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
編輯推薦: |
1.内容丰富。《我去故宫看历史》以时间为线索,用70个故事讲述故宫600年的发展历史;《我去故宫看国宝》精选77件故宫国宝,生动叙述他们的前世今生。
2.故宫专家背书。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小李、单国强主编,两位老师长期致力于清史和故宫文物的研究,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3.语言妙趣横生。这套书用故事化的语言讲述,内容生动有趣,使历史不再枯燥无味。
4.趣味专题。书中特别插入故宫相关专题,有趣又有料。
5.精美大图,阅读更直观。全书插配800余幅故宫珍藏的青铜器、瓷器、书画,以及故宫建筑的图片,部分高清大图为故宫首次授权图书出版物使用,图文并茂,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6.随书附赠《故宫全景图》,打卡故宫佳选。特邀国内优秀插画师手绘故宫地图,重点展示故宫里发生的历史大事件和国宝的展览地,让你去故宫更有收获。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开阔孩子眼界、激发读者对故宫感兴趣的宝藏书。全书收录了故宫收藏的77件国宝文物和故宫发展的六百年历史。按照时间循序,生动叙述它们的前世今生。
|
關於作者: |
单国强,男,1942年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曾任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出版书画类专著《中国绘画史· 明代》《古画鉴识》《巨匠与中国名画·任伯年》《戴进》《赵之谦》等,计80余万字。主编图书《古代仕女画集》《肖像画图典》《明四家画集》《沈周画集》《董其昌画集》《徐渭画集》《中国美术史· 明代》《中华艺术通史·明代》《明代文化》等。多次参加海内外书画研讨会,1992年被文化部评为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移然,男,北京大学文学学士,青年作家,资深撰稿人,专注于历史人文写作,笔耕多年,已出版小说《祸从笔出》,人文历史读物《谋说天下:谋唐》《大清秘史》《做人曾国藩,做事胡雪岩》《有一种梦想叫新疆》《茶经:全彩权威解读》等,心灵励志著作《当幸福来敲门》《你的努力,终将成就幸运的自己》《未来的你,会感谢现在勇敢的自己》等。 毛帅,祖籍山西平陆,1986年出生,2009年毕业于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现就职于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担任高中历史教师。酷爱历史与文字,曾出版清朝历史普及类读物《活在大清》,并在《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期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4篇,出版多部专业著作。其文笔流畅深刻,结构严谨,引人入胜,且善用诙谐幽默的笔法书写看似沉重的历史,将现实事件与个人见解完美地融合于一体,让人在莞尔一笑之间有所思考。
张小李,1976年出生,四川渠县人,文学硕士,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长期致力于清宫史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的专著《清宫上元节节俗研究》,荣登2015-2020年度故宫博物院学术研究成果榜;主编《秘藏印行——故宫博物院早期(1925-1949)出版物展》图录。
|
目錄:
|
《我去故宫看国宝》
章?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
新石器时代的美与生活
磁山文化红陶盂及支座/2
早期玉文化的代表
玉立人/7
这个“饭碗”不简单
青莲岗文化彩陶钵/12
美食美器,流光溢彩——天子餐桌上的食具/16
远古文明的一块奠基石
青玉神人纹十二节玉琮/20
追溯史前绘画艺术的源头
马家窑文化彩陶漩涡菱形几何纹双系壶/25
史前文明的战争记忆
玉鹰攫人首佩/30
第二章?青铜时代的幽深迷影
穿越千年的酒香
亚酗方尊/36
紫禁城里的琼浆玉液——明清帝王多好酒/40
军权和神谕结合的冰冷权杖
玉刃矛/44
不怒自威的神秘饕餮巨兽
白陶刻饕餮纹双系壶/49
“流酒为池”岁月里的见证者
册方斝/53
身负美好期待的动物崇拜
三羊尊/57
传承家族荣耀的宗庙彝器
小克鼎/61
定鼎天下,权力象征——故宫里的铜鼎大炉/66
守卫国宝的“失足”人士
刖人鬲/68
穿越时空,聆听西周的礼与乐
虎戟镈/72
第三章?从礼崩乐坏到百家争鸣
从春秋飞来的国宝重器
莲鹤方壶/78
青铜器也能充满生命力
龟鱼纹方盘/84
与帝王相伴的珍禽异兽——故宫里的动物/88
一字万金的篆书之祖
秦石鼓/92
战国社会生活面面观
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96
王命传播的媒介
王命传任虎节/101
千古霸业云散,一个秤砣千秋
秦始皇诏文权/106
第四章?汉晋时代的清瘦风骨
大汉帝国壮美宫殿的徽章
“汉并天下”瓦当/112
坐在屋顶上的怪兽军团——故宫里的脊兽/118
玉璧上的长乐未央
玉镂雕谷纹“长乐”璧/122
人人都能吃饱饭的太平年
建武二十一年斛/126
让灵魂得到栖息的五谷之地
青釉堆塑谷仓罐/131
尽显名士风流的法帖之祖
陆机草隶书《平复帖》卷/138
传世名画中定格的爱情幻觉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145
佛莲迷人的一次盛开
青釉莲花尊/153
第五章?兼收并蓄的盛世风流
李白传世的书迹
李白草书《上阳台帖》/162
两大文明融合的惊世之作
青釉凤首龙柄壶/168
才子佳人留下的翰墨神品
杜牧行书《张好好诗》卷/174
大唐独特的审美趣味
陶彩绘女俑/179
丝绸之路上沉默的代言人
三彩骆驼/186
一代宰相的田园梦想
韩滉《五牛图》卷/192
唐宫秘器的音乐传奇
小忽雷/199
窑变万彩,大唐鼓点
鲁山窑花瓷腰鼓/204
帝国仕女的美丽和哀愁
周昉《挥扇仕女图》卷/208
白日梦中走出来的白衣观音
《白衣观音像》页/216
清朝帝后为什么多佩戴朝珠——极尽奢华,尊贵无比/222
烧脑名画之中的政治隐喻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宋摹)/226
第六章?群星璀璨的多元文明
白瓷之王,榻上娇儿
定窑白釉孩儿枕/236
纺车上的民生百态和家国情怀
王居正《纺车图》卷/242
文豪与驸马患难与共的友谊见证
苏轼行书《题王诜诗帖》页/247
天才少年巨笔下的壮美山河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254
北宋市民社会的真实写照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262
笔墨丹青,流传千古——《石渠宝笈》中的传世名画/270
绢纸上的鸟语花香
林椿《果熟来禽图》页/274
市井小民生活的片刻欢愉
李嵩《货郎图》卷/281
四季流转中的山水图景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卷/288
琴弦上玄妙的华夏正音
“海月清辉”琴/296
战马情结中隐藏的千秋梦
赵霖《昭陵六骏图》卷/302
春水秋山中洋溢的北国野趣
白地黑花猴鹿纹瓶/309
第七章?民族融合绽放的文明之光
鞍马人物画中的悠远诗意
赵孟《秋郊饮马图》卷/316
青红交映的釉彩华章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322
泛舟于银河之上的浪漫酒器
朱碧山银槎/329
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故宫的琉璃瓦/334
规矩准绳下跨越千年的界画艺术
夏永《岳阳楼图》扇页/338
木雕中的八仙传奇
黄杨木圆雕李铁拐像/343
乱世文人无处安放的忧思
赵雍等元五家合绘卷/348
红漆盘里临水照花
剔红水仙花纹圆盘/354
一寸缂丝一寸金
缂丝《东方朔偷桃图》/360
第八章?强悍政权下的高级审美
“贪玩”皇帝的盛世风华
《朱瞻基行乐图》卷/368
贵为皇子,也要刻苦学习——明清皇子的教育/376
酒杯背后的皇室传奇爱恋
斗彩鸡缸杯/380
古今风流人的无奈叹息
唐寅《事茗图》卷/386
千年不坏的漆器传奇
剔红花鸟纹提匣/394
尽显皇家尊严的宫廷家具
万历款黑漆描金药柜/400
一代圣人也有满腹牢骚
王守仁行书《铜陵观铁船歌》卷/406
道家神仙世界的瑰宝
五彩鱼藻纹盖罐/412
极致荣华下的凄惨人生
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418
“雕虫小技”走入大雅之堂
尤侃款犀角雕山水人物杯/428
上下百年保无敌手的神技
“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435
第九章?封建王朝的落日余晖
独属天子的帝王服饰
蓝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袷袍/444
让乾隆惊艳的刻刀风云
吴之璠黄杨木雕东山报捷图笔筒/451
飞入梦境的一片雪花
袁江《梁园飞雪图》轴/458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
《胤禛行乐图》册/464
精美绝伦的牙雕工艺
象牙雕鹌鹑式盒/473
清宫中的意大利画师
郎世宁《平安春信图》轴/480
除夕夜仪式感的御用酒杯
金瓯永固杯/489
手动心转,巧夺天工
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497
迎新纳福,欢度春节——宫里这样过大年/504
八旗女子头顶的珠宝花园
点翠嵌珠宝五凤钿/508
皇宫中能写字的机械人
铜镀金写字人钟/514
《我去故宫看历史》
册 章 定都太纠结/ 1
朱棣:南京套路深,我要回北京/ 2
紫禁城里多玄机/ 11
永乐十九年天火/ 20
不按套路出牌的劝与让/ 26
爷孙隔代亲/ 32
仁宣之治非一人之功/ 36
三大殿终于重建了/ 42
第二章 天灾和人祸/ 49
崇质宫深锁英宗/ 50
被推上来,又被挤下去/ 58
东华门下喊,奉天殿上坐/ 65
明英宗的糊涂人生/ 72
遥不可及的父爱/ 78
明宪宗的业余爱好/ 84
好人治下的乱局/ 88
文官爱的圣君形象/ 95
弘治中兴/ 102
嬉嬉复嬉嬉,嬉出新高度/ 108
两不迁就,都很痛苦/ 114
第二册 第三章 亡国谁的锅/ 1
有主见没错,偏执就是错/ 2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9
二龙不相见,孩子被耽误/ 16
教育,是永恒的难题/ 22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7
命由天,不由我/ 32
命运坎坷的“一月天子”/ 39
谜一样的帝王/ 46
谁是忠,谁是贤/ 52
是否为亡国之君/ 58
这画面不美,却处处透着倔强和孤傲/ 66
第四章 新朝新气象/ 71
关于发型,你怎么看/ 72
中和固然正确,但很难做到/ 77
九五之尊的日常/ 85
乾清宫的乾坤奥义/ 90
“千古帝王”,实至名归/ 96
汇集天下美味的超豪华套餐/ 102
选择继承人,起初有点乱/ 106
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 114
第三册 第五章 工作狂人与十全老人/ 1
雍正帝即位之谜/ 2
藏在处的机密:秘密立储/ 8
藏在处的机密:选个喜欢的继承人好难/ 14
藏在处的机密:我们根本没的选/ 19
雍正帝搬进了养心殿/ 25
单线联系,保密/ 30
重华宫:此情可待成追忆/ 36
乾隆帝改建紫禁城/ 41
文人气质,文人意境/ 48
宫廷里的西洋画师:郎世宁/ 54
第六章 帝国走上了下坡路/ 61
紫禁城里的特殊新年/ 62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69
只有皇帝勤政没有用/ 75
留在隆宗门上的箭镞/ 81
相似风格,相同轨迹/ 92
全程糊涂的鸦片战争/ 97
撷芳殿三代之缘/ 102
苦命天子/ 108
多事之秋/ 112
宫廷里的娱乐活动/ 120
第四册 第七章 黄昏至暗夜/ 1
权位,源于有机可投/ 2
叛逆与抗争/ 8
在沉默中爆发/ 12
儿子当了皇帝,父亲怎么办?/ 18
清朝女子的特色服饰/ 24
没有永远温顺的羔羊/ 28
痛则思变/ 35
康有为搅动风云/ 38
欲速则不达/ 45
山雨欲来/ 50
无法逆转的决裂/ 58
断送希望/ 63
京剧/ 68
第八章 落日余晖/ 73
新政与立宪/ 74
平地起惊雷/ 79
武昌起义/ 83
背负重担的隆裕太后/ 86
紫禁城里的另类皇帝/ 91
重回“御座”/ 96
从末代皇帝到普通公民/ 99
故宫里的珍品/ 102
附录/ 106
|
內容試閱:
|
清晨,一缕缕阳光穿透薄雾,斜斜地落在黄色的琉璃瓦上。在一片金光闪烁中,六百岁的故宫又迎来了新的一天。这座曾经对普通百姓来说遥不可及的帝王之城,如今对所有人敞开了怀抱。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等待着人们推开朱红色的大门,走进时光的长廊,去探索,去发现,去赞叹,去沉迷……
巍峨的三大殿,精致的东西六宫,飞扬的汉白玉石雕,华美的彩绘,栩栩如生的珍禽异兽……在这座恢宏富丽的皇家宫苑里,每一个转角都有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有深意。当我们沉醉在一座座奢华的宫殿中,往往淡忘了它的另一个身份——故宫博物院。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逊位后,仍被允许继续居住在紫禁城。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驱逐,搬离紫禁城,至此,这座皇城彻底结束了其作为帝王宫苑的使命。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紫禁城从此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向世人敞开了怀抱。
如今的故宫博物院共收藏180多万件文物,藏品之多居中国博物馆之首。从翰墨丹青到古籍文献,从瓷器、玉器、青铜器到金银器、珐琅器、漆器、竹木牙角器,从珠宝首饰到文玩、盆景、钟表、家具,故宫藏品可谓琳琅满目、包罗万象,每一件都堪称国之瑰宝。斑驳红墙之中不只蕴藏着明清两代的风雨,更镌刻着中华民族近万年的足迹和回忆。来自不同时代的文物从天上、地下汇聚而来,从智慧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之中诞生,越过无数历史的暗夜,如今静静地栖息于宫殿一角。故宫,这座熠熠生辉的宫殿之城,是中华民族的建筑奇迹,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百科全书。
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养心殿以及西六宫,依据史书和档案记载,在部分古建筑内系统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宫廷陈设,陈列品中有文物,也有复制品。还有一些宫殿区域常设展览,分别展出某一类文物。比如宁寿宫设珍宝馆、石鼓馆、戏曲馆,钟粹宫设古琴馆,承乾宫设青铜器馆,奉先殿设钟表馆。景仁宫设捐献馆,展出的是故宫博物院接受私人捐赠的文物。此外,故宫博物院还以专题展、特展、临展等多种形式,让众多文物不定期与观众见面。
殿宇飞扬着的屋角,犹如一对对欲飞的翅膀,覆盖保护着数百万件文物。每一件文物都充满了沧桑,每一件国宝都蕴藏着故事。彩陶双系壶上的漩涡菱形几何纹,镂刻着五千年前的山川风雨;秦始皇留下的一枚小小的生铁秤砣,承载着天下一统的圆梦瞬间;三彩骆驼带着西域的漫漫黄沙,缓缓步入万国来朝的大唐;王希孟笔下的千里江山,转眼就七零八落,刘松年只能坐于西湖一隅,描绘心中的山高水长;王守仁手书《铜陵观铁船歌》,圣人心中也有不平之气;乾隆皇帝举起金瓯永固杯,祈祷着江山社稷万年永固……
每一件国宝,都是华夏文明的记录者和创造者,也是一个讲述者,它们用自身的美展示着人间的灿烂和奢华,诉说着权力的诱人和血腥。与它们对视,千百年前的风尘会拂过你的脸颊,无论是温柔的轻抚还是灼热的刺痛,都是那么真实。
这样的体验太过神奇,也越发让人感受到自身的渺小。有人曾做过统计,如果你在故宫博物院每天欣赏两件文物,无一日中断,那也需要2500多年才能欣赏完毕。虽然故宫博物院每年都有许多展览,但是能被人们欣赏到的文物只占总量的0.6%,在浩瀚如繁星的珍宝面前,这显得多么微不足道。更何况,有些文物太过珍贵,为长久保存起见,故宫博物院鲜少拿出来展览,《清明上河图》真迹在2000年后只展出过四次,唐代乐器大小忽雷自20世纪60年代后再未公开展览过。
幸好,我们有这套《我去故宫看国宝》。在这套书中,六百岁的故宫近在眼前,几千年的历史不再遥远。烽火中的帝王霸业不再是千秋一梦,被历史车轮碾碎的豪情与野心会再次燃烧,那些曾经割破敌人喉咙的神兵利器、装点繁华的凤冠龙袍、歌颂伟业的丹青妙笔,都能让你重温那些激荡的岁月。 当明成祖决定在北京再造一座皇宫时,心里想的不只是复制南京故
宫的样子。规模、气势盖过历代皇宫,让自己成为各方面的标杆,才是一个有心超越古今的王者想要的模样。
为了体现天子“受命于天”的神圣性,紫禁城的布局处处向天帝看齐——天帝的居所位于天之中央,天子的宫殿便占据都城的中轴;天帝的宫殿名叫紫微宫,皇帝的居所也称紫禁城,守卫森严,神秘莫测;据说天宫有一万间房屋,这个数字象征着极限与圆满,紫禁城比天宫少半间,既略表谦逊,不敢与天帝平起平坐,又以九体现至高地位,以五寄托中庸祥和之寓意,契合皇帝的“九五之尊”。天子既然“受命于天”,便自然而然地希望得天庇佑,“既寿永昌”。
在天人合一的观念下,紫禁城处处体现着阴阳的对立与平衡:前朝部分在数量、尺寸等方面反复使用代表阳性的三、五、九这类奇数,后宫区域则多以偶数出现。乾清、坤宁两宫坐落在中轴线上,东、西六宫对称分布在左右两翼,同时,乾清宫与坤宁宫、日精门与月华门相对的命名规则也有阴阳相济、中和守恒的寓意。除此之外,紫禁城内还有众多避灾祈福的讲究。主要建筑的正脊“龙口”位置均安放有一个宝匣,内含五金元宝(金、银、铜、铁、锡)、五色宝石、五色线、五香、五药、五谷等不同的镇物。重要宫殿的屋顶往往还有一排脊兽,脊兽的数量与大殿的等级相应,太和殿以十只脊兽独冠天下,代表其地位独一无二。木质结构建筑怕火灾,明清两代将大吻视为镇火神物,每逢大吻制成,都要举行隆重的迎吻仪式;大殿正中还会设计“藻井”,上面雕刻或者彩绘荷花等水草植物,取以水克火之意。凤凰、狮子、龟、鹤等镇宅神兽散布各处,其中又以龙为常见。以太和殿为例,殿外三层台阶共伸出排水用的汉白玉螭首(龙头)1142 个,大雨滂沱时,千龙吐水,蔚为壮观。殿内每一块天花板上都有一条金色盘龙,计 3909 条。据统计,太和殿内的龙纹多达 13844 条!
六百年时光流逝,紫禁城人来人往。从数量上讲,太监、宫女、侍卫才是这座宫城里人数多的群体,他们却属于卑微的存在。不但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稍有过错还会面临主子的各种惩治,甚至默默无闻地死去。他们的绝大部分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未留下一点痕迹,只有深得明成祖宠信而七下西洋的郑和,明朝代专权宦官王振,因生育明神宗而摆脱宫女身份,终被尊为太后的孝定皇后李氏,因皇帝偶然临幸而生下明光宗的孝靖皇后王氏等极少数命运的佼佼者,才有机会在历史记录里留下姓名与事迹。除了一般人信奉的多子多福,繁衍子嗣还是涉及延续皇家血脉的重大政治问题,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后宫妃嫔人数众多,她们往往因为美貌或者政治联姻的缘故而进入宫廷,从此与紫禁城为伴。虽然贵为皇帝的妻妾,她们却算不上皇宫的主人,非但很少有权力和机会过问宫中事务,就连自身命运也紧紧依附于皇权。除了养尊处优的物质生活,后妃们也有着凡人皆有的七情六欲,有着情理之中的种种举动:明孝宗一生只娶孝康敬皇后张氏一人,相信张皇后
内心是极幸福的,很享受千古罕有的专一爱情;孝庄睿皇后钱氏得知丈夫明英宗被瓦剌俘虏无法回家时,忍不住日夜哭泣,直至双目失明,这纯粹出于结发妻子对丈夫应有的情感,并不因帝后的特殊身份而与普通人有何差别,明英宗也对钱皇后一生敬爱,不离不弃,两人依偎在南宫,一起熬过了艰难的一段时光。
这座紫禁城,对外有着令人敬畏而又驰往的神秘气息,对内有着严苛到不可逾越的尊卑礼法;在这里,至尊与卑贱两极并存,翻云覆雨与命不由己并行不悖,穷奢极欲与孤寂落寞相应相合;其中的人物,既享受着高耸云端的尊荣富贵,也不能摆脱人所共有的爱恨情仇、生老病死。皇帝曾经是紫禁城毋庸置疑的主人,六百年间,主人如走马灯一般换了许多任——他们有的长寿且大有作为,在此间留下了强烈的个人印记,如康熙帝、乾隆帝;有的因为疾病、政变、亡国等缘由匆匆而过,如明光宗。因为身处权力之巅,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牵动天下、影响万民,所以即便在位时间短暂,也绝非了无痕迹。明光宗经历了国本之争的风雨煎熬,终于从皇子转为太子,却并未从此一帆风顺,反而横生波澜,遭遇了梃击案的意外凶险,即位一个月便撒手人寰更是他和大臣所意想不到之事,还留下晚明三大疑案之一的“红丸案”,继续影响着朝局的发展。
在专制时代,帝王不仅在历史记载中占据主角光环,紫禁城的命运也往往被帝王的个人作风所左右:各处宫殿或失火受灾,或年久失修,可能被尽职尽责的皇帝迅速修复,也可能迟滞数十年方才修复,或者干脆就此荒废;可能因为材料短缺或财政困窘而缩减规模,也可能因为明世宗个人的喜好而大规模改造与改名;会被明武宗不那么正经地感叹一句“好一棚大烟火”,也会因为溥仪时期的管理不善而流失大量珍宝……
紫禁城出路何在?走向共和,回归人民,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历史走向,也是一座昔日皇宫摆脱破败、获得新生的必然之路。随着由皇宫到博物院的身份转变,历经繁华破败、沧桑冷暖的故宫,终于开启了别样的新篇章。
六百年已逝,六百年易逝,然而,故宫不老,故宫未央。
除夕夜仪式感的御用酒杯
金瓯永固杯
紫禁城里的除夕夜究竟如何度过?皇帝又是如何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金瓯永固杯就像一扇小小的窗,带我们穿越回几百年前,去看看乾隆皇帝是怎样在新年伊始坐在养心殿东暖阁的明窗下,写下寓意吉祥的新年祝福,为新的一年开启一个美好的开端。他端起金瓯永固杯,轻啜一口屠苏酒,暗暗祈祷自己身体康健,王朝江山永固。如今清朝早已烟消云散,华美的金瓯永固杯却流传了下来。
新年祈福,明窗开笔
农历腊月除夕,过了午夜,便是新年。
这一天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年连双岁,即便是皇帝也要庆贺这一刻的到来。清宫为了迎接新年到来,有繁复的程序和礼仪,历代皇帝都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添加、调整,让礼仪形制不断完善。
进入腊月之后,紫禁城里也和普通百姓家一样,过腊八,赐福、祭灶、安灯、封宝、封笔、挂门神,到除夕晚上沐浴更衣,迎接新一年到来。这一夜,皇帝要穿上吉服参加各种仪式,头戴黑狐皮吉服冠,身穿金线吉服龙袍,外套貂皮端罩,腰系松石圆朝带。寅初三刻,皇帝到弘德殿独自一人进饺子。清太祖努尔哈赤为祭奠战场上的死者,立下规矩,规定除夕饺子必须是素馅。辰初三刻,皇帝到慈宁宫向皇太后请安,再更换一身龙袍穿戴。
龙袍通身用彩线、金线绣出的九条金龙在五彩海水和云朵里飞腾,象征国家昌盛、万世升平。龙袍集合了苍龙星座、阴阳五行和日月星辰于一体,是符号化的完美图案,凸显出天、地、人的责任、权力和等级。
除夕夜子时一过,就是新一年的开始,清朝皇帝要饮屠苏酒,举行开笔仪式。
开笔仪式发源于雍正时代,举行的地点一般在皇帝处理政务的养心殿东暖阁的明窗处。雍正帝开笔,只需要将特定的毛笔拿来写下新年的吉利祝福。乾隆帝在继位四年后,认为必须要增加仪式感,便确立了开笔仪式必须要用到名为“玉烛长调”的白玉蜡扦、名为“万年青”的毛笔,以及金瓯永固杯的规定。
子时将到时,乾隆皇帝就会身穿吉服到明窗前坐下,亲手点亮玉烛长调蜡,将屠苏酒倒入金瓯永固杯,再手握万年青笔,写下新一年的笔,一般为“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等吉祥语。然后他双手捧起金瓯永固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在仪式中所饮用的屠苏酒,用大黄、桔梗、白术、肉桂、乌头等多味草药制作,辅以冰糖和木瓜酒,有“屠绝鬼气,苏醒人魂”的功效,从唐宋时期就是人们除夕夜的佳品。而使用玉烛长调蜡和金瓯永固杯则完全是乾隆定下的规矩,并且这两样器物每年仅用此一次。
传统文人并不爱用金器,因为它虽然贵,但俗。但是乾隆帝酷爱金银制品,单是吃饭的用具,他就为自己配备了金器295件、银器569件。从乾隆元年(1736年)到乾隆九年(1744年)之间,宫廷每年的用金量大约有3850两。乾隆皇帝为自己制作了许多专属的金杯,由他亲自设计,个个都是“限量款”,金瓯永固杯便是其中的一件。
金瓯永固,玉烛长调
清内府《内务府活计档》中,记载了金瓯永固杯制作的整个过程。
乾隆四年(1739年)十一月,乾隆帝下令,要匠人们制作一个白玉梅瓣托,配上蜡扦,安上珐琅稳瓶,其名“玉烛长调”;再配上一个金杯,其名“金瓯永固”。造办处按照要求绘制了图样,呈给乾隆帝亲自检验,获批后开始制作。
经过一个多月,内务府制作出了代金瓯永固杯。乾隆五年(1740年)的除夕夜,他次使用了这个杯子。也许使用感受不好,乾隆帝并不太满意。正月初三,太监毛团便传旨,“将‘金瓯永固’往细里做”,并且要求制作两件,“耳子夔龙上各安大珠子一颗……中间一颗安大些,花头要圆的”。这些被记录在案的内容,语言通俗,要求详尽,可见乾隆帝对杯子的设计构想非常成熟。依照乾隆帝的旨意,造办处重新制作了两件金瓯永固杯,杯体上面安装了大珠子,极尽奢华,造成后再次呈送御览。
这一对金瓯永固杯每年也只有在除夕的时候才拿来用一次,可是即便如此,五十多年后杯子也出现了磨损。档案记载,乾隆六十二年(1797年)十月,乾隆帝因金瓯永固杯受损,命造办处再造一件。这时皇帝都已经换成了嘉庆帝,成为太上皇的乾隆帝想用一个新杯子来跨年。这一次,“应领内库九成金二十两,正珠大小十一颗,红宝石大小九块,蓝宝石十二块,碧牙石四块”,用足了材料。
新的金瓯永固杯按照乾隆帝的要求制作了夔龙立耳,龙头上各安了一颗珍珠,三象头卷鼻为足,杯身镶嵌着各种宝石,口沿刻着回纹。在杯子前面正中用篆文刻着“金瓯永固”四个字,后面刻“乾隆年制”。整个杯体金光灿灿,充满了“土豪风”,为了中和华丽,杯身使用了点翠工艺,因而今天所见到的杯体是蓝色,显得奢华又低调。乾隆帝对新杯非常满意,不仅自己使用,还将其传给了后世的皇帝。
金樽清酒,历史激荡
金瓯,寓意疆土。永固,代表着统治者永葆政权的愿望。“金瓯永固”这一词语出自《南史·朱异传》,据说梁武帝曾经非常得意地说:“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国家领土完整,城池固若金汤,无法撼动,这是许多统治者的梦想。
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末代皇帝溥仪下旨,要求典礼院编制国乐专章,中国首法定国歌就此诞生,名为《巩金瓯》。这首歌的词作者是清政府海军部参谋官、思想家严复,曲作者是皇室成员溥侗。歌词写道:“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而歌没唱多久,清政府就彻底覆灭了。
从金瓯永固杯,到国歌《巩金瓯》,清代皇帝一心想要维护自己的统治,无奈时代大潮之下落后的政权只能被倾覆。代金瓯永固杯,用了五十七年,第二代金瓯永固杯,用了六十二年。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江山支离破碎,金瓯永固杯也被抢走了两只。
现存于世的金瓯永固杯共有四件,其中乾隆六十二年制作的“奢华版”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另一件金质金瓯永固杯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有两件金瓯永固杯,一个是金质,一个是铜鎏金质,收藏于英国伦敦华莱士博物馆,据说是1872年由华莱士勋爵在巴黎的拍卖会上购入。从时间上来看,这两件金瓯永固杯应该是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从圆明园劫掠而去的。
四只金瓯永固杯虽然器形相似,尺寸也出入不大,但是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区别。收藏于英国华莱士博物馆的鎏金铜杯为乾隆四年首次制作的杯子,杯身两侧花朵数量不同,一侧八朵,一侧十朵,难怪乾隆皇帝不满意,要求“往细里做”。这件杯子采用铜制,另外三件皆为金质,杯身花朵都是十三朵,但是早期的花朵造型颇为尖锐,后期制作的则花叶圆润。乾隆六十二年制作的金瓯杯,五个花瓣并非简单的圆形,而是略呈波曲状,花瓣显得更加柔和。“花头要圆的”,这也是乾隆皇帝当年提出的一个要求。
四个杯子上所镶嵌的宝石数量,均为2枚大珠、9枚小珠、4枚碧玺、12颗蓝宝石、9颗红宝石。由于颠沛流离,英国所藏的两只金瓯永固杯宝石有缺失,而且杯的三足都略有变形,放置起来难以达到平稳。
杯中的屠苏酒,为一代又一代的清帝带来了美好的期待,可是却未能浇灌出他们梦想中的江山永固。如今的金瓯永固杯,不再被用来喝酒,也不再承载巨大的祈愿,它端坐于历史的深处,只需要展示自身的美,便已经足够。
不按套路出牌的劝与让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十八日,明成祖在北征途中病逝,宦官马云发现后急忙跑去跟内阁大臣杨荣、金幼孜商量该怎么办。杨荣、金幼孜决定秘不
发丧,命工匠把随军携带的锡器熔炼后打成一口棺材,把遗体密封起来,每日三餐照样送进御车里。杨荣则快马加鞭赶回北京,通知太子朱高炽。由于他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出什么乱子,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武将看不上
据说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不光因为他是燕王朱棣和王妃徐氏的嫡长子,还因为他很受爷爷朱元璋的喜爱。但亲爹朱棣一直都不喜欢这个大胖儿子。
朱高炽不是一般的胖,得两个随从在一旁搀扶才能跌跌撞撞地行走。他喜静不喜动,大部分时间都是静坐着看书,和文臣们混在一起讨论儒家学说。朱高炽虽生性仁厚,却并不懦弱。靖难之役中,他奉命驻守北平(今北京),挡住了朝廷方面的数十万大军。此外,他还十分擅长射箭,颇有些文武兼备的味道。
与朱高炽相比,二弟朱高煦显得有些悍勇无谋。自建文元年(1399)靖难起兵开始,朱高煦就因为作战勇猛而经常充当先锋官,立过不少战功,在武将中很有声望,还三番两次救过父亲的命。朱棣感激之余忍不住说道:“你小子好好干,世子身体不好。”言下之意就是,要是朱高炽有个什么意外,将来朱高煦就是他的接班人。
当朱棣杀进南京夺得皇位后,接班人的位置更加显赫,所以朱高煦总盼着哥哥能发生点意外。即使没有条件也要人为创造点条件,嘲讽、陷害哥哥朱高炽的事时有发生。
永乐二年(1404),明成祖打算立太子。如果他愿意遵守立嫡长子的传统,或者对朱高炽足够满意,就不会在两个儿子中间犹豫不决了。朱棣首先询问了武将们的意见,武将们显然更支持朱高煦。
问题是,朝廷里还有一半是文臣,而他们齐心协力支持的是朱高炽。
文臣一致拥戴
朱高炽常常跟文臣从早谈到晚地谈论经史,他也逐渐朝着文臣们期待的方向发展——老成稳重、儒雅仁慈、勤俭节约。在众多文臣心中,朱高炽比起生性傲慢凶残、厌学情绪严重的朱高煦,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文官集团几乎都站在朱高炽这一边,把他看作太子的不二人选,兵部尚书金忠还不时地在朱棣面前列举历代立嫡长子的故事。当明成祖因为太子人选而举棋不定的时候,他召内阁首辅解缙入宫商量。解缙号称“明初三大才子”之一,历史、礼制、文章、书法样样精通,当然也是朱高炽的坚定支持者。见素来固执的明成祖并不接受他列举的几条理由,又加了三个字:“好圣孙!”两人相视而笑,不久确立的太子便是朱高炽。
原来,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聪明机敏,深得明成祖喜爱,如果想把皇位传给这个孩子,就必须先让朱高炽接班。可以说,朱高炽得到太子之位还沾了儿子的一点光。
夺嫡之争
按照祖制,皇帝外出,太子监国。明成祖离开京城后,大部分情况下都由朱高炽监国。朱高炽也凡事小心谨慎,生怕出了什么纰漏。
永乐七年(1409),刑部尚书刘观犯了错,朱高炽在朝会上予以公开批评。但身在北京的明成祖却立刻通过书信远程批评太子:“大臣犯点小错很正常,凡事要宽容大度,不要动不动就批评责罚。”九天后又补充说明:以后大事还是得向皇帝申请处理意见。后来太子监国的权力便越来越小。
值得一提的是,刘观生活奢侈腐败,是一个大贪污犯。但明成祖在乎的或许不在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他只是不想让太子跟朝臣走得太近,过早地树立权威。所以刘观之事不过是他用来打压太子的借口罢了。
朱高炽心里也清楚,不管儿子还是大臣,能够跟皇帝保持关系和谐的要素,就是安分、忠诚、服从。既然自己不能跟父亲对抗,就只能凡事小心翼翼,争取不落下把柄。
永乐九年(1411),朱棣回到南京,曾向内阁大臣杨士奇打听太子的监国情况。杨士奇立马回复道,太子凡事亲力亲为,即使生病了也坚持处理国事,而且十分孝敬恭谨。
永乐十二年(1414),明成祖北征归来,太子派人迎接圣驾时晚了一步。朱高煦立刻借题发挥,说了一大堆“太子有意怠慢,不把父皇放在眼里”之类的话,明成祖一怒之下把东宫的官员全部逮捕入狱。太子洗马杨溥、学士黄淮等人一关就是十年,直到朱高炽即位后才被释放。
永乐十五年(1417),有位姓陈的千户因犯罪而被贬交趾(今越南北部),但朱高炽念他有军功,便将贬谪改为输粟抵罪。宦官黄俨将此事在朱棣面前添油加醋讲了一番,朱棣大怒,下令立即杀掉陈千户,辅佐太子监国的梁潜、周冕等人也未能幸免。又是杨士奇挺身而出,在朱棣面前为太子美言一番,这才终保住了太子的储君之位。
四劝三让
朱高炽本来就是太子,即位是名正言顺,按道理要走走程序,辞让一番……
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十一日,文武百官、军民代表上书劝进,到了第三次,满以为朱高炽该“勉强接受”了,没想到又遭到了拒绝。大家只好硬着头皮再来一次:“您要是还不答应,可就要人心惶惶了啊。”话说到这个份上,朱高炽才接受皇位,第二天举行登基典礼。
三次拒绝显然不是惺惺作态,而是因为他的太子身份不被一些人认同,二十年来又受到了太多的打压,因此朱高炽希望通过一再的辞让迫使更多人加入劝进行列:当初不是有那么多人都不看好我吗?现在就通过这个行动来向我表明你们的忠心吧!
就这样,46 岁的朱高炽,穿着特制的衮冕,步履蹒跚地登上皇帝的宝座,成了紫禁城的新主人。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