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NT$
440.0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NT$
440.0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NT$
990.0
《
经纬度丛书:出祁山:诸葛亮北伐得与失
》
售價:NT$
440.0
《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售價:NT$
440.0
|
編輯推薦: |
李卓吾评本是现存明刊《西游记》中带有评语的本子。它的影响及于清代评点本如《西游证道书》等。李评本卷首有署名幔亭过客的袁于令的《题辞》,后有凡例五条,日“批着眼处”,“批猴处”,“批趣处”。“总评处”,“碎评处”,意在通过眉批和回末总批,或揭示《西游记》的主旨意蕴,或对小说中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情节结构、语言特色进行点评.或联系社会现实,借题发挥,表达愤世嫉俗的感慨。清代评点本大多把《西游记》看作是一部修道奇书,热衷于从中寻找“微言大义”,不惜穿凿附会。为了在其中加入连篇累牍的评论,又大量地压缩原文。相比之下,李评本牵强附会之处较少.它的评语称得上是简洁明了.特别是它所开创的点睛式的一字评,更是别具一格。而在保存小说的原貌方面,在所有的评点本中,李评本也是做得好的。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西游记》仅存的4种明刊本之一,原名《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藏于日本,国内只有后刻本。现存明刻本,仅此一种有评,清代的评本,又多从佛学角度上作评,所以本书又是的从文学角度上作评的评本。评语对小说结构、人物性格、语言作了精辟的论述,妙语如珠,时时令人会心发笑,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陈先行,1951年生,长期从事图书馆古籍、碑帖考订与编目工作,先后参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纂、《中国丛书综录》修订,并主持编纂上海图书馆普通古籍目录。著有《中国古籍稿抄校本图录》,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现任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高级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
目錄:
|
前言
校点说明
题辞
凡例
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除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头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傍门见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圭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
內容試閱:
|
《西游记》同《三国演义》《水浒》《金瓶梅》齐名,合称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它们都不是作家的个人创作,那时中国小说界还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个人作家。罗贯中或施耐庵可能是《三国》或《水浒》小说的早编定者,在他们之后至少一百年,才有现在所能见到的早刻本如《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元年(1522)刻本。认真地说,它还不是当年的初刻本,而是后来的复刻本。
《三国》和《水浒》作为世代累积型的集体创作,经胡适、鲁迅、郑振铎等前辈的考证,可以说已经有了定论。对其它两书的作者或成书过程还存在着争论。
现在只说《西游记》。当年鲁迅和胡适作出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依据是天启《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淮贤文目》于吴承恩名下列“《射阳集》四册,□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府志》对《西游记》的卷数及书的性质都未加说明。而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八史部地理类却著录“吴承恩《西游记》”,可见它不是小说《西游记》。吴承恩《二郎搜山图歌》称二郎神为清源父,与《西游记》不同。
读《西游记》者,不知作者宗旨,定作戏论。余为一一拈出,庶几不埋没了作者之意。即如回,有无限妙处,若得其意,胜如罄翻一大藏了也。
篇中云“释厄传”,见此书读之,可释厄也。若读了《西游》,厄仍不释,却不辜负了《西游记》么?何以言释厄?只是能解脱便是。
又曰:“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盖猴言心之动也,石言心之刚也。心不刚,斩世缘不断,不可以入道。入道之初,用得刚字着,故显个“石”字。心终刚,入道味不深,不可以得道。得道之后,用“刚”字不着,故隐了“石”字。大有微意,何可埋没。
又:“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见得人不为圣贤,即为禽兽。今既登王入圣,便不为禽兽了,所以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也。人何可不为圣贤,而甘为禽兽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