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NT$
290.0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NT$
43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NT$
440.0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內容簡介: |
人民金融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要求始终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金融的上海实践是上海银行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是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引领会员单位不断提高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实践。为更好呈现人民金融上海实践的丰硕成果,公会牵头编撰了本书,系统全面阐释人民金融的发展理念与上海模式。在全国金融业是首次。
本书共收录公会34家会员单位35篇主要负责人署名文章,分为“人民金融为人民”“人民金融人民建”与“人民金融惠人民”三个篇章。其中,“人民金融为人民”收录10篇,对人民金融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刻的阐述。“人民金融人民建”收录15篇,结合行业、机构特点对人民金融的实践探索进行了展示。“人民金融惠人民”收录10篇,通过人民金融惠及更多群体,更具普惠性,体现金融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担当。
|
關於作者: |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创立于1918年7月8日,1992年12月22日恢复成立,时名上海市银行(外汇)同业协会,1998年更名为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公会是由本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相关组织自愿组成、实行行业服务和自律管理的专业性、非营利性、行业性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管理机关是上海市民政局,业务主管单位是上海银保监局。截至2022年7月31日,公会有会员单位255家,涵盖中外资法人银行、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分行、商业银行持牌专营机构、村镇银行等各类型金融机构。
公会围绕“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的职能,有效发挥平台与桥梁作用,积极为金融管理部门、会员单位及金融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旨在维护上海银行业良好秩序和健康发展环境,实现会员共同利益。致力于打造有吸引力、有公信力、有影响力的与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高水准银行业同业组织。公会获评中国社会组织评估最高等级5A级社会组织,荣获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全国敬老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
目錄:
|
序言 /.1
人民金融为人民
践行人民金融理念赋能社会治理的路径研究 徐力 /5
政策性金融践行人民中心理念的实践思考 王须国 /26
坚持人民金融底色的普惠金融创新实践研究 陈其昌 /42
坚守初心打造人民金融的“五度空间” 林顺辉 /58
创新推动人民金融发展的实践思考 涂宏 /74
综合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新作为 赵元新 /87
数字普惠助力人民金融发展的模式探索 丛军 /94
服务国家自贸区战略的人民金融实践 汪素南 /106
打造人民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信托新模式 陈兵 /118
聚焦主责主业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林志忠 /134
人民金融人民建
国有大行践行人民金融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付捷 /147
传承红色基因办好人民金融的路径探索 张守川 /162
党建引领 战略先行 推动人民金融创新发展马宁 /175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之下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研究 程春涛 /.194
践行人民金融理念 服务上海经济建设的实践探索 夏维淳 /203
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城商行模式研究 区瑞光 /213
基于“G60科创贷”的科创金融生态探索 沈晓驰 /223
信用卡业务数字化转型为民的实践思考 李启信 /235
深耕债券业务践行人民金融的实践与展望 王艳 /244
解密红色基因 探究工银票据发展之路 董继松 /256
深耕人民金融 助力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实践 杜心红 /271
外资银行做好人民金融服务的“九字诀” 宋跃升 /286
金融科技助推人民金融发展的创新实践 陈峰 /300
人民金融惠人民
养老金融“惠人民”的认识与实践 崔庆军 /320
守正创新推动民营银行数字普惠高质量发展 解强 /330
商业银行赋能养老产业发展的实践思考 李利 /338
普惠金融服务民生经济的战略实践 陈伟 /357
坚持以民为本 一以贯之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徐正方 /371
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实践探索 徐雪松 /381
数字化转型下信用卡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实践探索 薛亚芹 /392
村镇银行服务城乡社区的实践探索 洪伟 /401
便民支付助力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实践 贡钟瑞 /408
人民金融视角下信托公司的转型发展实践 李琦强 /421
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社群的实践探索 王云峰 /433
为民创造长期价值的可持续金融实践 郑思祯 /450
后记 /459
|
內容試閱:
|
序 言
刚刚过去的十月,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作为报告的关键词、高频词,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
一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我们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推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需要坚持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思想的引领,善于用政治眼光来看待经济问题,用人民视角引领金融发展。
人民金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金融领域的全面体现和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本质特征。在金融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金融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断推动金融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当上升为金融业发展的行业理念,融入行业机构的发展战略和工作准则。当前,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的人民金融实践就是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通过加大金融支持,着力解决社会民生问题;通过创新金融服务,“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人民金融是中国站起来的帮手、富起来的助手、强起来的推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金融发展历程一直根植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需要,体现了人民金融的本质属性。人民金融的起点和本源是党领导金融、党管理金融,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人民自己的银行;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打好金融政策组合拳,有效抑制恶性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的改革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当前,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金融发展中体现得更为全面和深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特征进一步加强。
人民金融是一个不断创新、持续发展、渐进完善的金融范畴。人民金融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红色金融、普惠金融、廉洁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开放金融、和谐金融、法治金融、养老金融、文化金融等方方面面。形象地讲,红色金融是旗帜,普惠金融是重心,廉洁金融是试金石,绿色金融是安全网,科技金融是工具平台,开放金融是窗口,和谐金融是调解室,法治金融是防火墙,养老金融是保险阀门,文化金融是创新食粮。人民金融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要始终以人为本,紧扣人民需求,想人民所想,解人民所难,用金融服务来解决社会痛点和百姓难点,加快创新,促进改革,协同发展,服务实体,不断打造人与自然、社会和经济和谐发展的共生共荣金融生态圈。
二
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是曾经的远东金融中心,也是当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和国家战略的主阵地;不仅孕育了近现代中国金融市场中心,而且开拓了当代我国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全方位实践。上海金融的发展,具备了现代化金融创新的充分条件,具有坚持人民至上、重视民生的人民基因,拥有人民金融实践的全部要素。
近年来,上海银行业保险业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角度、多渠道积极推进人民金融建设的创新实践。不忘红色金融初心,牢记红色金融使命,光大红色金融精神,锻造红色金融品格,在红色资源保护、红色基地建设和红色文化宣传等方面积极作为;推动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业绩观,塑造清正、廉洁的行业形象和金融政治生态;坚守普惠初心,强化科技赋能,线上线下联动,为广大市民和企业提供可获得、可负担、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防疫复产两手抓,为困难企业雪中送炭支持复工复产,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战双赢”;推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30?60 ”目标,加快构建绿色金融长效机制,加强绿色低碳运行,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构建专业化经营机制,探索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创新与服务创新,不断改进和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客户、服务居民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强化党建引领,将党建要求融入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组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以法治金融维护人民利益,营造和谐发展氛围;积极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建设,充分利用跨境资金池、FT 账户、外管改革等自贸政策,创新产品服务,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金融机构在践行人民金融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根源在于思想认识不到位,金融机构在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物而忽视人,在发展人民金融方面缺乏战略引领和顶层设计。关键在于工作作风不深不实,仍然习惯于垒大户、做大业务,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小微企业、新市民等关心问题的调研不够深入,对人民金融服务中需要重点攻坚的问题容易绕着走,动力不强、方法不多。此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信息不对称现象是影响金融机构做实做深人民金融服务的一个长期难点。
上述问题需要金融机构在未来的发展中加以研究改进。关键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守正创新发展,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把金融机构的做大做强与小微、科创、三农、居民和薄弱行业的生存、发展紧密结合,在发挥金融专业功能的基础上,更加突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和便民利民的目标,努力寻求获得商业盈利和强化人民金融服务之间的平衡点,走出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
三
人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监管。在上海银保监局的领导下,上海的银行业保险业监管始终走在监管创新的前列,为上海人民金融的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2014 年,原上海银监局借鉴国外老年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经验,吸收各银行在敬老服务中的经验,出台《上海银行业敬老服务指导意见》,从保护老年人、服务老年人、便利老年人角度出发,倡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献爱心,建立公平对待老年人客户的良好金融服务环境。
2015 年,原上海银监局发布《关于上海银行业提高专业化经营和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2017 年与上海市科委联合发布《上海银行业科创中心建设的行动方案(2017—2020 年)》,推动上海银行业构建专业化经营机制,探索银行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创新与服务创新,积极规划金融机构围绕投贷联动合规创新,不断改进和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客户、服务居民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
2016 年,为有效化解辖内银行业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纠纷搭设便捷之桥,国内首家民办非企业性质的银行业纠纷调解机构——上海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成立。2020 年更名为“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上海银保监局始终与属地维稳部门保持密切合作,严格督导上海银保调中心加大投诉案件转调解,加大诉调、仲调、访调等多元对接工作力度,不断改进和提高化解疑难案件、群访案件的水平,积极推进“群体调解”和“银团调解”模
式创新,努力打造“多元调解”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模式。
2019 年10 月,上海银保监局发布《关于推进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廉洁金融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20 年7 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探索丰富银行业保险业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的通知》。2021 年3 月,上海银保监局与沪上六大著名高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合作共建清廉金融教育基地。
2020 年,上海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发展保障民生服务的通知》,提出18 条具体的工作举措要求。为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上海银保监局积极参与上海市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集中行动计划,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多层次金融纾困机制。
2022 年,上海银保监局在新一届党委领导下,更加重视人民金融工作,印发一系列文件,出台一系列监管工作举措。上海银保监局印发《关于坚持人民至上做好金融支持抗疫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提出8 个方面15 项惠民保企举措,引导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机构高质量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工作;出台《关于做好上海银行业无缝续贷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出“无缝续贷十百千亿工程”,按照“零门槛申请、零费用办理、零周期续贷”原则,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进行无缝续贷;联合五部门印发《关于建立上海市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工作机制的通知》,通过放宽准入条件、限制融资成本、实施名单制和负面清单管理等方式,引导在沪银行业精准支持急需纾困融资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救助和稳住市场主体;会同两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12 条工作举措,要求各家机构将新市民服务纳入发展战略,倡导在新市民贷、新市民保、新市民担、新市民租等领域积极发力,为新市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10 N ”综合金融服务。
当前,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正当其时,共同富裕的时代使命召唤人民金融的创新发展。这需要进一步深化监管改革,守牢风险合规底线,助力金融创新发展。上海银保监局将进一步加大监管改革与市场开放力度,把握好风险防范和创新发展之间的平衡,对人民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在监管指标硬约束上有针对性地实时实施调节,对怠于创新、敷衍服务的机构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切实提升监管对人民金融服务创新的容忍度。
四
从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工商社团之一,到如今国内创立时间最长、会员类型最广、会员数量最多的地方性银行业自律组织之一,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于1992 年12 月22 日恢复成立,时名上海市银行(外汇)同业协会,1998 年更名为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截至2022 年7 月31 日,公会有会员单位255 家,涵盖中外资法人银行、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分行、商业银行持牌专营机构、村镇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外资金融机构驻沪代表处、金融科技公司等各类型金融机构。
围绕“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能,在上海银保监局的指导下,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不忘金融报国初心,发扬“爱国、创新、实干、服务”的“百年公会”精神,积极引领会员单位守正创新,全面践行人民金融发展理念,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民生、服务金融消费者为己任,助推上海人民城市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助力共同富裕。2020 年7 月,研究制定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六个一”工作活动方案。2021 年6 月,在上海银保监局指导下,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向社会发布《上海银行业红色金融服务宣言》。2021 年7 月15 日联合举行《上海银行业保险业践行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书》发布会。2022 年5 月,发布《关于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常态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工作的倡议》。在全国率先发布《上海银行业敬老服务倡议书》和《上海银行业敬老服务工作指引》,在全国银行业首家注册银行业敬老服务标识,引导银行完善和健全老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配套措施以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令人欣喜的是,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牵头,历时1 年多编纂而成的这本《人民金融发展的上海实践》,全方位本色呈现了丰富多样的人民金融实践做法。难能可贵的是,其中有许多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全景展现上海银行业践行人民金融的战略思考、调查研究、举措成效、展业布局、绩效考核、人员管理等方方面面,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与较高的借鉴价值。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上海银行业保险业要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主动把握上海“三大任务”“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提升、超大型都市农业建设等发展机遇,进一步强化红色金融意识,锻造廉洁金融品格,拓宽普惠金融空间,彰显法治金融力量,推广和谐金融模式,坚持绿色金融理念,推动科技金融创新,拓展开放金融维度,重塑养老金融架构,提升文化金融素质,坚持金融向善、金融向阳、金融向实,把金融报国融汇到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精神上、品格中和基因里,打造人民金融创新实践的上海品牌。
是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