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編輯推薦: |
1、收录启功谈中国书画的文章,引导读者赏析中国书法名画。通过细致的讲解,使普通读者也能看出门道。
2、附大量精美插图,使读者足不出户,欣赏到书法名画细节。
3、排版精良,图文结合,并对书法名画进行拆分讲解,比一般美术史书籍更好读。
4、在启功先生的文章之外,又围绕书画作补充大量趣味知识,讲解中国书画史常识,使全书内容更丰富充实。
|
內容簡介: |
书画艺术是我们的国之精粹,亦展现文人风骨。启功先生既是教育家、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也是独步当代的大书法家、继承了中国文人画优良传统的画家,堪称诗书画三绝。他将学术与艺术相贯通,将传统文化的深厚素养与敏锐准确的艺术鉴赏眼光完美结合,成为古书画鉴定的通人。
本书分为六个篇章,既有古书画鉴定方面令人心折赞叹的精深研究、独到见解,也有对整个书法史的深入解析、透辟之论,其《论书绝句》及口释就是一部简明的中国书法史。同时还有怀念吴镜汀、溥心畬、齐白石、李叔同、台静农、赵朴初先生的文字,朴实平淡之中勾勒出一代大师的风范,仁者永怀无尽意,令人无限向往.
|
關於作者: |
启功(1912—2005),字元白,又作元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书画家、古典文献学家、古书画鉴定家,被誉为诗、书、画三绝。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
目錄:
|
第一章 概 论
书画鉴定三议 3
鉴定书画二三例 10
故宫古代书画给我的眼福 15
◎第二章 书 法
《平复帖》说并释文 27
晋人草书研究——一九四二年在辅仁大学的讲演 32
米元章书《智慧清净经》 36
论怀素《自叙帖》墨迹本 39
李白《上阳台帖》墨迹 51
《太白仙诗》辨伪 55
旧题张旭草书《古诗帖》辨 60
赵松雪行书《千文》 69
从《戏鸿堂帖》看董其昌对法书的鉴定 71
◎第三章 启功口释论书绝句
引 言 81
论书绝句 84
◎第四章 绘 画
山水画南北宗说考 261
山水画南北宗说辨 275
唐末到宋初的几位山水画家 288
李唐、马远、夏圭 294
宋赵佶摹唐张萱《捣练图》302
米 芾 画 305
谈南宋院画上题字的“杨妹子”308
黄子久《秋山图》之真伪 314
戾 家 考 —— 谈绘画史上的一个问题 317
王石谷临黄子久《富春山居图》残卷 324
画 中 龙 327
◎第五章 怀 人
忆先师吴镜汀先生 337
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 339
记齐白石先生逸事 356
谈谈李叔同先生的为人与绘画 362
平生风义兼师友——怀龙坡翁 369
仁者永怀无尽意——回向赵朴初先生 371
◎第六章 启功书画
漫谈启功先生的古书画碑帖鉴定 王连起 377
启功书画作品 393
|
內容試閱:
|
唐末到宋初的几位山水画家
风景画到了唐末、五代和宋初,在过去原有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大步,出现了并不局限在作为人物布景而是突出地描写美丽山川的“山水画”。在这个时期里的著名山水画家,应该首推荆浩。
荆浩,字浩然,山西沁水人,生卒年无考。据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所记,可以见得他主要活动的大概时间(刊在“唐末二十七”里)。他的身世,历史上的记载也比较简单。他自号“洪谷子”,据说是因为躲避当时军阀割据所造成的战乱隐居太行山的“洪谷”而起的。那么这位大画家所以集中力量来歌颂伟大的山河的思想倾向,很可以从这一点上来推知。他曾把画山水的方法写成了一卷《山水诀》教给后人。他很自负地说过:“吴道子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他自己却要兼有二人的长处。我们可以理解他说这个话并不是专为菲薄老辈,而是强调绘画表现手法应该有最完美的要求。当然,创作的进步绝不仅仅限于笔墨的讲求,可是这一问题的提出,却反映了绘画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在这时候已有相当高度的发展。
荆浩的遗迹流传到今天的,要数《匡庐图》。画上有宋人题记,审定为真迹。这幅画的构图,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上应该算是一种创造。他把从不同角度上观察来的山石、树木、人家、路径……曲折繁复的景物巧妙地安排在一个长幅里,同时更具体地显示出主山的巍峨高耸,写出了庐山的秀拔。这种主题鲜明、效果显著的作品,不能不说是荆浩在古典艺术传统里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究竟荆浩还是初期的山水画专家,这幅《匡庐图》在表现的技法上,还一定程度上给人一种板滞的感觉。传为荆浩所作的《崆峒访道图》,也是一幅较古的山水画。此外,大抵都是元明以来的伪作了。
荆浩的徒弟关仝(又写作同、穜),长安人。他学习并且发展了荆浩的特长。宋人说他画的山水是“石体坚凝,杂木丰茂”,这说明他的作品对于对象的质感、量感是有所体现的。我们从保存下来的关仝作品《山溪待渡图》上看那湿润厚重的山石和茂密的草树,觉得宋人的评论是很恰当的。这幅画全图不作细碎的写景,只作简括的开合,使观者如同站在深山大壑之中。《待渡图》比《山溪待渡图》取景更近些。宋人说关仝喜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渔市山驿”,“使见者悠然如在灞桥风雪中”,类似这样的真实感受,我们在《待渡图》中是完全可以体味到的。关仝的成就,比起荆浩,是有显著进步的。我们从记载上知道他一方面学习荆浩,但并不受一家的成法所拘,同时还汲取了毕宏的长处。宋人说他的画“笔愈简而气愈壮, 景愈少而意愈长”,这是指他作品中的概括性与构思而言的。
和关仝同时的江南的山水画家,首先数着董源。董源(又作元),字叔达,钟陵人。曾作南唐的“后苑(北苑)副使”,所以被称为“董北苑”。历史记载他善于写“山水江湖、风雨溪谷、峰峦晦明、林霏烟云,与夫千岩万壑、重汀绝岸”。流传下来的董源的许多作品中,以《潇湘图》较为著名(尤其是明清以来)。这个短卷,描写江岸洲渚之间的渔人、旅客的各项活动。这幅画,不画水纹,只用荡漾的船只和摇曳的芦苇就衬托出江面的空阔;不勾云纹,多留山头空白,以碎点来表现朦胧的远树,云烟吐吞,远处山头,沉浸在一片迷茫中。宋人说董源作画并不模仿别人,而能“出自胸臆”,“使览者得之,真若寓目于其处”。又说:至于“足以助骚客词人之吟思,则有不可形容者”。实际上,他的作品不但是“足助吟思”,它本身就是美丽的诗篇。关于这一点,绝不仅仅是董源一个人的特长,而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优秀传统。
李成,字咸熙,因为住在“营丘”地方,被称为“李营丘”。历史上说他“志尚冲寂,高谢荣进”。王公贵戚请他作画,他全都不答,在当时鄙视富贵,不肯同流合污,是个有相当骨气的人。他画山水,在北宋初期被推为“古今第一”。《宣和画谱》详尽地记载他擅长描写“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雪雾之状”。可见他所作的风景画内容是如何的广阔和丰富了。李成的真迹流传绝少,在当时已经有很多的“仿品”。现在保存的宋画中有他和王晓合作的《读碑窠石图》,可以从而窥见他所画树石的风格。又有《小寒林图》,也能帮助我们了解李成的山水画作风。
范宽,原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人。因为性情宽缓,不拘世故,所以诨名为“宽”。常往来长安、洛阳间,是北宋前期的山水画名家,他最初曾经模仿李成的画法,后来自己叹息说:前人的画法,是从物象上直接画下来的,我与其模仿古人,何如直接描写大自然!因此便跑到终南山里住下,虽雪寒、月夜都不能停止他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活动。宋人论到他的作品,说他不但能写山水的面貌,而且是善于与山水传神。又说李成的画“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的画“远望不离坐外”,因为山水画遥远的距离固然难于表现,而那山川雄伟气势的“逼人”也是很难表现的。我们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雪山图》和《临流独坐图》里,都可以看到这位大艺术家是怎样表现了关中一带的山川特点、怎样为山水“传神”。至于范宽的《临流独坐图》,不但写了突出的、坚实的山石, 还更写了深邃的、虚空的溪谷和云气。这画比起《溪山行旅图》来,由于描写对象的不同, 笔墨、构图和全部风格上都有一定的差别,使我们从这里认识到现实主义的艺术家是怎样用恰当的形式来表达不同的内容,也认识到范宽由于“师自然”所得到的艺术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