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編輯推薦: |
相对于第1 版,2.0版有以下亮点。
(1) 更强化笔记软件的基础应用。
核心要素:笔记(Note)、笔记本(Notebook)、标签(Tag)
(2)关注个人知识管理实践。
在“如何让学习更有效”这个问题上,印象笔记可以为普通人提供更简单的操作方式,而在将所学内容拆解内化后,印象笔记能高效组织知识,让看似比较独立的单元,组成一张网状的、彼此关联的知识地图。
(3)以日记系统为核心的“大笔记”系统。
以日期为核心,我们的个人经验库、知识库、日常回顾反思和生活记录可以很好地联系起来,形成彼此互相联系的“大笔记”。
无论是使用印象笔记,还是其他笔记软件,甚至是纸笔工具,只要有笔记软件的底层逻辑,本书的思维方法都适用。
|
內容簡介: |
印象笔记作为一款流行的笔记软件,可以有效地帮助知识工作者整理资料,提高工作效率。作为知识工作者,我们需要一个外部个人知识库,以有效管理知识。通过书写笔记,让学习更有效;通过整理笔记,可以不断发现笔记之间的联系,并建立笔记之间的链接。有效的个人知识库会随着笔记数量越来越多而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印象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个人知识库管理工具,通过笔记(Note)、笔记本(Notebook)和标签(Tag)的综合应用,可以很好地对日常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转化,让笔记发挥更大的价值。本书从个人知识管理实践出发,将印象笔记作为个人知识库的核心,通过简单元素的综合应用,让笔记发挥更大的价值。本书的使用方法不局限于印象笔记,可以用于任何笔记软件,甚至是纸质笔记。工具是训练思维方式的方法,透过工具,可以将知识管理的思维方式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更多场景。
|
關於作者: |
李参,培训师,博客作者。·曾在多家知名企业开设《个人效能与时间管理》、《个人知识管理》课程,因课程贴近实际,可操作性强而受好评。·2013年起在沪江网校开设《时间管理》、《个人知识管理》课程及相关公开课,受到众多学员欢迎。·2014年经Evernote美国总部培训并通过考核,成为中国首批EBCC(Evernote企业咨询顾问)。·三人行个人成长沙龙创始人,自2011年起发起并组织50余期个人成长线下聚会,为关注成长的朋友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个人博客:李参的个人成长空间 www.lishen.me·微信公众号:李参的个人成长空间 wwwlishenme
|
目錄:
|
第1 部分 关于印象笔记
第1 章 三大核心要素 002
1.1 笔记(Note) 002
1.2 笔记本(Notebook) 003
1.3 标签(Tag) 004
1.3.1 印象笔记里标签的核心用途 006
1.3.2 使用“组合拳”,发挥最大效能 006
第2 章 印象笔记的使用逻辑 008
2.1 区别于Word 的书写方式 008
2.2 区别于Windows 环境的文件整理方式 009
2.3 无序中的有序 010
2.4 中央信息指挥中心 013
2.5 更小的知识单元 014
第2 部分 个人知识管理实践指南
第3 章 什么才是有效的学习 016
3.1 学习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016
3.2 学习过的几个层次 017
3.2.1 知识原有层面的引用和重述 018
3.2.2 要有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观点 019
3.2.3 学以致用与行为改变 021
第4 章 找到最小的学习单元 024
4.1 知识的拆解和最小的学习单元 024
4.1.1 乐高玩具与可汗学院 024
4.1.2 拆书帮与便签阅读法 026
4.1.3 “ 得到”App 与碎片化学习 027
4.2 卡片:个人知识管理的最小单元 028
4.2.1 卡片和笔记 028
4.2.2 记录卡片的要点 029
4.2.3 纸质卡片 030
4.2.4 使用印象笔记建立电子卡片 030
第5 章 转化学习成果 033
5.1 学习成果的第一次输出 033
5.2 ORID 知识内化法 034
5.2.1 基本介绍 035
5.2.2 “O”,记录现象 035
5.2.3 “R”,记录情绪 037
5.2.4 “I”,诠释解释 039
5.2.5 “D”,下一步行动 041
5.3 建立ORID 卡片系统 042
第6 章 笔记的组织与加工 044
6.1 增加卡片的整理维度 044
6.2 按照建立卡片的标准整理卡片 044
6.3 一元笔记法 045
6.4 “ 笔记本 标签”组合 046
6.4.1 标签和笔记本搭配,降低整理难度 046
6.4.2 使用标签拓展笔记本属性 047
6.4.3 使用标签增加对知识卡片的认知维度 049
6.4.4 在不同应用中使用标签 051
6.5 没有完美的元素,但是可以有完美的组合 056
第7 章 知识诞生的奥秘 058
7.1 写卡片是基本动作 058
7.1.1 建立一张新卡片 058
7.1.2 对已有信息的组织与加工 060
7.2 卡片的回顾与激活 060
7.3 对卡片内容进行再次补充 063
7.4 通过添加标签为卡片增加属性 064
7.4.1 命名标签 064
7.4.2 内容标签 065
7.4.3 行动标签 066
7.4.4 素材标签 067
7.5 知识网络的形成 068
7.6 知识诞生的奥秘 070
第8章 建立个人知识库 071
8.1 个人知识库工具 071
8.2 要不要先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072
8.3 个人知识库的组成 073
8.3.1 未经拆解的原始材料 073
8.3.2 拆解的知识卡片 073
8.3.3 知识碎片 074
8.4 从一张卡片到一个知识库 074
8.4.1 学习素材无处不在 074
8.4.2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075
8.4.3 从一张卡片到一个知识库 076
第3 部分 任务管理与经验库
第9 章 经验与技能的学习积累 080
9.1 个人总结与经验萃取 080
9.2 ORID 焦点法 081
9.2.1 记录事实 081
9.2.2 工作日志 083
9.2.3 学会提问 085
9.2.4 跟着行动走,感觉自然有 086
9.3 建立经验卡片 088
9.3.1 田野笔记和发现记事簿 088
9.3.2 发现记事簿 089
9.3.3 流程图与清单 090
第10 章 任务管理 091
10.1 任务管理概述 091
10.2 任务管理的关键因素 092
10.3 任务管理的FSR 关注层面 094
10.3.1 工作流(Flow) 094
10.3.2 经验库(Stock) 095
10.3.3 知识库(Reference) 096
第11 章 任务与行动 098
11.1 行动是执行的最小单元 098
11.2 建立行动清单 100
11.2.1 先解决有没有,再看好不好 101
11.2.2 借鉴他人的经验 102
11.2.3 借助团队力量 102
11.2.4 跟着行动走 103
11.3 行动清单经验库 104
11.3.1 使用思维导图或大纲目录制作行动清单 105
11.3.2 使用印象笔记清单功能总结清单经验库 105
11.4 标准化行动清单 107
第12 章 任务与参考资料 109
12.1 文字和超链接 110
12.2 需要频繁操作的文件 110
12.3 图片和图片文件 111
12.4 邮件和即时通信工具里的信息 111
12.5 纸质资料 114
12.6 实物信息 115
第13 章 任务管理的四个阶段与异常处理 116
13.1 初始阶段 116
13.2 计划阶段 117
13.3 执行阶段 117
13.3.1 启动与执行 117
13.3.2 协同工作 121
13.4 结束阶段 125
13.4.1 建立经验库 125
13.4.2 任务结束仪式 128
13.5 异常状态 143
13.5.1 为异常状态任务建立“停车场笔记本组” 144
13.5.2 取消状态 145
13.5.3 搁置任务管理 145
13.5.4 暂停任务管理 147
第4 部分 个人管理日记系统
第14 章 让生活变美好的日记 150
14.1 成功日记和感恩日记 150
14.2 先吃掉那只“青蛙” 152
14.2.1 “青蛙”——关于选择与放弃 153
14.2.2 决定什么事情是“青蛙” 154
14.2.3 在晨间日记中列出每日的“青蛙” 155
14.3 关注你的目标 156
14.3.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156
14.3.2 将目标写入晨间日记 157
14.3.3 通过晨间日记追踪目标的完成情况 158
14.3.4 只谈耕耘,不问收获 158
14.4 关注你的情绪与内心 159
第15 章 构建你的日记 161
15.1 曼陀罗思考法与晨间日记 162
15.2 构建晨间日记模板 163
15.2.1 那些能让生活变美好的日记 163
15.2.2 使用曼陀罗思考法确定其他日记模块 164
15.2.3 结合个人角色与关注点确定日记模块 165
15.2.4 我的日记我做主 166
15.3 使用印象笔记建立晨间日记模板 167
15.3.1 使用印象笔记扩展日记的记录形式 167
15.3.2 使用印象笔记扩展日记的容量 167
15.3.3 制作晨间日记模板 168
15.4 日记前端工具扩展 172
第16 章 扩展你的日记 176
16.1 “ 大笔记”与系统笔记本 176
16.2 田野笔记和发现记事簿 178
16.3 日常学习“一瓢饮” 179
16.4 扩展日记模板 180
第17 章 日记回顾系统 183
17.1 每日回顾 183
17.1.1 时间层面的流水账 184
17.2.2 事件层面的流水账 186
17.1.3 保持专注的番茄时间 187
17.1.4 问题分析与改进 188
17.2 月计划与月总结 189
17.2.1 打破生活的“自动驾驶模式” 189
17.2.2 从月总结开始 190
17.2.3 月计划 191
17.2.4 月计划总结与晨间日记整合 192
17.3 周回顾 193
17.3.1 制作周回顾清单 193
17.3.2 追踪目标任务 195
17.3.3 站在周回顾的角度做日计划 196
17.4 年度计划总结与人生大事记 198
17.4.1 制作年度计划总结模板 198
17.4.2 人生大事记 200
第18 章 日记的组织与加工 203
18.1 晨间日记笔记本 203
18.2 日记的笔记标题与模块主题 204
18.2.1 日记的笔记标题 204
18.2.2 日记的模块主题 206
18.3 晨间日记的标签体系 206
18.3.1 普通日期标签 207
18.3.2 特殊日期标签 211
18.3.3 其他日记标签 212
18.3.4 回顾标签 213
18.3.5 通用笔记标签 216
第19 章 建立个人“大笔记”系统 217
19.1 日记标签扩展 217
19.1.1 你希望在某一天出现的笔记 217
19.1.2 扩展使用场合 218
19.2 整合手写笔记 221
19.2.1 系统笔记本与晨间日记 221
19.2.2 手写笔记的书写要求 221
19.2.3 整合纸质笔记 224
19.2.4 纸质资料电子化 22
19.3 小结 229
后记 231
|
內容試閱:
|
距离2016 年本书第1 版上市已经6 年了,期间这本书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我收到了很多读者的反馈,他们说这本书对他们的帮助很大,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同时我也收到了很多读者提出的改进建议和中肯的批评。
我一直坚信,工具是训练思维方式的最好方法,这是我几年前在《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一书中读到的。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但最关键的是,我从来不用方格笔记本,以前不用,在读过这本书后依然不用。一个工具,带给使用者的是它的使用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工具背后的思维方式。如果想培养一种思维方式,那么使用代表这类思维方式的工具一段时间,某种习惯就在不经意间养成了。印象笔记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工具。在印象笔记出现前,很多知识工作者仅停留在信息管理层面。Office 办公软件是处理信息的主流,我们会将一个文件作为信息的最小处理单元。在整理各类信息时,第一个想法就是如何分类才能将这些信息整理清楚,这种单一的信息整理方式成为日后信息管理的瓶颈。
在本书第1 版出版时,印象笔记还算新生事物,但现在笔记类的软件应用已经非常广泛。软件在不断发展,书籍出版的速度或许永远跟不上软件更新的速度,所以本书着重探讨笔记类的软件可以应用于工作和生活的哪些方面,提供了许多想象空间。
本书特色
相对于第1 版,新版有以下亮点。
(1)更强化笔记软件的基础应用。
作为一款可以在个人知识管理领域有更多发挥的工具,印象笔记的最大优势是足够简单,核心要素只有笔记(Note)、笔记本(Notebook)、标签(Tag),5 分钟就可以完全掌握它的使用方法,但这些核心要素却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虽然在几年间,印象笔记的功能变得更为强大,但本书不去探讨更多印象笔记的功能和用法,而是回归笔记软件的本质,无论是使用印象笔记,还是其他笔记软件,甚至是纸笔工具,只要有笔记软件的底层逻辑,本书的思维方法都适用。
(2)关注个人知识管理实践。
当今社会信息越来越碎片化,我们学习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这是一件好事情,也是一件坏事情。好的方面是我们学习的条件越来越好,可以拥有的资源越来越多。不好的方面是这对每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拆解、加工、内化及应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加工和转化,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知识最终会被遗忘。虽然学习的过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学习成果不能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发挥作用,不免有些可惜。
在“如何让学习更有效”这个问题上,印象笔记可以为普通人提供更简单的操作方式,而在将所学内容拆解内化后,印象笔记能高效组织知识,让看似比较独立的单元,组成一张网状的、彼此关联的知识地图。
本次再版以个人知识管理实践指南作为核心,以印象笔记作为主要落地工具,印象笔记也可以成为所有工具的核心和纽带。主要探讨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利用工具,将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与应用。
这不是一本介绍如何操作印象笔记的工具书,也不是印象笔记使用方法合集,而是以工具作为出发点,探索背后的使用逻辑以及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如何应用的个人知识管理实践手册。
(3)以日记系统为核心的“大笔记”系统。
关于晨间日记的内容在本书中被提到了比第1 版更高的高度,日记不仅仅是日记,而是贯穿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工具。以日期为核心,我们的个人经验库、知识库、日常回顾反思和生活记录可以很好地联系起来,形成彼此互相联系的“大笔记”。
本书内容
全书共分为4 个部分。
第1 部分介绍印象笔记的三大核心要素:笔记(Note)、笔记本(Notebook)和标签(Tag),并探索以三大核心要素为基础的印象笔记的使用逻辑。印象笔记颠覆了我们哪些使用工具的习惯,给了我们哪些新的思维方式,了解这些可以为后面打下基础。
第2 部分是个人知识管理实践指南,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找到学习的最小单元,并将其转化为可以识别、整理和组织加工的知识卡片。在整个环节中,印象笔记的笔记(Note)、笔记本(Notebook)和标签(Tag)可以将所有规则变成能够操作的单元。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并没有把纸质笔记和资料排除掉,而是将其作为个人知识库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你来说,不是颠覆以前的习惯,而是增加了一个好帮手。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建立个人知识库,平时积累素材、整理加工,在我们需要灵感、资料时,可以通过某些方法调取,书到用时不是“方恨少”,而是“刚刚好”。
第3 部分是任务管理与经验库。和现存知识不同,经验和技能的习得不能仅仅依赖书本和课程,技能的习得需要反复实践和反馈,经验的积累也绝非一蹴而就。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是经验积累的过程,看得见、摸得到的实现过程,抓住这个过程,经验就呈现了看得见的轨迹。本章将探索如何使用印象笔记进行任务管理,并逐步建立经验库。
第4 部分是个人管理日记系统,探索晨间日记更多的用途。晨间日记部分是在本书第1 版中收到反馈最多的章节,很多人看到本书后开始写晨间日记,我设计的这套晨间日记的标签体系成为很多读者整理日记和工作日志的方法。为了保持完整性,本部分保留了晨间日记和标签系统的介绍环节,并以全新方式呈现。针对读者在第1 版中提出的问题,也设立了专门的环节做出解答。本部分重点探讨晨间日记(或者是晨夕日记、晚间日记、每日一记都可以)在个人知识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价值,它可以将我们的个人知识库、经验库和信息库串联起来。在本书中,日记系统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成为终极解决方案。
本书是我在一段时间内的探索成果和经验总结,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写作带给我可以和更多读者交流、探讨的机会,鉴于本人水平的局限性,本书亦有很多需要广大读者指点之处,欢迎读者朋友来信探讨。
最后,感谢我的编辑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给予我莫大的帮助,再版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新的困难,编辑的鼓励与指导促成了本书的顺利完稿,也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给我的女儿福福小朋友读了《哈利·波特》这套书的前3 本。作为一个没有读过《哈利·波特》的成年人,也算是补上了一课。在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终极对决中,哈利使用了“除你武器”这样的基础咒语来对抗伏地魔的“阿瓦达索命”,然而,在J.K. 罗琳的笔下,这场终极对决是哈利·波特取得了胜利。
工具的使用方法有时候不需要太复杂、太高级,简单的往往是最有效的。
印象笔记(以及其他笔记软件)在本书第1 版出版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功能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多元化,但我更愿意探索它最简单的核心要素及背后的使用逻辑,因为简单的元素里充满了巨大的能量。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