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工艺匠心,传承创新——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口述校史(1960—2020)

書城自編碼: 366880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仓平,路玲娟
國際書號(ISBN): 9787313251602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103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不止江湖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双城史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79
《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设计 》
+

NT$ 649
《 优质均衡,紧密发展:杨浦区集团化办学共享机制研究 》
+

NT$ 360
《 课程思政“三金”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
+

NT$ 414
《 课程思政:我们这样设计 》
+

NT$ 239
《 教育的本质 》
+

NT$ 347
《 儿童体验论 》
內容簡介:
本书通过采访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60位知名校友,以口述实录的方式记录了不同时期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师资建设、教育理念、专业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发展成果。
本书分为教育管理、工艺绘画专业教育、玉器雕刻专业教育、漆器雕刻专业教育、木器雕刻专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教育6个部分,适合广大工艺美术类专业的师生和关注上海工艺美术发展历史的工艺美术爱好者阅读,也可为其他工艺美术教育研究者提供参考。
關於作者:
仓平,女,1973年生,博士,教授,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长,东华大学服装学院硕士生导师。承担3项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1部。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工艺美术设计研究,时尚产业经济,职业教育。
目錄
与时俱进·教育管理的开拓者
朱孝岳: 见证工艺美校半个世纪的发展
颜鸿蜀:“以线为主,线面结合,形准体显结构清”教学方法的创造者
汪凯民: 要注重培养美术基础的修养和审美意识
许韵高: 好老师要鼓励学生、激发兴趣、因材施教
冯守国: 创作中不断结合新技术、新材料
张苏中: 新专业的开拓者和《数码雄鹰》的创作者
沈国臣: 组建工艺美院高职并成功申请国家示范校建设
王敏: 学校是帮助学生认识外部世界的一个通道
姜鸣: 与行业头部企业联建产业学院是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
靳明:“崇术重艺”工艺美术教育践行者
底蕴深厚·工艺绘画的传承者
汤兆基: 刚强美丽的牡丹是我一生的挚爱素材
蔡天雄:“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培养工艺绘画人才
林凡: 工艺绘画第二代教育主力军,“海上四先生”之一
胡震国: 教学服务于工艺美术创作
王守中: 家族三代的传承与坚守
沈成旸: 职业教育本质是理论指导下的职业技能型教育
万芾: 教学相长,在教学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邵伟: 重建工艺绘画专业的亲历者
王作均: 对传统的学习是思考和转化的过程
钱轶士: 让古物融入日常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鲍莺: 将传统人文关怀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
汤哲明: 传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宝库

气韵独步·玉器雕刻的领军人
朱永贵: 新中国上海首批工艺师
刘锡洋: 新中国代城市雕塑家
张敏涛: “玉雕大师的老师”
赵丕成: 海派玉雕中的古典美大师
陆君玖: 一所学校,一生为师
周百均: 现代艺术传统教育
胡昌民: 把中国的玉雕带到了加拿大
陆永福: 坚持上海炉瓶传承
工艺精湛·漆器雕刻的守望者
陈慕良: 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勤务兵
金康伟: 坚守漆器行业的卫士
章峻: 高浮雕漆艺镶嵌一枝独秀
黄明国: 漆工老“法师”
翁纪军: 海派漆艺传道士
施森彬:“大工艺美术”的践行者
王永利: 企业刻漆技艺精英回归母校育人岗位
陈明: 入工美追梦,笑半生无悔
姜建忠: 工艺美校跃出的油画家
张岚: 建好社会美育资源,提高民众审美能力
炉火纯青·木雕艺术的实力军
林翊: 海派黄杨木雕的传承与坚守
唐世储:“塑说”雕塑精神
韩国荣: 中国工艺美术的意境美
刘巽发: 从工艺美校走出来的雕塑家
毛关福: 海派黄杨木雕的传承者
王小蕙: 海派木雕的传承与开拓
瞿启蒙: 工艺美术理论研究的践行者
徐侃:“知行合一”的率真艺术家
余积勇: 上海公共雕塑的开拓者
杨贤龙: 发扬艺术精神
大胆创新·艺术创作的常青树
余友涵: 为工艺美院打开西方现代艺术设计之窗
丁乙: 艺术家要找到表达时代的独特语言
李守白:“上海石库门先生”的海派艺术探索之路
黄伟: 中国首个国际“黄铅笔”设计大奖获奖者
赵樯: 强调个性化设计风格的熊猫金币设计师
王克强: 从班长成长起来的企业家
韩回之: 回眸历史是当代艺术创新的源泉
徐震: 跨界的中青年前卫艺术家
“鸟头”组合(宋涛、季炜煜): 通过摄影和装置表达对生活的看法
刘毅: 艺术带给我力量
后记 工艺匠心,传承创新——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口述校史(1960—2020)
內容試閱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经历了“工艺—手工艺—图案—工艺美术—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概念名称的更替。1953年,“工艺美术”被确定为艺术设计学科和专业的标准名称。1956—1964年,我国创建了以中央工艺美院和上海工艺美校为代表的8所大学或中专性质的工艺美术院校。20世纪70年代后,全国先后建立了50多所工艺美术院校,初步形成了我国的应用美术设计院校体系。这些工艺美术院校在建设初期,就十分注重挖掘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线描、图案、色彩等造型元素,设计了一大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装饰、装潢设计及日用产品,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学科体系。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三大构成”等美术教育方法被引入,国内原先以图案为代表的工艺美术设计方法和教育思想受到了很大冲击,1998年甚至取消了工艺美术专业,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并入清华,意味着中国特色的设计教学体系探索进入低谷。近年来,随着国力强盛,文化自信增强,学界和业界也开始重视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和文化中汲取智慧,探索建立代表新时代的中式风格的设计方法和审美体系。
目前国内有影响力的工艺美术院校仅剩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其中创办于1960年的上海工艺美术学校(2003年更名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早创办的工艺美术学校之一,也是上海解放后持续办学时间长且延续至今的独立建制的公办专业美术高校,在国内艺术类职业院校中长期名列前茅,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百所高职示范院校之一,是2020年教育部评选的56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中的艺术院校。上海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重镇,起源于清末、成熟于民国期间的海派工艺美术各品类更成为上海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
1960年成立的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创办初期是一所中专学校,后于2003升格成为高职,至今已经有60年的办学历史。它早的办学目标是为国家的出口创汇培养人才,开设的专业侧重于特种工艺品种,如玉雕、牙雕、漆雕、木雕、织绣等;后来随着时代的演变,逐步增设了现代设计专业,至今已经成为全国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门类多的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涵盖传统手工艺、平面设计、空间设计、数字媒体设计、时尚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
60年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培养了上海市近半数以上的工艺美术大师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以及大批知名的画家、当代艺术家、雕塑家、设计师、企业家、艺术教育家等。学校早期的一批沪上著名书画家、工艺美术大师们奠定了上海工艺美校的文脉基石,申石伽、顾飞、曹简楼、郁慕洁、徐宝庆、张爱泉等名师使得学生拥有了扎实的造型基础和美学修养。大批杰出的工艺美术人才被培养出来,诸多校友如萧海春、汤兆基、蔡天雄、汪凯民、许韵高、刘巽发、毛关福、刘锡洋、毕国勤、葛振纲、孙晋华、朱鸿根、宋立成、顾振鹏、林凡、杨怀琰等均成长为上海乃至全国工艺美术界的骨干,并活跃至今。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美术流派进入中国,上海成为中国的抽象画之都。“上海工艺美校抽象派”诞生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许多知名人物,如余友涵、谷文达、陈箴、丁乙、余积勇、蒋正根、秦一峰、陈耀明等,其中余友涵、丁乙等更成为“85美术新潮”的代表人物。
本书以口述史的方式,采访了60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各个时期的知名校友,对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教育60年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想及方法等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不仅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工艺美术教育和现代设计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也对当今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如何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有助于推动中国设计理念的创新发展和中国设计院校的特色凝练。
本次采访的校友,分为六类,分别是工艺绘画、玉器雕刻、漆器雕刻、木器雕刻等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校友,后来成为国画家、设计师和当代艺术家的校友,以及在学校担任过教务处长、院长和校长等教育管理者职位的校友,并根据其年龄和进入学校先后进行章节编排。综合这些校友的采访,可以将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的历史阶段和人才培养理念总结如下。
一、 20世纪60年代初建时期,探索建立了“美术、专业、文化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949年后,我国的工艺美术行业快速发展,出口创汇需求逐日增加,手工业教育从小规模的师徒传授转向系统化的工艺美术学校教育。50年代中期,上海轻工系统承担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中“上海厅”的装修工作,感到了培养工艺美术人才的迫切性,便决定在手工艺局下属的美术模型工厂用三夹板隔了几间教室,于1960年4月1日在黄浦区圆明园路43号正式成立了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上海工艺美术学校首届开设了玉雕、牙雕、漆雕、木雕、织绣五个专业,在之后的六年内相继开设黄杨木雕、红木雕、工艺绘画、玩具等专业,传统工艺美术中侧重陈设的特种工艺品种通过这些专业的设置被继承下来。这个阶段学校的办学思想主要是培养服务于“衣食住行”的实用美术设计人才,满足出口创汇的需要。
建校初期,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的师资与包豪斯学校的组成非常相近,美术基础、专业工艺、文化学习三类师资组成了学校艺术教育与手工艺技术训练并重的教学阵容。美术老师主要是从当时的国画合作社调来的,有职业画家申石伽、大家名媛郁慕洁等,后来又从南京艺术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分配来了一批美术教师;专业老师是从工艺美术公司下面的工厂里抽调过来的,如当时玉雕厂技术好的朱永贵师傅;文化课教师则是从轻工系统中抽调的一批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后来又分配进来了一些大学生充实师资。
刚开始这三方面的专业老师都不太懂如何开展工艺美术学校教育,只是各自教好课。后来意识到要有人才培养计划、要有教学大纲。1963—1964年,在汪邦彦副校长的主持下,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汪校长是南下干部,学经济出身,很有领导艺术,融合了大家的想法提出了“美术、专业、文化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专业为主体,每门课程都要向专业靠拢;改革调整了各专业的课时安排,比如玉雕专业就以素描为主,减少色彩课,去掉了花鸟的着色;另外调整了课程内容,比较集中的体现在素描课上,苏联提倡的契斯恰科夫体系不太适合工艺美术教育,课程总结出“形准体显结构清”的教学要求。每位老师根据这个宗旨组织教学,大家再集体评判哪一种画法好。还有提倡美术、文化课老师学专业;提倡美术老师要熟悉专业,为专业创作;强调创新,根据当时的文艺政策,让学生做现实题材作品。当时很多毕业设计,如黄杨木雕《五卅运动》等后被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这段时期的教改很成功。一是自觉地找到了“美术、专业、文化三结合”的做法,与包豪斯的做法不谋而合,这种做法从开始就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学校人才辈出的关键。二是专业老师不但有很高的造诣,而且非常勤恳敬业,很多教师周末才回家,平时与学生同吃同住,师生关系非常密切,亦师亦友。三是老师专业水平高,学校学风浓厚,大家互相尊重,允许各种流派自由发展。
二、 20世纪70年代复校时期,传承初期办学理念,人才辈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止了招生,在校生离校后,于1971年结束了在圆明园路43号办学。后因国家出口创汇培养人才的需要,于1973年在上海嘉定县外冈镇的原上海社会主义学院复校。复校后遇到个困难就是老师的来源,老教师基本上退休了,从社会上聘来的老师对工艺美术所知甚少,再也不能像60年代请厂里的老师傅来做老师了。学校留了一批老美校毕业生做老师,他们把良好的教学传统从60年代延续到70年代。1973年这一届的学生,学校招生工作做得非常仔细,到各个学校去物色对美术有特长、有兴趣的学生,再由校领导带队上门一一家访。招收的学生素质很好,来了也勤学苦练,办学很快就有了成效。
1976年2月,学校在上海工艺美术服务部举办了1973年复校后的学生作品展,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当年复校后届毕业生走向社会做了很好的铺垫。当年学校的教学与行业的发展和生产密切相连,为20世纪70—80年代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为工艺美术的创新设计做出了贡献。一批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不久就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内设计和制作的佼佼者。
1973—1976年,学校招收到一些基础非常好的学生,他们也很珍惜学习的机会,经常天不亮就起床外出去写生,晚上熄灯后再去教师宿舍中画画,与老师讨论学习问题,平时稍有时间就去学校的各个工坊做作品。后来这三届学生中出了许多优秀艺术家和设计师。
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向现代设计院校转型时期,规划布局现代设计专业
80年代早期,出口创汇推动工艺美术行业处于兴盛的时期;80年代后期,工艺美术行业开始衰退;1995年之后,“国企改革抓大放小”,很多工艺美术厂被关掉了,没有强有力的工艺美术公司依托,工艺美术校企结合的路就难以推进了。
为了延续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1992年7月14日,轻工业部教育司发布了《关于颁布普通中等工艺美术专业学校教学大纲的通知》,由上海工艺美术学校联合全国11所工艺美术学校,编写了9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朱孝岳审订,出版了《轻工业中等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一书。因其封面为蓝色,被称为“蓝皮书”,在全国推广。此书因规范性和系统性强,顺应了当时正在兴起的工艺美术教学改革和设计教育理念,在全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思潮,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立在传统行业分工及产品生产方式之上的工艺美术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学校也调整了办学定位,逐步加大现代设计类专业的开设比重,从工艺美术教育向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过渡,先开设了家具专业,日用品造型和装潢等设计专业。因传统师资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学校从几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派老师到各高校去系统学习。学校先后派了多批教师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无锡轻工业专科学校、厦门工艺美术学校、河北工艺美术学校等进修学习,如陶俊华、金湄、汪凯民去了中央工艺美院,林凡去了浙江美院,王珠珍去了四川美院,他们回来后就开始教授包豪斯的三大构成课程,学校成为早教授三大构成的美术院校之一。二是积极与各高等院校联系,参与师资学历进修,如与浙江美院合作办了一个教资班,参与中央工艺美院、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师资学历班培养,解决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学历问题,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学校还请了一些当时的大家来校授课,如中央工艺美院的庞薰琹教授、柳冠中教授,教授现代西方建筑史的同济大学建筑系的罗小未教授,教现代工业设计史的王受之教授等。1982年,手工业局在惠罗公司里举办了装潢班和造型班的毕业展,展出的装潢海报以及用构成方法搭成的灯具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后来学校又陆续开出服装设计、计算机图形设计等新专业,密切配合时代和产业的发展。
四、 21世纪建立高职院校,成为百所示范校中的艺术院校
2003年上海工艺美校和上海第二轻工业局职工大学合并升格为高职,2007年成为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中独立设置的艺术设计类院校。学院以非遗保护与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为使命,建设了5个重点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16个上海市重点专业。学院还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任务,与世界500强、传播行业企业集团WPP集团合作成立产业学院,培养的学生连续5年获得全球创意与设计界声望的大奖——D&AD黄铅笔奖,获奖数量和名次为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所有专业学院之首。学院聚焦中华传统技艺和非遗传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先后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就业50强高校、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称号。学院排名位居全国艺术类高职院校之首,上海高职类院校。
五、 60年薪火相传,点亮艺术教育之灯
历经60年的风雨洗礼,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始终身兼现代设计教育和工艺美术传承教育双重职责。如何保存并发展好传统的工艺美术专业,如何透过多个文化维度梳理考证工艺美术的文化宝库,如何在现代设计教育的框架下寻找工艺美术教育新的突破口,如何增强大众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并提升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提升中国设计院校的国际影响力,这些既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一直以来思考并尝试解决的问题,也是本书采访60位校友想要找到的答案。
仓 平
2020年12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