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內容簡介: |
《隋唐五代考试文献集成》(上、下)根据考试的实施过程,从浩繁的历史文献中辑录隋唐五代380年间有关考试的文献,详加整理编纂,归为学校考试、科举考试、官员铨试和时人评议四类,每一类之下再作具体展开。
|
關於作者: |
孙培青(1933—2022),我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家。1958年起在华东师大教育系任教,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1987年任华东师大教育系主任。1996—2004年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一生从事中国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研究与教学,尤擅隋唐五代教育和考试研究,著、编有《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思想史》(三卷)、《中国教育管理史》《中国考试通史》(先秦至隋唐五代卷)、《中国教育史研究·隋唐卷》《隋唐五代教育论著选》《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第二卷隋唐五代)、《中华大典·教育典》(十三卷)等。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国家出版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
|
目錄:
|
目录
第一编 学校考试
第一章 国子监
一、组织机构与职能
(一)隋国子寺(二)唐国子监
二、教学内容与考试
三、入学考试
四、旬试与月试
五、岁试
六、大成生考试
七、其他
第二章 政府部门附属学校
一、隋政府部门附属学校
二、唐政府部门附属学校
(一)弘文馆、崇文馆(二)崇玄学(三)天文学(四)音乐学校(五)医药学校(六)兽医学校(七)工艺学校(八)习艺馆(九)教坊
第三章 地方学校
一、隋代地方学校
(一)州郡县学的主管部门(二)州郡县学的考试
二、唐代地方学校
(一)府州县学的设置与主管部门(二)府州县学的考试
第二编 科举考试
第一章 科举考试制度的沿革
一、隋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初创
二、唐五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完善
第二章 科举考试机构及其职能
一、隋代科举考试机构及其职能
二、唐代科举考试机构及其职能
(一)地方主持贡举考试的机构(二)中央主持贡举考试的机构(三)主考官
第三章 科举考试科目
一、隋代科举考试科目
(一)科举考试科目渐次形成(二)秀才科(三)进士科(四)明经科(五)孝廉科
二、唐五代科举考试科目
(一)常科(二)制科(二)武科
附:(一)各种备考读物(二)白居易《策林》
第四章 科举考试过程
一、科举考试的一般过程
二、府州县考试
(一)县考试州府复试(二)合格者解送
三、省式
(一)应试的资格条件(二)求荐(三)试前手续与仪式
四、殿试
(一)殿试事例(二)试前训令
第五章 科举考试命题与评卷
一、命题
二、各类试题与试卷
(一)诗(二)赋(三)策(四)书(五)表
三、评卷标准
第六章 科举考试管理
一、考场设置
(一)常科的考场(二)制科的考场
二、指派贡举考试官
三、考场条规
(一)试卷印发(二)考场管理(三)帖经及经义当众考定(四)夜试给烛(五)查卷与陈诉
四、呈榜
五、试卷送中书详覆
六、重试
七、别头试
八、当朝重臣子弟避嫌
九、两都试贡举人及因故停试
(一)两都试人(二)因故权停
十、考试不实者法办
十一、科举考试中舞弊种种
十二、科场案
十三、其他
第七章 科举考试录取与出路
一、录取名额与等第
(一)常科录取名额(二)制科的录取(三)录取标准与等第
二、考试放榜与谢恩庆贺
(一)放榜(二)谢主司(三)过中书都堂(四)新进士期集庆宴活动
三、录取后的出路
(一)进士的出路(二)明经的出路(三)明法的出路(四)三礼、三传、三史的出路(五)开元礼的出路(六)道举的出路(七)童子(神童)科出路(八)制科的出路(九)敕赐及第
四、其他
(一)考试及第世家(二)考试连中者(三)考场久困者(四)纳钱给出身
第三编 官员铨试
第一章 铨试机构及其职能
一、隋代铨试机构与主选官
二、唐代铨试机构
三、唐代铨试主选官
第二章 铨试科目
一、总叙
二、科目
(一)试判入等(二)博学宏词(三)书判拔萃
第三章 铨试内容与形式
一、总叙
二、命题
三、各类试题与试卷
(一)博学宏词诗(二)博学宏词赋(三)命判(四)论(五)议(六)铭
第四章 铨试管理
一、铨试条规
二、入试资格
三、铨试出路
四、铨试考场管理
五、铨试舞弊与处罚
六、铨试暂停
第四编 时人评议
第一章 选才任官的标准
第二章 考试制度利弊与改革的建议
第三章 时论杂言己
附一 特殊考试
一、新学士入翰林院试文
二、献文章进著述等人加试
三、僧尼道冠试经业
附二 隋唐考试制度对日本的影响
附三 后人对隋唐考试的评论
一、洪迈
二、王应麟
三、马端临
四、顾炎武
五、赵翼
六、王鸣盛
七、钱大昕
本书引用书目
|
內容試閱:
|
前言(节选)
在中国考试制度发展史上,隋唐时期发生重大的历史变革: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度,创设了新的科举考试制度。
隋文帝杨坚结束了数百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隋对官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尚书省为管理政务的机构,六部尚书分掌全国政务,其中吏部专管官员的选拔任用,州县长官不得自选僚佐。全国任何官吏的任用都由吏部掌握,遂使门阀士族失去政治特权。新的人事制度需要有新的人才来源。隋在京都有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地方有州县学,并鼓励私学自由发展,官私并举以培养人才。对全国的人才,要用新的选拔方法,为范围更广的士人入仕参政开辟途径,以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适应这种政治需要,隋开始采用考试选士的方法,并逐步演变为科举考试制度。
公元587年,隋文帝命令每州每岁贡士三人,经州选拔,赴尚书省吏部应举。有的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科举考试制度的开端。598年,隋文帝又命令京官和地方官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开了分科取士的先例。607年,隋炀帝令十科举人,其中有文才秀美一科,当即进士科;有学业优敏一科,当即明经科。科目时有变化,隋代已有秀才、明经、进士等科。科举考试制度开始创立于隋,发展完善于唐,延续实行于五代十国。在国家政策与制度的诱导下,当时平民阶层出身的人要想参政,就得入学读书以准备条件。学校督促学业采用考试方法,成绩合格的才被选送参加国家组织的竞争性科目考试,优秀者被选拔,再经过甄别性的铨试,通过者才能真正达到入仕的目的。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系列性考试过程,直到成为高级官员才免除考试,转为考核政绩。
唐朝生存二百九十年,曾出现繁荣昌盛的局面,它的科举考试制度比较具有典型性。唐代取士有两个基本来源,来自官立学校的称为生徒,来自州县民间的称为乡贡。从一个人由入学至为官所经历的考试过程来看,有学校考试、科举考试、吏部铨试。这种比较完备的考试系列,在当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成为邻国效法的先进榜样。
…………
本卷考试史料分为四编:
第一编“学校考试”,依学校组织机构分列三章,先京都后地方,第一章为国子监考试,第二章为政府部门附属学校考试,第三章为地方学校考试。
第二编“科举考试”,因史料较多,依考试的组织及过程分列七章,第一章为科举考试制度的沿革,第二章为科举考试机构及其职能,第三章为科举考试科目,第四章为科举考试过程,第五章
为科举考试命题与评卷,第六章为科举考试管理,第七章为科举考试录取与出路。
第三编“官员铨试”,依考试的组织及过程分列四章,第一章为铨试机构与主选官,第二章为铨试科目,第三章为铨试内容与形式,第四章为铨试管理。
第四编“时人评议”,反映当时的人对考试制度的议论以及对改革的主张。
此外,还有些与隋唐五代考试有关的材料,虽数量有限,不能独立成编,但有保存的必要,如特殊考试、隋唐考试制度对日本的影响、后人对隋唐考试制度的评论等,集为附录。其后再附本书
引用书目,以便查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