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竞争性政策等方面研究了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及路径,但以上研究成果仅从某一方面研究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少部分学者开始尝试研究政府创新补贴、高新技术企业减税、研发加计扣除三种混合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然而企业技术创新周期长、风险大,驱动政策复杂,必须从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性因素入手,建立研究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性政策的理论框架。因此,本书构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性政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此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在理论上深化了财政、金融和竞争等方面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机理。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微观企业数据,从政府与市场互动的视角研究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效应,通过构建研究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性政策的理论框架,并基于该理论框架考察资本市场开放、信贷数量管制和利率市场化、跨行业套利、实体企业金融化、政府补贴、竞争性政策和连锁股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较全面地反映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性因素,有助于进一步验证金融、补贴以及竞争性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杠杆作用,更加深刻理解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及路径,有助于指导技术创新政策的调整。
|
關於作者: |
吕晓军,1977年4月生,南阳理工学院范蠡商学院教师、武汉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博士,在软科学、中国科技论坛、统计与决策、系统管理学报等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EI收录1篇,CSSCI收录6篇。主持“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中部地区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路径及对策”等省级科研项目5项,出版专著1部。
|
目錄:
|
第一章引言(1)
第一节选题背景和意义(2)
一、 选题背景(2)
二、 选题意义(4)
第二节文献综述(5)
一、 企业技术创新(5)
二、 政府与市场的互动(10)
三、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技术创新(12)
四、 信贷数量管制、利率市场化与企业技术创新(14)
五、 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15)
六、 竞争性政策、连锁股东与企业技术创新(23)
七、 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企业技术创新(27)
八、简要述评(31)
第三节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32)
一、 研究目标(32)
二、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33)
三、 研究方法(34)
四、 创新点(34)
第二章理论基础(37)
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38)
一、 制度变迁理论(38)
二、 公司治理理论(40)
第二节创新理论(45)
一、 熊彼特假说(45)
二、 新古典学派的创新理论(47)
第三节产业政策理论(48)
一、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48)
二、 市场失灵理论(52)
第四节金融发展理论(53)
一、 金融抑制理论(53)
二、 金融深化理论(55)
三、 金融约束理论(57)
第三章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59)
第一节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60)
一、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60)
二、 专利数持续增长,专利集中度较高(61)
三、 专利质量仍然偏低(62)
四、 地区和产业间差距仍然较大(62)
第二节企业技术创新的补贴政策(66)
一、 政府主要部门发布的相关补贴政策(66)
二、 政府补贴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手段(68)
第三节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政策(69)
一、 政府主要部门发布的相关金融政策(69)
二、 金融政策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72)
第四章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技术创新(73)
第一节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74)
一、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创新(74)
二、 竞争性政策、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创新(76)
三、 境外机构持股、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创新(76)
第二节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77)
一、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77)
二、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计 (78)
第三节实证分析(80)
一、 描述性统计(80)
二、 基准回归分析(81)
三、 动态效应检验(88)
四、 安慰剂检验(90)
五、 机制检验分析(92)
六、 经济后果的检验(95)
七、 稳健性检验(97)
第四节研究结论(100)
第五章信贷数量管制、利率市场化与企业技术创新(101)
第一节制度背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03)
一、 制度背景(103)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03)
第二节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106)
一、 样本选择(106)
二、 研究设计(106)
第三节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107)
一、 描述性统计(107)
二、 假设检验结果(108)
三、 稳健性检验(115)
四、 拓展性分析(122)
第四节研究结论(129)
第六章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131)
第一节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132)
一、 研究假设(132)
二、 研究设计(138)
三、 实证分析(141)
四、 研究结论(148)
第二节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148)
一、 研究假设(149)
二、 研究设计(152)
三、 实证分析(155)
四、 研究结论(162)
第七章竞争性政策、连锁股东与企业技术创新(163)
第一节研究假设(165)
一、 连锁股东与企业研发创新(165)
二、 竞争性政策、连锁股东与企业研发创新(167)
三、 知识产权保护、连锁股东与企业研发创新(168)
第二节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169)
一、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169)
二、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计(169)
第三节实证分析(172)
一、 描述性统计(172)
二、 假设检验结果(173)
三、 内生性检验(175)
四、 异质性检验(180)
五、 稳健性检验(186)
第四节研究结论(192)
第八章跨行业套利与企业技术创新(193)
第一节研究基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194)
一、 研究基础(194)
二、 理论框架(196)
三、 研究假设(198)
第二节实证研究设计(201)
一、 样本数据来源(201)
二、 研究设计与变量定义(201)
第三节实证分析结果(204)
一、 描述性统计(204)
二、 单变量检验(205)
三、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206)
四、 进一步检验(214)
第四节研究结论(216)
第九章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企业技术创新(219)
第一节研究基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220)
一、 研究基础(220)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222)
第二节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224)
一、 研究设计(224)
二、 样本选择(226)
第三节实证过程(227)
一、 描述性统计(227)
二、 单变量检验(227)
三、 实证分析(228)
四、 进一步检验(231)
五、 内生性问题(237)
六、 稳健性检验(238)
第四节研究结论(245)
第十章政策建议(247)
第一节推动各地区市场化进程,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248)
一、 推进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发挥市场的内生动力(248)
二、 依据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实施差别性政策(249)
第二节发挥政府补贴的杠杆作用,引导企业技术创新(249)
一、 继续加大政府补贴力度(249)
二、 采用多样化与灵活化的补贴形式(250)
三、 完善补贴相关制度(251)
第三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激发企业活力(253)
一、 优化治理结构、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253)
二、 完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254)
第四节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提升资本市场开放水平(256)
一、 协调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56)
二、 不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257)
三、 构建创新型金融体系 (257)
四、 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258)
五、 大力推进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建设(260)
六、 构建开放性资本市场环境(261)
第五节精准实施反垄断规制,以合理竞争推进创新策源(263)
一、 更新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反垄断规制观念(263)
二、 构建系统的反垄断规制体系(264)
三、 建立高效完善的反垄断机构(266)
第十一章提升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践(267)
第一节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实践特征(268)
一、 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分析(268)
二、 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分析(269)
三、 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特征(270)
四、 “十四五”时期河南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路(272)
第二节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体系、特点和存在的问题(273)
一、 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体系(273)
二、 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特点(277)
三、 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存在的问题(278)
第三节创新政策体系分析框架的构建(279)
一、 创新政策工具分类(279)
二、 创新政策分析框架的构建(280)
三、 创新政策分析框架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282)
第四节创新政策体系分析框架的应用(283)
一、 样本选择与政策分析维度编码(283)
二、 创新政策统计分析(285)
三、 河南省创新政策工具应用现状(287)
四、 河南省创新政策体系建设目标(289)
五、 河南省创新政策体系建设思路(289)
第五节提升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290)
一、 构建系统协调的创新政策体系(290)
二、 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的宏观政策环境(290)
三、 完善政府补贴政策体系(291)
四、 完善科技创新活动建设经费投入机制(295)
五、 强化优秀科技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295)
参考文献(297)
|
內容試閱:
|
本书基于微观企业数据,从政府与市场互动的视角研究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效应,通过构建研究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理论框架,较全面地反映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性因素,有助于进一步验证金融、补贴以及竞争性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杠杆作用,更加深刻理解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及路径,有助于指导技术创新政策的调整。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之上,本书至少在以下三方面具有一定的贡献,具体表现为:第一,构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性政策的理论分析框架。国内外学者主要从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竞争性政策等方面研究了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及路径,但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从单一方面研究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少部分学者开始尝试研究政府创新补贴、高新技术企业减税、研发加计扣除三种混合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然而,企业技术创新周期长、风险大、驱动政策复杂,必须从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性因素入手,建立研究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统一性理论框架。因此,本书构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性政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此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在理论上深化了财政、金融和竞争等方面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机理。第二,较全面地反映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性政策因素。现有研究关于金融、补贴、竞争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存在抑制效应还是激励效应,还未取得一致的结论,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度挖掘其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因此,本书构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性政策的理论分析框架,考察金融、补贴、竞争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明确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效果,探明作用机理及路径,以优化和完善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性政策。第三,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互动下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现有研究重点关注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但关于两者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缺乏系统研究。随着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如何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较多的学者分别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角度探寻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及路径,然而,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周期长、不确定性高以及失败率高的特性,在依靠市场力量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政府必须纠正“市场失灵”,采用财税、金融、资本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并根据市场的反作用适时调整政策,实现政府与市场互动,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等目标。在现有研究中,鲜有学者从政府与市场互动的视角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和驱动机制。因此,本书从政府与市场互动视角,构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性政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厘清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关系构建的机理及途径,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互动下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本书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这是本书研究内容的基础部分,主要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及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主要研究内容等,总结出了本书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通过选题背景的阐述,提出本书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意义。对选题所涉及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该领域的研究动态、水平和发展前景等,并界定了本书所涉及概念的基本含义,从而确立了本书研究的内容。归纳和整理本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说明研究方法在书中的应用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第二章。这一部分是本书研究理论基础的介绍和分析。梳理本书采用的相关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创新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的观点及演变过程,为本书的研究做好理论准备。第三部分为第三章。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介绍目前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梳理在国家层面和主要地区层面的补贴政策及金融政策,并总结政策的实施情况。第四部分为本书研究的核心部分,包括第四至九章。该部分实证研究资本市场开放、信贷数量管制与利率市场化、政府补贴、连锁股东、跨行业套利、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找出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及路径,为提出政策优化建议奠定基础。第五部分为本书的政策建议部分,包括第十章。根据以上的研究结论,该部分提出推动各地区市场化进程,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发挥政府补贴的杠杆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提升资本市场开放水平;精准实施反垄断规制,以合理竞争推进创新策源等政策建议,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第六部分为本书的政策实践部分,包括第十一章。根据上述研究结论,该部分提出构建系统协调的创新政策体系、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的宏观政策环境、完善政府补贴政策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活动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强化优秀科技人才引进和激励等政策建议,提升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本书的分工如下:吕晓军博士主要负责本书的第一章至第七章、第十章、第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引言,理论基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技术创新,信贷数量管制、利率市场化与企业技术创新,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竞争性政策、连锁股东与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建议,提升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践,这九章内容约30万字;王红建教授主要负责本书的第八章、第九章,主要内容为跨行业套利与企业技术创新、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企业技术创新,这两章内容约6万字。特别感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曹瑜强博士、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杨庆博士、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杨筝博士、江西师范大学李茫茫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汤泰劼、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生陈松在数据和技术上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此外,还要感谢南阳理工学院李东阳博士、李玉老师,以及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陈婷婷博士的无私支持和帮助。
本书基于微观企业数据,从政府与市场互动的视角研究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效应,通过构建研究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理论框架,较全面地反映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性因素,有助于进一步验证金融、补贴以及竞争性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杠杆作用,更加深刻理解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及路径,有助于指导技术创新政策的调整。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之上,本书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一定的贡献。
(一) 构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性政策的理论分析框架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竞争性政策等方面研究了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及路径,但主要从单一方面研究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少部分学者开始尝试研究政府创新补贴、高新技术企业减税、研发加计扣除三种混合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然而,企业技术创新周期长、风险大、驱动政策复杂,必须从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性因素入手,建立研究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统一性理论框架。因此,本书构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性政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此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在理论上深化了财税、金融和竞争性等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机理。
(二) 较全面地反映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性政策因素
现有研究关于金融、补贴、竞争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存在抑制效应还是激励效应,还未取得一致的结论,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度挖掘其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因此,本书构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性政策的理论分析框架,考察金融、补贴、竞争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明确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效果,探明作用机理及路径,以优化和完善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性政策。
(三) 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互动下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
现有研究重点关注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但关于两者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缺乏系统研究。随着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如何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较多的学者分别从政府和市场的角度探寻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及路径,然而,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周期长、不确定性高以及失败率高的特性,在依靠市场力量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政府必须纠正“市场失灵”,采用财税、金融、资本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并根据市场的反应适时调整政策,实现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有助于提升企业业绩绩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等目标。在现有研究中,鲜有学者从政府与市场互动的视角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和驱动机制。因此,本书从政府与市场互动视角,构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性政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理清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关系构建的机理及途径,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互动下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第二章理论基础纵观已有的研究文献,涉及技术创新、制度环境、公司治理、市场结构等方面的理论较多。考虑到本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笔者选择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创新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作为研究基础。结合本书的研究内容,本章提炼了这些理论的核心思想,并将其作为命题研究的理论支撑。新古典学派的创新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为政府利用各类政策调控市场、解决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市场失灵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制度变迁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熊彼特假说和金融发展理论为构建理论框架提供了理论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