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戴逸先生关于治史方法和自身学术理路发展的论述。书中从作者的经历和经验出发,介绍了从事历史研究的入门方法以及从事清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具体方法,系统梳理出了相关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文献、典籍,并举例说明了其使用方法。本书对初学者来说,是一部十分实用的治史引路书。书中还有戴先生与学界前辈交往的经历及其自身治学经历,生动展现了一位有历史担当和人文情怀的学者形象。
|
關於作者: |
戴逸,192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第四、五届会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2002年8月至今,担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年12月,获得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初从事中国革命史、近代史研究,后从事清史研究,是清史学科开创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个人撰写或主编的著作有四十余部,代表作包括《中国近代史稿》《简明清史》《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乾隆帝及其时代》《履霜集》《语冰集》《涓水集》《繁露集》《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戴逸卷》《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等,发表文章800余篇。
|
目錄:
|
一、历史研究的方法
历史研究的方法
学术研究的步骤
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日记
漫谈“口述历史”
二、以清史和近代史研究为例
谈清史研究
清史研究要有世界眼光
谈清代的典籍文献
谈清代书籍和史料的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如何深入
三、历史学家的成才之路
历史学家的过去与现在
资料思想文采道德
——对历史学家的四项要求
成才之路
四、史家风范
历史学界的一代宗师
——纪念陈垣教授
时代需要的历史学家
——纪念范文澜同志
融学术、哲理、诗思于一身
——纪念翦伯赞同志
邓拓与历史科学
刘大年同志与中国历史研究
五、我的治学生涯
我选择了历史专业
我走上了历史教学与研究的道路
我的学术生涯
我和清史
|
內容試閱:
|
历史研究的方法
研究工作并不是专业研究者所独有的。同学们将来无论做什么工作,是做教学工作,做研究工作,还是做其他方面的工作,如文化、出版工作,恐怕各行各业都要进行研究,都要研究问题。
我讲的研究方法是具体的研究方法,不是指世界观、方法论的方法。因为我们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辩证法是指导我们革命,指导我们做学问,指导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具体方法是离不开根本方法的,是由根本方法决定的,是不能违反唯物辩证法的。
我们做任何事情,完成任何任务,都有一个方法问题,因此我们进行研究也有个方法问题。打个比方,我们要过一条河,可以坐船过去,或者从桥上走过去,或者游泳过去。要完成一件工作、一项任务,方法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如果方法不对头,就容易走弯路,影响任务的完成,劳而无功。学术研究也是这样,要讲究方法,要改进我们的方法。什么是好的方法,什么是不好的方法,这个问题是相对的,因人而异,不是的。某种方法对我来讲,比较适合,可以收到较大的效果,这就是好方法。可是适合我的方法,对你就不一定完全适合,因为研究的对象不同,或研究的范围不同,采取的方法就可能不同。别人的研究方法可以供自己参考,但仅仅是参考,仅仅是借鉴,不能够完全照搬别人的方法。因此,根据我的体会,每一个研究工作者都应当在自己的研究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摸索自己的研究道路,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
研究各种各样的问题,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是研究方法是有共性的,都要符合研究工作的规律,都不能违背科学研究的规律。今天我讲三个问题:个问题,怎样收集和积累资料;第二个问题,怎样锻炼和提高思考能力;第三个问题,怎样写文章。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做研究工作的三个步骤。
一、怎样收集和积累资料
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掌握大量的手资料。我们的研究要从事实材料出发,而不是从定义、概念出发,要实事求是。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曾经说过,事实材料对于研究者来说就像空气对于鸟一样:没有空气,鸟就不能起飞;没有事实材料,研究者就不能进行科学研究,就不能筑起辉煌的科学殿堂。
事实材料是大量的,而且是分散的。“二十四史”浩如烟海,有3 000多卷,但是对我们历史研究工作者来说,“二十四史”只是基本、普通的材料,其他的材料还多得很。就拿清史来讲,一部《清实录》的数量就超过“二十四史”,有4 000多卷。《清实录》是二手材料,还不是手材料。现在藏在中国历史档案馆的清代中央机构的原始档案一共有1 000多万件,仅管理这些材料的人就有200多。他们出了一个刊物,名字叫《清代档案资料选辑》,每年出4期,照这样的速度,如果要发表完这些档案,至少要10 000年。可见其档案之多。除档案以外,还有很多资料,如文集、地方志等。我们一辈子搞研究,一辈子在无边无际的材料海洋里漂浮,夜以继日,勤奋努力,怎么用功也只能窥测到大海的一个很小的角落。一个人要把中国5 000年的历史全部进行精细的研究是不可能的,即使要把清朝这一朝的历史进行精细的研究也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穷一生之力,也只能看到大海的一个角落。因此,在这个大海中航行,首先有个目标的问题,也就是研究的方向、研究的范围问题,不能笼统地说研究中国历史,而只能说研究中国历史的哪一段、哪些问题、哪些方向、哪个题目,所以首先有个选题问题。
除了选题问题,还有个收集材料、积累材料的方法问题。怎样收集那么丰富但又杂乱无章的材料,怎样保存和使用它们?
材料的收集,不能单靠记忆。一个人的记忆力总是有局限的,总是不能那么准确。连很复杂的数字也能记得一字不差,恐怕没有这样的天才。收集材料要使用卡片,卡片的作用、功能是帮助我们记忆,一定要把有用的、重要的材料抄录下来,搞研究工作的人,一般都写卡片或者做笔记,至于将来可能用电脑,但是目前我们的科学技术条件,恐怕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还很难做到这一点。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写卡片仍然是做学问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
卡片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材料卡片,有了研究的题目,阅读相关研究范围内的重要材料,把它们写下来,记录下来,然后注明它们的出处和作者,以便将来引用。有的材料可能相当长,还要加上标题说明这个材料讲的是什么主题。这样,拿出卡片一看标题,就知道这张卡片所讲的是什么内容了。
搞学问,从事研究工作应该很勤奋。实际上,我们很多的时间都花在写材料、抄录材料上,恐怕这也是必需的,目前还没有其他捷径。找老专家、老教授,问他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他们可能搬出几箱卡片给你看,这里包含着他们毕生的心血和积累。对一个学者来讲,这些材料十分珍贵。
另一种是思想卡片,不是积累材料,而是积累自己的思想。我们往往看到一些材料以后,会有一些片断的、零碎的想法,应该立即把它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