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部《道德经》的全新译本。译文力图准确还原老子的思想本意,从本质上摆脱了以往人们对“道”的玄奥认知,从全新的视角解析了老子的核心思想和理念,为学习研究《道德经》打开了新的天地。
本书第一部分对有关《道德经》理解存在差异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然后对《道德经》的“道”“德”“天地”“鬼神”等重要概念的内涵做了细致分析,第二部分对《道德经》做了全文译解。
译解包含原文、直译、意译、分析、观点等几个板块,观点多联系社会实践,饱含辩证哲理,仔细读来会有很多启悟。全书用普通人都能看懂的平实语言,将原来人们认为玄奥难懂的《道德经》解释得清晰明了,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国学爱好者阅读品味。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传世本《道德经》为底本进行翻译和解析,主要内容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到三十四,其中一到三是对《道德经》前世今生和一些基本知识的介绍;四到三十四是作者学习研究《道德经》的体会、感悟和总结。第二部分,包括三十四到三十六 ,是《道德经》新解的说明和翻译解析部分。本书对老子的核心理念“无为”“无为而为”、“玄德”的三种情况、“无”和“有”的两种情况、“无名”和“有名”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使老子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践行。本书的“新”表现在:新解中道不再是“玄奥”、不可认知、不可言传学习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道德经》成为一部人人都能看懂的经典,更有利于普通人了解学习《道德经》及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精神世界,从《道德经》中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智慧,启迪人们对物质世界、人类社会和人类命运的广泛思考;学习老子关注民生、关爱百姓、胸怀天下的高尚人格;学习老子“知雄守雌为天下溪,知白守黑为天下式,知荣守辱为天下谷”的宽大胸怀;学习老子“塞兑闭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道德修养;学习老子“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人生态度;品味“为无为,事无事,味无为”的人生境界,达到为而不争的思想境界,实现社会“无为而为,人民能够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目标。
|
關於作者: |
姜仁东,高级工程师,发表过《监理过程中的“现场指令”及其应用》《水利水电工程监理过程中的计量支付程序》《监理工程师如何利用检测数据评估和控制施工质量》《物质是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的》等论文。2013年出版专著《中子的内部结构及微观元素诠释》。
|
目錄:
|
第一部分
一、老子其人、其书、其世
二、什么是《道德经》
三、“道”“德”在老子时代及之前的含义
四、“道”与“德”的称谓
五、《道德经》中是怎样体现“道”和“德”的
六、“道”的七层境界
七、“道”有哪些形态、特性和作用
八、从“道”的本质看宇宙的诞生和世界万物
九、关于“孔德”“玄德”和“上德”,老子提倡什么样的“德”
十、关于“善”
十一、什么是“无为”和“无为而为”
十二、关于“无”和“有”,“无名”和“有名”
十三、关于“鬼神”
十四、《道德经》涉及哪些思想领域
十五、《道德经》为社会治理开出了哪些妙方良策
十六、《道德经》给我们透露了哪些信息
十七、《道德经》中的“圣人”是怎样的
十八、老子的百姓情结
十九、老子的“宇宙观”与“世界观”
二十、《道德经》中老子的品格和行为
二十一、老子的核心思想理念
二十二、《道德经》给谁看
二十三、老子对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态度
二十四、老子的人格魅力
二十五、老子提倡怎样的个人修养
二十六、老子与孔子
二十七、什么是“得道”
二十八、《道德经》通行本与传世本的几处异同说明
二十九、正确理解《道德经》中那些文字相同但含义不同的句子
三十、关于“母”“明”等几个重要字词的解释
三十一、 关于“玄”“攘臂”等几个容易被误解的重要字词的 解释
第二部分
三十二、《道德经》新解翻译与解析的几点说明
三十三、《道德经》新解翻译与解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
內容試閱:
|
这说明,《道德经》分八十一章在公元前 200 年左右就已经确定下来了;而传世本、通行本与帛本的些许不同,也说明帛本不是流传于世的唯一版本。这一点也应给予关注。
至于断句和标点符号,因为出土文物中本身就没有这些,所以对此不必过于纠结,以更符合文意为好。此外,各个版本在个别字句上也有些差异,比如已与矣、无与毋、常与恒、于和於、后与後、溪与谿、予与与、谷与毂、少与鲜、不与弗等,这些往往会影响表达方式或语气,但对整体思想内涵影响不明显,所以在理解老子思想时,也可忽略这些差异。
经过比较,我觉得传世本《道德经》在结构的完整性和思想的统一性上优于通行本《道德经》,也最符合老子的思想逻辑。所以本书以传世本《道德经》为底本进行译解。
第二十三章
【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 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稀少的事物不长久是自然的规律。所以,大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造成了这种现象呢?是天地。天地使大风和暴雨这样稀少的事儿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人呢?所以,研究道的人,与道同行;从事德的人,与德同行。失道失德者道德皆失。所以,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帮助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帮助他;同于失的人, 失也乐于照顾他(道德皆失的人,就会承受失道、失德的后果)。没有足够的诚信,就不会被信任。
【解析】 此章关键在于对“希言自然”的理解。大多学者认为此处“希言”是少说话的意思。“言”绝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是指讲、说或说出的话。但是,“言”还有一个不引人注意的意思——行。“希”可以理解为稀少,少说话,也可以理解为稀有的事情和现象。此处若将“希”理解为少说话,全句就变为有语言交流能力的人少说话是一种自然现象,或者说是合乎自然的,这显然不能让人信服。再结合后面“故飘风不终朝”等,前后没有因果关系,逻辑不通。如果把“言”当一种行为来看,或者就当是老子为了语言的简洁而省掉了一个“行”字,这样把“希言”理解成世间万事万物较少或很少的行为、事件或发生的行为、事件,那么后文就自然与其发生了逻辑关系。
或者,如果把“希言”理解成“让人们信服的具有永恒作用的话” 以及“少说大话、过头的话”,也许更贴切一些。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从事”可以理解为遵从、遵守的意思,即遵从“道”的人,他的行为就符合“道”。“同于道”,即与“道”同行,意思是道者的行为完全与“道”一致,反过来,“道”就会伴随道者一路同行。
“德者同于德”是个简省句,完整的应该是“从事于德者,同于德”,即做有德的事,他就是一个有德性的人。“同于德”,即与“德”同行,意思是有德的人做有德的事,“德”就伴随他一路同行。
“失者同于失”也是个简省句,完整的应该是“从事于失道者,同于失道”,即不遵守“道”就会受到“道”的惩罚。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的意思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相通之处:做什么事就有什么样的结果,接触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品行。
诚信是“德”的具体表现,失信就是失德;因为“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所以,失德也就是失道。可见,失去诚信,就是失德失道,失德失道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观点】 老子描述自然是为了告诫统治者:物极必反,极端的事物不会长久,天地如此,人更是如此。你做了什么,必然也会得到什么,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统治者不诚信,他收获的就是不被信任。所以,统治者要讲诚信,这一点很重要。要以道德治天下,老是干那些不能长久的事,事也不能长久(这里应该是泛指所有人,包括统治者)。为人处世当依循自然,顺从民意,不可胡作非为。胡作非为必不能长久,因为天地妄作的狂风暴雨都不能持久,何况人呢?变法和立法是天下政治不稳定的祸根,而层出不穷的思想学说则扰乱了人心,使人们的思想一直处在迷惑之中。
本章老子要讲的道理是:任何事物若要保持长久,就不能走极端。警示人们,尤其统治者要少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
第二十四章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 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1〗踮起脚跟不能长久站立,迈大步不能持续行走。坚持己见的人不明智(聪明),自以为是的人不明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会有功,自命不凡的人不能长久。这样的人格和品行,从道的角度来看呀,就叫作吃了多余的食物造成形体变态。人们都厌恶这些,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译文 2〗踮起脚跟不能长久站立,迈开大步不能持续行走。坚持己 见不能明察秋毫,自以为是不能明辨是非;自己夸耀得不到功名,自命不凡不会保持长久。这样的人格和品行,从道的角度来看呀,就叫作吃了多余的食物造成形体变态。人们都厌恶这些,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解析】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有学者把“企者不立”译为“踮起脚跟站不稳”,这样翻译并不十分准确,因为“踮起脚跟”也是能站稳的,但一般人这样站不能保持很长时间。因此,踮起脚跟站立也是站立的一种状态,但是一种不正常的站立状态,短时间可以站得住,时间长了就不行了;迈开大步行走也是行走的一种状态,但是一种非正常的行走状态, 很难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所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做事违反常规,则不能达到长久的目的。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这两句都是指人的性格。“自见者不明”相当于固执己见,这样的性格会影响自己对事物的判断,所以有这样性格的人是不聪明的,其行为也是不明智的,其后果是对事物的判断失去客观性。
“自是者不彰”比前者程度更高,相当于认为自己永远正确,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很难能听取别人的观点,这样就会失去正确判断事物的机会。“彰”是彰显、明显的意思,“不彰”则是不明白事理、分不清曲直的意思。一个人老是觉得自己什么都对,怎么能够腾出时间和空间去容纳别人的思想观念呢?自然也就没法做到全面考虑问题,进而辨明 是非曲直了。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两句是指人的品格,都是自我表扬的意思。前者“自伐者无功”是指自我表扬、认为自己有功的往往不会得到众人认可而获得功名;后者“自矜者不长”则是指总是自我夸耀、自我感觉良好,时间久了,人们就不会相信他了,自我夸耀也就失去了市场。
本章的“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正好与第二十二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相对应,但意思相反,既前后呼应,也阐明了一般人与圣人在性格 行为上的差异。
【观点】 凡事要按照规律办,不可急功近利,否则适得其反,所以,真正有德的人不这样做。而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相反现象,例如做事追求高速、追求高调,个体追求一夜暴富、一夜成名、超前消费等,这些行为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枯竭、环境恶化,个人生活压力大、未老先衰、早生华发等,很值得人类反思。
本章老子一方面强调凡事要按规律循序渐进,才能保持长久有效,不能图快而采取非常规措施,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同时还强调个人不能 太“自我”,过于“自我”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标的。这两个方面也告诉人们,保持平和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