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知宋·宋代之货币
》
售價:NT$
340.0
《
爱的7种对话:建立持续一生的亲密关系 (加)苏·约翰逊
》
售價:NT$
345.0
《
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史研究
》
售價:NT$
500.0
《
废奴
》
售價:NT$
350.0
《
有法与无法:清代的州县制度及其运作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重启春光
》
售價:NT$
214.0
《
“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追寻玉出山河的前世今生,饱览中国万年玉文化的史诗画卷)
》
售價:NT$
690.0
|
編輯推薦: |
1.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本书就是一部为台湾文学提供正确发展方向的煌煌巨著,凝聚了作者多年研究的心血。这本书收入了30余篇批判“文学台独”的文章,全面系统地论述和批判了“文学台独”逆流,对澄清模糊认识、增进两岸文学友谊,起到了重要作用。
2.本书立场鲜明、资料翔实, 论证有力,既体现出作者作为文学理论工作者饱满的爱国热忱,也体现出作者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入了30余篇批判“文学台独”的文章,全面系统地论述和批判了“文学台独”逆流。台湾文化、台湾文学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近些年来,台湾的“台独”势力在精神文化领域包括文学领域大搞“文化台独”,妄图从精神、文化、情感上或者说从根本上逐步割断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文学台独”从它出笼的那一天起,就遭到了以陈映真先生等为代表的台湾文学界主张统一、爱国进步的文学家们的坚决抵制和有力批判。他们深刻揭露了“文学台独”言行的分离主义的真实面目和反动本质, 深刻剖析了包括“文学台独”势力在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相勾结的背景, 深刻批判了“文学台独”反民族、反历史、反文化、反文学的荒谬性和危害性。
发生在台湾岛上文学界的“统” “独”之争,引起了祖国大陆思想界、文化界的极大关注,一部分文学工作者也纷纷加入到斗争的行列中来,本书作者赵遐秋教授和曾庆瑞教授就是其中的两位。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文学理论工作者饱满的爱国热忱、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这部著作的出版,必将为深入开展批判“文学台独”的斗争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我们文学战线上开展与“文学台独” 的斗争、增进两岸文学界维护中国文学同一性的共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有力的武器。
|
關於作者: |
赵遐秋
女,汉族,浙江绍兴人。1935年10月10日出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到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任教。教学和学术研究领域,先是古代汉语,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社会兼职中国作家协会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副主任期间,在中国作协领导下,团结两岸学者,长期坚持开展反对“文学台独”的斗争。和先生曾庆瑞联合出版有文学研究论集18卷集《曾庆瑞赵遐秋文集》,辑入独立撰写与合作撰写的《“文学台独”面面观》、《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等论著,主编了多种台湾文学研究的书籍。
曾庆瑞
男,汉族,湖北武汉人。1937年9月6日出生。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副博士研究生后,进入北京广播学院任教。教学和学术研究领域,先是汉语写作,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电视剧历史与理论。社会兼职中国作家协会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委员期间,在中国作协领导下,团结两岸学者,长期坚持开展反对“文学台独”的斗争。和夫人赵遐秋联合出版有文学研究论集18卷集《曾庆瑞赵遐秋文集》,辑入独立撰写与合作撰写的《“文学台独”面面观》、《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等论著。另有电视剧艺术学著作25卷集《曾庆瑞电视剧艺术理论集》出版。
|
目錄:
|
目录
辑一
《“文学台独”面面观》
《“文学台独”面面观》前言 ………………………… 赵遐秋 曾庆瑞/3
一 “文学台独”是文学领域里的“两国论”………… 赵遐秋 曾庆瑞/5
二 “文学台独”滋生的社会土壤 ………………… 赵遐秋 曾庆瑞/10
三 “文学台独”恶性发展的历史 ………………… 赵遐秋 曾庆瑞/26
四 用“本土化”、“自主性”、“主体论”对抗中国文学属性
———“文学台独”言论批判之一 ……………… 赵遐秋 曾庆瑞/45
五 歪曲台湾新文学发展历史为“台独”寻找根据
———“文学台独”言论批判之二 ……………… 赵遐秋 曾庆瑞/66
六 丧失民族气节美化皇民文学为殖民者招魂
———“文学台独”言论批判之三……………… 赵遐秋 曾庆瑞/112
七 妄图在语言版图上制造分裂为“台独”造舆论
———“文学台独”言论批判之四……………… 赵遐秋 曾庆瑞/169
八 在构建台湾新文学的体系中为“台独”张目
———“文学台独”言论批判之五……………… 赵遐秋 曾庆瑞/193
结束语 …………………………………………… 赵遐秋 曾庆瑞/218
辑二
《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节选
《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绪论 …………………………… 赵遐秋/223
台湾文学革命和台湾新文学的诞生
———《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第一章 ………………… 赵遐秋/233
台湾乡土文学论争与台湾话文运动
———《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第二章 ………………… 赵遐秋/269
在“皇民文学”压迫下的现实主义思潮
———《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第三章 ………………… 曾庆瑞/304
新分离主义引爆的文坛统独大论战
———《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第九章 ………………… 曾庆瑞/338
辑三
报刊文论集萃
台湾新文学史上一场不该遗忘的文学论争 ……………… 赵遐秋/437
从“文学大众化”到“人民的文学”
———20 世纪40 年代末关于台湾新文学的论争 ……… 赵遐秋/447
“台独”谬论可以休矣!
———看近期《联合文学》上“二陈统、‘独’论战”
………………………………… 童伊(赵遐秋 曾庆瑞) /460
外国势力与文坛“台独”势力狼狈为奸
———评台湾《人间》派对日本右翼学人的批判
………………………………… 童伊(赵遐秋 曾庆瑞) /468
从台湾《人间》派对“‘皇民文学’合理论”的批判看———
“台独”谬论的汉奸嘴脸……………… 童伊(赵遐秋 曾庆瑞) /476
“台独”文化把“语言”当“稻草”,荒谬! … 童伊(赵遐秋 曾庆瑞) /483
藤井省三为“皇民文学”招魂意在鼓吹“文学台独”
———评《台湾文学这一百年》 ………… 童伊(赵遐秋 曾庆瑞) /496
评首届“台美文学论坛”
———宣扬“台湾文学具有主体性”就是鼓吹“文学台独”
………………………………… 童伊(赵遐秋 曾庆瑞) /506
叶石涛鼓吹“文学台独”的前前后后 ……… 童伊(赵遐秋 曾庆瑞) /510
叶石涛的演变究竟说明了什么?
———从《华文文学》上的一篇文章说起
………………………………… 童伊(赵遐秋 曾庆瑞) /524
当前大陆学界台湾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 赵遐秋/539
要警惕“文学台独”的恶性发展…………………………… 赵遐秋/548
评台湾文学中的分离主义倾向 …………………………… 赵遐秋/554
反对“文学台独” ………………………………………… 赵遐秋/560
“文化台独”又迈出了危险的一步………………………… 赵遐秋/564
《台湾乡土文学八大家———乡土意识与爱国主义》序 …… 赵遐秋/567
《台湾乡土文学八大家———乡土意识与爱国主义》结束语
…………………………………………………………… 赵遐秋/576
杨逵的中国文学视野
———从《新生报·桥》的论争看杨逵的中国作家身份(2004 年2 月
2 日在广西南宁“杨逵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 赵遐秋/582
压不扁的玫瑰花·卷后语………………………………… 赵遐秋/593
评“文学台独”派的“杨逵遗恨”
———2004 年2 月3 日在广西南宁“杨逵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 曾庆瑞/596
以批判“文学台独”为己任 ………………… 赵忱 赵遐秋 曾庆瑞/605
沉痛的悼念,由衷的敬重!
———“曾健民先生追思会”的书面发言
2020 年9 月27 日北京—台北 ………… 赵遐秋 曾庆瑞/614
“留下一页不朽千古”
———纪念陈映真 …………………………………… 赵遐秋/627
编后记 …………………………………………………… 赵遐秋/631
|
內容試閱:
|
批判 “文学台独” 维护祖国统一——《 “文学台独” 批判》座谈会上的讲话
金炳华
《“文学台独”批判》 一书的完稿非常及时,为我们文学战线上开展与“文学台独”的斗争、增进两岸文学界维护中国文学同一性的共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有力的武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中国人民的
共同愿望和神圣使命,也是新世纪我们必须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文化、 台湾文学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但是, 近些年来,台湾的 “台独” 势力日益猖獗, 不仅在政治上大肆从事分裂活动, 而且在精神文化领域包括文学领域大搞 “文化台独”, 妄图从精神、文化、情感上或者说从根本上逐步割断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从而为 “政治台独” 张目,最终达到将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罪恶目的。在“文学台独”方面,长期以来,少数人散布了一整套有关台湾文学“独立”、台湾文学与祖国大陆文学是“两国文学”的谬论。与此同时, 台湾当局在高教领域里加速设置一批“独立”于中文系之外的,与中文系、所分裂为“两国”文学系、所的“台湾文学系”和“台湾文学研究所”,以台湾文学研究取代中国文学研究,“文学台独”正在恶性发展。对“文学台独”言行进行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批驳其荒谬论调,揭露其政治实质,消除其恶劣影响,遏制其发展势头,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广大富有爱国心、正义感的文学工
作者肩负的光荣职责。令我们深为感动、敬佩和鼓舞的是,“文学台独” 从它出笼的那一天起,就遭到了以陈映真先生等为代表的台湾文学界主张统一、爱国进步的文学家们的坚决抵制和有力批判。他们深刻揭露了“文学台独”言行的分离主义的真实面目和反动本质,深刻剖析了包括“文学台独”势力在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相勾结的背景,深刻批判了“文学台独”反民族、反历史、反文化、反文学的荒谬性和危害性。直到今天,这场反对“文学台独”的斗争还在艰苦地进行着。发生在台湾岛上文学界的“统”“独”之争,引起了祖国大陆思想界、文化界的极大关注,一部分文学工作者也纷纷加入到斗争的行列中来,赵遐秋教授和曾庆瑞教授就是其中的两位。他们正在文学岗位上从事着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文学理论工作者饱满的爱国热忱、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他们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写出的近 20万字的《“文学台独”批判》书稿, 凝聚着他们的大量心血。这部书稿简要介绍了“文学台独”在台湾恶性发展的历史,并从五个方面对“文学台独”的主要谬论和活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批驳,资料翔实, 论证有力。 这部著作的出版,必将为深入开展批判“文学台独”的斗争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1月发表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 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 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 础。”从文学角度不断增进两岸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认知,是两岸文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充分认识与“文学台独”的斗争的长期性、 尖锐性、 复杂性, 充分把握这场斗争的政治性、政策性、文学性、科学性,努力把研究工作和面向广大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少年的言传引导工作做深、做细、做出成效来。同时,我们要积极促进、大力开展两岸文学交流,在共同推动中国文学事业发展与繁荣的进程中,消除“文学台独”的贻害和流毒,充分发挥中国文学对于加深两岸人民的了解和感情、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巨大作用。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文学上,搞 “台独” 都是违背历史潮流和两岸人民意愿的,是没有出路和注定要失败的。历史发展的车轮无法阻挡, 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实现。
(作者时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 《批判“文学台独”》序
金坚范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赵遐秋教授、曾庆瑞教授两人读完讲话,又亢奋了一次, 决心将近 20 年来撰写、 发表的有关批判 “文学台独” 的文章辑集出版。两位老人,均已耄耋之年,本应含饴弄孙、优哉游哉,却再 次血脉偾张,其“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民族大义和历史担当,愈加可敬可佩。众所周知,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但在统一的历史进程中, 出现了“台独”这一逆流。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前奏。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思潮是由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存在决定的, 传达着一定时代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精神意向和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文艺作为社会思潮中最敏感的触角,如影随形 地陪随着政治思潮。此外,“台独”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因为在现实政治中难以觅一席之地时,便先寄居于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富有感染力的文学之中,这使人如同雾里看花,隐约不清。“台独”如此良苦用心,以为既可不失安全感,又易蒙混过关。由此,台湾文坛出现了一个“台独” 群体,成为分裂主义政治思潮的重灾区之一。赵遐秋、 曾庆瑞两位教授的贡献在于,以其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厚的学养以及政治敏锐性,率先从学理上、政治上、理论上、思想上全面、系统地梳理、批判“文学台独”,并明确指出,“文学台独”是文学领域里的 “两国论”,且“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当然,他俩 对“文学台独”的认识,归功于已故台湾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陈映真先生的启迪和帮助。正是陈映真先生,在“文学台独”刚刚破土而出、 端倪微显时,即觉察到这一苗头的严重性、危险性,并迅即撰文揭露、 批判。而后, 陈映真先生又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与两位教授推心置腹地 沟通。
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两岸分隔70年,两 岸民众之间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自然会有差异,加上“台独”分子的猖 狂活动,增加了统一的困难性。俗话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崇尚团圆、统一的民族。中华民族又具有5000 年的历史文化。“一国两制”在中国历史上早已有之,且有多次成功实践。这一理念源于早于老子、孔 子200年的西周末年著名思想家史伯的“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的思想,而后孔夫子将其概括为“和而不同”。这一理念,已成为中华民族非常根本的文化基因。中国历史典籍 《左传》,开篇就讲述了“掘地见母”的故事,说明中华民族具有破解难题的智慧。“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滚滚长江东流水,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过程,是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批判“文学台独”是题中之义。孟子曰:“夫物之不齐, 物之情也。”对 “文学台独” 的认识,不论在对台文化研究的大陆学者中,抑或媒体工作者中,甚至负责两岸交流的工作人员中,认识参差不齐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他们对于“文学台独”知之甚少或茫然不知,甚至连“文学台独”这个称谓都是闻所未闻。所以,在“台独”舆论甚嚣尘上的今天,希望此书的出版能使批判“文学台独”的斗争转为人民群众普遍获益的公共精神产品。敬为序。
2019 年 1 月 28 日
(作者原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 书记处书记、 《文艺报》 总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