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內容簡介:
本书主要聚焦于美国学校教育改革中的政策制订与政策践行等方面的问题,回应的是国家教育改革与学校教育改革的复杂关系,其中涉及国家、社会、社区、家庭、学校、学生、教师、课程等错综复杂却又无法割裂的现实困境与理论难题,并对此提出批评和建议,可以让我们了解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的教育批评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回应。通过对美国教育政策制订与学校改革等方面关系的反思,可以对当前中国进行的教育改革有所启迪和借鉴,少走弯路。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托马斯·S.波普科维茨(Thomas S. Popkewitz),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课程与教学论系终身教授,先后获得瑞典于默奥大学(1989)等5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当选俄罗斯教育科学研究院资深国际院士(1996)、芬兰科学院赫尔辛基高等研究杰出院士(2004)、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士(2014);先后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杰出校友奖(2005)、美国教育研究协会课程研究分会终身成就奖(2008)、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杰出教师奖(2008),《卡潘》国际荣誉教育学会荣誉勋章(2016)。波普科维茨教授是近些年来活跃在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知名教育学者,迄今为止,已出版和主编40余本著作,发表3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部分成果已被译为包括中文在内的17种语言,对世界教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丛书主编简介
范国睿,教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校科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教师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译者介绍
常亚慧,女,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员理事,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课程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专著译著3部,主持一般、省部级重大等课题9项,兼任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目錄 :
前言
致谢
章 学校改革与制度化生活
第二章 作为社会发明的个体导向教育
第三章 日常生活和公共语言:三所个体导向教育学校
第四章 制造学校效率:技术化的学校教育
第五章 探索认知方式:建构的学校教育
第六章 事实的想象:幻象的学校教育
第七章 学校改革的社会与政治复杂性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內容試閱 :
译 后 记
翻译托马斯·S.波普科维茨的著作是一个极其煎熬的过程,自2009年3月开始接触波普科维茨的作品,我就一直处在癫狂当中。
记得博士毕业后,我开始申请出国访学时咨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贺晓星老师,他强烈推荐我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而后有缘得知台湾师范大学卯静儒老师毕业于该校,便邮件拜托卯老师帮忙写推荐信,他很热情地介绍了阿普尔(Apple)教授和波普科维茨教授。那时,国内学者对阿普尔的作品与思想做了很多的翻译与研读,于是我就特别想弄明白波普科维茨是谁,为什么“有名”。先是拜托远在台北的朋友帮忙邮寄中文繁体版的《教育改革的政治社会学:教学、师资培育及研究的权力/知识》,一口气读完,美国教育界的“福柯”——汤姆的观点与思想吸引了我,立即冒昧写邮件给他。一周后,便收到快递送达的汤姆亲笔签名邀请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课程与教学系的官方邀请信及办理赴美签证所需的相应表格。受宠若惊中迅速地完成一系列手续,这一“汤姆速度”使得我对未能谋面的波普科维茨和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有了更多的期待。
2019年8月到了麦屯(中国学生对麦迪逊的简称),波普科维茨给了我非常热情的欢迎仪式,在他家的家常便饭中与“星斯三集团”的成员有了初步了解。那时,每周的星期三集团大家刚好阅读讨论福柯、德勒兹等的作品与思想,因为有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沙龙的锤炼,我很快融入了星期三集团,开始大量地阅读社会学及教育社会学作品,浸淫在社会学话语体系中的不同学校教育改革论题。阅读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与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沙龙中讨论的主题、内容与思想极其一致,突然有了学术自信,积极地与汤姆和星期三集团成员围绕中西方的教育社会学问题研讨并常常交锋。
回国之后,在贺晓星老师主持的“西方教育社会学思想”研究项目中,我有幸受邀并介绍当代教育社会学思想代表人物波普科维茨的作品及思想。于是开始正式着手翻译波普科维茨的系列文章和著作,波普科维茨很有耐心地与我进行邮件、电话交流。 同时,也开始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沙龙中介绍波普科维茨的作品与观点,并得到孙彩萍等老师的支持和鼓励。2014年11月,在浙江大学举办的多元课程国际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范国睿老师与波普科维茨进行了深入对谈交流,范老师开始筹划翻译波普科维茨的系列作品,打算将其介绍给中国读者与教育界同行。范老师礼贤我这个“小菜鸟”,邀请我加入翻译团队,并被委以重任。翻译团队都是波普科维茨的中国博士生及赴美跟随波普科维茨访学的中国学者,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诸多学者共同组成。无论是在丽娃河畔范老师办公室的研讨,还是在微信群以及邮件中与范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赵伟黎博士等学者的交流磋商,以及与奔波在中美之间的郑蕾多次跨时差的微信和回西安探亲间隙的面对面交流,甚至与来往在中美之间的波普科维茨多城市奔波面对面以及邮件、微信的交流,都让我受益匪浅。也正是范老师的孜孜以求及智慧睿达的“温婉”催促,使得本书的翻译在煎熬中龟速完成,尤其是后期的一些文本处理得以完美收官。翻译提交之后的出版也是历尽艰辛,其间因早期联系的出版社无法一次出版多本系列著作,范老师不得不联系别家出版社,绝望之中,福建教育出版社成知辛老师伸出了橄榄枝。范老师以个人“洪荒之力”促成本书的翻译与出版,实乃是我等后辈之荣幸!
感谢范老师6年来的不离不弃与“老骥伏枥”,带着“青椒”们不断前行,感谢波普科维茨的无私关怀与随时救援,感谢吴康宁老师的认可与关怀,感谢贺晓星老师的不离不弃与包容有加,感谢天君兄“中国班主任”式的鞭策与鼓励,感谢可爱的婷婷对、第二章语法翻译的校对!感谢苏平对翻译版本的查缺补漏核对,感谢洪晨对索引的翻译及对后版本高强度的核对。翻译总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特别是波普科维茨惯用的晦涩大词,常常让我在专业的社会学概念与西方理论的复杂与冗长中直接“崩溃”!以此书延续汤姆与的爷孙情,典藏我的麦屯生活与教育社会学记忆,珍视在麦屯相遇的朋友与不断延续的中美友谊!
常亚慧
2019年暑期于雁塔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