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編輯推薦: |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20世纪50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着手分辑刊行,至2011年已先后分十二辑印行名著500种。现继续编印第十三辑。到2012年出版至550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得更好。
|
內容簡介: |
《企业论(汉译名著本13)》是凡勃伦的主要著作之一,产生于芝加哥大学执教时期,论述了当时的“现代资本主义”。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凡勃伦的《资本论》,从企业与产业两个方面来剖析资本主义体制,站在保守的改良主义立场,迎合好战的君主制,排斥社会主义,哀悼行将衰亡的营利企业。他依据德国历史学派的发展阶级概念,批评了适用货币经济亚当斯密以后今日经济学主流所犯的时代错误,提出了股份资本论。其中所提出的大量命题,奠定了制度学派的基础。
|
關於作者: |
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1857—1929),1857年7月30日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卡托,挪威裔美国人,经济学家,制度学派的创始人,制度经济学鼻祖。
译者简介:
蔡受百(1902-1986),杭县人。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金融界工作,曾任“银行周报”编辑,翻译耿?爱德著作《中国货币论》,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杭州浙江兴业银行副经理。50年代中期专门从事翻译工作,译著美国罗?海尔布罗纳的《几位著名经济思想学家的生平、时代和思想》一书,介绍了马克思、李嘉图、傅立叶、圣西门、凯恩斯等人的经济思想。
|
目錄:
|
原序
章 引言
第二章 机械操作
第三章 企业
第四章 企业原则
第五章 贷放信用的使用
第六章 现代企业资本
第七章 现代福利理论
第八章 法律与政治方面的企业原则
第九章 机械操作在文化上的影响
第十章 企业的自然衰落
|
內容試閱:
|
本书对于企业的本质、目的、功用以及进一步动向的探讨,就它的出发点而言,与其他对于同样一般事实的研究有所不同。如果有任何不习见的结论,只是由于观点上的这种采择,而不是由于事实、理论条例或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什么特殊之处。观点是从企业家的事业——那些决定着当前企业经营的目的、动机和方法一一产生的。一个观点的这种采择,它本身就是从当前的经济情况产生的,这个情况在根本上也就是一个企业情况。
对于企业和企业原理的许多支派和论断,要作格外广泛、详尽的探讨应当是办得到的,并且将得出有兴趣的结果。对于现代经济学说的主要部分,在不止一点上,也许可以由此引起某些修正(革新)。但在进行时,对于这个现代动力,除了它的直接经济关系以外,如果能深入钻研它及于文化发展的方面,则显然将证明更加特别有意味。不过企业的这种文化的方面,实在是属于社会学家而不是属于专门经济学家的范围;因此这次的研究,在本书后几章里,关于这一题材不是短少了,而是违反了常规,超越了经济讨论的合法界限。为使减轻这一罪愆,应当指出,在那儿章里所叙及的一般文化特征与经济情况本身是那样地密切,实在不容许把它们完全置之不顾。
列入本书的各章内第五章关于信用贷款,曾作为一篇专论,载芝加哥大学《十周年纪念刊》第四卷,转录时内容没有作多大变动。
这里也许值得研究一下,关于所有权的后根据,在现代常识下所想象的,同中世纪时所惯常感觉到的,其间有着什么样的区别。过去通常认为权利、势力和特种利益的大致根据是经由习惯而来的权能。认为从一个在上者转移权利的立场如果能够确切成立,那么所要求的权利已经由此确定;任何要求权,不能使它以这样的移转行为或转移的实际行为为根据时,就认为这个要求权是不确定的。权利,不论是所有权或是别的,是从一个在上者那里移转来的,在上者所以享有权利,是由于他具有威力,这种力量是为习惯所容许因此获得巩固的;当某种权利和权力授予一个在下者以后,他是通过习惯所容许的服务和忠诚,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着所获得的幸运的。这里实质上是一个个人的关系,是一个地位、权能和屈从的关系。是遗传的持续使所有权获得了认定,而不是相反的。分析到后,转移的连续——这是与一个普通人的一切权利、权力有着关系的——通过一连串的在上者,可以一直追溯到人间的主权,然后由此仍然追溯到上帝。但是不论就人世的主权或神的主权来说,都认为凭以授与或移转权力、权利的资格,并不是以劳动或创造的效能为依据的。所以把上帝认为是人类权利和义务的根源和决定者,并不完全是由于他的作为一个创造者的职分,而是由于他的作为一个宗主的职分。通过文化上的变迁,中世纪的意识和环境开始染上了比较近代的色彩,在所有这一类问题的讨论中,提到上帝对人类事务创造的关系的渐渐地多了,主张也渐渐地坚决了,但就这里所说的问题而言,直到完全步入现代为止,上帝对人类权利的主权关系还没有为他的创造关系所代替。可以说,在中世纪对事物的概念中,认为上帝职分的保有是威力的保有,而人们,不论贵贱,保持着上帝所赋与的权利和权力时,是奴属性的保有。在这样的想象中,所有权是一个管事的职司。这是一个较近地处于人世统治者裁决之下、而较远地处于神圣的大统治者裁决之下的管事职司。当关涉到任何一项人类的安排或制度,在权限或合法性方面发生了疑问,迫切要求解答时,所提出的问题不是上帝所作出的是什么?而是上帝所注定的是什么?
这种中世纪的概念范围,首先在意大利、在文艺复兴中被打破,由近代的观念代之而兴。但是自然权利的现代概念所依据的意识形态,是在英语社会中首先形成、进而达到了有力表现的。关于自然权利的现代学说与古代的显然不同的情况也是这样。自然权利学说的现代特征是导源于英国的。关于所有权的自然权利,情况更加是这样。这种英国对所有权的看法,作为一种思想习惯,它那物质的、历史的基础,是由手工业和商业的经济因素形成的,这种制度在形态上、权力上与中世纪的制度正相反。英国与欧洲大陆不同,当近代时期,很快就把商人和普遍存在的自由劳动者的工作代替了贵族、兵士和僧侣,作为影响它日常生活情调的因素。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势力有了这样的变化以后,于是由日常生活习惯所形成的锻炼也跟着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结果是涉及人类生活意义的新的意识形态,以及人类制度究极目的原因的新的根据,都在增长中。新的权利和真理的准则夺去了旧的,新的思想习惯代替了旧的。
这种替换过程是政治理论上究极目的原因的敌对概念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当1688年英吉利革命时期达到了戏剧性的峰。作为一种原则上的斗争,通过约翰?洛克与罗卜?斐尔麦爵士(Sir Robert Filmer)之间的论争,这种转变达到了严重关头。斐尔麦是关于权利移转的中世纪原则后的、有力的代言人。洛克把自然权利,其中包括财产权利,推源到造物主的技巧成就,这就标志了在转变开始时现代观念的形态,这个观念形态对于已被废弃的权利转移原则未尝不加以注意,但终于离开了它。
在近代后期,对所有权所赋与的界限,是商业经营的要求的结果,是在“货币经济”下盛行着买进与卖出的结果。由于这类要求,由于普遍存在、反复发生的买进和卖出,不得不产生一种思想习惯。这种思想习惯决定:所有权必须是自然的、正常的所有权,对于所享有事物的使用和处理,必须具有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决定权。由于社会的便利,对于这种充分的自由决定权或者需要作某种限制,但对于这类限制,往往认为是所有人权限的“自然”范围内的例外减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