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彩色的优雅

書城自編碼: 378797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成功/激励
作者: 安英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832134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8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瘦肝
《 瘦肝 》

售價:NT$ 454.0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NT$ 704.0
民法典1000问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3
《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 》
+

NT$ 387
《 反惰性:如何成为具有超强行动力的人 》
+

NT$ 610
《 和秋叶一起学:高效阅读+时间管理+职场写作很简单 (共3册) 》
+

NT$ 254
《 站着上北大(10周年纪念版) 》
+

NT$ 259
《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
+

NT$ 377
《 方与圆全集(珍藏版) 》
編輯推薦:
1.抖音魅力女神安英最新作!抖音超1200万粉丝,1.1亿获赞,继《安英日志》 《安英的魅力口才》两本火爆畅销书后再次为女性、职场人们执笔献作。
2.职场人必备的实用书。作为知名女企业家,蓝海集团创始人之一,她引起了即兴演讲的风潮,她有温度的管理模式为人称道,她推荐的书累计售出五万余册,她执笔的书直播一小时售出将近两万册,安英是怎么做到的?这本书会给你答案。
3.女性必备的暖心励志书。企业家、创始人、抖音大咖、妻子、母亲、女儿,安英拥有多重身份,这本书从安英的几重身份解读她在职场与生活中如何以“优雅的女子”形象,在男性主导的职场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通过安英的故事和金句,更多的女性懂得了:生而为女子,我很优秀,我很骄傲。
內容簡介:
印象中的优雅是黑白灰,而安英的优雅是彩虹色的。
她犹如盛开的红玫瑰,笃定地说出:生而为女子,我很骄傲。
她的脱稿演讲,如同充满活力的橙色,让人温暖而有力量;
她也是有温度的管理者,像黄色的向日葵,让员工心中充满明媚阳光;
作为职场丛林中最富有生命力的那抹绿色,她用女性优势解读不一样的领导力;
她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幸福,如流金岁月中的靛青,沉淀下来的都是美好;
而生活中的她,就像蓝色的大海,海纳百川,也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掌握潮汐;
除此之外,她还有神秘而梦幻的紫色一面,愿意倾听你的烦恼和不快,做你美好人生的
關於作者:
安英
蓝海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中国福利基金会缘梦基金副秘书长
抖音千万粉丝大咖
十大鲁商女杰
全国饭店业优秀女企业家
2007 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
目錄
目录自序 活出优雅的色彩

第一章(红):岁月从不败美人天然感知是最好的设计师………………………………………003万般修饰,不如美得自然………………………………………007个性之美让你变得独特…………………………………………013有一种气质叫“舒服”…………………………………………016不可忽视的“第一印象”………………………………………021落俗无可避免,精致至死不渝…………………………………028

第二章(橙):腹有诗书气自华脱稿演讲是天赋,更是努力……………………………………035说话是一门艺术…………………………………………………041声音是有表情的…………………………………………………049别小看国学………………………………………………………055杏子有青黄,雅俗可共赏………………………………………060


第三章(黄):有温度的管理者“1.5把手”的由来…………………………………………………068万绿丛中一点红:独特的女性管理者……………………………073事业和家庭可以兼顾……………………………………………079关于“扶不扶”,根本不是问题……………………………………085 既要有温度,又要有灵活度……………………………………090 把握尺度,犹如种植的艺术……………………………………095“蓝海不倒,我们不跑”…………………………………………100

第四章(绿):生生不息创业路蓝海领路人的精神………………………………………………107人人都是蓝海开荒者……………………………………………112创业故事:笑中带泪……………………………………………116酒店业的服务真谛………………………………………………122“危”“机”并存,一路繁花…………………………………127

第五章(青):青春是一首未完的歌青春爱情故事…………………………………………………136“护犊子”的安老师…………………………………………142忘不掉的“84班”……………………………………………149珍惜每一次同学会……………………………………………157时代需要偶像,尊重彼此的喜欢……………………………163不要在本该奋斗的年纪放弃努力……………………………167

第六章(蓝):用智慧点亮幸福生活对婚姻的一点感悟……………………………………………173夫妻是队友,不是对手………………………………………180我有两个“小棉袄”…………………………………………188母亲的故事…………………………………………………196婆媳和妯娌的相处之道………………………………………206做个不怕麻烦的人……………………………………………211

第七章(紫):有烦恼,找安英小镇青年如何在大城市立足?………………………………219输在起跑线上,该怎么努力?………………………………224留在北上广,还是逃离北上广?……………………………227对“社交恐惧症”人群的建议………………………………231如何摆脱重男轻女家庭对自己的影响?……………………236结婚前该不该收彩礼?………………………………………239“大龄女子”要不要放低条件去结婚?……………………242如何拒做“月光族”?……………………………………246如何告别“拖延症”?……………………………………249普通人如何让自己活得有价值?………………………252
內容試閱
自序 活出优雅的色彩

何为女人?女人如水,女人似花,女人永远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我看来,无论处于何种年龄,无论处在何种工作岗位,“美丽”和“优雅”都是女性形象的代名词。

豆蔻年华是美,碧玉年华是美,花样年华也是美。
天真烂漫是美,妩媚多姿是美,优雅知性亦是美。
天生丽质是美,蕙质兰心是美,贤良淑德更是美。

我很喜欢这两句话:多少岁不重要,看起来像几岁才重要;不要把辛苦和怨气都挂在脸上,你想要最好的生活,就让生活先看到最好的你。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尽量保持属于自己的特色——我喜欢穿五颜六色的衣服,享受驾驭各种色彩的感觉,在我看来,黑白灰固然高级,却难免有些冷漠和距离感,人生本就是五彩斑斓的,热闹非凡的,生机勃勃的。我希望能够活成一个美丽的女人,一个优雅的女人,但同时也是拥有各种色彩的精彩的女人。
曾有一首歌风靡网络: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歌词哼唱起来朗朗上口,也能激起许多人内心深处的共鸣。
站在此刻,回首从前,我们会发现:时间从未停下脚步,我们也从未停止成长,但无论经历多少风霜和岁月的洗礼,无论一路走来是坦途抑或坎坷,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永远由内而外地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初生无畏的“少年气”。
很多人在看到我的第一眼时,都觉得我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更胜于同龄人、不输于年轻人的活力。很多时候,我也真的会忘却自己的年龄,有人问我多少岁,我会掰着手指头算一算:原来,我已经56岁了啊!

不认命
大多数女人的56岁,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出门不化妆、不打理发型,穿着宽松遮肉的衣服掩盖中年发福后的臃肿身材?白天去早市买菜、晚上去跳广场舞,其余时间在家中含饴弄孙、烧饭煮菜?或是时逢节假日和闺蜜团出去旅行,摆出夸张、有趣的造型在各大景点留下到此一游的身影?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令自己感到舒服的生活方式,并无孰对孰错之分,但生活状态在外、人生态度在内,只有积极的态度,才能主导积极的生活,唯有有趣的灵魂,才能创造有趣的生活。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这种约定俗成的生活状态,究其原因,“应该”这个词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指导了我们的人生,同时也限定了我们的人生。尤其是女人,这一生中背负了太多的“应该”:15岁,你应该好好学习,以后考一所好的大学;20岁,你应该好好工作,做一份稳定的职业,别瞎折腾;30岁,你应该抓紧时间把自己嫁出去,别当大龄剩女;35岁,你应该生“二胎”,凑上一个“好”字,才算完满……
在众多的“应该”声中,美好年华转瞬即逝,我们完成了那些“任务”,而一些想做而“不应该”做的事情也由夙愿变成了遗憾。时间不可能重来,人生不可能重启,很多女性只能就此“认命”,曾经的少年也湮没于茫茫人海。
可我,偏偏是一个“不认命”的人。
青春的时候,我们飞扬青春,不断学习,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对未来充满着憧憬;成长的时候,我们貌美如花,风华自茂,用自己的努力去打拼属于自己的天空;成熟的时候,我们厚积薄发,淡定自如,去享受因为付出而收获的快乐和尊重。
在这样缓步前行的人生旅程中,年龄只是数字,不是固定不变的生活模式,更不是韶华不再的思想负担。不管此时是多少岁,我们都要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怀揣着梦想前行,永远不要丢了那份初心和信念。

不服老
现在的我,依然像年少时那样保持着对唱歌、跳舞的执着与热爱,只要给我一个舞台,我会尽全力展现自己;集团组织任何集体活动,我都会积极参加,踢毽子、爬山、诗朗诵,样样不落,因为我相信在每个年纪保持最自然的状态,尤其是拥有良好的心态,要比刻意装扮自己重要得多。
当然,让自己保持年轻的状态、年轻的心态,并不意味着所有事都要迎难而上,很多事情还需要量力而行。
比如,当我的抖音粉丝突破1000万的时候,我说举办一场直播回馈粉丝。本来计划直播10个小时,但是到了第7个小时,我的腰就开始不给力了。那天我还特意穿了一身旗袍,一直端庄地坐在那里,开始还和大家谈笑风生,最后实在无法逞能,只得提前“逃跑”。
还有一次,我在学校看“篮球宝贝”跳开场舞,被她们充满青春活力的舞姿所吸引,于是上前问询具体动作。孩子们认真地教,我认真地学,约好等我学会了,大家一起跳。我在家练习舞蹈动作时,被先生看见了,他说:“安英,你都快60岁的人了,还要这样蹦蹦跳跳的?”我说:“我跟孩子们约好一起跳,顺便给学校打个广告。”先生说:“你这样可不行,你这人太不服老了。”我说:“这不是服不服老的问题,只要我还能蹦起来,我就蹦两下呗。”没想到,正式跳的时候,我真是跟不上了,于是自己偷偷换了动作。虽然这支舞才短短30秒,但没有体力根本跟不上节奏。
在那一刻,我才觉得自己老了。不过那只是体力上的衰退,并不是意志的消沉。每个人都向往美好,每个人都想留住青春,每个人都期望自我超越,想要忘掉那些烦恼、难过、沮丧、悲伤的情绪,阳光心态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有时候我们的身体跟不上灵魂的速度,但只要别妄自菲薄、自我放弃,那么一举一动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少年感。

找到适合自己的美
有人说,美丽是与生俱来的,父母的基因造就了你,是命中注定,除非你去整容,通过医学手段让自己“改头换面”。
首先,我不太赞成花大价钱“改造”自己,正常的医美可以,但伤筋动骨大可不必。其次,我认为,每个人的美都是不同的,有朴实的美,也有华丽的美,有强壮的美,也有柔弱的美,能展示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和最独特的一面,就是一种不可复刻的美。
女人想展示自己的美,无需以谁为目标或模板,只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装扮。
这么多年,我都留着一头长发,我喜欢盘头,也喜欢穿旗袍和连衣裙,是因为这样的造型适合我。旗袍的版型设计很挑人,不是说身材纤瘦高挑的人穿着就一定好看,穿旗袍需要身子圆润一些,该丰腴的地方丰腴、该纤细的地方纤细,这样才能凸显出女人的妩媚和风情。如果要我穿裤装,可能会穿不出属于我的气质和感觉。

自律的优雅
想成为优雅的美人,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别人光鲜亮丽的外表,却忽略了她背后的辛苦付出。
五官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确实很难改变,但身材绝对可以由自己掌控,这也是一种自律。毫不夸张地说,我现在还能穿上二十年前买的衣服,逃脱了中年发福的魔咒,因为我的尺码一直没变,能做到这点,确实与我坚持锻炼身体有直接关系。
管住嘴、迈开腿是必不可少的。
在“迈开腿”这件事上,虽然工作繁忙、每天日程都会安排得很满,但我从没放弃学习舞蹈这件事,每周都会去跳两次操,和老师学习新的舞蹈。分身乏术的时候,别人一周就能学完的舞,我需要拆分成几次学完,比如,这周学一组动作,下周再学另一组动作。
不过我会利用各种时间见缝插针地练习基础动作。有一次我边看电视边练习,先生走进来,表情无比惊讶,因为他看到我在沙发和茶几之间练习劈叉。他问我在做什么,我说我拉筋呢,练一字马,虽然现在很疼,但练完之后会很舒畅。
自律与持之以恒是相辅相成的。比如跳舞这件事,你不能今天跳了、明天就不跳了,减肥也是,你不能白天在健身房挥汗如雨,晚上却在快餐店暴饮暴食。想要一直优雅地美下去,就要学会坚持自我督促——工作和美食不是我们的拦路石,懒惰才是我们的一生宿敌。在你大快朵颐、呼呼大睡的时候,那些比你更忙、比你更累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超赶你,变得优雅而美丽。
如果你没时间或没条件坚持做一项运动,我倒有个简单的健身美体方法:走路。只要有时间,我都是走路上下班,每天坚持走一万步,在漫步的过程中还能欣赏风景、思考问题,同时锻炼了身体,可谓一举多得。

美丽和优雅都需要“高级感”
若美丽和优雅只流于表面,那不过是一场幻梦,深入骨髓的美丽和优雅才是永恒,这需要我们不断提升二者的“高级感”。
有一次,我在北京一家商场看到一款限量版的包,与我的一件黑色大衣正好相配,试背的时候,“柜哥”说这款包很适合我,一番赞美让我略有心动。我仔细看了一下价签,价格有点小贵。正在权衡之际,身后有位穿了一身名牌的贵妇看我一直犹豫不决,就不客气地问:“你到底要不要啊?不要的话,我就买了。”
“柜哥”忙替我解围:“她要,她还在考虑,您稍等一下。”
我偷偷地问“柜哥”:“一般店员听到别人这么问,就会让我把包让给她了,在非常想买和不确定要买的两个人中,您为什么站在我这边呢?”
“柜哥”说:“因为我觉得,您的气质更适合这款包,如果您拎这个包出去,可以提升包的品质。有时候,并不是人挑包,而是包挑人,这就像是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区别,有些衣服穿在模特身上非常漂亮,可是穿在普通人身上却好像货不对板了,其实衣服还是那件衣服,只是人的气质不同,让衣服的品质也穿出了天壤之别的差距。”
我头一次被“柜哥”说服,买下了这个包,确实也是因为我真心觉得这个包配得上我,这不是自夸,也不是“凡尔赛”。“柜哥”在这个行业做了这么多年,阅人阅事无数,诚如他所言,一个人流露出的气质和她穿什么、戴什么,甚至身份、地位不一定成正比,高级感往往来源于一个人的气质。
对女人来说,长相之美最多占美的三成,性格、为人、处事、学识等与气质相关的元素,要占美的七成之多,而且它们的美要比长相之美更持久、更耐老。
优雅的气质是经年累月滋养而成的。一个经常摊卧在床上刷视频、玩游戏的人,和一个经常利用碎片化时间看书、学习、在职业上深耕的人,若干年后,他们的成长路径将会大有不同。
因此我一直督促自己与年轻人,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多吸收一些有营养的东西,有机会也要多出去看看大千世界,内在的事物提升美的能效要远远大于那些外部的修饰。懂得与时俱进,能够打开话题,在任何层面不落伍,其实就是自带“高级感”。

在一次脱稿演讲中,我曾对所有女性说:我们应该用平常之心,爱美之心,和辛勤之手去妆点岁月,去经历一个美人应有的美媚魅之人生。
我们每个人,每位女性,都要活出属于自己的优雅的色彩,这样才能不负春光,不负岁月,真正成为一个快乐、健康、幸福的女人。


第一章(红):岁月从不败美人
1. 天然感知是最好的设计师

抖音上有很多粉丝说我“衣品”好,还以为我每次出席活动或拍摄视频时都有专门的形象设计师,事实上,我的形象都是自己设计打造的。如果非要说我的幕后有一位形象设计师,那也许是我对美的“天然感知”。
每个人对“美”的理解不同,对“美”的感知力也有强弱之别。这种差异源于人的天性,也源于后天环境的培养,从小被艺术熏陶的孩子,在成长中对于美的理解、感受可能会更强烈一些,也能较早拥有属于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潮流中坚持自我审美
大多数女性都喜欢追求潮流,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模仿影视剧里女明星的穿着打扮是一种潮流;后来流行杂志,每个月都能接触到时尚的资讯;在信息化的今天,还可以通过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看各种博主的穿搭。然而,不少人也容易被所谓的时尚左右,看当下流行什么、别人穿什么便趋之若鹜地跟风购买,完全没有考虑这些时尚单品是否适合自己的气质。
我对潮流的态度比较“中庸”——可以关注趋势,但不盲从流行,追求潮流无可厚非,但个人审美同样重要。
所以,每次去商场买衣服,我不会刻意关注当下流行哪种款式、哪种颜色,而是看哪件衣服养眼、穿着舒服,让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第一印象,就可以把它买下来。
我想驾驭所有的颜色,所以各种颜色的衣服我都有一件。或许有人觉得色彩太多略显浮夸,但有句话叫“世界上没有不好的颜色,只有不好看的搭配”,我可以通过穿搭,大面积使用适合自己的、衬肤色的衣服,其他颜色可以作为其他装饰出现。我喜欢五颜六色的衣服,喜欢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也是我对美的解读与追求。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穿着
在选择衣着搭配的时候,除了符合自我审美的需求,还要分清场合与环境,因地制宜。
之前参加“我是安英,加入东营”的活动,前一天晚上我便来到了现场。为了第二天的演讲,我必须先知道舞台是什么颜色、舞台有多大、灯光打在什么地方……有了这些信息,才能提前“走位”,确定自己需要穿什么颜色、款式的衣服和鞋子,搭配什么样的饰品才比较“应景”。
在试穿了多套衣服后,我选定了一件翠绿色的旗袍,它悬挂在衣柜中便格外亮眼,看上去并不好驾驭。然而当我穿上它站在舞台中央的时候,在灯光的映照下,这件绿色旗袍并不显突兀,反而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动主题也十分搭配。
得到众人的掌声,我知道我的审美又一次得到了认可。

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穿着
一个人的“衣品”好不好,除了符合自我与大众的审美、分清场合与环境,还要看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群,希望通过衣着搭配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如果面对的是学生,我会穿得简单、干练,以此显示出我这个年龄段应有的朝气蓬勃,并向这些年轻学生传递一个信号——人生应该永远保持青春活力,奋斗不息。
如果面对的是中年女性,比如参加“三八节”活动时,我则会穿得亮丽、绚烂一些,因为我想告诉女性朋友: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美,需要自己去描绘,通过自己对美的“天然感知”,去打造符合自身审美的形象。
这样因人而异的形象才足够自信、足够自然、足够打动人心。

女人如花,自吐芬芳,与其取悦他人,不如取悦自己。
无论穿衣打扮,还是思想认知,女人都应该活出自己的样子,有独立的思维、独立的空间、独立的审美与鉴赏能力,我们的形象、我们的人生,都要由自己来设计。


万般修饰,不如美得自然

就我个人而言,不太喜欢两种形象:一是为了追求单一审美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特性,丢掉了辨识度;二是浓妆艳抹、造型夸张的人,头发染得五颜六色,眼圈画成黑漆漆一片,让人看不清原来的容貌和表情。
长相是父母给的,更是后天靠自己努力得来的,与其伤筋动骨地在脸上不停整改,还不如让自己变得阳光、自信一些,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提升知识储备量和气质。
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一个人如果美得没有特色,也会让人过目即忘,反倒不如初见平平无奇、细看颇具特色的天然相貌更能收获“眼缘”。
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除了适当修饰五官,突出自己的特色,还可以通过发型、妆容的修饰来营造自己美的“氛围感”。如果本身底子较好,那就做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人,更显自然、清新。

人生第一张彩色照片
黑白灰蓝占据生活大半色彩的时代,是我的少女时代,幸好儿时学习了舞蹈,舞蹈老师就是我的审美启蒙者,她们昂首挺胸,体态优雅,连平时走路都能看出舞者的“范儿”;她们也很会改衣服,总是穿得很修身、得体,一些心思细密的老师,还会在衣服上增添一些小细节,强调“个性化”,提升“辨识度”。这种潜移默化的美学教育,就像一颗深埋在我心中的种子,悄悄萌芽,破土而出。
因为舞蹈,我总有机会穿好看的演出服,那些只有在过年时才会出现在别的孩子身上的鲜艳色彩,对我来说就是日常的装扮。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站在镜子前端详自己穿的衣服好不好看,梳的头发合不合适。跳舞要扎辫子,我会在辫子上绑绸子,绸子选择红色还是粉色,我会根据衣服的颜色去搭配,也会向老师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也是大院里第一个穿圆头牛鼻子皮鞋的小孩,第一个戴粉色纱巾的小孩,在黑白灰的年代,我总是能成为一抹亮色。可以说,在装扮“美”方面,我从小就很有话语权。
可惜在那个年代,拍出来的照片一般都是黑白色,哪怕再精心打扮,照片中呈现的也只是深深浅浅的黑白灰。如果哪个女孩有一张彩照,绝对能成为炫耀的资本。
我现在还保留着人生中的第一张彩照——照片上的彩色是后期染上去的,青灰色的底调,蔚蓝色的帽子,一张稚嫩的脸,辫子绾起来,眼珠黑黑的,青涩而自然。
当时先拍了一张黑白照片,老板问我:“你要黑白照还是彩照?黑白照片一星期后可以来拿,彩照的话要等半个月。”爱美的我果断地选择了彩照,然后满怀期待地数着日子,盼着早点把照片拿到手。
现在有各种相机、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拍照,调出任何自己想要的色彩,还能加上美颜和滤镜,如果没有拍出令自己满意的效果,删除重拍就可以了。可惜也正是因为这种便利,我再也感受不到人生中拍第一张彩色照片时的那种迫切和期待了。

放弃C位的原因
小时候,我经常穿着漂亮的舞蹈服装上台表演。我清楚地记得,《红灯记》里我扮演李铁梅,红色的小褂子,搭配蓝色的布裤子,大辫子一绑,从肩头搭下来,小朋友们羡慕得不得了。
我特别喜欢表演新疆舞,因为新疆舞的衣服非常漂亮,不仅要扎很多小辫子,还会化上眼妆,在额头点上小红点,双手并拢在下巴处一搭,整个人看上去就很灵动。
我经常出演主角,也很享受站C位的感觉。但是演《红嫂》那次,我却主动辞演了红嫂这个角色,而是选择演她身边的一个配角姑娘。老师很不解,问了半天,我也不说原因,只好任由我了。
其实我没告诉她,之所以辞演红嫂,因为红嫂的发型是已婚妇女才会留的短发,有两绺头发还要耷拉下来,我不喜欢这个打扮,与我的年龄也不符,但是配角姑娘却可以梳大辫子,扎上红头绳,是我喜欢的装扮。这可能就是我当时的“审美偏执”吧,为了形象好看,宁可舍弃主角的角色,现在想想也挺有趣。

返璞归真的梧桐少女
还有一次,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教授带着他的学生来我们部队大院画人像,可惜他们只画大人,不画小孩。那时我大概八九岁,按捺不住好奇心,放了学就跟着其他小朋友跑到画室外面透过玻璃窗偷看,叽叽喳喳笑个不停。
画画需要安静,我们的笑声打断了里面的创作,于是有人出来轰我们走。我悻悻地刚要转身离开,那个人忽然叫住我,说:“你等等。”
“您叫我?”我问。
“就是你,今天吃完晚饭过来,我们给你画像。”
我蹦蹦跳跳地跑回了家,心想一定是我长得好看,人家才要给我画像。我还记得那天我穿了一件印有梧桐花的上衣,下面是深蓝色裤子,背了个书包,因为来回跑,出了不少汗,头发也乱蓬蓬的。
回家之后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她比我还高兴,乐着说:“我姑娘就是水灵,你看这眼睛,又大又圆。”
等我随便扒拉了两口饭,妈妈就把我拉到一边开始“精心打造”。她用蘸了水的梳子给我梳头,把我的头发梳得油光锃亮,从大衣柜里翻出一件大红条绒的褂子给我换上,还给我的头发扎上了绿绸子,又拍了很多水在我的裤子上,尽量让裤子显得干净。虽然以现在的审美来说,这属于“红配绿,真俗气”,但当时却是公认的“红配绿,真神气”。
当我兴高采烈地到了那里,那个人一见我就问:“你是下午的小姑娘吗?”我昂着头骄傲地说:“是啊,就是我。”
“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我妈给我打扮了一下。好看吧?”
那个人说了一句让我至今难忘的话,他说:“赶紧回去,把你今天下午穿的衣服换上。你看你,穿的这件红衣服土死了。现在不过年不过节的,穿红衣服太刻意了。”
尽管当时他否定了我和妈妈的审美能力,那些话好像一瓢冷水泼在了我热乎乎的心头上,让我略有难过和委屈,但我还是认同了他,毕竟人家是北京过来的美术教授,审美水平一定不同凡响。
等我换回原来的衣服,他还让人把我的头发也弄得和下午一样乱,说是要返璞归真,这样才能画出一个小女孩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画画可真是需要工夫,做人像模特更需要工夫,他们一直画到半夜12点才完成,我也是靠他们给我的几块大白兔奶糖撑到了半夜。
当画作展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惊呆了——那是一幅油画,画上的我穿着一件梧桐花的衣服,侧面梳着个大辫子,眼里带着神采,扑闪扑闪的,就像真人一样。画作被命名为:梧桐少女。

“返璞归真”,这个陌生的词语经由美术教授说出以后,便如同烙印般烙在我的脑子里,那是我第一次对美有了全新的概念:原来刻意装扮、摆拍造型的美不一定是美,自然才是美,真实才是美。
尽管时时处处都保持最原始、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有些难度,但在复杂纷繁的世界里,我们依然可以追求自己本真的东西,保持简单和自然,不随波逐流,不过分张扬。这样的美,才不显浮夸,不流于表面。


个性之美让你变得独特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相同的两个人,生命因为多样性而丰富繁茂,我们因为独特性而各自珍贵。

什么是个性之美?
个性就是每个人独有的品位与气质,是独属于你的气息。
那么,没有个性的人是什么样的?
比如,一个貌若天仙的美女,在与人沟通时却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没有自己的观点,就会给人“花瓶”的感觉。
再比如,一些爱美的女孩,照着时尚杂志或视频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珠光宝气,人们只记得了她夸张的服饰,而忘了她长什么样。这时候,如果有一位美女穿着个性,说话很有特色,做事特立独行,举手投足间自带气场,自然会让人眼前一亮。
当然,追求个性并不是哗众取宠。那些过分夸张的言行、博人眼球的造型,反而会弄巧成拙。

时尚会轮回,个性不过时
很多网友说我皮肤好,让我推荐几款护肤品,我不敢轻易推荐。因为我知道,每个人的肤质不一样,我所推荐的护肤品可能并不适用于其他人。
还有一些年轻女孩问我什么牌子的衣服比较好看,我的回答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看的。”
我的衣橱里挂着一件30年前购买的衣服,并非知名品牌,但胜在款式独一无二,从尺码到风格好像为我量身定做,前段时间我还穿着它拍了抖音,看上去仍旧很洋气。
买衣服的时候,我们应该“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于收入还不太高的年轻人而言,更要学会“合理消费”,把有限的预算花在刀刃上。
一是选择的衣服要符合自己的特质、彰显自己的个性。如果你是职业女性,可以穿得简单、干练一些;如果你比较安静,可以穿得端庄典雅一些;如果你是运动型女生,可以选择阳光运动装。
二是衣柜里必须有四套品质较好的衣服,如果需要出席正式场合,没有一件正式的、像样的衣服,肯定是不行的。有些牌子的衣服价格虽然贵一点,但质量确实很好,不容易变形、掉色,干洗一下就能焕然一新。
时尚是个轮回,今年的时尚爆款,明年或许就会变成压仓库存,再过十年翻出来没准会靠“复古怀旧”的噱头再热卖一波。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衣柜里永远都挂着不过时的衣服,秘诀不是贪多,而在于精挑细选,在大众审美浪潮中把握好自己这艘小船的航向。

我们可以用钱买到漂亮衣服、高级化妆品,但个性之美却只能用岁月交换。一个人的个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它是漫长岁月的积淀,是个人成长的标签。
经常审视自己,观照内心,保持觉知,保护内心的感觉,就是不刻意地保护个性,反之,个性之美也会滋养着我们的表相与灵魂。


有一种气质叫“舒服”

在一次员工大会上,一位90后小伙腼腆地说:“安总,我想用16个字来
形容你。”
我好奇地问:“哪16个字?”
小伙子一字一顿地说:“气质出众,灿如春华;光彩照人,宛如秋月。”后来我才知道,“灿如春华,皎若秋月”是《诗经》里诗句,用来形容女子青春靓丽的气质。
还有一次是在慰问几位保洁阿姨时,其中一位阿姨说:“安总的气质真好,像从春天里走出来的一样,让人感觉如沐春风,特别温暖。”保洁阿姨对我的评价如此之高,让我受宠若惊。
作为蓝海集团的党委书记、东营的代言人,注重自己的形象气质与内在修养本是我的分内之事,但是能从别人口中得到这样的夸赞,心里也是美美的,同时反思了一下关于“美”这件事。

气质永远走在能力之前
女人之美,美在长相,更美在气质。
气质是精致外表与内在修养的合二为一,是一种无形胜有形的吸引力。这种气质源于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比如学识、涵养、素质、品位等,它们能体现出你的眼界与格局、审美情趣与思想境界;形于外而驻于心,这些内在修养都将影响到外在气质,让女人谦逊却不自卑,脱俗却不自负,古典却不呆板,在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不流俗的魅力。
女人的气质不是短暂的惊鸿一瞥,而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沉淀——她看过的山光水色,读过的诗词万卷,经历过的世事沧桑,遇见过的人情冷暖……这些人生际遇,都会镌刻进她的容光里。
多年的识人经验告诉我,气质永远走在能力之前。认识一个人,首先感受到的是这个人的形象气质,其次才是能力、学识、涵养等内在的东西。只有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让别人有和你继续深交的兴趣,你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本事。
一个女人流露出的气质,可以外有风韵、内有风情,可以高贵典雅,可以平淡如水,可以大气磅礴,也可以低调婉约……无论是哪一种气质,永远都超越美貌的存在。再美的容颜也经不住时光雕琢,但气质并不受制于年龄与容貌,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展示你内心的丰富与美好,让你即便只是静静伫立在那里,就能俘获别人的欣赏与信任。

女人之美,三分长相七分态
在一次采访中,有记者问我:“您最在意、喜欢的气质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舒服。”
有人心胸豁达,气质爽朗;有人内心善良,气质温婉;有人饱读诗书,气质芳华。我们可以用知性、优雅、端庄等词去形容女人的气质,但唯有“舒服”无法用单一词汇去形容,它本身就是多元化的表现。
看一个女人美不美,或者是否美得自然、舒服,“长相”占三分,“态”占七分。
我所理解的“七分态”,是姿态、仪态、语态、神态、情态、心态、气态。
姿态指的是女人的静态外表,比如穿着、妆容、装扮、身材等。一个穿着得体、妆容精致、身材匀称的女人,会让人觉得合时宜、不突兀、不跳戏,闪耀着从容、自信和自律的光彩,宛如影视剧中的女主。
仪态端庄、优雅的女人,举手投足间会散发着迷人的气质,就像奥黛丽·赫本,她的一个伸手、一个转身、一个回眸、一个微笑,都如同人间天使一样,撩人心弦。
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语态,说话应该先走心,再走脑,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更有同理心和感染力,同时还要注意说话的语速、语调和语气,让别人听得顺耳、听得清楚。
女人的神态就像一面心灵的镜子,内心充满阳光和希望时,脸上便笑颜如花;内心阴霾、一蹶不振时,脸上便阴云密集。谁都不想整天面对一张“苦瓜脸”,包括我自己,照镜子时看到憔悴低落的自己也会不开心,所以要多哄自己开心,尽量让自己神采飞扬一些。
情态是女人的情感与性情。你可以有自己的“真性情”,说话是非分明、办事雷厉风行,但一定不能丢失了女人应该有的细腻、温柔和善解人意。
良好的心态,也能彰显女人的气质。境由心造,在人生的大风大浪前,需要从容不迫的心态;在面对诱惑时,需要荣辱不惊的心态;在逆境与挫折前,需要坚韧不拔的心态;在痛定思痛的反思中,需要超越自我的心态。这样的正能量,都能带给人如沐春风的感受。
什么是气态?就是一个人的气度与风度。所谓心胸宽广、风度翩翩、气度非凡,这些词以前更多是放在男人身上,现在放在女人身上也很帅。
“三分长相”是气质的外壳,“七分态”是气质的内核。
一个女人如果能够在“三分长相”上占据优势,又在“七分态”上深度修炼,那么纵然时光流转、容颜老去,她也不会流于平庸,依然可以气质出众。一个女人哪怕相貌平平,但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不散发出迷人气质,也能让她自带C位光芒。这样的“气质美”,几乎无惧时光。

因此,身为女人,既要注重外表,更要注重内在的修养。我们可以像一坛佳酿,岁月的洗礼是一种加持,尘封的时间越久,越发厚重香醇、芬芳醉人。


5. 不可忽视的“第一印象”

我喜欢“眼缘”这个词,因为不管是穿衣打扮还是人际交往,第一印象都很重要。
首先,我会在形象上下足功夫。幼时,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我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梳精致的辫子,穿亮眼的衣服,即使不站在C位,也要在心中给自己打下一道追光;长大后当了老师,站在讲台上,我同样打扮得大方得体、干净利落,每天都以全新的形象面对学生。
现在,作为蓝海的党委书记,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因为良好的形象会给别人留下美好的记忆,你说的话自然也具备说服力和感染力。
“眼缘”这个词看上去很玄,其实来自每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直接影响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这个人很“美”,或相貌平平;这个人颇具涵养,或不修边幅;这个人值得深交,者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眼缘”不单指长相、穿戴、行为举止,而是一种整体印象,是在不经意间散发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我曾在一本书里读到这样一句话:“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像一阵微风,轻轻地,便可拂开对方的心门;更像一阵细雨,柔柔地,便可温润对方的心田。”
良好的第一印象,既是交往艺术的关键,也是爱情故事的开端;很多美好的爱情和知己之交,都从一见如故的“眼缘”开始。

一见倾心的爱情
生活中,有些人明明从未见过,却在初次见面时,让我们感觉很熟悉、很亲近。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让我们感觉舒心、放松,他身上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多了解一些,距离近一些。
有的人一见如故,继而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好友;有的人一见倾心,即刻彼此倾慕、你侬我侬,甚至余生双宿双飞,成为一段佳话。
譬如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一见倾心。司马相如在宴席上奏了一曲《凤求凰》,表明自己的心意:“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他对卓文君大加赞美,不见得卓文君长得有多么倾国倾城,大抵因为卓文君是才女,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那个年代难得一见的知性美,这才引起了司马相如的注意,而聪慧的卓文君躲在帘后听出了曲中之意,芳心暗许,爱情故事由此展开……
世间始于一见钟情、终于白头偕老的故事数不胜数。在我看来,如此眷侣,他们的一见钟情绝非浮于表面的对外表的爱慕,而是对方身上有一种闪闪发光的特质,比如谈吐、见识、文化修养等,让另一个人感觉“这就是我想找的那个人”,与他长久想象中的形象相吻合。

面试中的第一印象
在面试中,第一印象同样很重要,对服务行业来说,更是如此。
蓝海集团常有来应聘的人,有的小姑娘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长得漂亮”,其实在她开口说话之前,我心里已经默默为她加分了。
“长得漂亮”是一种天然优势,但这还不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和专业素养也是重要的考量内容。如果一个人容颜很美,外形条件优越,但是行为粗鲁、满嘴脏话,给人的第一印象也不会太好。
对服务工作者而言,待人接物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需要经过专业学习与长期摸索。刚进入蓝海的时候,对酒店行业我也是知之甚少,生怕说错话。幸好,我有老师的经验,知道如何更好地表达、更好地沟通,经过多年的历练,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语言风格。
精神面貌同样重要。我们对员工的要求是:必须精神饱满地面对每一天的工作。如果你神采奕奕,自信阳光,顾客看着也舒服;如果你无精打采,打着哈欠接待顾客,甚至对顾客爱答不理,只会让顾客觉得你“不专业、不敬业”。
说到底,企业中每一位领导和员工的形象,代表的就是企业的形象。
最后是专业素养。了解自己所在的行业,熟悉自己工作的企业,掌握自己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能够准确地理解工作任务并加以落实执行,这是职场人专业性的体现。在面试中,如果可以在工作相关问题上对答如流,既能讲出体系化的理论基础,又能说出行之有效的实操经验,就能给面试官留下“很专业”的第一印象,面试也就基本成功了。

人不可貌相,但相也由心生
我是个不太会掩饰情绪的人,有时候对一个人的好恶会直接写在脸上。比如去外面吃饭,大家围坐在一桌谈笑风生,如果有人谈吐粗鲁,不顾及他人感受,我就会觉得这个人不值得深交。
不过我也经常告诫自己,与人交往时不能妄下定论,更不要轻易评价,毕竟人不可貌相。除了“第一印象”,还有“第二印象”“第三印象”……只有经过多次交往,不断修正和转变自己的看法,才能真正认识和了解一个人。
相信大家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有时候对别人的第一印象很准,有的人给我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后面他做的事情也印证了他确实有问题;也有一些时候,我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但后面却出现了反转。
就比如,我给很多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傲”。不少人认为,我是一个做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又是有千万粉丝的“大网红”,一定很傲气,很有架子。但是熟悉我的人会说,我没有那么难以接近,尤其和员工在一起的时候,我是一个随和、接地气的人。
那么,我为什么会给陌生人留下“傲”的第一印象呢?我反思了一下,可能在陌生的环境里,如果没有我认识的人,我就不怎么说话,常常正襟端坐在一边,在他人看来可能就比较有距离感。
之前有人来拜访我,可能是第一次见我的缘故,也不敢上前与我打招呼,后来还是托别人约见了我,说有事情想请教。我们在茶室见面,落座的时候,我礼貌性地点头致意,他却神情慌张地说:“我真不知道你这么好相处……”
我说:“大家都一样,坐下来就是朋友,你别怕我呀。”
还有一次去东营参加活动,一位怀孕的粉丝挺着大肚子站在一边,看我演讲。当我发现她之后,立刻叫工作人员给她搬凳子、倒水,又与她闲聊了几句,从她口中得知当天酒店房间已经住满了,她没有地方可去。
于是我对助理说:“她怀孕了,一直坐在凳子上会很累,你把我房间的钥匙给她,让她去休息。”又对她说:“你在我房间里休息吧,看会儿电视也行。”
她先是震惊,而后一脸感动,连声说道:“谢谢、谢谢”。
对我来说,可能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是打破了她对我的刻板印象,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其实,我很健谈,也很开朗,只是属于比较慢热的性格,熟悉了就很容易亲近。在社交中,我喜欢用眼睛去观察每个人的举止,用耳朵去倾听每个人的谈吐。如果我们不同频,我便会“惜字如金”;相反,如果彼此谈得来,我便会滔滔不绝,热情地参与到话题之中。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但俗话也说过,相由心生。有时候,人的内心戏确实会“写”在脸上、“藏”在表情里。眼睛里的戏最足,对方的情绪是快乐或悲伤,是单纯或复杂,是阳光或阴郁,我们往往一眼就能看出来。当然,初次见面时,与人长时间对视是不礼貌的,但我们可以察言观色,在不经意间了解和认识他人。
同时,我们更不可忽视自己给他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了解、认识和欣赏都是相互的,而良好的第一印象是这一切的基础。请记得保持微笑、亲切交谈,打造一个自信、阳光的形象。
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亲切的人,沟通更加顺利;自信、阳光的人,走到哪里都自带正能量。如果能做到这几点,你觉得自己能不受欢迎吗?



落俗无可避免,精致至死不渝

真正会打扮的女人都懂得追求精致,从细节入手。
只不过,每个人对“精致”一词的理解不同,于是便有了各种画风:
有的女孩认为,精致就是精心摆盘的早餐;是花两个小时化出的妆容;是喝下午茶的时候拍出有格调的照片,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再发个朋友圈。
还有人说,精致就是有钱有闲,可以自由地将各种奢侈品、限定款、限量版、独家版、珍藏版尽收其中,家里有一架子的红酒当作摆件,衣柜里有各种名牌包包随时待命。
也有人说,会读书的人才是真的精致,于是买来各种畅销书,在机场摆拍读书的照片,为自己营造一种“精致”的人设……
在我看来,精致不应只是这些外在的东西,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
精致的女人,不一定要用限量发售的奢侈品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一件干净的衣服,一张略施粉黛的脸,用心去妆点别人意想不到的小细节,用心去感受中生活的小幸福,同样可以表现出自己的“精致”。

想要美得脱俗,就必须活得精致
在满大街都流行穿红裙子的年代,我也未能抵御住主流时尚的诱惑。红裙子在黑白灰的年代确实美得出其不意,它代表着青春、热情和活力,正像那个年纪的我,初出校园、新入社会,脸上尚未脱去稚气,心里却早已充满了雄心壮志,想在这个崭新的天地里好好闯荡一番。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依然记得那天,我穿上新买的红裙子走在街上,感受到人们对这抹亮色屡屡回顾的目光,正得意之时,迎面走来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女孩,穿着和我一模一样的红裙子——撞衫了!
她也注意到了我的红裙子,一丝尴尬的气氛无声地蔓延在两个人之间,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脚步,想要赶紧消失在对方的视线里。
回到家之后,越想越不甘心,明明自己很喜欢的红裙子,刚穿了一次难道就要压箱底吗?不行,我得想办法改造它,让它与众不同,成为我独有的红裙子。
于是我拿起剪刀和针线对它进行了一番“整容”,把裙子的底边剪成了花瓣形状,沿着花瓣边缘缝合上了一圈白色蕾丝边,每片花瓣中间又都绣上了小小的白色雏菊,这样一来,新裙子再也不会“泯然众裙”了。改造后的红裙子,热情奔放中又不失恬静优雅,动静相宜,真是越看越喜欢,就算再次与别人撞衫,我也能底气十足了。
时尚是一个又一个的轮回,红裙子流行过后,又开始流行起黄裙子、花裙子……大家对红裙子的狂热追求很快就销声匿迹了。但红裙子不仅仅是一件衣服,它代表了我们对审美的趋同意识,就像几乎每个人都会认同大眼睛、双眼皮、瓜子脸、白皮肤很美的道理一样。
这种审美,确实很美,但也容易让人陷入审美疲劳,期待有一些新鲜的东西能打破这种僵局。从红裙子事件之后,我不再只满足于追求流行,而是希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特质,在细节处变得精致一些。

精致的生活态度才是女人的底气
何为精致?在我看来,它可以拆分为两个词——“精细”与“情致”。
“精细”就是从细微处着眼,发现常常被人忽视的、可加以改造修饰的地方,这种小的改变,往往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这种精细可以是衬衫上的一个小胸针,袜子上的一圈小花边,包包上的一个小挂件,夹在书中的一个书签。当你与穿着同款式衬衫的同事并肩而站的时候,小小的胸针并不抢眼、张扬,却能让人对你印象深刻,就像暗夜里的明珠一样占据人们的视线,即便对方叫不出你的名字,也能对“那位戴着胸针的女士”记忆深刻。
“情致”就是在这些外在的事物上融合一些内在的元素,把心灵深处的纯净、浪漫、柔和、活泼等元素具象化,并融合到生活的点滴之中,使其更具仪式感。
这种“情致”是审美趣味、文化底蕴、素质修养经过多年沉淀而得的,是岁月对我们最好的回馈。比如,你可以在花瓶里插上一支能代表心情的花,好好地照料它,那么你的房间就是崭新的,你过的就不再是与昨天、前天、大前天一样的重复日子。
可可香奈儿说过:“相比于精致的衣服,精致的生活态度才是女人的底气。”时光易老、容颜易逝,尽管此时的我们无法美得恍若二八年华,却可以怀揣着愈加精致的处世态度生活一辈子,让生命里的每一天都充满与众不同的质感;当你做了一些让自己感觉积极又美好的事情时,你的生活状态也会变得积极又美好。

精致是一种品味,一种格调,一种态度;与年龄无关,与长相无关,与物质无关。
女人最深层次的精致,就是内心晶莹透亮,对人淡然,对事淡定,即便在蹉跎岁月中,仍然笑得气定神闲。精致的美,不仅是一种装饰,更可以升华为一种感悟——对生活始终保持一种简单的热爱,因为一些小细节、小幸福而感动。
虽说年华易逝,人生易老,但精致的女人永远懂得内外兼修,宠辱不惊。


第二章(橙):腹有诗书气自华
1. 脱稿演讲是天赋,更是努力

很多人害怕上台演讲,在众目睽睽之下,哪怕手中拿着演讲稿,照本宣科地朗读,也是结结巴巴,混乱的思维、紧张的心理、怯场的表情都展露无疑,更别说镇定自如地脱稿演讲了。
有一次参加全市的经济工作会议,张总有事没在公司,打电话让我去,他说:“稿子都写好了,你照着读就行。”我信誓旦旦地说:“放心吧,照着读,谁不会呢?”
到了会场,我发现所有人的发言都落入了循规蹈矩的沉疴中,大家都在读稿,导语、事件、分析、总结,在类似八股文般一成不变的框架中,洋洋洒洒几千字,味同嚼蜡。台下人的反应则像看读书看报一样死气沉沉。
我读了一个开头,觉得很别扭,便放下稿子说:“我不读了,你们也别看稿了。大家都识字,有啥好读的,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听到这番话,台下很多人都有些诧异和不知所措。
为了打破尴尬的气氛,我调整了一下站姿,换个微笑的表情,开始即兴发言。虽然没有了演讲稿,但我没有偏离主题,而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娓娓道来。
事后张总还夸我:“大家都很佩服你的脱稿演讲能力,说你很有天赋!”
我笑道:“所有的天赋不都是百炼成钢吗?”
天赋加努力,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在演讲这件事上,语言天赋很重要,清晰的口齿、随机应变的头脑看似是老天赏饭吃,实则老天只是赏了我们一碗白米饭,想要吃出滋味来,最重要的是舍得下工夫去研究配菜——不断地在原本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和临场能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讲和戏曲、跳舞一样,台上熠熠生辉的一瞬间,需要台下无数岁月的勤学苦练。
我曾经当了十年教师,每次上课前都会备课,因为老师不可能一直拿着课本去读,而要提炼出重点,层次分明地去讲解,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站在讲台上,面对一张张求知的脸,我必须思路清晰,把知识点讲解透彻。这都为我日后的脱稿演讲打下了基础。
抖音上有很多粉丝喜欢我,尤其喜欢我脱稿演讲视频。其实那些爆款的脱稿演讲视频,从构思、写作到默稿,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你听到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我反复推敲和斟酌的。
演讲说到底,就是表达一种观点、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境界。语言、表情、动作都是外在的辅助,内心的思想、观点才是演讲的内核。你要表达什么思想、什么观点,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逻辑去表达,如何提升主题等等,都需要事先做好设计。
文思宛如璞玉,一个小小的灵感不足为奇,只有经过字斟句酌和精雕细琢,才能深深地将它们印在脑海中,为它们赋予可以变现的价值。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么多年,我一直有默稿的习惯。有时为了一次脱稿演讲,我凌晨五点就起床,一遍一遍地默读,一段一段地记忆,就是为了站在演讲台时能够胸有成竹、语句流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平常不需要演讲的时候,也要做足文学素养、知识体系的积累。
在那个没有手机和互联网的年代,看书成了当时孩子们最大的乐趣。汪国真的诗、杨沫的《青春之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书中的经典语段,我们那代人几乎都烂熟于心。我看书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读到唯美的句子,或是自己喜欢的诗词段落,都会标注、摘录,对于特别喜欢的,还会将其背诵下来。这个习惯保持至今,让我获益匪浅。
那时的书大多都是借阅的,物以稀为贵,所以大家有空就看书,看完一遍还要看第二遍。如果是自己的书,我最少会看三遍——第一遍细嚼慢咽地读;第二遍把喜欢的文字标注出来;第三遍用小三角打上重点,反复背诵,作为写作的素材。在整个学生时代,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这点小小的成就感也促使我更爱看书和学习。
我有一个纸张泛黄的本子,里面都是我从各种诗词、散文、小说中抄录的金句,它们不仅被记录在本子中,也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每当我上台演讲的时候,它们都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灵感,让我的语言更加优美、灵动、富于情趣。
有一次去寿光参加活动,蓝海企业文化中心的主任给我选了二十多个知名的历史文化材料,我用了其中两个,一个是象形文字创作者仓颉,另一个是农生专家贾思勰。那是我第一次接触《齐民要术》,以前只知道它是一部史诗级的农学专著,对书中的内容了解不多,由于时间有限,我只能努力阅读和理解书中的精髓。倘若给我更多的准备时间去翻阅、理解、吸收更多的相关资料,我一定可以在那次演讲上表现得更完美。

“钟鸣鼎食,楼聚群英”的出处
我曾见过一位十分热爱国学的领导,他从我的直播间里学到了一个新词——群贤毕至。这个词很少有人用,他觉得很古典,也很文雅。
我还记得那次脱稿演讲:“蓝海大饭店群贤毕至,玉华厅里楼聚群英。”钟鼎楼是蓝海商务宴请的地方,得名于《滕王阁序》里的“钟鸣鼎食,楼聚群英”。
蓝海的老员工都知道,钟鼎楼每个房间的名称,都是青岛大学王平老师苦思冥想,从《滕王阁序》挑选、提炼出的精华词汇,每个名称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作为蓝海的顶级宴会餐厅,我们希望它能够体现出更多的文化品位。如果在服务席间能够引经据典,说出每个房间名称的由来,顾客也会觉得这里是高雅之堂。为此,第一批宴会厅员工不仅能够熟读《滕王阁序》,有的还能够通篇背诵,实在不简单。

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离开过舞台,只不过是从表演的舞台,转换到教师的讲台,后来又转换到企业的演讲台。这种转换就像人生的递进,每次转换必将迎来蜕变、革新和成长。
小时候上台表演,锻炼了我的心志,培养了我的“台风”;长大后当老师,增长了学识,有了思维上的层次感和语言上的逻辑性;后来进入蓝海,与员工同舟共济、荣辱共度,让我有了底层思维,更加懂得换位思考。
经过这些年的磨练和积累,让我在写作、演讲时,都尽量做到有逻辑、有递进、有层次,而不是信口开河、不知所谓。



说话是一门艺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
有人说话如和煦春风,微微暖阳,让人倍感亲切、舒适;有人说话却如寒冬落雪,利剑穿心,伤及人的要害。在什么情境下说什么话,会将一个人的情商体现得淋漓尽致。
生活中,有人祸从口出,因为说了不该说的话;有人快人快语、直言不讳,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还有人喋喋不休,惹人厌烦,或者寡言少语,不善表达……说话太多或太少,太假或太真,都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古人才说: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于人。
说话不仅能够体现出情商,还能体现出内心修养。五大三粗的人,往往心直口快,想到什么说什么,句句都是大实话;博学多才的人,话语中引经据典,字字珠玑,令人回味无穷;风趣幽默的人,是人见人爱的开心果,总能让人捧腹大笑。
很多时候,你所说的话,就是你所塑造的一种形象,就是别人眼中的你。

会说话是一种高情商
记得有一次途径某层楼时,我恰好听见房间里传来客人与服务员的争执声。我一脸疑惑地走进房间,只见客人面红耳赤,浑身散发着酒味,一看就知道他喝多了在耍酒疯。
客人手里攥着一条毛巾,对服务员大吼:“你马上给我换一条新的,这条味可大了!”服务员才上岗没几天,有些“规矩”不是很懂,坚持说:“毛巾是新领的,不可能有味道!”眼见两人僵持不下,我连忙走过去,对客人说:“对不起,我们马上给您换一条。”
我把服务员带到布草间,她满脸委屈地对我说:“毛巾真的是刚领的。”我点头表示赞同,对她说:“你看,我是如何处理的。”我将客人扔回的毛巾重新整理好,再次放入托盘中,然后和服务员一起敲开客人的房门,微笑着说:“先生,给您换了一条毛巾,您闻一下是否还有味道?如果有,我们再给您换一条……”客人闻了一下,说:“这条没有,刚才那条有。”
其实想要快速解决这样的争执,就是几句话的事情。面对喝醉酒、胡搅蛮缠的客人,你不可能一直讲道理,更不可能硬碰硬地争执越来;面对新上岗的服务员,你也不能一味责怪,或者当面指出问题,而应该用实际行动告诉她,应该怎么去说,怎么去做。
还有一次,下属某酒店的正副总经理闹矛盾,两人因管理风格不同,针尖对麦芒,经常发生争执,甚至在下属面前也毫不避讳。员工们议论纷纷,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年底,副总经理晋升时,我找他谈话:“你知道吗?我原来不同意你晋升的,因为你目无上级,即便你的意见是对的,也不应该当面顶撞,但是你们总经理跟我说,谁都有年轻气盛的时候,人总要学会成长,给其机会,就是鞭策。所以,我勉强让你过关。”
听闻此言,副总经理有些惭愧地低下了头,说:“以后我一定会谦逊做人。”
我又对总经理说:“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今后看行动吧!”
自此之后,两个人和谐相处,工作上互帮互助,成为了一对好搭档。
这样的事情在企业中常有发生。当员工与客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领导与领导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管理者,应该怎么说,应该怎么去处理呢?你不可能完全否定一个,赞同另一个,这样的“站位”只会让矛盾升级。
最好的方法就是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去思考,客观地看待双方的矛盾。从管理者口中说出的话,一定要让员工能够接受,同时也要讲明矛盾所在与解决方法。

会说话有技巧
对服务工作者来说,不会说话是致命的硬伤。
在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很注重自己的说话之道,同时也很注重员工的说话之道。
前台接待客人的服务员自不必说,礼貌、文明、亲切的说话方式是最基本的要求。对管理人员来说则要严格很多,平时汇报工作、在员工大会上发言,都需要一定的口才,否则上下级沟通就会变得很吃力。
想要快速提升说话技巧,第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要用自己能够理解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然照本宣科,也会望着陌生的词汇感到一时语塞,语调和神情都无法自然舒展。
我记得在一次员工大会上,有一位从基层做起来的总经理,以前是做厨师的,锅碗瓢盆耍得很利落,但说话却结结巴巴。我对他说:“你别紧张,你不用说得诗情画意,只要讲实在的,讲正事儿就行了。”果然,当他不再刻意说一些文绉绉的词语,他的发言也变得流畅了许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但这种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面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语言风格都会发生变化。服务人员对顾客应该怎样说话,管理者对下属应该怎样说话,亲人与亲人之间应该怎样说话……其实,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比如,急事慢慢说;小事幽默说;重要的事,第一时间说;做不到的事,不要轻易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不确定的事,不要胡说;伤害别人的话,不能说……
去繁就简,也是快速提升说话技巧的一条捷径。有些人说话口若悬河,但并不是罗列优美词汇,而是在不经意间加入了很多废话,明明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情,他们说了半个小时,别人也不知所云。
前几日,一位经理来我的办公室汇报工作。
他说:“书记,跟您汇报一下,就是关于前期员工关爱工作的落实情况,然后就是上周我们到东营的各个实体进行了一个检查……然后……然后……就是了解到各个酒店都开展了一些那个业余文化活动……然后……我们感觉有些酒店,他组织得还是不错的,有很多的亮点。然后,回来之后在全集团范围内就下发了关于这个业余文化活动的征集,然后……”
我耐着性子等他汇报完,反问他:“然后呢?”
他有些尴尬,低着头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然后请您审审。”
我说:“我今天听到的全是‘然后’,不说这个词,你就不会汇报了吗?”
他显得更加紧张了,说自己没有注意。我说:“你不用紧张,可以试着把‘然后’这个口头禅改一下,重新汇报一遍。”
于是,他又重新开始汇报。前几句还好,有意避开了“然后”这个词,但几句话之后,“然后”又挂在了嘴上。这次,我打断了他,微笑着说:“我在这里听你汇报,满脑子都是‘然后’,根本听不下去其他内容。你没发现,我的注意力都不集中了吗?所以,你先回去把这个口头禅改掉,再回来汇报,好不好?”
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老师说:“你这里用这个词,后面再用到的时候,一定要换一个同义词。”我自己平时很少会说口头禅,现在也要求企业管理人员给自己录音,找出自己的语气词、口头禅,那些大可不必、画蛇添足的废话,必须改掉。
许多事情,并不是多多益善,尤其是说话的时候,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才能事半功倍。

如何面对批评与质疑
在日常生活中,我说话比较随意,性子直爽,有啥说啥,但我却不喜欢与人争论,一些问题可以各抒己见,也可以求同存异地保留各自观点,不必非要争出个高下是非。
记得刚做抖音时,我家先生和女儿,都为我捏了一把汗。女儿学的是大众传媒,她说:“网络里的水太深了,这是个江湖,众口铄金,有时候网络暴力真的很可怕。”女儿担心我是有原因的,她觉得我的人生之路实在平坦,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挫折,大多数时候都生活在称赞、鲜花和掌声当中,如果有人诬陷我或者给我泼脏水,我肯定受不了。
她很认真地对我说:“你看着是50多岁了,但是你很脆弱,有一颗玻璃心。”
我有些不服气。先生则在一旁补刀:“咱们这个年纪了,还是要低调啊!”
我知道他们担心我,但我也有坚持的理由,身正不怕影子歪,无畏所以无谓。
就这样,我开始做抖音,没想到第一条视频就火了。有些意外,也很开心。现在,我在抖音上发布了那么多条视频,收获了千万粉丝,虽然也有质疑我的人,但按比例来算,可能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几乎没有黑粉。
我也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也没有绝对完全的企业。面对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如何去做出调整,力求更加完美;如何做出回应,坚持自己的立场;如何去展现个人魅力和企业风采,才是蓝海党委书记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孔子曾说,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对工作要勤劳灵敏,说话更要小心谨慎。这是古人的智慧,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声音是有表情的

有人说,男人说话注重内容,比较理性,就像一篇论文;女人说话则更注重声音和语调的表达,比较感性,就像一篇散文。我觉得这样的比喻很贴切——在工作中,张总负责理性部分,而我负责感性部分,两人互补协作,说话的风格不同,声音也不一样。

声音是女人的第二张脸吗?
我看到网上有很多人说:声音是女人的第二张脸,声音好听的女人,十有八九是美女。
这一观点受到众多网友的点赞与认同。人们会习惯性地认为,好看的女人声音一定好听,就像看到观感不错的美食,我们都会下意识地将其与“色香味俱全”联系起来。然而现实却并非完全如人所愿。
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些相貌平平的女人,说话的声线细腻、甜美,而一些美艳动人的女人,张口却是雷公嗓,让人退避三舍。可见,人美并不一定声美, 但声美一定可以加分。
之前参加了一个活动,在电梯口遇到一位皮肤白皙、打扮时尚靓丽的女人。她容貌出众、体型婀娜,行为举止也很有“女神范”,在任何场合都会显得出类拔萃。
可当电梯下来,她开口说话时,我对她所有的幻想和期待都大打折扣。
她说:“我到12楼,请帮我按一下,谢谢你啦!”她的声音低沉沙哑,吐字一顿一顿的,有点像锯子拉过木头发出的嘎嘎声。
当然,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以声取人”。女人说话的声音甜美、性感、温柔、细腻,自然是好事;但天生嗓音粗犷、沙哑、低沉,也没有办法,哪怕通过长期训练,可以改变声线,听起来仍旧不够自然。
我们还应该分清楚:声音动听和说话让人感觉舒服,并不是一回事。
记得刚进入蓝海工作时,张总安排我去参加一个礼仪培训讲座。从大堂的海报上,我看到了一位身材苗条、气质出众的女讲师,年龄在40岁左右。一起参加培训的人都说,这位讲师好漂亮!我也觉得她好美,很期待见到她本人。
女讲师步态优雅地走上讲台,真像画中走出来的一样;她本人比海报更加美艳动人,引得台下学员连声欢呼。
然而,在她开口的一瞬间,大堂突然安静下来,大家的热情瞬间被浇灭,一种莫名的失落感萦绕在大家心中——谁都不曾想到,这样美得出尘的女子,声音却如此沙哑。
好在她的专业素养很高,音色虽然沙哑,仍掩盖不了她出众的气质。她说话时温柔、谦卑的态度,无时无刻不在诠释什么才是真正的礼仪。那一堂课,让我获益匪浅,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为什么有的人说话声音优美,却遭人抵触?为什么有的人说话声音不好听,却能让人信服、喜爱?
这与说话的态度和内容有关。
记住,声音是否好听,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即便我们无法拥有天生优越的噪音条件,也没关系,说话的态度是否真挚、谦逊,说话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才是关键所在。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人的表情不仅会挂在脸上,体现在肢体动作中,也会藏在声音里。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可以稍加掩饰,但你的声音永远不会骗人。很多时候,声音里的表情,比面部表情更加丰富多彩。
社交场上成熟老练的人,可以从他人的声音中听出很多东西,比如说话者的性格、阅历、修养、健康状态等。温婉的女人,说话柔声细语,不急不徐;刚毅的女人,说话语气坚定,不容置否;胆小的女人,说话轻声细语,字字斟酌;高傲的女人,说话声音洪亮,句句铿锵……
声音的传达,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与修养,能够对人产生最直接的冲击力和影响力。
有一次出差,飞机准点起飞,穿行在云层中,往下看是蓝天白云,往上看是艳阳高悬,真有一种天外有天的畅快感。
这时,机舱广播里突然响起了空姐的声音,无非是一些礼节性的问候与提示,乘客们习惯性地闭上眼睛,靠在座椅上,似听非听,我也收回了目光,开始闭目养神。
曾几何时,空中服务是服务行业最高级的代名词,但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空乘人员也不再是万里挑一,微笑变成了一种动作,问候变成了一种形式。如果缺少发自内心的热忱,说话的声音就会缺少灵魂和感情色彩。
空姐的播音结束后轮到机长发言。他的声音听起来有气无力,有几分疲倦,也有几分焦躁,仿佛都能看到他的脸上挂着一万个不情愿的表情。我皱了皱眉头,心想:这样说话,不如不说,听着影响心情,只会适得其反。
机长最重要的任务是开好飞机,至于他长得帅不帅,谁也瞧不见,只要能平稳起飞、安全降落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机长说话呢?可能是为了让乘客更加放心吧。可是听着广播里机长无精打采的声音,乘客们反而会担心他没吃饱、没睡好,对他的驾驶技术也会产生些许质疑。

声音也要有“度”
人人都爱声音甜美的女人,那么,是不是声音越甜越好呢?
显然不是。
说话的声音也要有一个“度”,不能太甜或太腻,否则听起来会让人不舒服。就像做菜,需要把握火候,不然即便使用同样的原料和调料,有的人做出来是美味佳肴,有的人做出来却难以下咽。
一次慰问员工时,我对一位保洁阿姨的声音印象特别深刻。她说话时,吐字的声调就像越剧里的对白,仿佛经过艺术加工一般,充满了韵律感,袅袅动听,听的人会觉得她说的话特别舒服,甚至可以从她的声音里听到热情、亲切和幸福感。
我觉得这样的“度”刚刚好,甜而不腻,令人回味悠长。

普通人不必刻意追求自己的声音多么优美、多么动听,用最自然的状态说话就好;作为服务人员,对自己的声音就要有所要求,甚至要像训练身体一样去训练声音,虽不必苛求美妙,但至少悦耳。
首先,咬字一定要清晰,字正腔圆,不能带地方口音;
其次,谈吐要自然流畅,感情真挚不做作,这样的声音才容易引起共鸣;
第三,要控制好语调和语气,要有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
最后,平时多注意自己的发音方式,更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别小看国学

山东是孔孟故里、儒家圣地,源远流长的国学文化滋养着一方厚土,也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山东儿女。蓝海集团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孕育而生,血脉中流淌着国学的基因。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标签,蓝海集团的标签是“以儒家思想为根基,建立具有蓝海特色的企业文化”。我们一直提倡员工“先做人,后做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做到庄重厚道、坚强刚毅、灵巧思辨,才能成为蓝海的可用之材。
多年以来,蓝海人坚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尤其从儒家文化典籍中汲取了不少营养。可以说,国学的因子浸润了每一个蓝海人的人格,优良的传统美德也在每一个蓝海人身上得以体现。

国学与蓝海文化相通
张总曾经说过:蓝海集团是“五代同堂”——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老一辈人和年轻人汇聚一堂,共同学习,一起成长。
蓝海集团曾立下一个宏伟目标:学十年国学,做百年品牌。
从2007年12月蓝海第一场管理人员《论语》培训开始,到2021年12月为止,已经度过了整整14个年头。企业文化中心统一组织集团管理人员和大学生学习国学,累积达百余次,各子公司、实体、部门层面的组织学习累积超5000余次。
在学习《论语》的头一年,张总亲自坐镇,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一种既笨拙又实用的方法。
在传统国学的熏陶之下,蓝海集团迅速发展,蓝海人的文化素质和内心修养不断提升。但无论蓝海发展多么壮大,蓝海人变得多么优秀,大家都不会忘记最初的使命——为社会提供优质资源,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为员工提供优质生活。这正是《论语》中所说的“修己以敬,修己安人”的精神。
蓝海也经历过最艰难的时期,蓝海人特别是管理团队,始终坚守岗位。大家凝聚在一起,荣辱共度,坚定不移,哪怕不能按时发放工资,仍旧兢兢业业,不离不弃,对蓝海充满了信任与感情,这不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君子喻于义”吗?
通过学习国学,大家的思想觉悟高了,精神境界高了,更看重人文的道义,而不是物质的利益,用张总的话说就是:大家明事理了,有格局了,有信仰了。
学海无涯,温故知新,蓝海人从未停下求学的脚步。从《论语》到《道德经》,再到诸子百家,从被动学习到习惯学习,再到主动学习,可以说,正是这种下学而上达的过程,造就了蓝海人的精气神。
当蓝海注入传统的风骨,企业文化也变得更加厚重。

一年一度的国学考试
蓝海人学习国学,并不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而是有考核的。
让我最记忆犹新的是2020年的国学考试。当时在蓝海御华,我一如既往来到考场,录了一小段视频,然后发布到抖音,这也是我入驻抖音的第一条短视频。
没想到,那条视频一经发布,就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评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千万粉丝通过我的抖音知道了蓝海,了解了蓝海,关注和支持着蓝海,也知道蓝海崇尚国学,每一年都有国学考试。
当然,考试只是一种督促与检验,真正的喜欢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好成绩只是试卷上的评分,好心态才是工作和生活的真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人问我:“只要在蓝海工作,就必须学习国学,必须参加考试吗?”
我摇头回答:“我们只是倡导,不是硬性要求。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硬要员工读书考试,恐怕效果不好,还可能适得其反。但我们对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是有要求的,必须要读书,指定读哪本书,还要写心得,在会议上发言。”
企业文化中心经常组织大家学习国学,有一次的内容是学党史。我到现场查看,点到谁,谁就发言。有人被点到了,支支吾吾,说得不够流畅;也有人对答如流,甚至有人主动举手发言,看来是用心学习了。
很多人都说,在蓝海当管理人员很不容易,要像学生一样,每个月都考试。事实就是如此,你想晋升,就必须学习,这也是张总提出的“有为才能有位”。只要你有才能,就不必担心没处发挥。
对于普通员工,我们则没有太硬性的要求,只是倡导他们多看书。每年,蓝海都会评选“最美宿舍”、“最美笑容”等,奖励就是发一套书。平时,企业文化中心还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演讲、征文比赛等。用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大家学习国学。
现在进入蓝海集团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经常会对他们讲:“未来你想进步,想升迁,就必须要学习。我们有一个‘大学生国学班’,你不是经理,也可以报名。”那些自愿报名的年轻人,大多对未来抱有憧憬,从做员工时开始学习,一点点进步,一步步攀升,前程一片锦绣。

蔚蔚蓝海,因为国学渗透,变得厚重绵长;蓝海人,因为学习国学,变得“明于理,合于规,勤于事,精于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学到的可能只是皮毛,但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希望蓝海人在一年又一年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杏子有青黄,雅俗可共赏

我家小院里种了各种花草树木,有桃、杏,也有牡丹、芍药,还有月季、木香。
春天一到,草木复苏,芽点便像鞭炮一样炸开,或破土而出,或摇曳枝头。那种生命力,会让人看到欣欣向荣的希望。尤其是雨后的清晨,绿叶叠翠,繁花似锦,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花草的清香。当我出门路过小院时,总会不自觉放慢脚步,流连于此情此景之中。
有人说,养花养草是一件“雅事”,我却不这样认为——很多人,或许只看到花开时有多美丽,果熟时有多香甜,却不知养护的过程有多艰辛。平时里的浇水、施肥、修剪、除草、松土都是“俗事”,需要付出耐性、热情、体力和泪水。
赏花品果的确算“雅事”,但在我的小院中,雅俗却是不可分的整体。
小院里,春、夏、秋三季,可观花、可赏叶,随便一处小景都美不胜收,唯独冬天萧条,宿根花草的地面部分都枯萎了,果树也掉光叶子,开始休眠,在北方的严寒中酝酿春梦。
曾有朋友提议:“为什么不在院子里种上一株腊梅,那样冬天也有花看啦!”
我说,院里没有地了,想种也种不下。而且,北方的冬天本来就是那个样子,秋收冬藏,该枯萎的都枯萎了,虽不见绿树繁花,但花草果树都在默默生长,积蓄养分,也值得欣赏。如果在枯槁的小院里开出几朵梅花,反而觉得很突兀。
在我的小院中,有名贵的牡丹芍药,也有公园、绿化带中常见的鸢尾花。
女儿问我:“那个鸢尾花到处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扔在路边都没人捡,你干嘛把它们种在院子里?”
我说:“因为我特别喜欢啊,看着那些蓝色的花儿成片开放,我觉得特别美。”
在我家门口,种了几棵红色的月季,还有一棵白木香。家里的长辈说,门口种白色的花不好,可是它已经爬了门廊上,有好几米高,开花的时候一簇族聚在一起,远远看去就像一片白色的花海,清香扑鼻。我对于花草的态度,无论它们是否名贵稀有,是否寓意吉祥,我自己喜欢就行了。
生活中很多事情不都应该如此吗?遵从自己的内心,无论高雅或通俗、名贵或卑贱,只要自己喜欢就好。大众的眼光只能代表大众,而你的眼光代表你自己。

青杏挂枝头,黄杏落满地
小院里除了有一棵桃树,还有一棵杏树,它算是“奉旨”栽种的。长辈们都说杏树好,庭中有杏树,兴旺又发达!我对杏树没有偏爱,但仍悉心照料,看着它茁壮成长。
杏花不比桃花逊色,它的花红白相间,恍如胭脂万点,占尽春光。我仔细观察过杏花,它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花瓣缓缓展开时,颜色也慢慢变淡;花落之时,就变成了一片雪白。这种红白相间的搭配与转变,是大自然最美的画作。杏子成熟的季节,青杏挂枝头,黄杏落满地,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今年春天,杏子挂满枝头,一夜风雨过后,院子里落满了杏子。
助理来接我,惊讶地说:“书记,你过来这边看看,两天不在家,那个杏掉了一地。”
我走过去,看见满地都是金黄的杏子,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助理说:“昨天晚上风大,一吹,掉下来了。”
我蹲下身子,捡起一枚黄杏,十分惋惜地对助理说:“你知道吗?这就叫‘夜来风雨声,杏落知多少’。”
助理笑道:“有文化就是好啊!”
我问助理:“你怎么说?”
助理不假思索回答:“我说,黑夜刮大风,满地落的都是杏。”
我被逗乐了,夸了他几句,接着问:“你有没有发现,这满地的杏说明了一个道理:不管是人或物,都应该有自知之明。你看,杏子落在石头上,摔得面目全非、遍体鳞伤,这叫硬碰硬;你再看,那边的杏子落在草地上,却完好无损,这叫软着陆。这说明什么呢?”
助理回答:“人不能死犟,不撞南墙不回头啊!”
我又笑了,然后走到墙角,望着伸出墙外的杏树枝,调侃说:“你看这个,这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你们那边怎么说?”
助理也笑了,附和道:“我们那边说,六月六苞谷秀,满枝的梅杏爬墙头。”
我听完后连声夸赞:“可以啊,话糙理不糙!”
语言的艺术就是这么神奇,不是只有阳春白雪才能称为高雅,不是下里巴人就代表俗气。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抱着欣赏和求同存异的目光,雅俗共赏。
雅,是风花雪月江夜船,俗,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一个人活着,离不开高雅的精神追求,也离不开基本的吃喝拉撒。无论在文化还是艺术领域,雅和俗都是并存的,有高雅的艺术,就有通俗的艺术,两者都会有出彩的地方。
当我看到满地黄杏时,会联想到一些诗句,会觉得诗中的意境与此很贴切,也很美;当助理看到同样的景象时,则会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表达。这两种表达不都很棒吗?杏子尚且有青有黄,文化和艺术的包容性,自然允许高雅与通俗的并存……

诗词中的雅与俗
从小我就对中国古诗词情有独钟。每次看到自己喜欢的诗句,都会摘录下来,没事就读读。有的诗句熟记于心,在平时交流或者脱稿演讲时,总能用得上。
这就是我的说话风格,但我不会刻意引用诗句,让别人难以理解,还是更倾向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这样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比如,在参加“我是安英,家住东营”活动的时候,主任给我准备了很多诗词,但我选的是自己熟知的、别人也容易理解的句子,最后只留下三句:第一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二句是三毛说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第三句是说庐山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横看成岭侧成峰”。
我觉得这样的表达完全符合“雅俗共赏”的原则。古代诗词本身也是雅俗并存的,有的言辞高雅、意趣深远、清新脱俗,称之为“雅”;有的语言直白、直抒胸臆、通俗易懂,称之为“俗”。虽然古代诗人更多是尚雅避俗,但在现代社会,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恐怕也没有多少出路吧!毕竟,俗有俗的烟火气,淳朴的乡音或街上的叫卖声、吆喝声,同样具有魅力。
人生百态,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心,能否在高雅或通俗的事物中找到共鸣。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