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女性心理学

書城自編碼: 374635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女性心理學
作者: 程玮 李靖洁
國際書號(ISBN): 9787307226852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4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舍不得星星:全2册
《 舍不得星星:全2册 》

售價:NT$ 356.0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知宋·宋代之科举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21
《 女性心理学 》
+

NT$ 247
《 每天学点心理学:改变女人一生的20堂心理课 》
+

NT$ 312
《 无所畏惧:颠覆你内心的脆弱(直面自己的脆弱不是弱者的行为,反而是一种勇气的体现。) 》
+

NT$ 273
《 懂心理的女人才幸福 》
+

NT$ 472
《 因为我是女性:如何深度疗愈代际创伤 》
+

NT$ 325
《 把自己的愤怒当回事:写给女性的情绪表达书 》
編輯推薦:
理由1:科学性与实践性
本书系统阐述女性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内容简明严谨,数据考证可靠。此外本书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学习者能有效地学以致用。
理由二:系统性与针对性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资料充实,力求点面结合,系统性与重点突出有机统合。此外本书力图贴近学习者和教育教学实践,启发读者思考、建构相关知识,培养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理由三:前瞻性与新颖性
本书力求突出“新”,补充国内外心理学涉及女性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此外,本书结构和内容新颖,融合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两性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
內容簡介:
本书以女性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作为支撑,以女性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为主线,基于女性身心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阶段性特征,重点引入大量的案例和研究资料,以及男女两性的差异化分析,旨在通过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及针对性的内容学习,帮助读者系统了解女性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不同心理问题上表现出的性别差异性,进而能从女性心理视角获取理解人类两性关系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關於作者:
程玮,女,教授,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广东白云学院副校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出版著作12部,其中专著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近10年来负责或参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教学和科研成果获奖20余项。
李婧洁,女,讲师,硕士,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现广东培正学院应用心理系主任,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省高校注册心理咨询师。长期在教学一线讲授《女性心理学》,参编教材2部,参与或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余篇。
目錄
《女性心理学》目录:
章 绪 论 ............................................................................................001
节 女性问题发展历史 ............................................................................001
第二节 女性心理学简史、学科性质及发展趋势........................................015
第二章 女性的生理 ...................................................................................024
节 基因与荷尔蒙 ....................................................................................024
第二节 幼儿、儿童及青春期........................................................................030
第三节 避孕、妊娠与分娩 ............................................................................042
第四节 更年期 ................................................................................................053
第三章 女性的信息加工..........................................................................062
节 感知觉 ................................................................................................062
第二节 意识、注意和记忆 ............................................................................071
第三节 思 维 ..................................................................................................075
第四节 语 言 ..................................................................................................086
第四章 女性的动机、意志与成才 .......................................................100
节 动机和意志 ........................................................................................100
第二节 女性的成才 ........................................................................................109
第五章 女性的情绪和情感 .....................................................................117
节 情绪和情感 ........................................................................................117
第二节 女性不同发展阶段的情绪和情感....................................................130
第六章 女性的能力 ...................................................................................149
节 能力及两性的差别 ............................................................................149
第二节 性别刻板与女性的优势....................................................................164
第七章 女性的人格 ...................................................................................189
节 气 质 ..................................................................................................189
第二节 性 格 ..................................................................................................195
第三节 自我意识 ............................................................................................208
第八章 女性的心理发展与性心理 ........................................................219
节 儿童期、青年期女性的心理发展与性心理 ...................................219
第二节 中年期、老年期女性的心理发展与性心理 ...................................240
第三节 女性的性心理及常见的性心理障碍................................................246
第九章 女性的人际交往心理..................................................................255
节 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概述................................................................255
第二节 女性人际交往及健康人际关系培养................................................260
第十章 女性的恋爱心理..........................................................................288
节 爱情的心理学界说与女性择偶心理................................................288
第二节 少女早恋心理与单身女性的心理....................................................303
第三节 失恋心理与丧偶心理........................................................................317
第四节 女性健康恋爱心理的培养................................................................324
第十一章 女性的婚姻心理 .....................................................................337
节 婚姻的本质 ........................................................................................337
第二节 婚姻质量 ............................................................................................345
第三节 婚前性行为与婚外恋心理................................................................362
第四节 离婚与再婚心理 ................................................................................368
第十二章 女性的职业心理 .....................................................................378
节 女性职业发展概述 ............................................................................378
第二节 女性职业心理问题及其调适............................................................387
第三节 女性职业生涯规划 ............................................................................398
第十三章 女性心理疾病与心理健康...................................................415
节 女性常见心理障碍 ............................................................................415
第二节 女性常见神经症 ................................................................................42
內容試閱
《女性心理学》在线试读:
章 绪 论
本章导航
女性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女权主义思想在中西方历史发展中不断演进,西方女权主义流派的不同主张及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两次浪潮为女性心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章主要探讨中、西方女性问题的发展历史、女性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及发展趋势。
节 女性问题发展历史
一、女性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女性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早在 15 世纪,就有女权主义思想的声音,法国的女权主义者彼森就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16 世纪的欧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现,早期的性别分工模式开始出现,家庭和工作场所开始分离,男性外出工作,女性一部分在家庭生儿育女、料理家务,另一部分受生活所迫而进入工厂劳动,有了自主支配自己劳动、赚取独立收入的能力,逐渐成为独立生活的职业女性。
17 世纪,被称为激进、系统的英国女权主义者玛丽·艾斯泰尔提出了颇具影响力的观点:受过教育的女性应当避免被家庭奴役,女性的生活目标不应当只是为了吸引男性同自己结婚,更应当注重改进自己的灵魂,而不是一味追求貌美;男女具有同等的理性能力;两性应当受到同等教育。
18 世纪,随着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以“天赋人权”思想为基础,产生了以《人权宣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中产阶级思想家在不满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的同时,表达了对女性的深切同情,提出了男女平等的主张,“天赋人权”思想为男女平等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1789 年,在法国大革命中,女性表现出特有的英勇与顽强。与此同时,法国一些上层女性清醒地认识到,《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但没有包含女性权利。她们通过各种方式,如结社、集会、创办报纸杂志,要求改革法律制度等,争取自己的权利。法国大革命的妇女领袖奥伦比·德·古日以《人权宣言》为蓝本,写成了著名的《女权宣言》,有针对性地提出 17 条“妇女权利”,主张女性与男性一样享有天赋的权利:“妇女生来就是自由人,和男性一样有平等的权利。社会的差异只能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 ① 1这部宣言被誉为历史上部要求妇女权利的宣言,对以后的妇女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些社会变
革以及早期女权主义者和女权主义理论的出现,为女权主义次的兴起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20 世纪 60 年代,贝蒂·弗里丹出版了《女性的奥秘》一书,标志着现代女权主义运动在美国开始。
二、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历史——女权主义运动
(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次浪潮
18 世纪下半叶至 19 世纪初,美欧等国工业革命开始酝酿并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劳动力短缺,大批女工进入工厂,成为工业化进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主力军。但她们在为社会做出很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工作劳动强度大,但得到的报酬微薄,平均工资不到男工的一半。工厂缺乏必要的劳动安全保障,工作环境恶劣,女工不满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奋起反抗。自 19 世纪中期起,英、法等国迫于压力相继通过了保护女工的立法,规定减少她们的劳动时间、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保障福利。在此历史条件下,经过长期的酝酿,掀起了女性主义运动的次浪潮。
女性主义运动的次浪潮的时间段是 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上半叶,在争取男女平等的各项权利的斗争中,早奋起的是西欧和北美的女性。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由中产阶级思想家掀起的启蒙运动在各国开展,以“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口号向封建专制统治发起挑战。受卢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一部分先进女性走出家庭,投身到社会革命中,自觉地发起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女性运动的目标是争取与男子平等的公民权利、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劳动权利。法国大革命之后,女权主义运动在欧洲迅速传播。19 世纪末, 在北欧等国家,女性争取政治权利的运动广泛开展,并很快收到效果,20 世纪初这些国家的女性在法律上得到平等的政治权利。 ① 1美国女性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为废除奴隶制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争取参政权利。1848 年,美国届妇女权利大会在纽约州举行,会上通过了《观点宣言》,呼吁“自然法则”,主张维护推翻(男权)专制的权利。19 世纪 60 年代,英国女权主义运动广泛开展。杰出的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发表了《女性的屈从地位》等一系列著作,批判了压迫、歧视女性的各种现象和思想,积极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女性参政议政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次世界大战期间,女性不仅活跃在后方,也在前线为本国军队提供各种服务,为国家建立了卓越功勋。这一时期,女性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至此,女性主义运动的次浪潮进入高峰。值得一提的是克拉拉·蔡特金,她是一位革命者,也是一位重视女性问题的领袖人物。她在担任共产国际女书记处书记时提出吸引劳动女性参加革命和阶级斗争,积极倡导“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使全世界女性有了自己的节日。
女权主义运动的次浪潮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即一个目标、两个焦点和四个特点。一个目标是为女性争取选举权。两个焦点是女性受教育权利和女性就业问题。四个特点为:一是要求净化社会,赞同书刊审查、删改制度,反对卖淫;二是对家庭价值和女性道德水平的强调,认为女性的高尚道德可以改变男权制的政治世界;三是为女性争取婚后保留自己财产的权利、保留自己工资的权利、不受丈夫虐待的权利;四是为女性争取儿童抚育费,提高女孩同意性交的年龄线等。
在女权主义运动的次浪潮中,女性在争取选举权、教育和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表现为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选举权,女性教育广泛开展,女性就业人数增加。但是,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权主义心理学在女权主义运动中产生,试图对主流心理学中男性中心主义的偏见进行批判。女性主义心理学将社会性别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引入心理学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受到两次 科技革命的影响,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又掀起新的高潮。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起源于美国,很快传播到北美、欧洲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远远超过了女权主义运动的次浪潮。这一时期所谓“快乐的家庭主妇”之类的舆论导向,同当时女性的现实生活的冲突不断加剧,一些受生活所迫外出工作的女性,只能做些办事员、图书管理员等辅助性工作,待遇偏低,社会声望不高,而且当时的社会舆论还认为做职业女性违背女性的天性。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美国黑人运动和社会运动风起云涌,美国黑人争取民权运动对女性主义运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运动首先由白人中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女性发起,以女性知识分子为主力,她们从自身发展中深切感受到,女性在接受教育、寻找工作以及婚姻家庭等方面,经过斗争取得的诸如选举权等所谓的平等权利,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平等的机会,女性的社会地位没有根本改变。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女 性仍然面对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有些甚至是对她们权利的践踏和对她们劳动的剥削。
在第二次浪潮蓬勃发展时期,法国哲学家西蒙·波伏娃于 1949 年出版的名著《第二性》在女性之间广泛传播。“女性不是天生,而是造就的”这句名言,对女性主义运动的再次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66 年,美国成立了全国女性组织,由美国杰出的女权主义者、《女性的奥秘》一书的作者弗里丹担任主席。这一组织成为西方的女性组织。她们的宣言是:献身于这样一种信念,即女性首先是人,是和我们社会中其他人一样的人,女性必须有机会发展她们作为人的潜能;立即行动起来,使女性充分参与到美国社会的主流中,享有真正平等伙伴关系的一切特权和责任。她们结合本民族、本阶级的实际情况,既批判白人中产阶级妇女活动家对少数民族女性和劳工女性的沙文主义态度,也批判本民族、本阶级内的大男子主义,争取和维护女性的权利。1977 年,代表 50 个州和地方的 1400 多名代表举行了次全国女性代表大会,通过了争取女性平等权利的 25 项重要决议。截至 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国全国女性组织已拥有 15 万名成员、176 个分会,极大拓宽了妇女运动的视野,增加了它的广度和深度。这些女性群众性组织,为推动女性解放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妇女接受高等教育已经十分普遍,大量女性知识分子积极加入,参与女性自发组织的各种妇女小组,共同学习相关知识,交流生活经验,互相启发和提高觉悟,并通过开会、讨论、游行示威等方式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影响舆论,形成了新的大张旗鼓的妇女运动。大量女性知识分子的加入,既为妇女运动增添了理论色彩,也为这一运动从校园外走进校园内、走进课堂、走进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随着她们对妇女所面对的剥削和压迫的深层社会原因和政治原因的探索,20 世纪 70 年代初,有关妇女问题的出版物大量出现。到 1971 年,美国已经有超过 100 种与妇女解放运动有关的杂志,还出版了为数众多的女性研究理论著作。
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规模宏大,波及面广,由于各国国情不同,也表现出不同特点。其中,第三世界女权主义研究强调,女权主义应以来自不同国家、地区、阶级、种族的妇女为对象,给她们表达自己利益的政治舞台,多元化是讨论妇女之间不同需要和利益的保证,是妇女反抗性别压迫、争取男女平等的政治行动的起点。
伴随女权主义运动,女权主义思想日益明确,其对世界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关心个人、机构和文化中的不平等。女权主义是女性的拥护系统。女权主义坚持女性必须有个人自主权,且能自由和有责任地指导自己生命的所有方向。女权主义倡导做女人的自豪感,强调不同文化和社会经济阶层的女性的共同经历。女权主义主张所有角色向所有人敞开大门,每位女性有权利、有机会充分发展她的潜能。
三、中国女性发展历史——男女不平等的历史演变
(一)原始氏族社会女性的地位
人类的历史,就是男女两性的历史。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征服自然的能
力极为有限,个体无法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只能采取群居的生活方式。男女在
群体内部的地位是平等的,财产公有,人们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当时人们
取得生活资料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男子进行的狩猎活动;另一种是由女
子进行的采集果实、根茎等活动,其劳动成果易于保存且比较稳定,成为氏族生
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妇女因此更加受到尊敬。
在母系氏族时期,由于实行群婚制,子女无法确定自己的父亲,只能确定自己的母亲,所谓“圣人无父,感天而生”。氏族内部是按照母系计算世系的,子女归母亲所在氏族所有,氏族的公共财产由女性管理,女性是生产劳动的主力,女性在原始农业、手工业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婚姻的形式是对偶婚。即一群姐妹与一群兄弟互为夫妻,这群姐妹和这群兄弟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属于族外通婚。妻在众夫中有一正夫,夫在众妻中有一正妻,这样就形成了对偶家庭。在对偶家庭中,夫从妻而居,子女留在母亲的氏族里,世系仍按母亲的计算。这种对偶家庭没有独立的家庭经济,完全依附于以女方亲族为主体的母系家庭公社。这种对偶婚制较此前的婚姻形式的进步意义在于,子女不仅能确定自己的生身母亲,还能大致确定自己的生身父亲,是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技术和工具的改进,加上中国特有的地理环境,农业生产逐渐成为氏族的主要生活来源。由于男子的体力较强,在劳动中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能够创造和获得更多的劳动产品,而妇女则在劳动中退居次要地位,转而以照顾子女和家庭为主。男女在劳动中地位的消长,带来了男女在经济地位上的变化,从而导致了两性在社会地位上的变化。男子开始要求确定子女的权利,要求确认亲生的子女以便继承财产。而对偶婚的婚姻形式是男子嫁到妻家,不能带走氏族的财产,也不能带走自己的子女。为了打破这种限制,男子千方百计地把女子娶到自己的氏族,让子女留在自己的身边,他们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买卖婚和抢婚。拥有较多私有财产的男子向女子所在的氏族赠送大量的财物,从而使女方氏族同意其将女子带回本氏族。在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的过程中,女性进行了激烈的反抗,被恩格斯称为“人类所经历过的激进的革命之一”。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曾长期并存,后男子取得了胜利,妻从夫而居,按父系计算世系,子女留在父亲的氏族,父系获得了财产继承权,掌握了氏族和部落的权利。
由于要确定亲生的子女继承财产,男性不能容忍女性拥有多个丈夫,开始要求妻子保持对自己的贞操;而女性也对群婚时期不得不接受多个男子的事实感到屈辱,有与一个男子保持同居关系的要求,由此,一夫一妻制诞生了。
在一夫一妻制的家庭里,丈夫处于支配地位,妻子处于从属地位。一夫一妻制,是男性获得支配权的标志。在反映大汶口文化的男女合葬古墓中,有些墓室中的男子仰面直肢,而女子则侧身屈肢,面向男子,处于依附、从属的地位,这是女性屈从于男性的表现。
奴隶社会女性的地位
私有财产的产生,父系氏族的发展,促进了奴隶社会的发展。奴隶社会是以父权家长制为基础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父”字的本义是用手举着木杖来表示父的权威。“父权支配着妻子、子女和一定数量的奴隶,并且对他们握生杀之权。”
奴隶社会虽然有了一夫一妻制,但只是对女性而言的一夫一妻制,对男性而
言,则是一夫多妻制。
夏朝,女性已沦为男性的淫欲工具。商朝建立政权后,由于商人部落的文化渊源不同,商人更多地保存了母系氏族的遗风,妇女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她们拥有私人财产,独立经营田产,尤其是贵族妇女拥有大量的私人财产,比如司母戊鼎、司母辛鼎等大型的青铜鼎都冠以女性的名字。女性还可以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充任一定的官职,贵族妇女可以广泛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甚至可以率兵打仗。
西周时期妇女的地位开始下降,女性没有个人财产,也不能参与国家事务,只能以操持家务、侍奉丈夫、养育子女为己任。西周经历了分封制,这是一种血缘宗法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而女性的地位则日益下降,周人产生了重男轻女、多娶多生的观念,女性逐渐沦为男性的生育工具。
(三)封建礼教与贞节观的演变
1. 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
战国末期,我国逐渐进入封建社会,封建礼教也开始形成。封建礼教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形成的,是统治阶级用来束缚广大人民思想的封建礼仪和伦理道德。其总纲是“三纲五常”,其对于女性的要求是“三从四德”。“三从”早见于《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故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四德”语出《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的核
心思想是男尊女卑,女性应该自觉服从男性的统治。
在婚姻方面,已形成“六礼”,即结婚须经过六道程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拜迎。在这六道程序中,准备结婚的男女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完 全由双方父母来决定,婚姻制度开始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过渡。女性成婚后,按照烦琐的礼节来侍奉舅姑(即公婆),夫妻关系是不平等的,妻子要服从丈夫,丈夫是家庭的核心。尽管春秋战国时期已产生了“三从”的思想,但总的来说,妇女还是有一定的自由的,民间女子尚可以自由恋爱,追求理想的爱情。
汉朝是封建礼教形成的重要年代。汉朝吸取秦亡的教训,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强调人生的意义在于尽伦理义务和道德责任,主张通过教化,即通过教育的手段,改造人的思想,使其成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仆,自觉践行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其封建统治、束缚人们思想的伦理要求和道德规范。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神学目的的改造,要求人们各安天命,不能反抗,在男女关系上,强调妻受命于夫,只能顺从地接受夫的统治。这一时期,阴、阳这对哲学概念也被用来比附男女关系,男为阳,应刚,女为阴,应柔,阳尊阴卑,所以男尊女卑。
刘向所作的《列女传》和班昭所作《女诫》是女教形成的标志。《女诫》的核心思想是女性卑弱,强调女性的处世原则是顺从,女性应自知卑弱,谨修妇德,处处谦恭忍让,直不能争,曲不能讼,只有义务,没有权利,通过泯灭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来避免“黜辱”,光耀门楣。
其主要内容如下。①女性应自知卑弱,以顺从为要义,“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强调女性的卑弱地位。②对“妇行”(“四德”)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强调“此四者,女子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班昭对其内涵进行了阐发。③妇女应该专心事夫,一生忠贞不贰。总之,班昭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伦理道德进行了总结,使之由散漫浮泛到理论系统,开女教之先河,成为后世训女书的经典。班昭的《女诫》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此后,在封建礼教的训诫之下,温柔顺从一直被视为女性的首要美德。
唐朝是一个风气开放的时代,妇女在社会交往、婚恋方面拥有一定的自由。不过社会现实仍然是男尊女卑,关于束缚妇女的礼教的建构并没有停止。在法律上,女性不能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在生活中,女性可以被随便买卖,有的成为赌徒的赌本,有的成为战士的口粮,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而对于妇女的教化,仍然是以“柔顺”为主要内容,并比汉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宋朝是广大妇女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的时代,也是女性贞节观念迅速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程朱理学兴起,促进了封建礼教的迅速发展,宋儒对妇女的贞洁强调到了极致,封建礼教的束缚愈益严酷。在宋朝前期,贞节观念还是比较宽泛的,但是到了后期,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提出,对妇女的贞节要求便日益严格并走向了。理学被称为新儒学,认为“理”(封建道德的“礼”)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原则,是性的,这种哲学的实际意义在于用精神世界支配物质世界,把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永恒的“理”,从而达到“灭人欲”的目的。贞节观念也由此严酷起来,程颐提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观点。保持贞节的重要性甚于生命,在家族的荣誉面前,女性的生命是无足轻重的,而且,男子不可以娶寡妇为妻,否则便如同自己失身一样,这样就彻底堵住了寡妇再嫁的路。为让女子保持贞节,便要限制男女的交往,“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古已有之,这种男女有别的观念在宋朝得到进一步加强。在这样的重重束缚之下,女性只能深居内室,与世隔绝,行动、心灵、思想完全被禁锢了。经过宋朝的强化,到了元明清三朝,贞节观念已深入人心,它不仅是社会对女性的天然要求,也成为女性自己的行动指南,进入了贞节观念的实践时期。
明清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晚期,封建礼教由十分成熟开始走向,出现了一批女性伦理教科书,比较著名的有明朝仁孝文皇后的《内训》、吕坤的《闺范》,清朝王相母的《女范捷录》、陆圻的《新妇谱》等。
明清之际,妇女所受到的束缚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在这一时期的女教著作中,对妇女的伦理道德规定得十分细致烦琐,理论已非常完备。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已深入妇女生活的各个角落,女性的自由已被彻底剥夺,女子存在的意义完全取决于男子。
这一时期贞节观念得到不断强化,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明清时期对妇女的教化也格外重视女性贞节观念的培养。清代王相母的《女范捷录》中有“贞烈篇”,提出“忠臣不事两国,烈女不更二夫。故一与之醮,终身不移。男可重婚,女无再适”。
2. 贞节观念的演变
明清两朝的政府,都大力提倡妇女守节,并给予节妇所在家庭以物质奖励。守节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和社会风俗,而且得到国家法律的认可。明清两代不仅对于妇女守贞节有奖励制度,而且对妇女再嫁明令加以歧视与贬斥。明代规定因夫、子富贵而得到封赏的女子不能再嫁,如果再嫁政府就要追回封赏,还要治罪,而再嫁女子不能因夫、子富贵而受到封赏;清代也有类似的规定,并指明再嫁 的女子不能受封是为了鼓励守节。受政府的影响,家族内部也对妇女守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妇女犯戒后的处置十分严厉。
明清时期对妇女贞节的重视已远远超过对妇女生命本身的重视。由于政府的提倡、家族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教化的深入,贞节观念深入人心,所以明代的节妇烈女数量急剧增多。贞节观念发展到明清,表现出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广大妇女已经把节烈作为一种人生信条,自觉按照礼法的要求去做,把贞烈的名声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封建社会的女性从小就被剥夺了与外界接触的权利,只能困守家庭,深锁闺阁,所接受的教育也只有“三从四德”、敬夫守节等封建道德的灌输,思想受到禁锢,没有接触其他思想的机会。社会上节烈妇女所受到的褒扬与奖励以及给家族带来的荣誉,不贞不节女子所受到的歧视与惩罚以及带给家庭的耻辱,也使广大妇女的思想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妇女也和男子一样崇尚节烈,歧视再嫁的妇女,并以贞烈为荣,把贞烈作为一种人生志向。还有很多妇女在死节时十分慷慨从容,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礼教对妇女思想的毒害之深。二是守节尽节的方式越来越惨烈。由于社会竞尚节烈,对节烈的追求近于狂热甚至变态,出现了守节越苦越好、尽节越烈越好的不良风气。那些尽节的妇女或自缢,或投水,或自焚,或跳楼,或绝食,一幕幕人间惨剧不断上演。
【学习专栏 1-1】封建礼教对女性精神和肉体的摧残
在封建礼教的强大重压下,女性的精神和肉体受到严重的摧残。女性处在社会的底层,远离政治、经济、文化等现实社会活动,没有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和义务,而是退缩到家庭内部,又不能接受正规的教育,导致女性整体知识文化素质低下、思想保守、目光短浅,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
女性在政治上没有权利,经济上不独立,不能参与社会和家庭的管理,按照礼教的要求“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生都要依附于男子,造成了女性的依附心理,没有独立人格,缺少自我意识,缺少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思考和追问,把自己一生的幸福寄托于丈夫身上,夫贵妻荣是实现个人幸福的途径。
生活环境的压迫,社会习俗的浸染,以“三从四德”为核心的封建思想的灌输,使女性接受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认同女子以柔为美的道德信条,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和奴性心理,她们自甘卑弱,听凭男子摆布,对丈夫千依百顺,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奴役理所应当,缺少反抗意识,甚充当男性压迫女性的工具。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道德家,她们完全从男性的统治利益出发,宣传封建礼教,制定妇女的行为规范,束缚女性的行为和思想。
封建礼教对女性肉体的摧残集中表现在缠足上。关于缠足的起始,有多种说法,其中流行的说法起源于南唐,南唐后主李煜宠爱窅娘,窅娘能歌善舞,生得十分纤丽,后主“乃命作金莲,高六尺,饰以珍宝,网带缨珞,中作品色瑞莲,令窅娘以帛缠足,屈上作新月状,着素袜行舞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这便是流传广的缠足的起始。之后缠足之风风靡历朝历代,到了明清两代,缠足陋习愈演愈烈,连满族女子也入乡随俗缠起足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小脚崇拜热,对女性外表美的评判标准已由容貌、身材转变为脚的大小,脚成为女性美的集中体现,身体其他部位的瑕疵可以容忍,唯独脚大不能容忍,可谓“一小遮百丑”,而且是越小越好,理想的小脚只有三寸大小。男性对女性小脚的喜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男子娶妻无论容貌身材如何,先要看裙下的双脚,结婚之日,常有小孩去量新娘的小脚,新婚之夜,新娘坐于帘中,伸出一双脚供客人观赏,若有人说脚大,新娘和家人都会感到十分羞愧。
缠足风气的盛行,和男子的畸形审美观念是分不开的。在汉族男子的传统审美观念中,一直以柔弱纤细为女性美,如杨柳细腰、樱桃小口等,到了宋代以后,女人的脚成为寄托男性这种审美观的重要部位。然而缠足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男子把他们的审美愉悦建立在女子的痛苦之上。缠足一般在女孩子四五岁时开始,需历经三年时间,经过试缠、试紧、紧缠、裹弯四个阶段,才能确定小脚的基本形状,其间伴随着溃烂、脓肿、流血和无休止的疼痛,之后要经历生长发育期的剧痛和一生裹脚的辛苦。脚,作为人体的行走器官之一受到了极大的摧残,行走的功能受到严重的限制,女性在辛勤操持家务之时,小脚的不便提高了劳动的强度。
既然缠足如此痛苦,女子为何对缠足趋之若鹜、母亲为何坚持为女儿缠足呢?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女性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也丧失了独立的人格,一生屈从依附于男子,习惯于一切以男性的是非善恶标准为自己的取舍标准,压抑自己,迎合男性的需求。由于男子爱“莲”成癖,女子是否缠足、缠得是否符合男性的审美标准,不但关系女性的婚姻成败,甚至影响她们一生的命运,所以广大妇女为取悦男子不得不努力缠足,而且在足和鞋的小、奇、巧上绞尽脑汁地玩花样。
实质上,缠足是以男性为本位的男尊女卑观念的产物,是将“男尊女卑”观念推向极致的表现。实际目的是加强对女性精神和肉体的束缚,使其甘于被奴役的命运,《女儿经》上说“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足,恐她轻走出房门, 千缠万裹来束缚”,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四)近代中国女性的觉醒与奋争
1. 维新变法时期:开始关注女性问题
在中国近代社会,封建礼教受到了质疑和批判,“三从四德”的思想受到了抨击,女性问题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女性自身也开始觉醒。首先开始关注女性问题,要求妇女权利的不是女性,而是男性,是维新时期先进的男性知识分子。维新思想家受到西方妇女解放思想的影响,对女性受到的歧视、奴役和压迫给予深切的同情,主张“戒缠足,兴女学”。维新派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主张“兴女学”。
1898 年 5 月,梁启超和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等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人自办的所私立女学堂——经正女学,招收 20 名女生。不久又增办一所分校。维新派兴办女学,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女学的培养目标为“启其智慧,养其德性,健其身体,以造就其将来为贤母、贤妇之始基”。 这虽改变了“贤妻良母”的标准,但仍然是“贤妻良母”。变法运动失败后,女学被迫停办。
2.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女性的初步觉醒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女性表现出初步觉醒的状态,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宣传民主思想的同时,主张妇女解放、男女权利平等。孙中山曾说:“我汉人同为轩辕之子孙,国人相见,皆伯叔兄弟诸姑姊妹,一切平等,无有贵贱之差,贫富之别……”
邹容在所著的《革命军》中提出男女一律平等;金天翮在《女界钟》中主张男女平等,要求女子摆脱受奴役的地位,做有人格的人,他认为妇女应争取与男子同等的权利。同时以反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论著和重要文献,在先进知识分子的译介下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其中表现在妇女解放领域,一方面是斯宾塞《女权篇》的翻译和出版,以及西方一些著名的妇女活动家的介绍; 另一方面在中国学界《女界钟》(1903 年)、《女子新世界》(1903 年)和《女界泪》(1908年)等妇女研究著作的出版,以及女权主义学术思潮的兴起,都为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和社会变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和丰富的思想资源。因此辛亥革命的酝酿为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女性自身开始觉醒,这种觉醒首先体现在以秋瑾为代表的知识女性中。其感于时事,胸怀报国之志,不愿意像传统女性那样生活,又不满丈夫的纨绔习气,1904 年,秋瑾只身赴日求学,并改名竞雄,以表示她追求男女平等的目标,并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在刻苦求学的同时,秋瑾积极参与社会活动,1906 年,秋瑾返回祖国,随着民主思想的发展,秋瑾逐渐认识到只有参加改造社会的政治斗争,才是争取自身解放的出路,她加入光复会,在绍兴大通学堂主持办学,宣传反清和妇女解放的思想,锻炼青年的体魄,为起义做准备。她是我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之一。辛亥革命时期,许多像秋瑾一样拥有爱国热情的女性积极投身革命,参加了武装斗争,她们不但负责运输、联络、掩护、筹集款项等任务,有的还与男性一起冲上前线,有的在军中担任了领导职务。广大妇女积极参与革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力量。
这一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重点是争取参政的权利,兴起了女权运动。为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在辛亥革命开始之后的 10 年间,共创办妇女刊物 30 种,其中较有影响的是陈撷芬 1902 年创办的《女学报》,丁初我和陈志群 1904 年创办的《女子世界》,张展云与其母亲 1905 年创办的《北京女报》,燕斌 1907 年创办的《中国新女界杂志》,秋瑾 1907 年创办的《中国女报》,唐群美 1911 年创办的《留日女学生会杂志》等。 ① 1这些妇女刊物积极探索妇女自身解放的各种问题,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成就,觉醒的知识妇女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反观自己的命运,投身民主革命,为妇女解放而不懈努力,这标志着中国妇女已经开始主动挣脱命运的枷锁,是中国妇女觉醒的开端。
辛亥革命时期,“禁缠足”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强大的思想舆论宣传使“禁缠足”的思想深入人心。为了尽快唤起广大妇女的觉醒,大量妇女刊物经常发表文章痛陈缠足之弊端,为妇女解放呐喊。当时,还出现了专门反对缠足的妇女刊物,如《天足女报》《天足会报》《天足会年报》等。至民国前,缠足这一社会风俗渐趋瓦解,后经新文化运动的荡涤,渐趋根除。
3. 五四时期:妇女在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中成长
五四运动,揭开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使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这一时期的妇女开始了真正的觉醒,妇女运动突破了以往资产阶级上层妇女活动的小圈子,成为以劳动妇女为主体的解放运动,掀起了空前的妇女解 放浪潮。广大妇女反抗封建礼教,反对旧家庭的专制,批判节烈观念等封建思想,积极争取参政、教育、就业、社交、婚姻等方面的权利与自由,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首先是男女社交公开。在长达 2000 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强调“男女之大防”,受封建礼教的压制和束缚,女子只能深藏闺中,活动的范围仅限于家庭,不能像男子一样参与公开的社交活动,这是男女不平等的一种表现,是对妇女的一种歧视。所以,要争取平等的权利,就要男女社交公开。
五四爱国运动中,男女同学并肩作战,已用实际行动打破了男女社交的禁忌,许多革命志士,因为共同的理想和抱负而团结在一起,主张男女共同学习、工作。长沙的新民学会和天津的觉悟社是在组织上突破男女界限、实现男女社交公开的典范。觉悟社是以天津南开中学和直隶女子师范的进步男女为主体的青年进步组织。该社在宣言中提出:改革男女不平等状况,铲除顽固思想及旧道德、旧伦常。邓颖超就是觉悟社早的 10 名女会员之一。一种平等互助、相互尊重的新型人际关系,在该社的男女会员之间建立起来。
虽然男女社交公开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在当时要实现彻底的男女社交公开,还有很大的阻力,但是封建礼教的坚冰已开始松动。
其次是争取平等的受教育权,大学开放女禁。封建时代,由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根深蒂固,女子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积极兴办女学,使女性受教育的状况有所改善,但教育的目的仍是培养贤妻良母。五四运动时期,随着思想启蒙的深入,广大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意识到:女性必须获得同男性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才能与男性一起平等地参与社会的管理活动。因此,“大学开放女禁”“实行男女同学”的呼声日益高涨,并得到进步人士的支持。大学开放女禁,还促进了中学女子教育制度的改革,打破了女子中学以培养“贤妻良母”为目标的旧的教育体制,使女子中学的课程设置与男子中学基本相同。“五四”运动的先驱周炳琳认为大学开放女禁有三点好处:一是可以实现男女教育平等;二是可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打破男子轻视女子的陋习;三是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女性可以更好地开展妇女解放运动。 大学开放女禁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中国女子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后是争取婚姻自由和人格独立。封建婚姻,不是以男女双方的感情为基础的,家庭的组成也不依据男女双方的自愿,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指腹为婚、童养媳等现象十分普遍。结婚是两个旧家庭为了维护和扩大自身的利益而做出的选择,而不是男女双方的自由结合,青年男女在婚姻上没有自由可言,这种包办的婚姻当然也就难以产生爱情。五四时期,许多进步人士对封建婚姻和家庭进行批判,主张婚姻自由。同时广大男女青年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由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总之,五四时期广大妇女接受了思想启蒙,以积极的姿态投入争取自身权利和自由的斗争中去,妇女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参与的主体由资产阶级上层女性扩大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尤其是女工的斗争,揭开了劳动妇女争取自身权利的序幕。五四时期是中国妇女真正的觉醒期。
第二节 女性心理学简史、学科性质及发展趋势
一、女性心理学的简史
女性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分支,是一门边缘学科,不仅涉及心理学,而且涉及生理学、社会学、妇女运动史等学科。随着妇女运动和女权主义的兴起及科学家对两性脑的比较研究,女性心理学逐渐得到重视。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女性心理学在学科化与体系化方面已初具规模,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之前女性心理研究缺乏独立的地位,妇女心理问题从未得到充分的科学关注,女性心理研究处于边缘化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的突飞猛进,为妇女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妇女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主体意识与女性意识不断增强。第二次妇
女运动在美国蓬勃开展之际,美国心理学界开始关注女性心理的学术研究,1969年美国心理学界个妇女学术组织“心理学妇女联合会”正式成立。1973 年,美国心理学会下属第三十五分支——妇女心理学分会正式诞生,这也是女性心理学在世界上作为一个合法领域得到承认的标志。11978 年底,纽约的心理学专业出版公司出版了《妇女心理学》,代表了美国妇女心理学界的水平,是 20 世纪70 年代末美国妇女心理学领域重要的学术成果。随即,其他国家如苏联、日本等国也开始研究和发展女性心理学,出版了各种女性心理学图书,我国也翻译了一些相关图书,为我国女性心理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20 世纪 90 年
代后,我国大学里关于女性、性心理或两性心理学的课程也在增加,但我国的女性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还没有形成规模和体系。
目前女性心理学问题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研究成果迅速增长,有 4 种专门刊载相关文章的刊物:《女性心理学》《性别角色》《女权主义和心理学》和《加拿大女性研究》。 ② 2同时,一个相关的研究发展是心理学家逐渐意识到诸如种族、社会级别和性别定向的因素是如何复杂地与性别问题相互作用的。当然,女性心理学的研究相对年轻,许多重要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澄清。
总体而言,女性心理学早期研究特别关注性别的差异性,强调突出女性的优势,以及性别公平的研究。20 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和加拿大出现了妇女心理学这一学科,女性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逐渐扩展,但研究者没有预料到问题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对女性社会地位、心理发展、职业能力等与男性相比存在的显著差异,往往归因为女性自身的问题,加之早期研究者多数是男性,以及研究者自身在开始研究之前就已经有了偏见的倾向性,这些偏见会影响到理论假设、定位以及研究内容的解析。当前女性心理学研究广泛开展,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主题越来越多,且呈现多元化、本土化的发展趋势。
二、女性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女性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尽管女性心理问题从人类诞生起就存在,但长期以来,女性在政治、经济上没地位,思想上受歧视,教育受限制,女性心理的研究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才逐渐得到重视。
女性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既与心理学的某些分支交叉,也与其他相邻的学科交叉。女性心理学既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女性心理学与医学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心理疾病、心理卫生等内容为女性心理学提供启示。女性心理学与性心理学、婚姻心理学的交叉程度很大,性的问题与婚姻的问题都是男女双方的问题,因此性心理学、婚姻心理学的研究对丰富女性心理学的内容有重要意义。女性心理学与妇女学、人才学有密切关系,妇女学的研究为女性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原则,人才学的研究成果为女性心理学研究女性心理有很大的启示。
女性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关系密切。犯罪心理学关于女性犯罪的研究将推动女性心理学关于女性犯罪心理的研究。
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或行为如何与生理变化相互作用,都为女性心理学的身心中介机制提供了许多基本理论依据。
心理咨询学对正常人处理婚姻、家庭、教育、职业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提供帮助,也对身心疾病、神经症和恢复期精神病及其亲属就疾病诊断、护理、康复问题进行指导,咨询心理学与女性心理学有很大的重叠和交叉。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女性心理学某些理论和证据的重要来源。
综合上述分析,逐步系统起来的女性心理学是综合吸收国外有关学科中的各部分精华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或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学科,还是一门临床应用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科学。
三、女性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一)女性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社会环境背景的不同,女性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也各不相同。另外,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文化系统差异,女性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早期的女性心理学研究受女权主义的影响较大,主要集中在社会性别的研究上,强调男女的同质性,认为男女心理不同主要由后天社会影响。
1. 女性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性别异同的心理分析是女性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女性心理学家通常会从性别相似性或差异性角度来研究女性问题。在此问题上有两个角度:一是强调性别的相似性角度,认为男性和女性在智力和社会能力方面基本相同,并认为造成他们暂时性区别的可能是社会因素,即社会建构的结果,注重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解析女性问题,认为用个人社会经历和文化以及信仰来建构或形成自己对现实的理解,从而形成身份的识别和社会角色的整合;二是主张差异性观点,一些女性心理学家持差异性观点,认为男性和女性在智力和社会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注重强调女性有更多的优势,比男性更加关心人际关系,善于照顾他人,社会利他性更强,注重从本质主义的理论视角解释性别差异性,认为所有女性都有不同于男性的心理特征,一些特征是与生俱来的。
(2)女性的性心理、恋爱心理、婚姻心理与家庭心理是女性心理生活的重要内容,恋爱、婚姻与家庭是女性生活永恒的主题,因此,女性的性心理、 恋爱心理、婚姻心理与家庭心理都是女性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内容。女性的性心理主要 包括女性性心理含义、性成熟心理、性心理因素与性功能、性行为变态、生育、性侵犯及性教育;女性的恋爱、婚姻家庭心理主要包括择偶心理、少女早恋、大龄未婚女性心理、失恋心理、婚前性行为心理、婚外恋及离婚心理、家庭生活心理、婆媳关系心理以及家庭暴力等问题对女性心理的影响。
(3)女性的身心健康与保健也是女性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女性身心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心理疾病以及生理疾病引发心理疾病等。女性特殊的心理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是紧密相联的,这些特殊的生理特点包括月经、怀孕、流产、分娩、哺乳、更年期等,这对女性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女性的心理健康保健主要探讨女性心理健康标准与原则、心理保健方法以及心理健康的社会保障等。
(4)女性教育与职业发展是现代女性心理学研究的拓展性课题,主要探讨男女智力差异、女子教育、家庭教育和职业发展,以及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双重角色的冲突与平衡等。
(5)女性感知觉、人格特质、能力结构特殊性。从两性差异的角度分析女性在感知觉、人格特质以及能力结构上的特殊性。
(6)人际交往是现代女性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人际交往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人际互动行为是与人们的观念文化密切相关的。观念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内核或深层次结构,它包括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社会意识、精神追求、精神境界、理想信念、伦理道德、传统习俗等社会心理。现代女性的行为方式及准则、价值观念、社会心理,都是对现代社会的反映。在当代社会,人际交往不但具有全球化背景的多元文化的交融特色,同时也是各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积淀。
2. 女性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研究女性心理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研究女性心理学不仅对女性本身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男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大量的离婚案例研究证明,女性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恋爱、婚姻、性心理以及家庭关系中应具备的心理品质等,是影响家庭生活和谐与否以及婚姻牢固性高低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因此,学习女性心理学能帮助人们建立科学的家庭亲密关系观念,不仅有助于增进女性的个人幸福,也有助于促进家庭美满和社会稳定。
(1)确保恋爱成功。研究女性心理学有助于了解两性正确的恋爱心理,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择偶观,促进恋爱顺利发展,避免和克服恋爱中的挫折,帮助调适恋爱过程中的不良情感和关系。
促进婚姻幸福。婚姻是靠感情维系的,感情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研究女性心理学有助于巩固与发展夫妻之间的感情,使婚姻生活美满,体验和理解爱情的真谛。
(3)有助于家庭生活和谐。家庭和睦是良好人际关系在家庭中的反映,也是女性人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人类经历的核心关系——亲密关系,亲密关系能够满足人们对归属和爱的基本需求。了解女性与家庭成员关系处理的原则和方法,有助于女性在家庭中处理好与各成员的关系,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使女性在和谐的大家庭中愉快生活。
(4)有益于心理健康,预防女性心理障碍。女性积极的情绪对身心健康的作用是任何药物都不能替代的。注重心理卫生和保健,能保证与增强女性的心理健康和身心的良好发展,有助于预防女性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在女性群体中较多见,这种脆弱心理与婚姻、工作和社会中的多元角色有关。女性易引发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等,妇女在受孕、妊娠、分娩阶段均可发生躯体和情绪问题,甚至引发产后抑郁症等。这与童年家庭体验、月经期的心境障碍、婚姻带来重大生活变化,以及生育带来的生理变化等因素有关。
(5)防止女性犯罪。女性犯罪受社会客观环境、自身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往往是多种负向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学习女性心理学能帮助把握女性犯罪的心理征兆,加强对女性的法治观念教育,采取预防妇女犯罪的心理学对策,维护女性正当合法权益,并防止与减少女性犯罪。
(6)有助于教育子女成才。一个家庭的教育职能发挥得如何,既同这个家庭的婚姻基础、经济状况、教育理念、心理气氛有关,又与父母亲的文化素养、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法纪意识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在影响孩子成长的众多家庭因素中,家长是重要、决定性的因素。其中,母亲的性格特质、心理品质、亲子关系的依恋风格等对儿童早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女性心理学能帮助女性了解生儿育女的规律以及儿童身心发展阶段性特征。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在子女成长关键期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特别是女孩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二)女性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女性心理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北美高校开 设女性心理学课程以及出现大量关于女性的研究项目。这些课程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既影响到人们的态度、自信和批判性思维,又可以改变女性的生活,以及她们通过家庭教育来影响子女的生活价值观。“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使我们更能够从一个全新的或者更加深刻的角度了解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婚姻生活……女权运动致力于提高女性的生活,建构一个强调男性和女性价值的公平社会。”
女性心理学将以其独特的学术地位与贡献不断发展,并将产生重大的社
会效应
女性心理学是心理学中首次从性别角度出发构造而成的知识体系。女性心理学建立在性别主义(sexism)研究的基础上,即男性与女性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这种差异不仅由先天性的生理特征决定,也由文化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女权主义运动中产生的女权主义心理学,试图对主流心理学中的男性中心主义的偏见进行批判。女权主义的心理学将社会性别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引入心理学研究,使女性与女性经验成为心理学的合法的研究范畴。正是由于性别角度的介入,才引发一系列的深层次问题,使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性别的社会文化内涵,从而完善对人本身的认识。在这一点上,女性心理学并非简单
地将传统心理学的材料以“女性”的名义加以拼凑,而是更系统地探讨这门学科的规律,具有独特的学术地位与价值。
从大量资料来看,女性心理学也是全方位的研究实践,“女性”的内涵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社会的发展成为这门学科不断前进的现实源泉与动力。因此,女性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将反作用于社会领域,以切实改善女性的生存发展条件并成为女性自觉指导生活与工作的必需。
2. 女性心理学将全面整合女权主义的研究路线,并沿着它所开辟的道路不断发展
女权主义是一种视角与立场,反对所谓的“母性”之类的本质主义观念,强调运用历史话语、社会结构的观点去看待性别角色和“女性气质”问题,反对把男性视角的性别角色标准普遍化,而主张解构传统的性别角色关系,倡导女性角色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它力图以女性的视角来矫正各种学科中的性别偏见,从而健全人类的认识方式,丰富人类的认识成果,使女性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心理体验 得到反映。女权主义的观点可以归纳为:认为性别角色分工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权力控制;性别角色社会化是各种文化力量作用的结果;性别、种族和阶级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关于性别的知识和认识都是由社会构建的。女性心理学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展开研究的,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始终遵循女权主义的研究路线。
3. 性别差异研究和性别偏见问题是女性心理学的一个核心问题
只要两性存在,这个研究主题便有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只有通过两性对照研究,才能深入认识女性心理学领域中的问题。对性别差异的研究,在如今的学术领域已经非常活跃,随着社会性别概念和因素的研究不断深入,性别研究的范围将逐步扩大,成为研究的重点。社会性别(gender)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随着女权主义的发展而提出的概念,既是当代女权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又是女权主义学术的中心内容,是带有心理学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概念,是一种社会的标签,用来说明文化赋予每一性别的特征和个体给自己安排的与性别有关的特质。它表示社会基于男女两性生理差异而赋予他(她)们的不同的期望、要求与限制,是由社会文化形成的有关男女角色分工、社会期望和行为规范等的综合体现,是通过社会学习得到的与男女两性生物性别相关的一套规范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与此同时,今后的性别差异研究将在充分认识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性,抛弃异同的一般性与性,阐明其具体性与相对性,并将加大对差异成因的研究力度。
4.女性心理学将与社会心理学产生越来越多的融合
性别作为一种社会的产物,一直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类文化认知架构中,从婚姻宗族法律制度、政治经济资源的继承与分配,到个体生活方式、科学文化艺术神话的表达,无不对性别的差异性展现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男性或女性,都包含着对性别的个性体验和主观理解,以及扮演着社会文化所定义的性别角色。女性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线索是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交织与分离,而其中更为重要的便是性别的社会内涵,社会性别将成为今后引导女性心理学发展的主线。然而,社会心理学的许多领域仍然处于“无性别”的状态,女性的社会生存状态,在权力关系中的实际地位以及群体中的边缘状态等,都缺少社会心理学家的关注。但是,避而不谈女性的社会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女性的心理问题,社会因素对女性心理的发展具有极为复杂而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学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相互融合已势不可当。因而,将性别与社会因素综合加以考察才是女性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所在。
5.女性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即群体研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治和经济条件、不同社会和地域环境以及不同阶级的女性,她们之间的差异往往比相似历史境遇的女性之间的差异更大。在世界各国的不同民族之间,女性可以分为许多群体,她们的生存状况多元化,因此女性群体问题的研究将是女性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女性心理学中主要以白人为研究对象的结论正在受到来自其他种族研究者的质疑,种族、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势必决定了心理上的差异性。为了矫正目前“欧美中心”的现状,大力发展跨文化研究势在必行。其研究主要包括对文化特征重要性的认识;对女性群体的深入研究;通过跨文化研究寻找不同群体女性之间的共同点;女性之间存在很大的群体差异。
6. 女性心理学的本土性和实践性将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土化是指把外来理论转变为适合本国家、本民族、本地区所需要的理论。所谓女性心理学本土化,就是要把有关世界各国女性学的理论、框架、内容、方法、经验、体会等,根据本国社会文化,转变为本国女性所需的理论。在此过程中,既要借鉴外来理论,又要注重结合本土经验,构建鲜活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变革力量的本土女性心理学体系,为本国女性服务。女性心理学具有鲜明的实践特点,它来源于社会发展实践,从妇女运动中汲取精神力量和提炼丰富的理论内容。女性心理学具有男女平等的社会进步目标或理想。女性心理学的研究不仅仅是学术研究,也是行动研究,不仅研究问题或主义,而且力图付诸行动,变革社会现实。女性心理学的研究者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此外,从西方心理学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应用研究的比重越来越大,应用研究的文献量增幅较大,而基础研究的文献量则没有增加很多。从女性心理学自身发展来看,实用性的研究日趋增多,集中体现在教育、医疗及政策制定等方面,这也反映出女性研究强烈的实践性色彩,从而终促进女性健康发展并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本章内容提要
女性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15世纪之后的社会变革以及早期女权主义者和女权主义理论的出现,为女权主义运动次浪潮的兴起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女权主义运动次浪潮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即一个目标、两个争论焦点。一个目标是为女性争取选举权。两个争论焦点是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和女性就业问题。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规模宏大,波及面广,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表现出不同特点。中国女性发展历史中男女不平等的历史伴随着贞节观念的演变。女性的性心理、恋爱心理、婚姻心理与家庭心理是女性心理生活的重要内容。女性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既与心理学的某些分支交叉,也与其他相邻的学科交叉。女性心理学既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研究女性心理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研究女性心理学不仅对女性本身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类另一半的男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女性心理学是心理学中首次从性别角度出发构建而成的知识体系。女性心理学建立在性别主义(sexism)研究的基础上,即男性与女性有显著的性差别。性别差异研究是女性心理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心理学家在此问题上持有两种观点:一是性别相似性观点,通常和社会建构主义相结合;二是性别差异性观点,通常与本质主义相结合。
思考题
比较分析中西方女性问题发展的历史特点。女性心理学的内容和意义。分析媒体广告和新闻报道中的性别偏见。
微课题
收集媒体广告和新闻报道中的性别偏见材料,并分析影响因素。分析现代社会生活对女性教育、职业发展及婚恋家庭生活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对女性心理学研究将会产生哪些重要作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