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8.0
|
內容簡介: |
内容简介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本书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旅欧期间写给青年朋友们的信,同时还收录了作者发表在《申报周刊》上的一些相关题材的文章和《谈修养》一书中的几篇主题相似的文章。作品主要谈人生修养,更重哲理,但所谈的哲理是经过“情”的熔炼而派生的,是含情之理。当读这些信时,我们不仅会为其所讲之理所折服,更会为其字里行间洋溢的情感所打动,反过来就更信服这含情之理了。由于本书牵涉众多的人物、著作,且历史、文化、政治背景距离现在已相当久远。故针对本套书的特点,特别添加了无障碍阅读部分,对重点的人名、地名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另外,为了突出本书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本书还特别添加了重点段落部分,希望借助对经典段落的分析与解读,能有益于我们对青年时期所遇到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众多散文作品中的精华,本书一共收录了四部分内容,包括《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湘西》《新湘行记》。1934年年初,沈从文先生回乡探望生病的母亲,将沿途遇到的风景、人物以及途中发生的事写成了《湘行散记》。1956年12月,沈从文先生再次回乡时,此时的所感所想与之前回乡时已经大不相同,创作了《新湘行记》。在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中,处处体现了他对故土的依恋与悲悯感。本书中收录的《湘西》《湘行书简》以及1956年回乡时写给家人的八封信,也都体现了他对故土的依恋。在本书中,沈从文先生笔下的人物虽然多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但在他们身上却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为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进行价值阅读,在内文之前添加了“价值阅读读什么”栏目。为了引起读者思考,内文后还附加了名言记忆、名家面对面栏目。
《谈美书简》本书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八十二岁高龄时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朱光潜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谈美书简》不是一般的高头讲章,它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进行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为了突出本书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我们还特别添加了重点段落赏析栏目,希望借助对经典段落的分析与解读,增加我们对美学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美学观点,让我们能了解美、欣赏美、运用美。
《乡土中国》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乡村受到了西方现代化工业的严重打击。社会动荡,深受其苦的农民和特权阶级的矛盾加剧。费孝通撰写了《乡土中国》与《乡土重建》两本著作,从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出发分析了农村的现状及其历史原因,并指出了解救农民、缓和社会矛盾的方向,提出了解决农村问题的中式出路。本书辑二者于一体,全面地展现了乡土中国的整体面貌。
《忏悔录》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家名译《忏悔录》是丛书。《忏悔录》其实就是回忆录。在作品里,卢梭把自己做过的事情,不论好坏善恶,都坦率地写出来,交给读者评判,就像在教堂忏悔一样,所以取用此名。纵观全书,卢梭袒露心扉,对自己严加剖析,到了让人惊愕的地步。他不仅写出了艰难求生、刻苦自学,终于有所成就的经历,也写出了一生所做的不足与外人道的坏事、丑事。正因为具有这种惊人的真实性,《忏悔录》才成为震撼人心的文学名著,成为回忆录这种文学样式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 ,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20世纪优秀的中国文学家之一。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是白话文革命的重要践行者和代表作家。20世纪50年代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物研究,晚年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文物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龙朱》《虎雏》《月下小景》等,散文《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师从社会人类学巨擘马林诺夫斯基,深入研究社会学和人类学,并于1981年获得人类学界zuigao奖——赫胥黎奖。代表作有《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等。
|
目錄:
|
目录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湘行散记》
《谈美书简》
《乡土中国》
《忏悔录》
|
內容試閱:
|
免费试读
《忏悔录》
作者的话
这是当今,也可能是将来存在的按照本来面目,极为真实地描绘出来的人像。不管你是谁,不管是我的命运还是我的信任使你成为本书的裁判人,我都以我的苦难,以你的柔心,并以人类的名义,恳求你不要销毁一部独一无二的有用著作,因为它可以充作显然处在初创阶段的对人的研究的份对照材料,同时恳求你不要为了我的身后之名,来毁掉这部忠实记述我的性格,未被敌人歪曲的作品。总之,就算你是我不共戴天的敌人,也不要对我的尸骨抱有敌意,更不要把无情的偏执带到你我身后。这样,你至少有一次显得高尚:因为你本可以凶狠地施加报复(如果迫害一个从未干或打算干坏事的人可算报复的话),但你却善良地捐弃了前嫌
上卷
一章
导读:年逾半百的卢梭,做了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情——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真实面目袒露在我们面前。他从出生、学习直至涉世之初的工作充满了传奇与矛盾。他获得了亲情、友情与爱情的甜蜜,亦品尝到了这甜蜜中滋生的艰辛与酸涩……
我打算做一件从无先例,将来也无后人仿效的事情。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毫不掩饰地展现在同胞面前。这个人就是我。
我只展现我一人。我洞悉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与我见到的芸芸众生迥然不同。我甚至大胆地认为,我与任何在世的人都不一样。即使不比他们好,至少也与他们有区别。大自然造就我之后,把模子打碎了。这样写是对是错,只有读完本书才能评论。
末日审判的号角,爱什么时候吹响就什么时候吹响好了,我将手持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大声说:“这就是我这个人!就是我的作为!就是我的思想!无论善恶,我都同样坦率地说出来。是好是坏,我不做半分增减。即使我在某些地方作了无关紧要的修饰,那也只可能是填补记性不好留下的空白。我知道会是真实的东西,我可能当作真实加以述说,但明知是虚假的事,我决不会硬说是真的。卑鄙丑恶也好,仁慈善良也好,高尚厚道也好,是什么样子,就写成什么样子。天主啊,我把内心毫无掩饰地袒露出来。请把众人召到我面前,让他们听我忏悔,为我的丑事叹息,为我的恶行脸红。然后,让他们在你的宝座脚下,以同样的真诚袒露内心,看有没有人敢对你说:‘我比那家伙好。’”
我于1712年出生于日内瓦城。父亲是公民伊萨克·卢梭。母亲是女公民苏雅娜·贝尔纳。祖上留下的财产十分菲薄,叫十五个子女一分,父亲到手的就微乎其微了。父亲养家糊口,全靠钟表匠手艺。干这行他是能工巧匠。母亲是贝尔纳牧师的女儿(事实上,卢梭的母亲是个钟表匠的女儿,九岁时父亲死了,才托给当牧师的叔父抚养),家境比父亲要好,而且聪明漂亮,父亲娶她费了一番功夫。他们是青梅竹马,从小便萌发了爱情。还在八九岁时,他们就每晚去逛马路,到十岁就更加难舍难分了。耳鬓厮磨生出的感情,由于心心相印,情投意合而更加缠绵。两人生来多情敏感,时候一到,就在对方心里发现同样的感情,或更确切地说,情窦初开的时刻在等待他们,谁头一个敞开心扉,另一个马上就会把自己的心投进去。尽管命运似乎阻碍他们恋爱,他们却偏偏爱得更为热烈。小伙子得不到恋人,十分痛苦。女友劝他出门走走,好把她忘却。可是他动了身,结果却适得其反,归来时爱得更加狂热。他发现心爱的女人依然钟情自己,并且忠贞不渝。经过这番周折,他们还没有分手,便只有终身相爱了。于是他们海誓山盟,得到了上天的俯允(敬辞,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我舅舅加勃里埃·贝尔纳爱上了我的一个姑姑。姑姑答应他的条件是要我母亲嫁给我父亲。于是一切都由爱情安排妥当,两对亲人在同一天举行婚礼(事实上,卢梭的父母于1704年结婚,他姑姑于1699年嫁人)。舅舅成了我的姑父,他们的孩子成了我双重的表亲。一年后,两家都生了一个孩子,然后各奔前程。
贝尔纳舅舅是工程师。他去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给欧仁亲王效力。后来在贝尔格莱德围城战立下战功。父亲在我的哥哥出生后,应聘去了君士坦丁堡,当宫廷钟表匠。父亲离家期间,母亲的美貌、聪明和才华引来许多男人大献殷勤。法国公使克洛苏尔先生便是热烈的一个。他当年的感情想必非常强烈,因为三十年后,我发现他谈起我母亲时依然十分动情。母亲十分贞洁,顶住了这些诱惑。她很爱父亲,就催他快回。于是父亲扔下一切赶回家来。我就是父亲这次回家造成的苦果。十个月后,孱弱多病的我出生了。母亲却为此送了性命,这是我一生中的头一个不幸。
我不清楚父亲是怎样禁受住丧妻的打击的,但我知道他一辈子都在为此悲伤。他认为在我身上看到了母亲的影子,但又念念不忘是我让母亲送的命。因此亲吻我的时候,我总在他的叹息中,在他痉挛的拥抱中,感到夹杂着辛酸遗恨的父爱。正因为如此,他的爱才更加温柔。每次他对我说:“让雅克,聊聊你母亲吧。”我便说:“好吧,爸爸,我们又要哭一场了。”话音刚落,他的眼泪就流了下来。他哽咽着说:“唉!把她还给我吧。安慰安慰我,我想她想得好苦啊!她走了,我的心里空落落的,快给我填满吧!你要光是我儿子,我会这样疼爱你吗?”母亲逝世四十年(应是三十五年后,因为卢梭的父亲死于1747年)后,父亲死在后妻怀里,可是嘴里一直念着前妻的名字,心里一直装着前妻的声音相貌。
把我造出来的就是这两个人。他们种种天赋的品质,传给我的,只是一颗敏感多情的心。这颗心给他们带来了幸福,却给我造成种种不幸。
我生下来几乎是死的。养不养得活,家人并不抱希望。我生下来带着一个病根,年岁愈大,病势愈重。虽然有时稍稍轻缓一点,但那是为了让我以另一种方式遭受更残酷的折磨。我有一个姑姑,那时还是个慈心柔肠的姑娘,经过一番细心护理,终于把我救活了。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她还健在,有八十岁了,还在照料丈夫。丈夫虽比她年轻,但因酗酒伤了身体。亲爱的姑姑,你把我救活我不怨你,可你在我初生之日给予的细心照料,我却不能在你有生之年予以回报,因此我很歉疚。我的保姆雅克琳娜还健在。我出生时她分开我的眼皮,说不定我死后还得由她来给我合上眼皮。
我是先感觉后思考。这本是人的共同之处,可是我的感受却比别人深。我不清楚五六岁以前干了什么,也不知道是怎样学会读书识字的,只记得早读过哪些书,受到了它们什么影响:就是从那时开始我有了自我意识,并且再也没有中断。母亲留下一些小说。吃过晚饭,我和父亲就开始读小说。起初,父亲只是想用一些有趣的书来教我阅读,但不久我们就来了兴趣;它是那样浓烈,使得我们手不释卷,轮流朗读,常常通宵达旦,乐此不疲。我们只要拿起一本书,不把它读完是不会放下的。有几次,读到东方既白,父亲听到燕子在窗外呢喃,不好意思地说:“睡觉去吧。我比你更像个孩子哩!”
没过多久,这种危险的办法就不仅让我能够轻轻松松地阅读书籍,理解作品,而且还使我获得了同龄人罕有的对爱情的了解。我熟悉了各种感情,但我对它们却毫无概念。我甚至没有想到它们,但我却感受到了它们。我那时还没有理智,不能正确对待接二连三体验到的混乱情愫,更谈不上改变它们,但它们却让我养成了另外一种个性,使我对人类生出一些荒诞看法,以后的人生经验与反思都未能让我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