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編輯推薦: |
4~8岁亲子共读,8~10岁自主阅读。
荣获多项权威大奖
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图书,中国出版协会“2018年度桂冠童书”,入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和2020中国好童书100佳亲近母语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等多项荣誉和榜单。
中国国家博物馆打造 具有权威性
中国国家博物馆打造,是一套具有权威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历史科普启蒙绘本。通过阅读历史知识,提升孩子的大语文综合素养。
专家审核把关,知识有据可信,阅读安全有保障
近200个国宝文物,19位国博作者,11位编委,15位专家审定,文字内容基于馆内研究资料与考古实际发现,真实可靠。插图严格参考文物史料,描绘历史人物服饰、用具、家居、城市街道、征战和宫廷宴会等场景,专家审核把关,根据考古实证还原细节。给孩子高品质阅读,让家长放心。
十大主题相互呼应,帮孩子搭建生动的历史框架
本套图书从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切入,服饰、音乐、汉字、科技、艺术、大河文明、贸易、交通、家庭、饮食,十册主题相互关联、交织成古人生活的画卷,帮助孩子在大脑中搭建带有“3D效果”的历史框架,从孩子的角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套中国国家博物馆潜心5年打造的儿童历史百科绘本。共10册,主题是大河文明、贸易、交通、家庭、饮食、科技、汉字、艺术、音乐和服饰,从孩子生活中可接触的方面入手,普及历史知识。依托国家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家力量,以大量的文物为着眼点,详实的考古资料为创作依据,重量级的专家审读为依托,深入简出的绘本为形式,重现古代历史生活的风貌。五大主题,均是遵循历史时间线的推移,从远古时期,讲述主题发展,直至近代。知识点分不同层次与画面巧妙结合,书中还有文物名片、时光中宝物和互动游戏板块,适合亲子共读,强化知识记忆。
分册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家,我们从哪里来》讲述中国人的家族起源、姓氏,在古代,一个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过程,以及中国人“团圆”的家庭观。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商贸,从贝壳到丝绸》讲述典型的中国方孔圆钱是怎么出现的,丝绸之路的故事、城市商业街的故事、走街串巷的货郎等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我们怎样走遍世界》讲述中国人古时候的车马、船舶、桥梁、道路、大运河、郑和下西洋等中国人开拓交通、认识世界的故事。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大河,我们的开始》讲述了中华民族诞生的主要区域——黄河、长江、辽河等流域的原始文明起源,从河流的角度入手,讲述我们的祖先怎样利用水来生产生活、建造城市,建立文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我们祖先的餐桌》讲述饮食及饮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人们如何获得食物,酒、盐、茶的食用,外来食品的引进,以及丰富的菜品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汉字,一笔一画写文明》从甲骨文到简体字,汉字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让我们还原汉字的发展过程,追寻根脉、延续文明,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艺术,穿越时空之美》艺术展现人类文明。我们给孩子讲述彩陶、雕塑、扇面画、山水画、百宝嵌等,用艺术的光辉,唤醒孩子对美*单纯的信仰和*珍贵的天赋。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科技,我们的发现之旅》讲述了古人从使用石器到发明的过程,包括工具、建筑、冶炼、医药等多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展现古人的聪明才智,告诉孩子中国发明创造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音乐,流传千古的旋律》音乐是古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我们给孩子讲述从声音、石头到乐曲、乐器的演变。并让孩子理解音乐与古代礼法、诗词、戏剧的融合,对音乐史有一个宏观启蒙。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服饰,打开祖先的衣橱》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从兽皮衣到曲裾、襦裙、旗装……,感受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服饰文化,让孩子理解服饰融合和演变的背后,是古代中国的变迁。
|
關於作者: |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集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家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其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至今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科学研究、对外历史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平台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