱除模型
参考文献
第3章环境大气颗粒物
3.1基本概念
3.2危害及影响
3.2.1大气污染事件
3.2.2大气污染现状
3.2.3大气污染影响
3.3源项分析
3.3.1常规源项
3.3.2事故源项
3.3.3组分特征
3.3.4形成机理
3.3.5监测方法
3.4运动形式
3.4.1扩散
3.4.2沉积
3.5处理技术
3.5.1技术基础
3.5.2物理法
3.5.3化学法
3.5.4生物法
参考文献
第4章环境水体颗粒物
4.1基本概念
4.2危害及影响
4.2.1环境水体污染事件
4.2.2环境水体污染现状
4.2.3环境水体污染影响
4.3源项分析
4.3.1常规源项
4.3.2事故源项
4.3.3组分特征
4.3.4形成机理
4.3.5监测方法
4.4运动形式
4.4.1扩散
4.4.2沉降
4.4.3漂移
4.5海洋、湖泊、河流及饮用水颗粒物
4.5.1海洋颗粒物迁移及其影响
4.5.2湖泊颗粒物迁移及其影响
4.5.3河流颗粒物迁移及其影响
4.5.4饮用水颗粒物迁移及其影响
4.6处理技术
4.6.1技术基础
4.6.2物理法
4.6.3化学法
4.6.4生物法
参考文献
第5章工业生产颗粒物
5.1基本概念
5.2危害及影响
5.2.1生产颗粒物危害事件
5.2.2生产颗粒物污染现状
5.2.3生产颗粒物污染影响
5.3源项分析
5.3.1常规源项
5.3.2事故源项
5.3.3组分特征
5.3.4形成机理
5.3.5监测方法
5.4不同管道及容器中的运动
5.4.1管道中的运动
5.4.2容器中的运动
5.4.3微通道中的运动
5.5不同介质中颗粒物的运动
5.5.1气体中的运动
5.5.2亚临界水中的运动
5.5.3超临界水中的运动
5.5.4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运动
5.5.5液态铅铋中的运动
5.5.6液态钠中的运动
5.6电站颗粒物
5.6.1电站颗粒物种类
5.6.2电站颗粒物危害及影响
5.6.3电站颗粒物监测
5.6.4电站颗粒物脱除
5.7其他行业颗粒物
5.7.1钢铁行业
5.7.2建筑行业
5.7.3医药行业
5.7.4生物行业
5.8处理技术
5.8.1技术基础
5.8.2物理法
5.8.3化学法
5.8.4生物法
5.8.5综合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章颗粒物的制备及应用
6.1制备技术
6.1.1物理制备
6.1.2化学制备
6.1.3生物制备
6.2技术应用
6.2.1工业应用
6.2.2农业应用
6.2.3医学应用
6.2.4生物应用
6.2.5环境应用
6.2.6军事应用
6.3流态化技术及其应用
6.3.1流态化现象与流化床
6.3.2流态化颗粒分类
6.3.3超细颗粒聚团流态化
6.3.4流态化技术优势
6.3.5流化态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章环境保护标准与文化
7.1国外标准
7.1.1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颗粒物准则
7.1.2欧洲大气颗粒物标准
7.1.3国外水土及其他环境颗粒物质量标准
7.2国内标准
7.2.1室内空气颗粒物质量标准
7.2.2环境空气颗粒物质量标准
7.2.3国内水土及其他环境颗粒物质量标准
7.3环境保护文化
7.3.1文化理念
7.3.2文化定位
7.3.3文化实践
参考文献
第8章管控防治及展望
8.1国内外污染源控制管理
8.1.1国外污染源控制管理
8.1.2国内污染源控制管理
8.2大气污染防治
8.2.1大气污染的防治问题
8.2.2国外对大气污染的防治
8.2.3国内对大气污染的防治
8.3水体污染防治
8.3.1水污染的防治问题
8.3.2国外水污染的防治
8.3.3国内水污染的防治
8.4环境治理展望
8.4.1目标发展的展望
8.4.2政策法规的展望
8.4.3发展措施的展望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宏伟目标。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污染排放和生态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仍然存在严重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生态环保任重道远。
大气污染、水污染、重工业污染等问题的本质与细颗粒息息相关。近几十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对颗粒物相关方向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实验观测、程序计算和模拟仿真,细颗粒学已然成为当今热门、前沿的科研领域之一。基于此,作者撰写了
本书。本书是作者及课题组在细颗粒研究方面多年成果的汇集和梳理,还引用了其他学者的有关研究。书中归纳了细颗粒的形成、形态、性能、运动和变化规律及其研究方法,论述了细颗粒对环境大气、环境水体和生产的影响机理及工程应用,并明确了环保标准与文化。对于细颗粒的脱除、制备及环境防治和生产应用,均具有较大的借鉴和学习意义。特别是关于细颗粒的运动沉积研究方法和运动机理,本书都具有比较务实和详细的研究,对相关学者尤具参考价值。本书内容涉及跨学科、多学科和交叉学科,注重将基础科学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是集科学、技术和科普知识为一体的科技类著作。
全书共分为8章。第1章对颗粒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 第2章分析了颗粒物及其特性; 第3~5章分别对环境大气颗粒物、环境水体颗粒物和工业生产颗粒物进行了详细介绍; 第6章总结了颗粒物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第7章整理给出了国内外环保标准与文化; 第8章归纳了环境的管控防治及展望。
全书由周涛教授任主编,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超和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陈娟任副主编。参与编写的还有: 马栋梁、齐实、张晗、王尧新、陈杰、李兵、田晓瑞、任爱群、秦雪猛、朱亮宇、冯祥、石顺、张海龙、张家磊、丁锡嘉、张博雅、许鹏、陈宁、魏晓燕等同志(排名不分先后)。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清华大学和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等相关单位及部门和各位专家朋友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本书的内容覆盖面广,深入浅出,从利用颗粒物和防治颗粒物正反两个角度,给出了科学思考方法和应用技术。有助于读者系统了解颗粒物的研究方法,并提高对颗粒物的理论认知。可作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本书撰写过程中,尽量针对相关专业的学科特点,在选材的新颖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限于作者的知识领域和水平所限,本书仍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2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