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編輯推薦: |
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理论,对于复杂的教育现代化现象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干预等作用,可以大大提升人们对于教育现代化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褚宏启教授的代表作《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现代教育导论(第3版)》运用要素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教育现代化的概念给出了富有学术深度和理论解释力的界定,从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等方面,对教育现代化问题进行了严谨、深入、系统的分析。自2000年首次出版以来,本书便被广为引用,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在第3版修订过程中,作者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关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增加了信息化、核心素养的培育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教育现代化的阐述更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理论性与学术性也进一步增强。
|
內容簡介: |
《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现代教育导论(第3版)》从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等方面,对教育现代化问题进行了严谨、深入、系统的分析。全书共分六章,前五章从教育现代化的性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与制约因素、教育现代性分析、教育形态分析与教育现代化评价等五个方面,对教育现代化进行了理论分析,第六章运用前五章建构的教育现代化分析模型,在充分运用和分析史料的基础上,对英国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和特点进行了个案分析。
|
目錄:
|
章 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的性质 ……………………………………… 001
节 现代化理论的演进历程 …………………………………………… 003
第二节 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含义 ……………………………………… 023
第三节 现代性与教育现代性的含义 ……………………………………… 045
第四节 教育现代化的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 068
第二章 教育现代化的进程……………………………………………………091
节 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 091
第二节 教育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 099
第三节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的分化与整合 …………………………… 107
第四节 教育现代化后来者的迟发展效应 ………………………………… 120
第五节 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论纲 ………………………………………… 129
第三章 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与制约因素 ……………………………… 134
节 社会现代化与教育 ………………………………………………… 135
第二节 人的现代化与教育 ………………………………………………… 162
第三节 教育现代化的制约因素 …………………………………………… 194
第四章 教育现代性分析 …………………………………………………… 213
节 教育的人道性 ……………………………………………………… 213
第二节 教育的理性化与专业性 …………………………………………… 229
第三节 教育的民主性与法治性 …………………………………………… 240
第四节 教育的生产性 ……………………………………………………… 248
第五节 教育的信息化与国际化 …………………………………………… 264
第五章 教育形态分析与教育现代化评价 ………………………………… 277
节 现代教育管理 ……………………………………………………… 278
第二节 现代教育体系 ……………………………………………………… 319
第三节 现代课程与现代教学 ……………………………………………… 350
第四节 现代教育的资源保障 ……………………………………………… 391
第五节 教育现代化评价与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 417
第六章 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个案研究:以英国为例 …………………………441
节 英国教育现代性的缓慢增长——从中世纪末期到 1870 年 ………441
第二节 英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从 1870 年到 1944 年 …………471
第三节 英国教育现代化向纵深发展——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80 年代 ………………………………………………………………496
第四节 英国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与经验 …………………………………… 521
索 引 ………………………………………………………………………… 536
参考文献 ……………………………………………………………………… 5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