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NT$
290.0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40.0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NT$
299.0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NT$
390.0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NT$
625.0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NT$
445.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现代机械工程系列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本书以加工工艺为主线,将制造工艺、机床夹具、装配工艺和加工对象等有机统一,体系完整,简明精炼。本书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突出典型机械结构、典型工艺及其典型应用,并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技术,注重现场加工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基本概念、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机械加工质量分析及控制、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典型夹具的设计、机器装配工艺基础、先进制造技术AMT和附录共10个部分。各章前均安排有内容提要、重点提示,各章后均附有本章小结、知识拓展、习题与思考题。本书可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获得相关内容的动画和详实的资料。安卓手机请用浏览器扫码观看(暂不支持微信端扫码)与本书配套的PPT教学课件、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重要与复杂的零部件图、AVI动画演示、机械加工工艺基本数据(国家标准)、机床夹具设计基本数据(国家标准)、汽车行业ISO/TS技术规范以及开目CAD和CAPP应用软件,均放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http://www.cmpedu.com)上,以供教师教学参考。本书可供本科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用书,还可供机械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
目錄:
|
编者目录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绪论1知识拓展:近代机械制造学科的诞生5章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基本概念7节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8第二节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9第三节工件的基准与定位11第四节机器的装配19本章小结21知识拓展:福特首创的大批量生产模式21习题与思考题22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25节概述26第二节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设计31第三节机械加工的工序设计41第四节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50第五节工艺过程的生产率和经济性56本章小结61知识拓展:贵金属手表壳制造工艺过程简析61习题与思考题62第三章机械加工质量分析及控制66节概述67第二节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70第三节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及CAT &CASA90第四节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98第五节机械加工中振动的基本知识103本章小结106知识拓展:机械加工精度相关理论106习题与思考题108第四章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110节轴类零件的加工111第二节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及NCMP120第三节其他典型零件的加工130本章小结134知识拓展:弧齿锥齿轮的齿面加工方法134习题与思考题135第五章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137节概述138第二节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140第三节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151第四节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162第五节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CAFD和有限元分析ANSYS164本章小结167知识拓展: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CAFD装夹优化问题168习题与思考题169第六章典型夹具的设计171节钻床夹具172第二节镗床夹具183第三节铣床夹具189第四节车床夹具195第五节其他机床夹具简介203本章小结207知识拓展:汽车焊装夹具设计的研究与进展208习题与思考题209第七章机器装配工艺基础210节概述211第二节装配尺寸链214第三节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217第四节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223第五节装配自动化及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设计CAAP226本章小结230知识拓展:回转工作台关键部件装配工艺研究230习题与思考题232第八章先进制造技术AMT233节概述234第二节现代制造工艺技术236第三节自动化加工技术CAM&FMT249第四节先进制造生产模式255本章小结261知识扩展1:电火花加工技术261知识扩展2:触屏玻璃的精密加工技术261知识扩展3:集成电路技术262知识扩展4:绿色制造技术262习题与思考题263附录264附录A机械加工工艺基本数据265附录B机床夹具设计基本数据269附录C汽车行业ISO/TS 16949技术规范276附录D开目CAD & CAPP软件使用说明278参考文献289
|
內容試閱:
|
本书自2012年出版第1版以来,累计印次达10余次,深受广大读者和高校师生的支持和肯定。本书在北京、天津、河北、浙江、江苏、黑龙江、四川、福建、山西、湖北、湖南、安徽、内蒙古、江西、广西、河南等省市的高校广泛应用,有的省市还将本书指定为专升本的考试用书,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与发展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体现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精神,编者在征求和整理各方建议与意见的基础上,对本书第1版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一方面继续保持本书原有的风格与特色,围绕主线,优化组合,简明精炼,体现先进,突出典型应用,以保证读者使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本书的系统性建设,完善内容,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便于师生的教学与自学。本书的修订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更新了内容体系重新梳理了全书结构,在保证知识点系统连贯的基础上,删除了部分陈旧内容,增加了部分新技术应用、重点提示、各章小结、知识拓展、机械加工现场实物图片等。2新增了辅助资料新增了教学课件、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重要与复杂的零部件图、AVI动画演示、CAD与CAPP应用软件等,并全部整合至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上,便于读者在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及检测与控制领域的实际训练。读者可随时登录网站,浏览、下载各种辅助教学资料。3丰富了教学手段机械零部件类型繁多、结构复杂,为了便于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其工作原理,编者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书中,将增加的重要与复杂的零部件图、AVI动画演示以二维码的形式附于对应的图例旁,读者使用手机即可随时下载观看,安卓手机请用浏览器扫码观看(暂不支持微信端扫码),这样能大大提高读者教学与自学的兴趣和参与感。本次修订工作主要由陈明、杨永明和纪煦等完成,由陈明总体规划、统稿和校稿,由王先逵和赵先仲主审。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部分省市高校老师的诚挚关心、悉心指导、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以此书告慰已逝的西南石油大学张茂教授(博导)。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机械产品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内涵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而且要对机械制造工艺和机床夹具等的理论和知识运用全新观念重新优化组合,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安排上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与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本书正是为了适应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21世纪高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在总结多年来专业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书的主要特点:1优化组合,完整充实将制造工艺、机床夹具、装配工艺和加工对象等各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加以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体系,奠定现代制造技术基础,体现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充实性,满足企业生产线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2合理取材,简明精炼教材内容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注意对传统内容削枝强干、合理取舍,减少烦琐理论推导,较多采用图、表描述,图文并茂,以“必须够用”为度,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做到简明精炼。3围绕主线,强调先进以加工工艺为主线,在现代制造技术的大背景下,阐述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各章渗透新的制造工艺和加工技术内容,如现代设计技术、现代制造工艺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等,反映新理论、新思想、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体现一定的先进性和现代化。4突出典型,注重实用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突出原理的结论是什么以及如何应用,突出典型机械结构、典型工艺及其典型应用,注重现场加工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贴近生产,实用为先,学以致用。5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入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检测与统计分析、数控(NC)加工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CAFD)、计算机有限元辅助夹具精度分析、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CAAP)等,反映计算机新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6贯彻标准,科学规范在名词术语、代号符号、单位量纲等方面,贯彻执行新的国家标准,规范描述,科学统一,满足行业与社会的需要。另外,各章后均附有习题和思考题,便于读者更好地对有关理论和知识充分理解和掌握;书后附赠的开目CAD和开目CAPP应用软件,有助于读者应用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进行实际训练。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适应性强,机械类各专业可根据专业方向需要做不同取舍。本书由陈明主编,张茂、李子琼、李淑娟副主编,清华大学王先逵教授、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赵先仲教授主审。本书的编写分工为:绪论、章、第七章、附录B由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陈明编写;第二章(除第四节)、附录A由太原科技大学李淑娟编写;第三章由西南石油学院张茂编写;第四章由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郑广花编写;第五章由安徽工业大学汪永明编写;第六章由厦门理工学院李子琼编写;第八章由福建工程学院詹友基编写;第二章第四节、附录C、附录D由武汉开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严晓光编写。此外,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陈明、王春海和马秋生,武汉开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陈万领和马艳丽还参加了第四章、第五章和附录D部分内容的编写工作。全书由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陈明总体规划、统稿和校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刘向东教授、山东大学刘镇昌教授、武汉开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曹少方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有关高校教师的诚挚关心和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