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NT$
1390.0
《
后希腊化哲学:从斯多亚学派到奥利金的发展研究
》
售價:NT$
349.0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NT$
295.0
《
第二人生:找到重新定义人生的智慧
》
售價:NT$
440.0
|
編輯推薦: |
瓦当上的绘刻内容,多为四神、鸟兽、植物、云纹等,而将戏剧中的人物绘刻在瓦当上却很罕见,这一现象独在浙江温州古建筑中发现,而且非常普遍,这种画在瓦当上的戏曲,或可作为温州是南戏发源地的一个佐证。
|
內容簡介: |
本书对温州发掘、发现的绘刻有戏曲人物的瓦当展开分类研究,全书内容分两大块,上部为个案研究,将所发现的1200余枚瓦当进行断代,类定为144个款式,对每种款式的瓦当进行内容还原,通过戏剧史和文化辨析,确定其中人物和戏剧场景;下部则是对戏剧瓦当研究中的理论问题的探讨,回答为什么在温州瓦当被挂上檐头,又为何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等等。书后将这144款瓦当作了年代列表。本书所涉课题对于丰富戏剧史研究很有价值。
|
關於作者: |
林成行,浙江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戏曲史与南戏理论研究,尤其是研究温州建筑上的瓦当图案与戏曲的关系,发表一系列成果,诸如《明清时期温州戏曲瓦当述略》(《中华戏曲2006)、《赵氏孤儿题材戏曲瓦当与明人改本戏文<八义记>》(《中华戏曲2012)、《小瓦当大世界,温州屋檐上的瓦当》(《中国文化遗产2010)等。
|
目錄:
|
序:戏曲瓦当的发现和研究 / 廖奔
引论 /001-013
1、印在瓦当上的南戏
2、六百年来何以熟视无睹
3、本著作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4、本著作的基本内容与观点
第一章 温州瓦当戏曲特征 /014--073
第一节 样态化脚色造型 /015-029
第二节 类型化行当组合 /030-039
第三节 程式化做打套路 /040-047
第四节 规制化服饰穿戴 /048-064
第五节 固定式勾栏背景 /065-073
第二章 戏曲瓦当演剧形态 /074-152
第一节 讨彩戏仪式性表演 /075-089
第二节 选本、选折为主搬演 /090-122
第三节 诸般百戏技艺穿插融入 /123-134
第四节 各种戏俗、说唱文艺竞呈 /135-152
第三章 瓦当戏曲还原解读 /153-212
第一节 直观可读——百戏、仪式戏还原 /154-160
第二节 “排他”解读——部分折子戏还原 /161-165
第三节 “集体记忆”与“集体可读”还原 /166-168
第四节 借助道具形象特征解读还原 /169-175
第五节 假借与转注解读还原 /176-179
第六节 比较“兄弟”艺术遗存解读还原 /180-186
第七节 “一剧多折多款”连环解读还原 /187-192
第八节 “一剧一折多款”重复解读还原 /193-196
第九节 “一款多版”重复解读还原 /197-201
第十节 泛性、包容性解读还原 /202-204
第十一节 待解读 / 205-209
第十二节 用“勾栏”和讨彩语来补证 /210-212
第四章 戏曲瓦当与瓦当戏曲的断代 /213-247
第一节 翻本、仿本与祖本 /214-230
第二节 祖本瓦当的两种时间表现 /231-240
第三节 两种时间表现为绝对年代与相对时代 /241-243
第四节 用绝对年代与相对年代为瓦当断代 /244-247
第五章 瓦当出像、戏目还原与断代一览 / 248-252
一、凡例 / 248-248
二、瓦当出像、戏目还原与断代一览表 /249-252
附录:南戏瓦当图考六例/ 253-321
A、《由“赠金”瓦当及版图论〈金印记〉演化》 /254-267
B、《赵氏孤儿题材戏曲瓦当与明人改本戏文〈八义记〉》/268-281
C、《古本<琵琶记>在瓦当上有新发现》 /282-291
D、《昭君戏文瓦当与祁彪佳“明妃从来无南曲”》 /292-305
E、《温州瓦当蹴鞠图》 /306-309
F,《小瓦当大世界,温州屋檐上的瓦当》 /310-321
结语 /322-330
主要参考及征引文献
|
內容試閱:
|
廖奔序:戏曲瓦当的发现和研究
十几年前,林成行先生拿来几页温州瓦当拓片,说内容是戏曲图案,引起我极大兴趣。若其说成立,瓦当种类和戏曲文物种类中又多一项内容矣。
瓦当是中国古建筑里用于覆盖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垂片,上面通常铸有图案或变形文字,内容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动物纹、文字纹等,起到建筑装饰的作用,因而成为独特的房屋构件。今见最早的是陕西扶风出土的西周素面半圆瓦当。汉代瓦当工艺极大发展,或铸文字如“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与天无极”等,或以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以及云纹等为纹饰。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繁兴,莲花纹类瓦当盛极一时。宋代多见兽面纹瓦当,明清多见蟠龙纹瓦当。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时发雨霖,对房屋的瓦当构件有防风挡雨的实用性要求,因而与北方瓦当偏小不同,早在宋元时期就因地制宜制造出了形大、幅宽、框方的花檐瓦当。而林成行先生发现温州乡间这些人们熟视无睹的瓦当里,蕴藏着独特的文化内涵——铸有戏曲人物图案,他希望发掘出其历史意蕴,向世人展示一个未知的文化遗存。他因而开始了20年孤独的田野调查和艰辛的搜集研究工作,踏遍温州300多个乡镇4000多个村庄,从古旧民居、宗祠、庙宇、戏台、路亭等房屋建筑的檐头或坍塌瓦土里,采集与挖掘各种明清花檐瓦当千余片。长久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皓首穷学,终于聚沙成塔、集丝为茧,他来到了收获季节。
经过对温州市、浙江省和全国各地的调查,林成行先生发现,到目前为止,戏曲瓦当仅出现在温州几县,大多出现在城镇和沿江平原的村落,其它地方则不多见。明清时期,戏曲装饰几乎无处不在——建筑梁栋檐角、门窗隔扇,居室书案桌椅、牙床屏风,日用漆器竹编、箱柜奁盒,服饰围裙兜肚、顶帽底鞋等等,但瓦当上通常没有戏曲内容。唯独温州,把戏曲装饰在了瓦当上,使之日复一日地茕茕望月。
怎么知道这些瓦当上的人物图像是戏曲人物呢?林成行先生首先依据的是田野考察中发现的民间记忆。例如他在永嘉王氏家族听到了“王氏瓦”的传说——当地民间传说瓦当中人物乃南戏人物王十朋,在永嘉雕刻作坊和瓦窑址听到了“太平瓦”的传说——据称瓦当内容系戏曲故事姜太公钓鱼。又如制瓦工匠说瓦当花版出自戏文——这些应该是民间记忆对于瓦当内容的诠释。
其次,就是对于瓦当图像仔细考察辨认、对比参照。材质所限,瓦当图像过于简单粗糙,不易辨识,加之瓦当铸造时期当地流行戏曲声腔及其盛行剧目也已经被岁月遮掩,难以考索。这给研究增加了困难,也是林成行先生最下功夫、力争夺路而出之处,其结晶就成为今天的著述成果。
温州发现戏曲瓦当有着戏曲史的象征意义。温州在南北宋之交时产生了南戏,形成中国最早的成熟戏曲形态,并且创作出最早的南戏作品《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张协状元》,而南戏的嫡裔在明清时期演变成了全国各路声腔剧种,唱遍了大江南北。元末又有温州人高则诚写出传奇《琵琶记》,成为流行最广的戏出,后来被全国戏界奉为“戏祖”。近代以来,温州盛行剧种有瓯剧、和剧、高腔、木偶戏等,并长期保存了永嘉昆曲。温州成为戏曲兴盛最早也是最久之地,在这里发现戏曲瓦当,体现了戏曲对民俗的深远影响,恰可反证温州的戏祖地位。而林成行先生在瓦当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揭示戏曲史的演变轨迹,探查温州不同时期流行腔种和剧目的情形,我期待着他这方面研究能为人们认识温州戏曲史脉增添积累。
过去人们对瓦当的研究,多注目于战国、秦汉时物,后世因民间陈陈相因,瓦当不再受到关注。而艺人绘铸瓦当,其内容来自代代师徒相传和口传心授,往往不知其所以然。林成行先生的工作,为瓦当研究和戏曲文物研究打开一个新的视角,弥补了以往学术之阙,颇有时代价值和意义。
2015.1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