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实用对联大全
》
售價:NT$
225.0
|
內容簡介: |
本书内容共分为3篇10章,文字严谨,论据充分,层次清晰,通俗易懂,涉及面广,体现我国高速铁路运营与安全管理、智能高速铁路等方面的最新管理动态及前沿问题。
本书可供铁路运输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交通运输专业的相关人员学习和参考,也可供社会上关心铁路事业发展的人士品读。
|
目錄:
|
上篇 运输组织与管理优化第1章 高速铁路综合运营管理 21.1 高速铁路技术概况 2 1.1.1 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发展阶段 2 1.1.2 构建现代高效的高速铁路网 21.2 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特征 51.3 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的难点和复杂性 6 1.3.1 运营组织理念的转变问题 7 1.3.2 网络化运营客流的管理难题 7 1.3.3 运输组织模式复杂带来的运营组织难题 8 1.3.4 精准化组织问题 81.4 构建高速铁路运营管理体系的理念和思路 9 1.4.1 运营管理体系构建的理念和思路 9 1.4.2 运营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91.5 高速铁路运营管理体系的构成 12 1.5.1 优化设计高速铁路客运产品 12 1.5.2 创建互联网 高速铁路服务方式 17 1.5.3 加强运输组织的日常管理 18 1.5.4 强化高速铁路安全应急管理 19 1.5.5 创新设备设施管理维修模式 22第2章 通道型高速铁路 252.1 京沪高铁列车运行图结构分析 25 2.1.1 京沪高铁客流特征 25 2.1.2 京沪高铁列车开行情况 26 2.1.3 京沪高铁列车运行特征 26 2.1.4 京沪高铁通过能力影响分析 28 2.1.5 京沪高铁列车开行方案优化 31 2.1.6 进一步优化思路和方法 332.2 京沪高铁“复兴号”350?km/h动车组运输保障 38 2.2.1 总体构建思路 38 2.2.2 设备设施保障 39 2.2.3 现场作业人员保障 41 2.2.4 管理保障 41 2.2.5 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 41 2.2.6 应急管理体系保障 42 2.2.7 铁路外部环境路地协同治理 43第3章 城际型高速铁路 503.1 城际铁路客流分析 50 3.1.1 高速铁路对城际出行的影响 50 3.1.2 城际客运需求特征及内涵分析 513.2 城际铁路列车停站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523.3 沪宁高铁周期化列车运行图铺画研究 53 3.3.1 周期化列车运行图概述 53 3.3.2 周期化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原则与方法 53 3.3.3 列车谱系设计理念 593.4 沪杭高铁通过能力提升运输组织 62 3.4.1 沪杭高铁开行现状 62 3.4.2 沪杭高铁运输能力存在问题分析 63 3.4.3 沪杭高铁运输能力提高措施 64第4章 既有线开行200?km/h动车组列车 684.1 既有线开行动车组列车产生的问题分析 68 4.1.1 国内外既有线开行动车组列车运营状况 68 4.1.2 客货列车共线混跑组织方式存在很多限制条件 68 4.1.3 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困难 69 4.1.4 施工天窗设置需要摸索 694.2 宁启铁路线路概况及客运需求分析 69 4.2.1 线路概况 70 4.2.2 客运需求分析 704.3 动车组列车运营组织及保障方案 70 4.3.1 列车开行方案设计 71 4.3.2 天窗时段设置优化 72 4.3.3 运输组织优化 75 4.3.4 运营组织保障方案 784.4 基于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后宁启铁路动车组列车开行方案 79 4.4.1 运输能力问题分析 79 4.4.2 客流特征分析及预测 80 4.4.3 动车组列车开行方案 824.5 宁启铁路旅客服务质量改进 83 4.5.1 旅客服务满意度测评问题 83 4.5.2 旅客服务质量投诉问题 83 4.5.3 提升宁启铁路旅客服务质量的对策 83中篇 运输安全与管理保障第5章 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体系 865.1 高铁运营安全影响因素 86 5.1.1 人防、物防、技防理念的提出 86 5.1.2 人、设备、环境和管理的耦合关系 865.2 调度指挥管理体系 87 5.2.1 创建高速铁路调度科学组织体系 87 5.2.2 创建高速铁路调度管理标准化体系 89 5.2.3 创建高速铁路调度培训标准化体系 935.3 高速铁路车站安全管理体系 94 5.3.1 作业标准化 94 5.3.2 设施设备标准化 95 5.3.3 管理标准化 955.4 铁路车务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施 101 5.4.1 铁路车务系统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02 5.4.2 铁路车务管理平台设计思路 102 5.4.3 铁路车务管理平台模块 104 5.4.4 规章与培训系统 105 5.4.5 其他模块 1065.5 突发事件高速铁路列车迂回运输研究 106 5.5.1 非正常事件下列车运行调整的常用策略 106 5.5.2 影响程度分析 108 5.5.3 高速铁路迂回运输条件分析 109 5.5.4 迂回运输决策方面存在的不足 110 5.5.5 运输组织方法研究 111第6章 高速铁路运营风险安全管控 1156.1 高速铁路运营风险主要特征 1156.2 高速铁路运营风险主要因素 1156.3 国外高速铁路风险管理概述 1166.4 我国目前高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76.5 构建高铁运营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117 6.5.1 体系内涵 117 6.5.2 技术路线 1186.6 高铁运营风险管控体系的构建 119 6.6.1 设备设施管控体系 119 6.6.2 人员管控体系 120 6.6.3 环境管控体系 121 6.6.4 管理管控体系 1226.7 高铁智能化安全管理 123 6.7.1 智能化安全管理的背景 123 6.7.2 安全管理内涵 124 6.7.3 主要做法 124 6.7.4 相关成效 1316.8 从安全管理到治理的发展阶段 131下篇 运输组织前沿与实践第7章 京沪高铁350?km/h动车组列车开行通过能力分析 1347.1 京沪高铁列车开行组织方式与运行特征 134 7.1.1 客流特征分析 134 7.1.2 列车运行特征 135 7.1.3 列车运行图铺画 135 7.1.4 区段和列车优选顺序 1367.2 京沪通道型高速铁路通过能力利用特征与仿真铺图分析方法 136 7.2.1 京沪高铁通过能力的利用特征 136 7.2.2 京沪高铁仿真铺图分析方法 1377.3 京沪高铁通过能力仿真评估系统研发及评估 137 7.3.1 系统研发需求 137 7.3.2 程序总体设计 138 7.3.3 列车开行评估方案设计 139 7.3.4 满表运行图铺画 140 7.3.5 京沪通道通过能力评估分析 141 7.3.6 结论分析 144 7.3.7 成果运用 1457.4 京沪高铁350?km/h提速高峰时段通过能力概率评估方法 145 7.4.1 350?km/h提速列车开行后对通过能力造成的影响分析 145 7.4.2 通过能力影响因素 146 7.4.3 现有适用的可选择方法分析 147 7.4.4 列车运行结构分析 147 7.4.5 评估方法的提出 149 7.4.6 京沪高铁提速后蚌埠南—徐州东能力高峰时段分析 150第8章 高铁列车3?min追踪间隔时间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1548.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548.2 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影响因素 154 8.2.1 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定义 154 8.2.2 我国列车区间追踪间隔时间计算 155 8.2.3 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影响因素 160 8.2.4 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压缩措施提出 1638.3 国内外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研究 165 8.3.1 国外列车间隔时间基本理论现状 165 8.3.2 我国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基本理论现状 1678.4 下一步研究计划 173第9章 智能高速铁路运营技术 1759.1 智能高铁概念 1759.2 智能高铁目标与特征 175 9.2.1 智能高铁目标 175 9.2.2 智能高铁特征 1769.3 我国智能高铁总体框架 176 9.3.1 智能建造 176 9.3.2 智能装备 178 9.3.3 智能运营 1789.4 智能高铁数据体系框架 1799.5 智能调度运营系统的构建与分析 181 9.5.1 智能调度定义及内涵 181 9.5.2 智能高铁运营调度功能需求 182 9.5.3 智能调度框架 1839.6 智能运营计划编制及集成 184 9.6.1 基本概述 184 9.6.2 业务范围与流程 186 9.6.3 协同编制 1879.7 智能调度的核心技术 190 9.7.1 列车运行智能调整 190 9.7.2 安全卡控 191 9.7.3 模拟仿真系统 1919.8 案例分析:上海虹桥站晚点列车股道占用智能调整系统的构建 193 9.8.1 上海虹桥站车站股道运用存在的问题 194 9.8.2 系统需求 195 9.8.3 系统设计及技术关键 1969.9 技防案例:上海西站CTC3.0综合控制系统的应用 201 9.9.1 系统实施 201 9.9.2 现状调研 201 9.9.3 系统推进 202 9.9.4 相关启示 2039.10 其他关键技术研究 204 9.10.1 大型高速铁路车站作业分析 204 9.10.2 列车运行图智能编制 206 9.10.3 车站列车运行图智能编制系统和评价系统研究 219 9.10.4 突发事件下高速铁路晚点弹复性研究 219 9.10.5 调度车务一体化仿真实训平台 220 9.10.6 高铁运营综合辅助决策系统的构建 2229.11 智能调度关键技术构成 234第10章 “十四五”期间安全风险发展控制对策 23810.1 安全发展新形势 23810.2 基本原则 23810.3 重点任务 239 10.3.1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239 10.3.2 强化安全生产关键管控 240 10.3.3 加强应急保障 24210.4 相关重点课题 243 参考文献 246
|
內容試閱:
|
相比其他各国铁路,我国高速铁路更加系统、庞大和复杂,而且运营场景非常丰富。高速铁路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名片,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并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高速铁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运营组织和管理,其理论都是从实践中积累并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分类、分层、融合,归纳而成的。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营组织和管理独具特色,并具有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水准。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高速列车运行数量最多、商业运营速度最高、高铁技术体系最全、运营场景和管理经验最丰富的国家。
当今,在互联网 的时代,我国高速铁路正面临着“运输能力是关键”向“以旅客和货主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理念的转变,并在铁路信息化朝着平台化、集成化、一体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的驱动下,高速铁路运营组织和管理的新特征已经主要表现在行车调度指挥自动化、智能化、平台化、数据分析可视化、精细化和安全风险管理规范化。相应地,运营组织与管理技术和方法也在进一步发展,并需要结合大量实践中的提升效率和效益、安全管理等案例,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寻找相关规律并使之上升为理论,以便紧跟高铁运营前沿技术,从而进一步指导实践,不断完成认识—实践—理论多次循环的发展过程。
古代学者常以立德、立言、立功作为人生的座右铭。明朝“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就是三者统一的实践者,他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历久弥新,他还特别强调“事上练”。什么叫知行合一?我的理解:知是“致良知”即潜意识(初心),行包括意识过程(包括学、问、思、辨)及行为实践,知行合一实际上强调的就是身、心、灵三者一致性。尽管那么多学者在研究思考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解释,我的这一解释应该符合王阳明的本意。当年,当王阳明抵达贵州龙场驿站的时候,迎来的是重重困难。房子没得住,人生地不熟,跟当地的老百姓又无法沟通,再加上水土不服,跟来的随从们一个个都生病了。即使环境如此恶劣,王阳明在求得生存之外,仍结合自己的经历,时刻思考。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王阳明顿悟了,他明白“圣人之道,本心自足”。从此诞生了一门“心学”,唤醒无知的人类,这也就是思想史上最为著名的“龙场悟道”。
聊到了王阳明,我也就想到了自己在高铁运营组织与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本身这门技术学问就是强调实践的科学,也就是“事上练”,我算不算“顿悟”?2016年,我精选了自己的40篇论文作为合集在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了《铁路运输组织管理与优化》一书。2019年,我又从我的文稿中精选出40多篇论文和调研报告,在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铁路运营组织与管理系统分析》。作为姊妹篇,两本书因实用性较强,内容与时俱进,效果较好,客观上指导了铁路运输发展理念和可操作性的技术及方法。2022年初,也就是我国东部高铁网率先成网的时候,我突发灵感,准备再次打造一个姊妹篇,努力打造精品,综合构建组成高速铁路运营组织与管理优化的书籍,并继续侧重于问题导向,体现高速铁路运营组织与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我继续选出几个专题来,综合从理念、方法、技术、深度、手段一体化进行处理。本书从我近5年来的文稿中精选出30多篇论文和调研报告,并根据运营组织与管理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做了修订与补充,使之更加系统化和体系化。
本书是我的博士毕业10周年纪念文集,是我从事铁路运输工作近30年的工作总结,也是2016年《铁路运输组织管理与优化》论文集的后续努力之作。高速铁路运营组织与管理是传统的运输课题,在课题中离不开优化,并围绕其展开,也就给运营组织与管理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本书包括高速铁路运营综合体系及运作、运营组织最新理念和技术,以及发展方向、安全现场管理动态理念和做法、智能高铁等方面的焦点问题。考虑到写作表达的是作者的理念和观点创新,可以表现在思想、理念、思路、方法等方面,本书运用系统工程等理论武器,把长三角高速铁路运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精细、超前理念和做法加以分析,总结出高速铁路运营组织与管理的相关规律,并在研究和探讨现代铁路运营管理方法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反映了高速铁路运输、技术及动态管理与优化的最新特征,内容也非常丰富,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我庆幸此生赶上了我国铁路快速发展的时代,深感这世界变化太快,我的认识程度、知识结构及能力水平都无法与飞速发展的技术相适应。感谢高铁时代,它促使我对高铁技术发展认识不断加深。但我国高铁发展的场景太丰富,我发现自己的高铁知识点怎么去补充和追赶,都难以赶上高铁发展的速度。成长的唯一驱动力是变成更好的自己,也感谢一路上遇到的优秀的人,促使我不断成才。感谢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施俊泉、荣剑、万琛、徐叶鹏、校磊、覃文胜、刘宜靖、倪前秋、肖旭昶、葛林燕等同事提供的资料。特别感谢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委办宋忠明主任和企管办陆志华正高级经济师十几年来心有灵犀的合作。还要感谢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对我的培养。尤其要感谢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的岗位工作平台。同时,也感谢高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高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基金项目“智能高铁运营组织技术与方法”(编号:GTAQ2019002)的资助。
感谢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为本书出版做出的贡献。母校的高速铁路教学、科研底蕴雄厚,北京交通大学因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兴、因铁路而强,本书的写作过程,恰是我面对母校,轻轻地讲述我多年来在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积累。但受限于我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及视野,本书一定有不足之处,而且一些想法是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及同行们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我将深感荣幸。我的电子邮箱:syqu0453@163.com。
展望未来,我国高铁运输在技术创新上的发展将围绕安全、智能、品质、绿色、多元化等一系列要求继续开展。我相信高速铁路运营组织与管理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许多问题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做新的系统分析,而且前景发展无限!
曲思源
2022年3月2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