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清末民初至当代以来,清史研究在各个历史阶段分别受到不同学术思潮的支配,不断处在演变和调整的过程中,如民国初年受到反满革命话语和科学主义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由唯物史观集中统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科学化程度的加深,社会史与新文化史的方法论因素逐渐渗入其中。《百年清史研究史?思想文化史卷》采取问题史的叙述策略,系统考察和集中梳理近百年来清代思想文化史各个流派的研究主旨、基本内容和叙述模式,进而把握其不同于前代的特质,力求初步形成一种对研究史进行再研究的写作风格。
|
關於作者: |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2006)、《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2010)、《五四的另一面:社会观念的形成与新型组织的诞生》(2019)等,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
目錄:
|
导论近百年来清代思想文化研究范式的形成与转换1
第一节清代思想文化与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关系2
第二节科学标准引领和制约下的清代思想史研究5
第三节从启蒙论到早期近代论:清代思想文化
研究范式的演变10
第一章明末清初思想文化研究范式的转移
以近百年相关讨论为中心15
第一节反思民族主义与进化论模式支配下的
明清鼎革研究16
第二节治学视野的拓展:从观念史到感觉史33
第三节冲突抑或调适:中西文化交流与清初政治文化42
第二章经世观念史三题56
第一节经世观念和范围的界定58
第二节经学经世、理学经世还是礼学经世67
第三节经世观只存在于明清易代或晚清变革时期吗74
第三章清代考据学的科学解释与现代想象86
第一节清代考据学的现代性建构及其局限86
第二节清代考据学是否具有思想性:新义理学发微96
第三节六经皆史说对经学权威的消解及其意义105
第四章清朝文治政策研究评析112
第一节对清朝文治政策的总体评价112
第二节政统与道统之争:皇权与士大夫的心理博弈120
第三节文化控制与帝王心术130
第五章清朝诸子学、理学、今文经学复兴的意义
兼及与晚清政治态势的互动关系137
第一节挑战理学独尊羽翼经学复古
清代诸子学的作用137
第二节晚清经世型理学的兴起及变异145
第三节今文经学的复兴:维系正统与倡导变革的
双重作用154
第六章从单向文化传播论到知识类型转变的现代性分析
西学东渐史百年研究回顾168
第一节传教士作为西学输入媒介之得失的评价169
第二节西学输入的体制变革背景及其现代性困境178
第三节概念史研究的兴起与西学东渐解释
路径的转变188
第七章晚清时期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及流变
反思同化论、根基论、建构论的解释模式200
第一节晚清立宪派与革命党论争中的民族主义议题201
第二节人类学理论与概念史视野下的晚清
民族主义研究211
第三节晚清民族主义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
后现代的视角222
第八章晚清中体西用说与文化保守主义的生成和转型
以民初以来的若干讨论为例228
第一节中体西用说的内涵构成及其演变态势229
第二节维新派与洋务派对中体西用说内涵的
不同理解235
第三节西学中源说与中体西用说的互渗
及其意义244
第四节晚清文化保守主义对中体西用说的
延续与修正249
参考文献255
|
內容試閱:
|
清代思想文化与前朝有所不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清朝是由在汉人眼中属于异族的满人统治的朝代,正是因为满人曾长期被汉人当作野蛮化的族群加以看待,所以满人即使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也面临着如何确认自己的身份认同这样的复杂问题。因为满人一方面要以汉人奉持的儒家价值观为核心,借此统摄知识人的思想,另一方面由于清朝控制的疆域版图空前辽阔,族群分布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和藩部地位不断提升,清廷必须兼顾汉人以外的多民族共同体的感受和利益,所以其思想文化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二元特性”;,这种二元特性并非前朝的“;汉化”;模式所能解释。
与之对照,一些汉人知识群体则秉持宋明以来所形成的“;夷夏之辨”;立场,经常蔑视满人以蛮霸的军事暴力夺得天下,认为其并不具有文化正当性。与此同时,清朝统治者则以“;大一统”;的新思维涵括和抵消了夷夏对立的紧张感,把汉人知识群体逐渐收编到由新型正统观支配的多元体制内。因此,清朝统治者和汉族文人之间的思想博弈及其相互转换过程无疑是考察清代思想文化演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晚清“;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与夷夏之辨的思维有着微妙的继承关系,同时又是革命党人发起反清运动的舆论源头。因此,“;民族主义”;思潮所表现出的变革趋向遂成为后人评价晚清思想的一个重要指标。
清代思想文化有别于前朝的另一个特点是,受西学输入的影响日益深入,以至于到了很难保留其传统原貌的地步。那么,西学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和模塑了清代思想文化的特质,就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一条思考主线。其中所孕育的繁复曲折绝非前代思想所能概括。
本章拟以“;民族主义”;与“;西学输入”;这两个切入点为参照系和坐标,尝试分析近百年来清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依恃的方法论及其演变态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