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編輯推薦: |
煤炭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给侧,必须按照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推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才能肩负起作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使命,成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可靠能源保障。
|
內容簡介: |
本书构建了煤炭行业发展方式评价方法,完成了煤炭行业发展方式回顾评价;在借鉴、分析发达国家消费平台期煤炭行业发展经验和展望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图景的基础上,明晰了我国煤炭行业倒逼和拉力并存的发展方式变革动力来源;基于煤炭行业“三大转变”的发展格局研判,提出了煤炭行业发展方式变革“三项理念”的战略思想,“过程四化”“主体四高”的战略愿景,“起步—攻坚—全面提升”三个阶段的战略目标,“自身优化、立体发展、耦合发展”三大变革路径;提出了构建智能绿色开发体系、健全定制化精准供应体系等八大重点任务;提出了“打造智能绿色矿山科技创新新生态”的煤炭行业科技创新战略和“构建煤炭行业特色碳中和技术体系”的煤炭行业碳中和应对策略。以项目研究报告为基础,在系统评价和识别煤炭行业以往发展方式的动力来源和驱动要素的基础上,分析借鉴发达国家消费平台期煤炭行业发展经验,展望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图景,明确未来煤炭行业发展方式变革的动力来源,提出煤炭行业发展方式变革的战略思想、战略愿景、战略目标、战略路径以及重点任务和相关措施建议。
|
關於作者: |
任世华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科技支持中心主任
秦容军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副处长
郑德志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科技支持中心副研究员
|
目錄:
|
1? 煤炭行业发展方式评价方法—基于要素驱动理论的EMCD评价
1.1 理论借鉴
1.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3 综合评价方法
1.4 煤炭行业发展方式评价模型(EMCD模型)
2? 煤炭行业发展方式回顾评价—需求拉动的要素驱动式增长
2.1 发展动力:需求拉动
2.2 发展方式:要素驱动
2.3 发展成效:突破跨越
2.4 发展瓶颈:亟待破解
3? 煤炭行业发展方式变革国际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煤炭消费平台期发展方式变革经验
3.1 发达国家进入煤炭消费平台期的背景和历程
3.2 发达国家煤炭消费平台期消费轨迹
3.3 进入消费平台期煤炭工业发展典型特征
3.4 对新时期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启示与经验借鉴
4? 煤炭行业发展方式变革的宏观背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图景
4.1 经济发展
4.2 人口就业
4.3 资本投资
4.4 科技创新
4.5 环境保护
4.6 数字经济
5? 煤炭行业发展方式变革的动力—倒逼与拉动并存
5.1 需求倒逼
5.2 要素倒逼
5.3 新定位拉动
6? 煤炭行业发展方式变革的目标与途径—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
6.1 发展格局
6.2 战略思想
6.3 战略愿景
6.4 战略目标
6.5 战略路径
7? 煤炭行业发展方式变革的重点任务—全产业链突破与立体融合
7.1 构建智能绿色开发体系
7.2 健全定制化精准供应体系
7.3 形成清洁低碳利用模式
7.4 推进企业精致化发展
7.5 推动全方位国际合作
7.6 建立矿区立体化开发格局
7.7 探索煤炭与其他能源耦合发展
7.8 重塑煤炭行业体制机制
8? 煤炭行业科技创新战略—打造智能绿色矿山科技创新新生态
8.1 形势研判
8.2 努力目标
8.3 实施路径
9? 煤炭行业碳中和应对策略—构建煤炭行业特色碳中和技术体系
9.1 形势研判
9.2 努力目标
9.3 技术路径
10? 专栏
专栏一 再论我国煤炭的作用和地位
专栏二 我国煤炭绿色矿山建设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专栏三 科技与机制耦合并进推动煤炭行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专栏四 新冠肺炎疫情对煤炭行业人力资源影响及对策建议
专栏五 “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发展若干思考
专栏六 煤炭与新能源深度耦合利用发展路径研究
专栏七 煤炭行业向地热能资源开发拓展的路径分析
|
內容試閱:
|
前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推进能源革命”“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2020 年 9 月以来,“二氧化碳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成为国家战略,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系统性变革。煤炭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给侧,必须按照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推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才能肩负起作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使命,成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可靠能源保障。
过去几十年,我国煤炭开发利用水平由原始落后走到了国际先进甚至国际领先,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加,支撑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伴随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对煤炭的依赖减弱,煤炭生产消费步入高位平台期,煤炭行业进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根本性转折期。一是发展阶段转换。经过 1949—1990 年的幼稚期、1991—2013 年的成长期、2014 年以来的成熟期,煤炭行业正在由“中年”进入“中老年”,转入生命周期的下半程。二是主攻方向转换。过去 70 年以提升产能和产量为目标,煤炭行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 925 亿吨煤炭,未来累计产量(不含原位转化)大概率不会超过 925 亿吨,将由产量增长转向质量优化。三是竞争态势转换。过去面对供不应求的能源需求,主要是煤炭企业间产量多寡和生产成本高低的竞争,掌握了资源、项目、技术就相当于获得了竞争优势;当前新能源已开始与煤炭存量竞争,煤炭行业面对的不再是仅由自身发展决定的市场,将由行业内竞争转向能源行业间竞争。煤炭行业发展动力和驱动要素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以往需求拉动的要素驱动式增长不可持续,必须探索适应新时期煤炭行业发展要求的新发展方式。
本书以项目研究报告为基础,在系统评价和识别煤炭行业以往发展方式的动力来源和驱动要素的基础上,分析借鉴发达国家消费平台期煤炭行业发展经验,展望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图景,明确未来煤炭行业发展方式变革的动力来源,提出煤炭行业发展方式变革的战略思想、战略愿景、战略目标、战略路径以及重点任务和相关措施建议。
全书共分为 10 章。第 1 章依据要素驱动理论、系统论、资源配置理论、协同论,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权重计算方法,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层次分析法(AHP) 熵值法的最小偏差综合赋权评价模型,建立了煤炭行业发展方式评价方法;第 2 章采用建立的评价方法和模型对煤炭行业发展方式进行回顾评价,揭示了过去几十年煤炭行业发展动力、核心驱动要素及其贡献,并分析了煤炭行业发展成效和目前存在的瓶颈问题;第 3 章梳理了发达国家进入煤炭消费平台期的历史背景,分析平台期煤炭行业在政策、科技、安全、国际化等方面的发展特征,归纳了发达国家平台期煤炭行业发展经验,为我国煤炭行业发展方式变革提供经验借鉴;第 4 章分析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展望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图景,描绘了与煤炭行业相关的经济发展、人口就业、资本投资、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数字经济六大方面变化趋势;第 5 章从需求变化、要素变动、新定位新要求等方面分析煤炭行业发展要素未来变化态势,明晰煤炭行业发展方式变革的动力来源;第 6章基于煤炭行业“三大转换”的发展格局研判,提出了煤炭行业发展方式变革“三项理念”的战略思想,“过程四化”“主体四高”的战略愿景,起步—攻坚—全面提升“三个阶段”的战略目标,自身优化、立体发展、融合发展“三大变革路径”;第 7 章围绕煤炭行业发展方式变革的目标和途径,提出构建智能绿色开发体系、健全定制化精准供应体系等八大重点任务,推进形成全产业链的协同突破新局面和立体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第 8 章聚焦煤炭行业科技创新,研判煤炭技术装备发展形势和趋势,提出了“打造智能绿色矿山科技创新新生态”的目标和实施路径。第 9 章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新要求,分析煤炭行业的碳排放特征,提出发展煤炭行业特色碳中和技术体系。第 10 章汇集了煤炭行业发展方式变革焦点问题研究的 7 篇支撑性论文和专题报告,对新时期我国煤炭的地位和作用、煤炭绿色矿山建设历程、国际煤炭行业发展经验借鉴、新冠肺炎疫情对从业人员影响、“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发展趋势、煤炭与新能源耦合发展路径、煤炭行业向地热能资源开发拓展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
各章节编写人员具体如下:前言,任世华、秦容军、郑德志;第 1章,秦容军、曲洋;第 2 章,秦容军;第 3 章,陈茜、吴立新;第 4 章,任世华;第 5 章,秦容军;第 6 章,任世华;第 7 章,秦容军、曲洋、陈茜、李鑫、张亚宁、郝成亮、李昕、卢晓燕;第 8 章,郑德志;第 9章,焦小淼;第 10 章,任世华、郑德志、陈茜、焦小淼、曲洋、张亚宁。全书由任世华、秦容军、郑德志、曲洋、陈茜统稿,任世华审定。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创业资金专项项目“煤炭行业发展方式变革及产业创新战略研究”的资助;学习和引用了谢和平院士、康红普院士、王国法院士、王双明院士等院士专家的战略思想;姜智敏副会长、晋举文研究员、李维明研究员等在项目研究和书稿编写过程中给予了无私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写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诚恳地欢迎您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任世华
2022 年 5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