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春秋穀梁传集解》,东晋经学家范宁撰。该书兼采诸家训释,对《穀梁传》揭示的例法与大义做了进一步铺陈与申发,是今存最早的《穀梁传》注本,史料和学术价值巨大。本书是对范宁《集解》的整理和补注,在范注基础上,进一步疏通文意,补充例证,阐释经传义例。此次补注,以宋刊十行本《春秋穀梁传注疏》为底本,以唐石经本、《四库》本、钟文烝《补注》本等为校本。
|
關於作者: |
范宁,字武子,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人。东晋著名经学家,推崇儒学,反对玄学,著有《春秋穀梁传集解》等。
杨鹏,男,甘肃兰州人,毕业于兰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目前供职于兰州市文化局,兼任苏州云行书院教职。长期致力于先秦儒家典籍的整理与研究。
|
目錄:
|
前言
量海堂序
自序
春秋穀梁传集解序
卷一隐公(元年至三年)
卷二隐公(四年至十一年)
卷三桓公(元年至七年)
卷四桓公(八年至十八年)
卷五庄公(元年至十八年)
卷六庄公(十九年至三十二年)
闵公(元年至二年)
卷七僖公(元年至五年)
卷八僖公(六年至十八年)
卷九僖公(十九年至三十三年)
卷十文公(元年至八年)
卷十一文公(九年至十八年)
卷十二宣公(元年至十八年)
卷十三成公(元年至八年)
卷十四成公(九年至十八年)
卷十五襄公(元年至十五年)
卷十六襄公(十六年至三十一年)
卷十七昭公(元年至十三年)
卷十八昭公(十四年至三十二年)
卷十九定公(元年至十五年)
卷二十哀公(元年至十四年)
|
內容試閱:
|
《孟子·滕文公下》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又云:“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春秋》一经,由于向来被认为是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具备微言大义的特殊性,因此,作为儒家经学的重中之重,一直受到古今学者的重视。同时,也正因其特殊性,使得《春秋》经在最初的流传过程中,为避免曲解失真,故而非常重视师法授受。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序》、唐徐彦《春秋公羊传注疏》引戴弘序云:“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其子平,平传与其子地,地传与其子敢,敢传与其子寿。至汉景帝时,寿乃共弟子齐人胡毋子都著于竹帛。”唐杨士勋《春秋穀梁传注疏序》云:“穀梁子名淑,字符始,鲁人,一名赤,受经于子夏,为经作传,故曰《穀梁》。传孙卿,孙卿传鲁人申公,申公传博士江翁。其后,鲁人荣广大善《穀梁》,又传蔡千秋,汉宣帝好《穀梁》,擢千秋为郎,由是《穀梁》之传大行于世。”又云:“仲尼卒而微言绝,秦正起而书记亡。其《春秋》之书,异端竞起,遂有邹氏、夹氏、左氏、公羊、穀梁五家之传。邹氏、夹氏口说无文,师既不传,道亦寻废。左氏者,左丘明与圣同耻,恐诸弟子各安其意,为经作传,故曰《左氏传》。其传之者,有张苍、贾谊、张禹、翟方进、贾逵、服虔之徒。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左氏》不得立于学官。至平帝时,王莽辅政,方始得立。”《汉书·艺文志》亦载“《公羊》、《穀梁》立于学官,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
五传之学,流传至今,唯存三传,可见师法授受之道,在《春秋》经最初的传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师法淹埋,则学说亦渐式微,甚至失传。但三传虽存,命运迥异。其中《公羊》、《左氏》二传,或以师法振铎,或以事备富丽,自古便有“显学”之号,治之者众,代代不绝。唯《穀梁》之学,反因文平意淡,常被学者轻视,待若鸡肋,乃至有“孤微”之号。虽旧有师法,却流于浅末,即使列为学官,亦始终不比《公》、《左》之显。直至东晋大儒范宁奋为作《春秋穀梁传集解》之后,《穀梁》师法乃得以总结,形成大观。及范宁卒后,学者囿于成见,仍多务《公》、《左》,致使《穀梁》之学再度沉寂。后世即便稍有注本,但以其学久废,注者多荒师法之正,而逞己意之偏,遂致本元更隐,学栋愈擘,《穀梁》几成绝学。
本人自幼承父亲杨龙先生严格教导,通读并抄写十三经,后积全部精力于《春秋》三传,尤爱《穀梁》温文清婉之风,于是覃思七载,奋笔三年,作成《穀梁集解补注》。
《补注》之作,立本范君《集解》,义理上以礼法为核心,同时又详考古说,察证群典,取迹汉魏,参差明清,目的在于切原《春秋》经法与师法,回归《春秋》之本质。训诂上遵从传统训诂方法,目的在于接续先贤文统。
《补注》以宋刊十行本《春秋穀梁传注疏》(《监本附音春秋穀梁传注疏》)为底本,以钟文烝《补注》本为主校本,以唐石经本、《四库》本为参校本。凡经文、传文、集解文字,皆据原本而录,不轻加改易,力求存原本面貌。其中异体字一般改为规范用字。训文中所引经、传、集解文字,亦如是。对底本所用通假字,一般保持原字不变。遇经、传所用避讳字,皆改回本字。对经文、传文、注文若有所校勘,需说明者,皆以脚注形式另出校记,以作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