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五谷杂粮养全家 正版书籍养生配方大全饮食健康营养食品药膳食谱养生食疗杂粮搭配减糖饮食书百病食疗家庭中医养生药膳入门书籍
》
售價:NT$
254.0

《
七种模式成就卓越班组:升级版
》
售價:NT$
296.0

《
主动出击:20世纪早期英国的科学普及(看英国科普黄金时代的科学家如何担当科普主力,打造科学共识!)
》
售價:NT$
403.0

《
太极拳套路完全图解 陈氏56式 杨氏24式和普及48式 精编口袋版
》
售價:NT$
152.0

《
2+20:私募股权为什么能长期战胜市场
》
售價:NT$
403.0

《
经典秩序的重构:廖平的世界观与经学之路(探究廖平经学思想,以新视角理解中国传统学术在西学冲击下的转型)
》
售價:NT$
454.0

《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
售價:NT$
245.0

《
背影渐远犹低徊:清北民国大先生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常设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学研究、当代史学评论等栏目,已被收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书为总第26卷,设立“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西方史学理论研究动态”“他山之石”“当代史学评论”“会议综述”等栏目,反映了当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学术关注及前沿成果。本卷的重点论题一是史学的垂范精神和史家的才学品性;二是对文化史学的探讨。
|
關於作者: |
杨共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世界上古史、古代罗马史、中外古代交通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罗马社会经济研究》《罗马史纲要》等专著。
|
目錄:
|
·中国古代史学研究·
论中国史学的垂范精神 周文玖
《南齐书》体例新探 屈畅
经学与黄宗羲的史书编纂观 王记录
清代对史才三长论的运用与探讨 王嘉川
钦定《明史》的初检视:清人的《明史》研究 秦艳君
幕府史学活动与清初学术文化发展 李金华 乔治忠
清代特开史馆与相关机构的工作往来
——以续文献通考馆和三通馆为例 刘骏勃
·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
政治宣传与历史书写:论晚清“帝党”“后党”概念的起源 吉辰
陈啸江与“现代史学”运动 殷飞飞
冲击与回应下的马克思主义史家历史教学活动
——以抗战时期的广西地区为中心 陈澄
·外国史学研究·
阿里安笔下的亚历山大形象 张弩
奥罗修斯的战争观
——以《反异教徒历史七书》为研究中心 莫凡
罗马帝国衰亡问题研究:兴起、嬗变与趋向 孙振民
《圣伯丁年代记》浅探
——兼论加洛林年代记的特点 陈素娟
《在中国发现历史》中的洞见与遮蔽
——评柯文的史学方法论 蒋成浩 黄继刚
J.W.戴维森与太平洋岛屿史研究 王作成 赵少峰
·西方史学理论研究动态·
2020~2021西方史学理论研究年度盘点
——以《历史与理论》《重思历史》《历史哲学杂志》为中心 李理 刘洋
·他山之石·
文化史学的形成与意义
——日本战后关于文化史学的反思 [日]奈良本辰也 著,林翔 译
如今,什么是文化史? [美]米丽·鲁宾 著,蒋凌楠 等译
·当代史学评论·
多民族史学研究的新突破
|
內容試閱:
|
卷首语
杨共乐
2022年是《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与读者见面的第二十个年头。二十载光阴,《学刊》见证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者在史学园地中的茁壮成长,也幸得老一辈学者以深厚的学养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撑起绮霞烂漫的天空。在此,我们对史学界同仁们多年来的鼎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也要特别感谢创刊人瞿林东先生,感谢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为本学科同仁开辟这片研究与交流的园地。本卷设立“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西方史学理论研究动态”“他山之石”“当代史学评论”“会议综述”栏目,刊载论文22篇。以下对本卷文章做一简介。
“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栏目刊文七篇。周文玖《论中国史学的垂范精神》从史家以史明志的著述目的、以史立言的治学旨趣、以史立德的职业操守三个维度论述中国史学的垂范精神,认为垂范精神将史家外化的社会志向和内在的品德修养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史学的高洁气质和崇高追求,决定了中国史学具有经邦济世、激扬正气、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功用,以及旨趣高远、气象宏大的特色。作者发表此文,表达对易宁教授逝世四周年的纪念。屈畅《〈南齐书〉体例新探》分析《南齐书》体例的特色,总结作者萧子显在史书体例上用功颇深的原因,对南朝史学相关研究有所补充。王记录《经学与黄宗羲的史书编纂观》认为,黄宗羲在史书编纂中坚持正统论、重视《儒林传》、坚持“宗旨论”等做法受经学影响,在明末清初特殊的历史与学术背景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才、学、识“三长”自刘知幾之后逐渐成为衡量史家的标准,王嘉川《清代对史才三长论的运用与探讨》认为“史才三长论”在清代更加深入人心,将三长由作史者素养扩及其他领域学者素养,进而成为通论人才标准的代名词。章学诚在“三长”之外补以“史德”概念,使史家修养论更加完善。清代的史学研究和修史活动是本栏目重点关注的问题。秦艳君《钦定〈明史〉的初检视:清人的〈明史〉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