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行动力,决定事情的轻重缓急
意志力,构建“SCNW”时间管理模型
注意力,高效提升学习效率
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详解时间管理提升要诀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为目的,从提升时间管理能力需要知道什么、需要学会什么、需要坚持什么,以及如何通过时间管理解决孩子常见的日常问题等方面为家长提供行之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案,帮孩子学会合理利用时间,提升效率。
|
關於作者: |
熊辉,澳门城市大学教授,应用心理学博士生导师。26岁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公开出版的学术论文超过70篇、专著3部、教材两部。曾被评为教育部2008年度(遴选)骨干青年教师。同时为心理咨询师上课,多次担任团体沙盘游戏课程导师,是《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儿童时间管理》等课程的主讲人。
|
內容試閱:
|
1
章
让孩子赢在
时间管理上
普通人只想着如何让时间过得快一些,而优秀的人却总在想方设法利用时间。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会让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发生质变。
关于孩子的时间管理,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有时候可能是整个家庭的事。毕竟,自觉性强的孩子比例不算太高。因此,要想帮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家长要具备一些必不可少的技能。
时间管不管,结果大不同
时间是孕育一切成就的土壤。有意识地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和利用时间,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周五晚上,几个小伙伴参加家庭聚餐。餐前,小伙伴在一起玩得很开心,但等大家吃完饭后,却都不约而同地拿起平板电脑或者父母的手机,开始玩游戏或刷短视频,有个别小朋友提出玩手机的请求被家长拒绝了,只能在旁边围观。
这些孩子里只有小临除外。他先问了妈妈“几点了”,妈妈回答“7点20分”。于是他借了妈妈的手机,查看班级群里的通知,在确定没有的消息后,他拿出作业登记本,仔细检查,选择了三样可以现场完成的:App上的口算练习、阅读理解练习、安全教育平台的作业。他在写完后于登记本上打上了“完成”的标志。
然后, 小临对妈妈说:“我的作业就只剩下两项比较复杂的——一篇周记和两页数学练习。待会儿回家时间比较晚了,我决定洗完澡之后再看会儿书就睡觉了。所以,我计划剩下的这两项作业留到明天上午做。明天10点出门上围棋课之前我预留1小时来完成就足够了。”妈妈说:“好的,你的安排听上去既合理又具体,就按你的计划去办。”
小临又说:“那我现在玩一会儿平板电脑。”他说完这句话,妈妈已经从包里把平板电脑拿出来递给了他。跟其他小朋友不同,小临的平板电脑是他用自己的指纹解锁的。他开始看视频之前,先设置了半小时的闹钟,半小时后,闹钟提示音一响,他就关闭了平板电脑。
这时,其他小伙伴已经使用电子设备超过1小时。小颜在父母的呵斥下,不情不愿地停止了玩游戏,小帆因此跟父母发生争执,小锡完全不顾父母的催促,自顾自地继续留恋于电子屏幕前。
可以预见,小临即将到来的周末是充实而从容的。因为他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需要花费多长时间,了然于心,并且能够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完成各项任务的时间。这就是儿童的自我时间管理能力。
儿童时间管理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常谈,是因为十个家长有八个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做事总是拖拖拉拉,浪费时间,看得人着急上火;常新,是因为时间管理虽然已经有很多理论和方法,但是执行的时候还是会不尽如人意,还是需要想些新的点子来帮助家长和孩子切实管理好时间。
理财界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时间管理也是一样,你不理时间,时间也就不理你。只有能管理好自己时间的孩子,才能在时间的进程中造就自己。
所以,时间管不管,结果大不同!
为什么要学习时间管理
从前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相同场景中,不同亲子关系之间的互动模式,实际上是每个家庭日常生活中各种情境的一个缩影。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除了上学,还有很多课外活动。家长在辛苦的工作、家务之余,要兼顾孩子繁忙、紧凑的学习任务,本已是心力交瘁,如果遇到孩子不配合——事实上大多数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不配合——那么“鸡飞狗跳”可能是生活中的常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学习时间管理变得很重要。
“起床啦”“不要再看电视了”“快写作业啊”“赶紧睡觉了”……这些是家长们经常对孩子说的口头禅。对于孩子来说,它们是令人厌烦的咒语,对于家长而言则是面对孩子不主动、不自觉时气愤又无奈的唠叨和宣泄。
然而,家长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和催促,真的管用吗?
对于小颜这一类孩子,他们可能迫于父母的威严,暂时选择服从命令。但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父母逐渐失去威慑力,也就难以奢望他们会继续听从安排了。
对于小帆这一类孩子,他们习惯于通过撒泼打滚来对抗父母,可想而知,亲子之间的战争如同家常便饭,“一日三餐式”地上演。
小锡这一类孩子是常见的。如今的家长对孩子百般疼爱,从小有求必应,但对他们却少有要求。等到上学后开始集体生活,要求他们遵守准时到校、准时完成作业、准时上兴趣班,却发现他们根本做不到,对于一切的催促、命令和劝告置若罔闻。结果是,孩子经常迟到、做事拖拉、丢三落四、沉迷电视和电子设备……
于是,家长们越来越着急,越来越没有耐心,孩子则越来越不耐烦,亲子关系也日益趋于紧张。
那么,如何才能解救上述这些困于“催与被催”的恶性循环之中,冲突不断、矛盾日深的孩子和父母呢?答案是,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孩子。
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少有要求。
时间管理能培养孩子的哪些品质
我们常说,时间能解决一切问题。实际上,我们解决大部分问题的关键,正是处理时间本身的问题。
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对于孩子自身的成长有哪些意义呢?我们从前述案例中小临对一次聚餐时间的规划,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的一些品质和能力。这些品质和能力,正在并将长期助益小临这一类孩子的成长。
,孩子做事会变得更主动
对于善于管理时间的孩子来说,他们知道时间的重要性,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必家长时时刻刻提醒。比如,当妈妈告诉小临现在是“7点20分”时,他想到的是,自己马上需要完成一部分甚至所有的作业,而不是玩手机或平板电脑。
第二,孩子做事会变得更有规划
善于管理时间的孩子,他们习惯提前安排自己当前以及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各项活动。对于上学的孩子来说,学校周末布置的作业是一个紧急且重要的任务模块,紧急是因为一定要在周末结束之前完成,重要是因为这些作业对巩固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小临的处理过程是,先利用当前的时间,完成了几样花费时间不多、对专注程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小任务,然后把需要更多时间和更多专注力的任务放在第二天上午完成。这一安排,对于小临来说,既保证了任务的完成数量,也保证了任务的完成质量。
第三,孩子在社会交往中会变得更自信
善于管理时间的孩子,对于自己能不能完成一件事、完成这件事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或精力、需要付出多少努力等,都能有比较准确的定位。因此,他们对生活和学习能够产生较强的可控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对各项活动、任务做出合理而正确的评估和判断。这种评估和判断,能够使他们认识到活动和任务的可行性,也因此使得他们会表现得更自信。例如,小临不仅知道完成周记和数学练习册的任务需要更加专注,还确信自己能在1小时之内完成。
第四,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会变得更自律
善于管理时间的孩子,他们通常对每一样活动的意义都有清晰的认识。他们享受娱乐活动带来的身心愉悦,却不会毫无克制地沉迷其中,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活动中更主动地“切换频道”。小临和所有孩子一样,也喜欢玩平板电脑,但是他却知道给自己设置时长限制,这不仅让他享受到游戏带来的愉悦感,而且获得了自律带来的“学习娱乐两不误”。
第五,孩子更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不管在任何场合,守时、守约都是一个人可贵的品质之一。鲁迅先生曾说:“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可见,守时,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重。善于管理时间的人,能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或者在约定的时间内停止某些活动而无须他人监督。这类人必定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如果孩子从小能够养成守时的好习惯,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同学、朋友,都会对他产生信任感。例如,小临能自由地解锁平板电脑,正是他赢得妈妈信任的体现,而获得这项自由的前提,是善于时间管理的他获得了自律的好品质。
第六,孩子能更加自如地应对突发的状况
善于管理时间的孩子,不仅能合理规划自己的日程,还可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及时地调整节奏,以应对当前的新状况,不至于手忙脚乱。人们总是说“计划赶不上变化”,生活中充满了变数,学习、生活或工作不可能全都按照原计划实现。时间管理可以练就孩子处变不惊的能力,让孩子能够灵活调整既定计划,接纳变数而不影响既定安排的主体。
帮助孩子学习时间管理,有哪些困难和误区
时间管理对孩子自身成长以及家庭效能的意义和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大多数孩子却无法顺利获得这一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都遭遇了哪些阻力,又陷入过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孩子还小,长大后就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想法。于是,孩子睡懒觉、上学迟到、拖拉、磨蹭、丢三落四,作为家长的你都觉得没有关系,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只要不哭不闹就很好了。至于这些问题,则认为只要等孩子长大了,就会“神奇”地消失。事实上,这是家长的妄想。学习时间管理,就跟学习数学、语文、体育等课程一样,需要循序渐进,要慢慢累积、练习,而不是等到某个时刻孩子就会突然开窍,就会掌握这项技能。
误区二:“让孩子安排自己的事情,只会更耽误时间。”
有些父母认为效率就是一切,当他们觉得孩子的时间利用效率低,或者自己没有耐心等待的时候,往往习惯于事事包办,巨细无遗,穿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我甚至见过八九岁的男孩因为要赶时间上辅导班,还要大人喂饭的。短时间内看起来,家长这么做既省心又省时,但其实这是以牺牲孩子的独立性为代价的。孩子看似每天在大人的安排下按部就班,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做这些事情的意义是什么。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顺着父母的“安排”走进了大学,甚至考入了名牌大学,可他们离开父母之后却沉迷于电子游戏,虚度光阴。这是一件危险的事!
误区三:“孩子能做到吗?做不到的话那不是徒劳吗?”
父母都知道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的重要性,但制订了学习计划后,孩子总是在拖延,父母没有及时监督,反而心存疑虑:“孩子能做到吗?做不到的话岂不是白费力气?”他们期待一个100分的结果,却不能接受从0开始付出行动。这是一种永远无法开始的拖延,而且家长过高的期待,容易让孩子出现畏首畏尾的情形,并形成拖延症。
不要等孩子长大了再去改掉坏习惯。
不要为了省事对孩子事事包办。
我看到不少家庭在他们家的墙上都贴有一张时间管理效能图,这说明父母有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意识,也付出过努力。然而,遗憾的是,图表上面的日期,大多数停留在了过去的某一天,没有持续。有的因为孩子不再“服从”而中断,有的因为某次偶然的中断而直接放弃,有的因为父母和孩子都觉得筋疲力尽,后选择“顺其自然”。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该如何开始?又该如何坚持?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设计了时间管理的SCNW模型。我将在第四章详细介绍这个模型。
本章总结
A对孩子来说,学习时间管理就是要有意识地掌握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加以规划并合理利用。
B帮助孩子学习时间管理既可以改变“催与被催”的家庭模式,也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C学习时间管理可以培养孩子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做事变得主动、有规划,在社会交往中变得更自信,在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更自律。
2
第二章
孩子才是
时间管理的
真正执行者
时间管理主要的执行者,当然还是孩子本身,家长主要起辅助作用。家长过度干涉,可能会导致孩子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而孩子要想顺利地按时间执行计划,也必须具备必不可少的认知。
认识什么是时间
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现在的人可以利用钟表等工具来度量时间,但是在古代,还有更早的远古时代,人类是没有办法精确地表达时间的。
孩子对时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3岁以下的孩子,还没有时间观念,需要家长给予一些帮助才能慢慢地认识时间。对于3~6岁的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要有意识地将时间和孩子的日常事件联系在一起。
例如,我们可以用“现在是早上7点19分,再数100个数我们就要出门了”来代替“快点儿,马上要出门了”;用“现在是晚上9点30分,睡觉的时间到了哦”来代替“别磨蹭,赶紧去睡觉”。通过这些带有具体时间的清晰指令,把时间和孩子生活中具体的事件联系起来。
训练1:感受1分钟
【3~6岁孩子适用】
准备道具:
一个1分钟沙漏,一碗混合的红豆、绿豆。
操作步骤:
(1)家长对孩子说:“这是一个1分钟的沙漏。也就是说,这些沙子从这头完全流到另一头,刚好是1分钟的时间。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1分钟内能从碗里挑出多少颗绿豆,看谁挑得多。”
(2)沙漏开始计时,家长和孩子一起把绿豆挑出来。
(3)沙漏计时结束,数一数孩子和家长各自挑出多少颗绿豆。
注:沙漏能够很好地让孩子感知到时间的流逝,是针对低年龄段孩子的训练中比较理想的计时工具。建议准备1分钟、10分钟、20分钟等不同时长的沙漏,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选择使用。
更推荐的做法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沙漏。如果没有沙漏也可以用其他计时工具代替。
等孩子再大一点儿,就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把时间具象化,让他自己能够直观地感知到什么是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时钟是很好的工具。
我们小的时候,家里用的是挂钟,整点和半点都会报时,它会给人一种紧迫感。
现在很多人都使用手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来看时间。但我建议大家在家里至少放置一个有时针、分针、秒针的钟表,这样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时间的流逝,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如果家里没有钟表,孩子只能通过问父母“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来知道时间,这不利于孩子建立时间管理的习惯。
训练2:认识时钟
【小学一二年级孩子适用】
准备道具:
有刻度的时钟或者闹钟。
操作步骤:
(1)家长教孩子认识秒针、分针、时针。
(2)家长告诉孩子: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表示时间过去了1分钟;秒针走五圈,分针走一大格,表示时间过去了5分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表示时间过去了1小时。
(3)睡觉之前5分钟,家长指着时钟告诉孩子:现在是晚上9点25分,分针指向数字5,时针指向数字9和数字10之间;再过5分钟是9点30分,就该睡觉了。
注:家长可以在任何一个活动或者事件开始之前5~10分钟,引导孩子留意时钟的特点和变化。
进阶训练:
家长可以经常请孩子帮忙看时间,孩子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能熟练掌握与时间相关的知识,又能获得成就感。
小学三年级以后,绝大多数孩子已经能够自由、自主地从手机、平板电脑、运动手表、时钟、沙漏等工具上识读出时间了。
要有意识地将时间和孩子的日常事件联系在一起。
在家里放置一个可以直观地看到时间的钟表。
了解自己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每一位正在阅读这本书的家长,可能都有一个期望,就是帮助孩子把时间过得更有意义、更充实而不忙乱。也就是说,对孩子的时间安排进行优化。要实现这个愿望,我们就需要先引导孩子思考:当前自己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该几点起床?上学时需要几点出门?每天要做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训练。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可以独立完成,小学低年级及以下的孩子,好跟家长一起完成。
训练3:我的一天
准备道具:
纸、圆规、彩笔、尺子、量角器。
操作步骤:
(1)用圆规在纸上画出一个大圆,代表一个钟表盘面。
(2)在圆周上画出24小时(注意不是12小时)。
(3)让孩子说一说“我今天做了什么”,比如“起床”“穿衣”“洗漱”“吃早餐”,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将这些事件写在时间圆的相应部分。低龄儿童可由家长协助完成。
注:家长可以同时为自己制作一个时间圆,这样孩子会看到,爸爸妈妈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比如,可以跟孩子交流:“为什么早上7点20分我们一定要出门呢?因为爸爸把你送到幼儿园后,还要在9点之前赶到公司上班呢。”
了解自己的喜好顺序和行动顺序
如果孩子被问到是喜欢吃肉还是喜欢吃菜,可能他们都能明确地回答你。当桌上有辣椒炒肉、米粉蒸肉和清炒菜心三道菜时,孩子如果能明确地告诉你,他喜欢的是辣椒炒肉,其次是米粉蒸肉,后才是清炒菜心,这就说明孩子心中有一个明确的喜好顺序。但有些孩子,他们对这三道菜的喜好程度相当,无法明确地区分哪道更喜欢或哪道更不喜欢,这种情况下就说明孩子是没有明确的喜好顺序的。
有明确的喜好顺序的孩子,在时间管理上会更趋于主动。但如果仅仅是有明确的喜好顺序,还不足以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孩子还需要了解自己的行动顺序。
幼儿园的老师经常会看到这一现象:明明有的小朋友很喜欢吃鸡腿,但他们却总是将鸡腿放在后才吃。
我们应该都更喜欢完好无损的苹果,而不喜欢腐坏的苹果,但是在面对一箱开始腐坏的苹果时,并非每个人都会从好苹果开始吃。有些人的行动顺序和喜好顺序是一致的,他们先吃好苹果,到后来有些苹果腐坏得太厉害了,就不得不扔掉;有些人的行动顺序和喜好顺序是相反的,他们先吃那些看起来不太新鲜的苹果,后几乎可以吃掉所有的苹果。
为了明白自己的喜好顺序和行动顺序是否一致,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训练。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可以独立完成,小学低年级及以下的孩子,好跟家长一起完成。
训练4:调查自己的喜好顺序和行动顺序
准备道具:
两种颜色的彩笔、纸。
操作步骤:
(1)孩子用种颜色的笔列出自己每天经常做的五件事,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要有,并且按照从喜欢到不喜欢的喜好顺序进行排序。如果孩子还小,家长可以从旁协助。
(2)孩子用第二种颜色的笔,将罗列出的这五件事,按自己日常的行动顺序,重新罗列一遍。
(3)让孩子比较自己的喜好顺序和行动顺序是否一致。
你的孩子可能被贴上什么标签
通过“训练3”,孩子知道了自己每天都做了些什么,家长也获知了孩子当前一天的时间安排情况。现在,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来检视一下,孩子目前的一日安排存在哪些不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所谓的不足,可能是你家孩子个人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很多孩子共同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我接待的儿童心理咨询来访者和课程培训的学员群体当中,他们反馈的关于孩子的时间管理问题很多,我总结了一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先把这些问题罗列出来,至于怎么解决,我将在第五章逐一说明。
标签一:晚上不能早睡,早上按时起床困难
孩子睡得晚,可能会导致睡眠不足。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3~6岁的孩子,每天需要12~14小时的睡眠;而对于小学生,则要保证每天至少9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不仅影响孩子身体发育,更会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
需要注意的是,高效利用时间,并不需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读书时代已经过去了,身心健康才能更高效地利用时间。
标签二:出门磨蹭,上学落后
孩子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知道,守时是需要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
孩子每天从起床到出门前的这段时间里,要完成的事项很多,但时间却很短,有的甚至只有半小时左右。如果没有好好规划这段时间,很容易忙中出错,忘东忘西,而且匆匆忙忙赶到学校后,会发现自己经常是落后的那几个,甚至还可能迟到。
标签三:做作业拖拉,效率低
这是许多家长为头疼的问题。明明作业量并不多,但是孩子每天做作业却要花上两三个小时。对于孩子自己来说,要说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拖拉,家长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家长对于这种拖拉肯定是“怨气冲天”的。为何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孩子心里是有些明白的,的可能,就是自己的注意力分散或者过于追求完美。
标签四:拿起电子设备就放不下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一拿起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就放不下来。孩子在被家长管教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做得有点儿“过分”。视频和游戏对孩子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孩子沉迷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很大的原因在于视频或游戏的界面色彩绚丽,背景音乐优美动听,它们可以在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层次上吸引孩子,并令他们产生好奇心和吸引力。电子产品的优势很多,如内容有趣、操作便捷等,但是如果过度使用则会带来许多危害,其中突出的就是损害孩子的视力,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标签五:别人家的孩子
这大概是所有标签里令家长眼红,孩子羡慕、嫉妒的。“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总是那么优秀,时间也管理得很好,而且这种孩子是老师的宠儿,常常被当成学习标兵。
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成为自己,比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更重要。
每个成年人都是不同的,孩子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平时应引导孩子不要盲目要求自己标准化,“别人家的孩子”所使用的时间管理方法和手段,也许对他并不合适,重要的是要寻求适合自己的道路。
以上这些问题,我将在第五章一一来破解。接下来,让我们先来看看,孩子在进行时间管理时还需要有哪些技能傍身。
本章总结
A学习时间管理需要让孩子对时间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B了解自己的喜好顺序和行动顺序,会让孩子在时间管理上更趋于主动。
3
第三章
五步完成
时间管理的
系统训练
管理时间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们的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实施这项工程的工程师。学习到这里,这位小工程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关于时间的知识储备。但仅有知识还不够,还需要掌握一些的技能,才算具备了工程师资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进行时间管理的系统训练。
估算做一件事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在制作时间圆盘的时候,家长和孩子都会有这种感觉:原来一天要做的事情还挺多的!例如,从早上起床之后到上学的这段时间,要穿衣服、洗漱、吃早餐、穿鞋、戴红领巾等。要保证在出门之前完成这些事情,就需要知道每件事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如果我们问孩子:“刷牙、洗脸需要几分钟?”孩子很可能答不上来。不仅是孩子,事实上,很多大人也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基本是凭着感觉来估算。
这种靠感觉估算时间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单单是在时间管理上,在工作、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例如,我们炒菜的时候,往往都是凭经验来估算所放调料的多少,我们不会像德国人那样用高精密的小天平称好后再使用。事实证明,这种估算会因人而产生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人凭估算放的调料,会让菜肴有咸有淡。
很多时候,我们对时间的感觉也是如此,是不可靠的。比如,在排队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每一分钟都特别漫长;而在刷短视频的时候,半小时感觉瞬间就过去了。因此,需要先让孩子借助计时工具,让他准确地知道,自己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这样才会对时间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帮孩子估算做一件事情需要花费多长时间以提升效率。
让孩子通过计时工具来了解自己完成一件事情需要花费多长时间,以便对时间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训练5:做一件事需要多长时间
准备道具:
计时工具(手表、手机等自带的计时器)、笔、自制表格(如第51页所示)。
操作步骤:
(1)孩子自己决定某一个时间段要做什么事,按顺序填入表格。低年级及以下的孩子,可以向家长寻求帮助。高年级及以上的孩子,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邀请家长在旁边监督。
(2)孩子预估一下自己做每件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如果孩子自己无法预估,可以先空着,家长不必急于干涉。
(3)孩子使用计时工具,计算出自己完成每件事分别花费了多长时间,然后及时填入表格;如果孩子年龄还小,不能独立完成表格填写,家长可以适当地帮助孩子。
(4)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表格的内容,比如,哪些事项是孩子实际使用时间比预估时间少的,可以给予肯定:“你穿衣服只用了3分钟,比预计少花2分钟呢。”对于花费时间比较长的,和孩子一起探讨原因,并尝试改进的方法。
区分想做的事情和必须做的事情
从孩子的时间圆盘我们还能看到,如果不是在寒暑假,除去睡眠和在校这两块固定的、需要优先保障的时间外,孩子可以规划的时间并不多。幼儿园小朋友大概有3~4小时,小学生有5~6小时,这其中还包含吃饭、洗澡、上厕所等必须花费的生活时间。因此,对这仅有的数小时精打细算是非常有必要的。
孩子每天到底要做什么呢?对于家长来说,他们也许想的是到底应该给孩子安排哪些活动?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妈快乐。”这是一个悲伤的笑话。孩子不该只是实现父母意志的工具人,生活中只充斥着父母认为“必须做的”。但这也不意味着孩子就能放任自己随心所欲,只做自己想做的。
南宋大学者朱熹在《劝学诗》中写道:“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孩子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需要在家长的支持和指引下,进行一些助益自身成长的活动。也就是说,孩子每天的活动应该包含“必须做的”和“想要做的”。当然,如果能把“必须做的”和“想要做的”进行组合甚至融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必须做的”和“想要做的”梳理一下,制作成“时间大集合”。如果孩子可以自己完成,家长在一旁监督即可。
训练6:“想要做的”和“必须做的”时间大集合
准备道具:
两种颜色的便利贴、笔。
操作步骤:
(1)孩子在一种颜色的便利贴上写出自己“想要做的”,并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不做任何评价。
(2)孩子在另一种颜色的便利贴上写出自己“必须做的”,这时家长需要参与讨论。
注:家长要在训练过程中和孩子充分沟通,而且可以借助这个训练了解孩子的喜好。
当孩子对“必须做的”事项提出异议时,家长要耐心地为孩子解释。例如,“练琴60分钟”,是因为下个月要进行钢琴等级考试,家长可以建议一下:“如果你想通过考级的话,近就要多做一些训练才行。等考级结束后,就可以下调回每次练习半小时左右。”
决定事情的轻重缓急
在知道了要做哪些事情以后,家长和孩子可能都有困惑,是先做“必须做的”,还是先做“想要做的”呢?孩子可能会说先做“想要做的”——看漫画,家长可能觉得应该先做“必须做的”——写作业,于是就产生了冲突。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不必着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四象限法则,让孩子自己或陪着孩子一起来确定活动的优先级别。建议家长先鼓励孩子自己完成,不要主动为孩子提供帮助。如果孩子的划分跟家长有冲突,家长要做的是先听听孩子的想法,而不要急于干涉。
四象限法则指的是根据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两个维度,将事情划分为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且不重要四个类别。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进行四象限分类。
重要且紧急的事情
这一类事情是必须当天完成的,甚至是短时间内必须完成的。而且,完成了这类事情后,孩子会有很大的收获,如果不完成则需要承担某种严重的后果。例如,学校布置的作业,就属于这一类事情。
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这一类事情不是当前必须完成的,是一种蓄能的活动,会转化为孩子某一方面的长期价值或者竞争力。如果当前不投入精力去耕耘的话,在将来的某个时刻会带来损失或者妨碍孩子长大后获得成就感。人们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书到用时方恨少”“未雨绸缪”等,都是关于这一类事情的。对于孩子来说,如阅读、练字、体育锻炼、背诵等,这类事情就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由于在时间维度上它们属于不紧急,所以往往会被忽视或者拖延。在孩子的时间管理中,家长需要对这类事情持续加以关注,经常性地提醒孩子合理分配时间。
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
这一类事情往往是非预期的、突发的或不在计划内的,例如,突然有一个电话打进来,你不马上去接听的话,总感觉有所损失。因为突发和迫切的心理暗示,很容易会让孩子错误地将这类事情归类为“重要且紧急”,比如铅笔断了要买新的,作业本丢了也要去买新的,好像如果不立马放下手上的事情去解决这类问题,就会影响今天的作业、明天的学习。但是,只要稍作分析你就会发现,这些都不是必须马上处理的事情。
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情
这一类事情,做不做意义都不大,比如刷短视频、玩游戏、看综艺节目等。在空闲的时间里,这类事情可以当成一种调剂品。有些孩子觉得可以从这些活动中学到很多东西、交到一些朋友,于是误以为这是重要的事情。但如果放下平板电脑、手机,去看看书,就可以学到更多东西;出门走一走,跟同学聚一聚,就可以收获更真实、更长久的友情。
借助四象限法则,陪孩子确定活动的优先级别。
关注活动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
训练7:轻重缓急分一分
准备道具:
白色卡纸、彩笔、训练5中得到的事项便签。
操作步骤:
(1)用白色卡纸和彩笔制作如图所示的四象限。
(2)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决定各个事项属于四象限的哪一个区,并把事项标签贴在对应区域。如果孩子想独立完成,家长先不要急着干涉。
注:在分类过程中,家长要兼顾效率和孩子的意愿,不能过于功利。我们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而不是一个高效的学习机器。
你可能会发现孩子会把“想要做的”放在“重要且紧急”区域,这时候切记不要急着否定孩子,要耐心倾听孩子的理由。
例如,我女儿约了小伙伴周五晚上7点钟在小区游乐场玩耍,所以到了周五晚上,对于她来说,这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我会给予充分的理解。为什么呢?孩子们周一到周五虽然在学校天天见面,但是能够一起玩耍的时间并不多,孩子的需求应该被看见、理解和尊重。当然,我也会提出期待:“嗯,我非常赞同把这个放在重要且紧急的区域,因为接下来还有周六、周日两天时间,你一定可以完成作业和其他计划要做的事情的。”孩子也会欣然接受我的建议。
根据目标倒推活动计划
很多家长一定对这样的场景非常熟悉:眼看着已经到了要出门的时间,却发现孩子还在拼拼图、玩乐高或者看电视,于是家长顿时觉得血压飙升,河东狮吼:“你怎么还没有换衣服,一点儿计划都没有!”孩子为什么没有计划呢?可能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学习怎样做计划。
在确定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后,应该怎样保证它顺利完成呢?这就需要学会如何根据目标来倒推活动计划,以顺利实现目标。例如,我们假期要出去旅游,就得先买好车票或机票;而要买票,就要先确定目的地;要想确定目的地,就要先确定预算。这样一来,做好预算—确定目的地—买票—出行—游玩就一气呵成了。
倒推活动计划,首先需要孩子了解在做这件事情之前要做哪些准备,每一项需要花费多长时间,然后计算出总共需要的时间,这样就可以知道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着手准备了。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通过做饭来进行目标倒推训练,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训练8:午饭的准备
准备道具:
设施完善的厨房。
操作步骤:
(1)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中午开饭的时间,例如12点30分。
(2)家长和孩子一起列出午饭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例如煮饭、煲汤、洗菜、切菜、配菜、炒菜等。
(3)列出每一项准备工作需要花费的时间,并计算总共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4)根据计划的开饭时间,确定着手准备午饭的时间。
注:在第(3)步中,有一个更高阶段的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那就是不同的工序会导致孩子所花费的时间不一样。孩子应该通过多次实践,然后寻找自己认为更合理的工序,以获取少工作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