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作为文化块茎的传统武术 南部侗族黑虎拳的民族志研究

書城自編碼: 372749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民族文化
作者: 张忠杰 龙宇晓
國際書號(ISBN): 9787507763447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0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一本金融初学者建立交易系统的实用工具书)
《 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一本金融初学者建立交易系统的实用工具书) 》

售價:NT$ 302.0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华学术·有道  精装)
《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华学术·有道 精装) 》

售價:NT$ 770.0
美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九讲
《 美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九讲 》

售價:NT$ 874.0
谜托邦:故事新编
《 谜托邦:故事新编 》

售價:NT$ 411.0
百年“巨富长”——建筑中的人文与历史
《 百年“巨富长”——建筑中的人文与历史 》

售價:NT$ 374.0
鲁迅“传统”与余华的小说创作
《 鲁迅“传统”与余华的小说创作 》

售價:NT$ 458.0
性心理学(裸脊锁线装,一部剖析性心理的百科全书,一本好读实用的性学指南)
《 性心理学(裸脊锁线装,一部剖析性心理的百科全书,一本好读实用的性学指南) 》

售價:NT$ 291.0
抢人:数字时代如何快速吸纳精准人才(美国商业图书大奖AXIOM年度图书)
《 抢人:数字时代如何快速吸纳精准人才(美国商业图书大奖AXIOM年度图书) 》

售價:NT$ 30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800
《 彝族审美意识研究 》
+

NT$ 554
《 秘鲁传说 》
+

NT$ 303
《 水族民俗民间文化研究辑录 》
+

NT$ 270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
+

NT$ 4125
《 湘西民族文库:湘西民族文库:明实录南方民族研究史料 》
+

NT$ 572
《 中国守艺人一百零八匠:传统手工艺人的诗意与乡愁 》
內容簡介:
本书是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暨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山地民族研究中心的山地民族体育人类学团队侗族武术课题组于2017-2020年间多次深入贵州省黎平县双江镇觅洞村进行田野调查而形成的体育民族志研究成果。作者借鉴著名社会思想家德勒兹等人的块茎(rhizome)理论,结合文化丛、承认政治、互动仪式链等分析视角,围绕觅洞黑虎拳的历史和当代发展问题,对该拳种生成和发展的社会文化关系格局进行了田野民族志的研究。将黑虎拳视为当地侗族文化块茎,本书循序渐进地描述了这一传统武术如何与物质文化、安全防卫、生计模式、村寨景观、地方知感、民间信俗、审美观念、伦理道德、族群认同、社会组织、节庆传统、礼俗制度等相互嵌合,生成独具特色的侗族文化体系。在这项田野个案研究的语境中,传统武术作为文化块茎,具有动态性、相对性、多质性,存在着游牧式关联的多条“逃逸”线,可以和当地的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文化中的任何一个“点”发生联结或组合(assemblage),也会在某些情况下发生断裂和重组。本书是国内学术界首次将块茎理论应用于体育文化研究的创新尝试,将传统武术视为块茎,置于一个民族或社区的整体文化关系格局中来考察其与各种文化要素之间的“游牧式”的关联组合,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传统武术的文化性和本体论意义上的基本特质,而且对于推动我国体育人类学研究的范式创新和主题拓展也有所裨益。
与北侗地区甘溪村武术传承的旅游发展外推型模式迥然不同,侗族南部方言区的觅洞等地的“黑虎拳”呈现的是一种植根于村寨民俗的内生型传承模式。借鉴法国社会思想家德勒兹(Gilles Deleuze)和加塔利(Félix Guattari)等人关于文化“块茎”(rhizome)和“集合”(assemblage)的理论,并结合“文化丛结”(cultural complex)等人类学经典理论和方法,本书在开展长时段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贵州黎平觅洞寨的传统武术进行了主位客位交叉的多方位分析。作者力图摆脱以往很多研究中惯于就武术谈武术的范式囿限,将传统武术视为一个具有强大的关联延展力的文化“块茎”,并把它放置到侗族社会文化体系的脉络中去重新加以观照,揭示其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大层面各种不同文化因子之间的多向度关联和集合关系。与此同时,本书也首次全面而比较深入地对“黑虎拳”的技术本体进行了解析,有助于提升人们关于侗族武术内涵、特征和价值的认知深度。
關於作者:
张忠杰,汉族,曾历任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副教授及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等职,现为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生、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山地文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兼贵州山地研究院山地体育文明研究所所长。中国武术五段,2011年获广东省传统武术套路锦标赛南派拳术和南派长器械二等奖。研究方向:体育人类学、武术历史与文化、武术史料学。主持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中国体育科技》《体育学刊》等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中国少数民族武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获贵州省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出版有《侗族武术文化传承之道:两个“侗拳之乡”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民间武术与社区发展:一个北侗“功夫村庄”的体育民族志研究》(学苑出版社2021年版)等多部学术专著。
龙宇晓,侗族,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美国伊利伊诺大学、复旦大学等中外著名学府接受过民族史、民族学、语言学、信息科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科班训练,曾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美国UCLA加州人口研究中心信息部主任、加拿大温莎大学莱迪图书馆研究馆员、美国康科迪亚大学“富布莱特学者”(Fulbright Scholar)、贵州大学教授暨中国本土知识与文化产权研究所所长、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山地民族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山地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等海内外学术职务,现为复旦大学复旦-哈佛医学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山地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在《民族研究》《世界民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有《择取生命的符码》(云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等多部学术著作。
目錄
绪 论……………………………………………………………………… 1
章 田野点人文背景与“块茎”理论适用性… ……………………… 7
节 古老的村落… ………………………………………………… 7
第二节 德勒兹“块茎”理论及其适用性… ………………………… 29
第二章 黑虎拳与侗族生活世界中的物体系………………………… 39
节 老虎、雄鸡、草药与武术… ………………………………… 40
第二节 杉木、竹子、山石里的武术影子… ………………………… 55
第三章 黑虎拳与侗族生计模式……………………………………… 73
节 身体技术资本… ……………………………………………… 74
第二节 变迁中的调适… ……………………………………………… 91
第四章 黑虎拳与侗族建筑和景观…………………………………… 98
节 鼓楼与武术的耦合… ………………………………………… 99
第二节 自然景观中的武术… ……………………………………… 108
2
第五章 黑虎拳与侗寨的空间和地方性……………………………… 130
节 乱世中的武术… …………………………………………… 130
第二节 孕育地方感… ……………………………………………… 138
第六章 黑虎拳与侗族民间信俗……………………………………… 146
节 黑虎拳与侗族的自然信仰… ……………………………… 146
第二节 黑虎拳与侗族的祖先崇拜… ……………………………… 154
第三节 黑虎拳与侗族的神祇崇拜… ……………………………… 164
第七章 黑虎拳与侗族审美观念……………………………………… 174
节 侗族生活之美… …………………………………………… 174
第二节 侗族精神之美… …………………………………………… 188
第八章 黑虎拳与侗族伦理道德……………………………………… 202
节 价值观与黑虎拳的互构… ………………………………… 203
第二节 黑虎拳与侗族生死观… …………………………………… 217
第九章 黑虎拳与侗族认同意识……………………………………… 224
节 黑虎拳与族群认同… ……………………………………… 224
第二节 黑虎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 233
第十章 黑虎拳与侗族社会制度……………………………………… 250
节 “抖”中的侗拳……………………………………………… 251
第二节 村寨的自卫… ……………………………………………… 267
第三节 “款”中的故事……………………………………………… 275
3
第十一章 黑虎拳与侗族节庆制度…………………………………… 285
节 节庆交流中的黑虎拳要素… ……………………………… 286
第二节 节庆生产中的黑虎拳要素… ……………………………… 295
第十二章 黑虎拳与侗族礼俗制度…………………………………… 306
节 礼俗下的交往… …………………………………………… 307
第二节 礼俗中的和谐… …………………………………………… 317
第十三章 武术作为块茎:一种弥散式的文化关系格局……………… 328
节 生存语境下的物质联结… ………………………………… 330
第二节 心智世界中的精神体系… ………………………………… 336
第三节 行动场景内的制度丛结… ………………………………… 342
参考文献………………………………………………………………… 347
后 记…………………………………………………………………… 363
內容試閱

张忠杰希望我能给他与龙宇晓教授合著的《作为文化块茎的传统武术:南部侗族黑虎拳的民族志研究》一书作序,数次邀约,盛情难却,便欣然命笔。
拿到书稿,首先觉得选题清新、颇有意义。从文化块茎的角度审视传统武术,其运用的文化块茎理论及所包含的生成思想,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体育人类学的内涵,为人们分析传统武术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也为当前体育人类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研究范式。这样的研究同时还更加表明了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且具有中介力量、开放性的块茎图式不再是一个理论上的设想。这是跨越谱系和学科界限的经典理论在传统武术研究中与时俱进的试新与应用。犹如张忠杰等在书中所言,与人们以往研究事物采取的主从有序的树状思维或根状思维不同,文化块茎更多体现了一种游牧式的“块茎”思维,强调自由、流变、开放性与不确定性,所映射出的“动态式、关联式”生成不是单行道的生成,而是一种双通道的生成。诚然,文化块茎的“逃逸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传统武术文化样态的多变性。本书通过对觅洞村黑虎拳的民族志叙事“深描”演绎出传统武术文化的形式演化,描绘出物质生活、生产制度、精神信仰的微妙变化。本书不仅说明了黑虎拳文化形态与当地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密切关联,还试图论证它们之间的双向互渗关系,整体上呈现出传统武术与其他文化共生共存的多样性。多年前我于《审美意识下的体育文化多样性》(《体育科学》2011 年第12 期)一文中指出:“文化多样性的产生,源自生活实践的本土性,不同的环境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形态。”现在看来,文化的多样性还有具体的内涵和生成机制。张忠杰及合著者能够结合民族志案例,在对黑虎拳文化样态变化的深度描写中阐释这一道理,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体育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作者在丰富的民族志田野调查中向我们展示了另外一种思考民族体育传承、发展的方式与方法。这使我联想到体育人类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自1990 年底日本学者寒川恒夫、涉谷道夫、濑户口照夫在上海体育学院讲学期间正式将体育人类学引介到我国体育界,我国体育学界就开始了中国体育人类学的探索之路。之后不久,叶国治和胡小明先生即发表《体育人类学与民族体育的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1 年第1 期)一文,强调运用人类学方法研究民族体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体育人类学能够大力弥补传统研究手段的不足。自此以后,我国的体育人类学研究从无到有,不断发展,迄今已取得了不少可圈可点的成果。但与体育学科体系中的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起来,其发展的不足却仍显而易见。针对当前我国体育人类学研究的薄弱,我提出“学科的贫困,贫困的学科”这一说法,并在《体育人类学在体育学科体系中的定位》(《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 年第1 期)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提倡体育人类学研究应跨领域、跨学科合作,希望借此方式打破原有独立学科的研究生态,使研究边界不断扩宽,促使体育人类学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式和研究方向上产生更多的可能性。张忠杰等人的这部著作在尝试新的研究范式和拓展新的分析方法方面所做的努力,在方向上与我的上述学术主张可谓不谋而合。衷心希望我国体育人类学研究界能够涌现出更多这样的创新尝试,因为在我看来,跨界、跨科、跨域的合作,以及研究范式和方法的不断创新,理应成为体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新常态。
就目前而言,在体育学术界,虽然已有期刊文献或从德勒兹的生成思想出发,在梳理“功夫”形成过程的研究中,演绎出相异形成“褶子”意识的实践逻辑;或视习武人的身体为“块茎”,剖析了习武人在不同语境下的身体创造,形成不同类型的武术文化,但以文化块茎为主题或视角的田野民族志式的学术专著似乎从未成形面世。由此看来,这本书应该算是体育学术界本以文化块茎为主题或视角的田野民族志学术专著。该书除了选题和研究范式的独特性之外,还针对传统武术与社会文化生境的互渗提出了许多中肯的观点。譬如,作者在书中指出:黑虎拳本身包含了多个解域路线,它沿着这些解域路线“逃逸”,嵌入到人们生活的不同领域中,生成了多样形态的武术文化存在。如黑虎拳上的一条线与祖先崇拜连接后,便形成了黑虎拳的拜师式;一条线与杉木、杂木结合后,形成了黑虎拳器械的打制技术;一条线与民间文学结合后,形成了黑虎拳始祖“闳将”的传说和故事;一条线与生产生活结合后,形成了外出收徒教武的生计模式。这样的论述,通过多维度线性繁殖以及再生路径的呈现,突显了块茎靠链接和关系而动态地创造出新的质素这一特点,同时也道出了传统武术与物质生活相互渗透的具体机制,比以往只是停留在表层表象的理解更为细腻、具体和真实,为人们深入理解传统武术与物质生活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总体来说,这本书敢于尝试将文化块茎这一概念引入到体育研究中,并以田野民族志的方式展开论述,可谓是“架骨明朗、肉血饱满”,难能可贵,亦是立新之举。唐代著名史家吴兢在《贞观政要》中给后人留下这样一句名言:“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认知涉足一件事不难,难在对之饱满热情和持之以恒的态度。张忠杰作为广州体育学院多年前毕业的一名校友,2009 年在我的《体育人类学》授课课堂里,便展露了他对体育人类学孜孜以求的学术精神。针对武术历史与文化,他和几个2008 级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课内课外都问了我许多问题,希望我能从体育人类学的角度给予解答。虽然这些问题在今天看来显得比较简单,但于他们而言,却是体育人类学研究兴趣的起点。看得出,他希望将其研究的有关武术历史与文化的问题寄托于体育人类学的诸多理论和方法上。体育人类学似乎成为一把钥匙,开启了他日后的科学研究之路。2015 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年会“体育人类学”专题会议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当时还在贵州师范学院工作的他也到场参会。会歇交谈中,随着沟通的深入,得知他作为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的一名兼职研究员,在龙宇晓教授的指导下潜心学习,涉猎并掌握了一些比较新兴的人类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在此期间,他不仅主持了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还在2014 年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立项。细数他既得可赞的这些研究成果,多是以少数民族武术史料的搜集整理为选题,使用了田野调查这一经典研究方法。在与他的交流中,能感受到他对体育人类学的认识比在广州体育学院读研时深刻得多。再到2016 年9 月,广州体育学院承办传统体育养生与老年社会论坛,会议间歇,虚心求教的他拿着一篇有关苗拳与族群认同的文章,请我提出修改意见。在阅读之后给出具体修改意见之余,我被他在文化符号学、象征人类学、族群认同理论等方面的努力与进步所触动。此后,在每年的中国体育人类学年会中,他都悉数参会,并与学界同行虚心交流,积极开拓学术视野。2020 年7 月份,他和龙宇晓教授合著的《侗族武术文化传承之道:两个“侗拳之乡”的比较研究》一书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签名送书给我。如今,他又拿着即将出版的《作为文化块茎的传统武术:南部侗族黑虎拳的民族志研究》这本书稿找到我,希望我为其作序。这些都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在追求学术“知”“行”的道路上克难前行的勤奋和坚韧精神。
在《体育人类学在体育学科体系中的定位》一文中,我曾针对体育人类学学科队伍薄弱与基础理论匮乏的情况强调指出:要加强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张忠杰的学术积累或许恰巧佐证了我这一建议的可行性,也说明他选择体育人类学的研究道路是对头的。他多年来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打动了我,作为他母校的一名老师,看到他多年来在体育人类学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诸多成果,很是为他高兴。
本书应当是民族传统体育学领域甚至整个体育研究领域中以文化块茎为理论主线的学术专著,可能会具有较为显著的创新价值。期待张忠杰能够再接再厉,为体育人类学研究再添新作。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