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 全书文献扎实,考据严谨,引用规范,通篇读来,古文底蕴扑面而来。同时文中涉及较多珍贵字画、印章,兼具考证与鉴赏趣味。
★ 中国绘画史上的热门题材之一——“水村”
中国绘画史上有很多题材,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历代画家笔下,那些寄寓了士大夫精神追求的生活意境——如王摩诘之“辋川”、赵千里之“桃源”、董北苑之“潇湘”、黄子久之“山居”等——尤受青睐,摹之仿之者,代不乏人。
本书所涉之“水村”在汾湖,位于今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交界处,传说是吴、越之界河,到宋元时代,汾湖已经成为江南名胜,文人墨客,吟咏徜徉,往来不绝。
★ 赵孟頫心中的“桃花源”
《水村图》所绘,无疑正是赵孟頫心中的“桃花源”——江南水乡山村之平远风景。沙洲低峦,远汀断渚,疏林野树,平远幽深,水致细密,渔舟唱晚,意外造境,苍翠空灵。此图折射出元初山水画的新面貌,即改变了以往描画名山大川、高石巨窠之成例,转而侧重于对田园风光、隐逸生活之摹绘。用笔多取披麻皴,淡墨点苔,枯笔横扫,景致萧疏淡远,线条流畅清晰,韵味含蓄而丰富,意境旷远而超脱。
《水村图》的情境,本亦是赵孟頫心中所追求之恬淡、平静、诗意之理想生活。纵有功名心,不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士林目为重宝的赵孟頫《水村图》为引子切入。赵孟頫《水村图》是赵孟頫为隐居在汾湖的钱重鼎所绘,自元至清初三百年,流传有序,名家题跋,累累可见,是国宝级的中国名画,因而后世迭有以此为母题和蓝本的摹、临、仿作。本书所探讨的《水村图》,即是以包括赵孟頫《水村图》在内的以汾湖水村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其形式为手卷,同时对历代之摹本(形制不一)也稍作介绍,但不计幅数。
本书开篇沿着谁绘“水村第一图”的疑问展开,通过对赵孟頫《水村图》创造背景之考察、历史递藏之钩索、揭裱重装之探求、后世影响之梳理,比勘文献与画本,解读题诗与题咏,发现问题,追踪线索,寻求思路,并探讨“水村”这一绘画主题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追求与美学思想。同时将赵孟頫与李含渼《水村图》的款识与题诗作为附录,列在全书之末,以供读者参考。
|
關於作者: |
俞国林,笔名个厂,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华书局副总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清初文学、近现代学术史。撰作、点校有《仰顾山房文稿》《吕留良诗笺释》《吕留良全集》《四书讲义》《贻安堂诗集》《冷庐诗全集》《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蜀道难》等。
|
目錄:
|
弁言
谁绘“水村第一图”
道人与山水
流传与“三进宫”
一、元明与清初 二、第一次入宫
三、第二次入宫 四、第三次入宫
题咏、印章与揭裱重装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馀 论
附 论
后世之临、摹、仿
一、沈 周 二、文徵明
三、文 嘉 四、董其昌
五、王时敏 六、禹之鼎
七、王 翚 八、恽寿平
九、王 荦 十、李世倬
另一元人本
重绘了多少卷
一、徐釚绘本 二、李含渼绘本
三、梅庚绘本及其他 四、馀论
何谓“水村第二图”
流风馀韵
一、郭麐绘本 二、许铨绘本
三、吴穀祥绘本 四、周斌绘本
附 录
赵孟頫《水村图》款识与题诗
李含渼《水村图》款识与题诗
参考文献
跋 四则
|
內容試閱:
|
《水村图》是一幅长长的手卷,纵24.9厘米 横120.5厘米,画的是水墨山水,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描绘的是朋友隐居的地方的风光,那里有江南山村水乡的平远小景。沙丘低峦,疏树荒村,渔舟出没,远山近物均在烟雨之中。明代大画家董其昌曾这样评述说“此卷为子昂(孟頫)得意之笔,以其萧散荒率,脱尽董、巨窠臼”。意思是说,赵孟頫此画的技巧和风格,已超越了五代时期山水画大师董源、巨然的传统规范。正是这样一幅淡雅的水墨作品使宋代绘画精致的描绘传统成为了过去,代表着元代初期山水画的新面貌。如果我们将目光聚集于画面的细部,我们会发现画中的线条已改变了过去常用的均匀流畅的线条,变化的如同书法一般的丰富。毛笔与纸面接触的痕迹是如此疏松而轻盈,恰如中国文人淡雅的心绪,如歌如梦。
《水村图》的珍贵,除了艺术上的成就以外,还在于其难得的历史价值。从这卷画完成到现在六百余年间,题咏不断,连篇累牍,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清晰异常的流传史,对于作品和画史的研究的意义非同小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