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实用对联大全
》
售價:NT$
225.0
《
想象欧洲丛书(7册)欧洲史
》
售價:NT$
1880.0
《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
售價:NT$
149.0
《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教育文集版)
》
售價:NT$
230.0
《
数据驱动法律
》
售價:NT$
390.0
|
編輯推薦: |
解析德国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框架、教学方案,呈现生动详实的项目式学习案例
☆由德国巴伐利亚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费纳科斯教授,组织众多教育专家与实践教师一同编撰,填补德国国家教育大纲与教师具体教学实践之间的空白。
☆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孙进教授倾力推荐
☆作为一本指南手册,本书专门针对那些认为儿童使用新科技媒介是有害的主流偏见,提供一套完整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框架。包含早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框架、适宜儿童的基本教育原则和项目教学法。
☆13个详实的项目案例分析,让理论联系实践,清晰拆解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做的关键问题。
|
內容簡介: |
今天的儿童是与媒介相伴长大的,很早就有相关体验。毫无疑问,媒介信息和产品是儿童生活环境的构成内容,而儿童也会将他们与此相关的兴趣、疑问与知识带到保教机构中来,因此媒介是早期教育大纲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领域,尽早增强儿童的这部分能力可以帮助他们适应一个复杂的媒介环境。然而,目前该领域内的教育观点零碎,不成系统,有时候甚至自相矛盾。
本书为媒介领域的教育目标搭建了一个框架体系。它评估了德国现有的各种教育大纲,呈现补充了国际范围内相同类型的多种活动方案,重视并应用了当下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除了观点和理念上的解读,本书还提供了大量来自于实践的具体项目案例,能够有效指导教师如何开展早期媒介素养教育,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找到参照依据,将广义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教育活动。
|
關於作者: |
丛书主编:瓦西里奥斯·伊曼努埃尔·费纳科斯(Wassilios E. Fthenakis)教授
心理学、教育学、人类文化学博士,德国著名教育家;
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教育顾问,被誉为德国幼教之父;
曾任德国巴伐利亚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32年,德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委员会主席;
被德国、美国、意大利、希腊、俄罗斯等国多所大学聘为教授、客座教授、荣誉教授。
他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理论的深入研究、起草的教育政策建议与教育方案深刻影响了德国、欧洲乃至世界上很多国家,是社会文化理论学派合作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
|
目錄:
|
序一:在学前STEM教育目标与教学实施方案之间搭建桥梁
序二:我们可以向德国学前教育学什么?
引言
概述:“建构自然知识”项目1
1 及早开始的教育:媒介素养教育从早期开始
1.1 教育大纲提出了哪些要求?
1.2 建立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框架
1.3 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
1.4 学前教育阶段的基本教育理念
2 媒介素养教育涉及什么:基本立场
2.1 借助媒介,以积极主动、有创造性与合作性的方式学习
2.2 在游戏中使用媒介、学习媒介
2.3 借助媒介,提升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
2.4 借助媒介,实现跨领域的整合学习
3 儿童知道什么和学习什么: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3.1 媒介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3.2 儿童如何感知、理解媒介信息
3.3 媒介与性别身份的逐步确认
3.4 媒介与儿童的学习过程
4 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
4.1 丰富的媒介类型
4.2 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
5 共同建构的学习过程:项目教学法和元认知对话
5.1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5.2 项目的主题
5.3 项目的计划和准备
5.4 项目的实施
6 媒介素养教育的项目:来自实践的案例
6.1 项目案例1 为幼儿园拍一部电影: 孩子眼中的幼儿园
6.2 项目案例2 制作一部动画片: 电视世界里的孩子
6.3 项目案例3 让孩子穿越电视屏幕
6.4 项目案例4 魔法森林里的电脑
6.5 项目案例5 认识和熟悉电脑
6.6 项目案例6 使用媒介来记录、反思和呈现:森林项目
6.7 项目案例7 创编一个幻灯片故事: 朋友
6.8 项目案例8 录制一个有声故事: 大巨人和小矮人
6.9 项目案例9 表达与记录个人审美:带着数码相机进博物馆
6.10 项目案例10 从创编故事到戏剧表演:咪啰和魔法石
6.11 项目案例11 用电脑绘制故事
6.12 项目案例12 掌握表征符号和组织会议:幼儿园全体大会的筹备、主持与记录
6.13 项目案例13 面向家庭的媒介素养教育:家庭媒体中心
7 项目合作伙伴
8 参考文献
8.1 实用手册、项目介绍与活动总结报告
8.2 网络资源
8.3 德国各联邦州的教育大纲
8.4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在学前STEM教育目标与教学实施方案之间搭建桥梁
朱家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费纳科斯教授主编的“德国学前教育STEM系列丛书”,让我为此写序。我不知道这是否是费纳科斯教授的要求,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费纳科斯教授一定会乐于我为他的新书写序。
费纳科斯教授是欧洲最为著名的学前教育家之一,在欧洲乃至全世界极具名望,研究方向是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他拥有人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3个博士学位,曾任德国巴伐利亚州国家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在德国弗莱因大学、意大利布列瑟侬自由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如今虽然他已年过八旬,却仍然活跃在世界学前教育的各种场合。
费纳科斯对我国的学前教育是十分关心的,他不仅将他自己的许多资源无私地贡献给了我们,还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我与费纳科斯相识已有二三十个年头了,我们一起举办过许多国际学前教育学术研讨会,合作建立了中德合作研究基地,多次策划和组织了中德两国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互访。
2017 年和2018 年,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了两次以“学前STEAM 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费纳科斯作为会议主题报告的演讲者出席了会议,给学术研究的前沿带来了“新风”。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前教育要为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打好最底层的基础。当今,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都在关注创客教育、STEAM 教育等,为的是培养能够应对未来的人。从字面上讲,S (Science)是科学,T(Technology)是技术,E(Engineering)是工程,M (Math)是数学,合并起来的缩写即STEM;后来又加上了A(Art, 人文或艺术),成为STEAM。从本质上讲,无论是STEM 教育,还是STEAM 教育, 关注的都是科学、数学与生命之间的关联,而技术和工程则能使三者之间的关联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对于培养未来能解决复杂问题的人,这是一种极具意义的教育方向和途径。
尽管在中小学,STEM 或STEAM 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即使在国际上,学前阶段的STEAM 教育仍然刚刚起步,而且很不成熟。这是因为在学前教育阶段,实施STEAM 教育是非常困难的,既不可违背科学事实和规律,又不可违背儿童发展的需要和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要解决很多的问题。
费纳科斯教授主编的这套“德国学前教育STEM 系列丛书”源起于他主持的一项联结了理论界与实践一线的长期研究项目—“构建自然知识” (Natur-Wissen schaffen),从教育领域、方法学等不同的维度,从“自然科学教育”“数学教育”“技术教育”“媒介教育”“家庭教育”“项目式学习”“档案袋工具”等多方面展开学前阶段的STEM 教育,为面向未来的学前教育展现了一幅精彩的画面。这套丛书系统地梳理了德国和世界上一些其他国家的教育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炼,在面向未来的教育目标与幼儿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之间搭建了桥梁。
这套丛书既有理论高度,能反映学术研究领域的成果和最新动态,又具有教育实践的可操作性;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我认为,只有像费纳科斯这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能把握发展方向并富有实践经验的学者才能胜任这种书籍的主编。
我们可以向德国学前教育学什么?
孙进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
德国是制度化学前教育诞生的地方。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便是由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创办的。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在学前教育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之一便是大力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这套丛书的主编费纳科斯教授是德国享有盛誉的学前教育专家,也是德国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者。丛书旨在帮助幼儿教师学会设计和开展数学、技术、自然科学和媒介教育,帮助他们将教育大纲中的教学目标转变为日常教学实践,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进而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这套丛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实用的档案袋工具和丰富的实践案例,还通过对教学设计原则和项目教学法的详细说明,真正对其使用者做到了不只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除面向幼儿园教师外,这套丛书中还有一本分册,专门用来帮助父母改善家庭教育、在家庭中开展高质量教育。
这套丛书在德国已经得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认可,并被翻译为俄语和希腊语,引起了国际范围内的关注。如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慧眼独具,率先将这套丛书引入我国,值得欢迎和肯定。
这套丛书遵循并且很好地体现了德国学前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理念。例如:儿童从一出生便具备了探索世界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学习不是对既有知识的传授和吸收,而是儿童和成人在互动中共同建构知识的活动;教育者不应独自掌控教育过程,而是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和想法,让儿童充分参与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要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起点,立足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体验;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化兴趣和发展水平差异,不能进行整齐划一的教育;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要与儿童的年龄相适宜,不能进行超前教育;教师和父母都要有一种“积极的错误观”,允许儿童在探索中犯错误,让儿童学会应对错误与挫折,将其视为学习过程的重要部分,而不是一开始就从成人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或解决办法。在我国,这些原则和理念也被视为值得追求的教育理念。只不过,我们目前在实践层面做得还不是很好。这也正是我国学前教育可以向德国学习的地方。
我相信,中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可以从这套丛书中收获到许多灵感和启发。希望大家能够立足于中国儿童的需求和生活世界,将这套丛书中行之有效的模式和经验加以本土化,为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儿童的健康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今天,CD/DVD 播放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电脑、互联网、电话和手机等电子媒介产品,已是绝大多数家庭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也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毫无疑问,这些产品是儿童生活环境的构成内容,而儿童也会将他们与此相关的兴趣、疑问与知识带到保教机构中来。
媒介科技在儿童日常生活中拥有的意义以及儿童在现代信息社会使用媒介的能力,是早期教育大纲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领域。在德国,有6 个联邦州将媒介素养设为一个单独的教育领域或一个更大教育领域下的子域,并将加强儿童的媒介素养视为早期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其余10 个联邦州,或是在6 岁前的教育大纲完全不提及媒介素养,或是仅仅偶尔提及它的几个方面,但是观点零碎,不成系统,有时候甚至自相矛盾。
上述最后两种在教育大纲中反映出的基本态度,会给现实中的教育实践工作带来很大问题。那种完全将媒介素养从教育大纲中剔除的做法,无视媒介在现实中对儿童生活的意义,剥夺了儿童正常接触媒介的机会。而另一些教育大纲虽然涉及媒介素养,却将教师置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没有为教师提供任何指导性原则,使教师缺失了相应的目标和操作手段,从而无法根据儿童的需求来组织安排适合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
本书的出版目的
面对上述情况与时代背景,本书将作为一本指南手册,专门针对那些认为儿童使用新科技媒介是有害的主流偏见,提供一套完整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框架。而且,它将深入浅出地指导教师如何根据儿童的兴趣、需求和综合能力来相应地实施媒介素养教育。
那些在自己现有教学计划中没有找到满意的指导原则的教师,将会在本书中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找到参照依据。即使在某些地区的教育大纲中已经设有清晰的媒介素养教育计划,那里的教师也可以通过书中的内容获益,因为他们面对的任务同样是将广义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教育活动,在这本书中,他们将发现大量具体的细节性的建议和案例启示。
《德国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为媒介领域的教育目标搭建了一个框架体系。它评估了德国现有的各种教育大纲,呈现补充了国际范围内相同类型的多种活动方案,重视并应用了当下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
全德国的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完全放心的是,本书中的内容完全覆盖了目前德国所有文件规定的教育大纲的内容。对那些还缺乏媒介素养教育指导原则的联邦州的教师而言,这本书是对漏洞的弥补,并能为他们提供一个专业可靠的理论架构与各项操作建议。
围绕媒介而产生的诸多问题,例如如何根据年龄适宜地使用媒介,灵活利用媒介的各种学习机会,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成长危机(如过度沉迷电视),在本书中都会以真实的研究结果为基础进行讨论。在处理涉及儿童使用媒介的各种常见争议时,本书帮助教师形成个人的独立观点,并能对各种夸张渲染的表述进行冷静的分析评估。
本书还为此确立了一系列基本原则,使教育行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有据可依。这些具有专业性的媒介素养教育通用原则,其意义与具体的贯彻方法将会在书中详细阐述。更进一步的是,教学法理论也在书中加以详细阐明,因为它对共同建构式的教育流程有着奠基般的意义。最后,书中还描述了大量具体的项目案例,它们都是与各个保教机构合作完成的课题。鉴于许多教师对该领域仍心存疑虑,这些实践案例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操作范本。这些案例用真实的活动记录和大量细节表明,它们可以被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同时符合该幼儿园的教育计划与基本理念,而一些特殊的教育方法理论可以完全保障媒介素养教育“从儿童出发,以儿童为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