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内部控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多维异质性研究

書城自編碼: 364960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者: 郭军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663403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0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打开孩子世界的100个心理游戏——温暖的艺术互动魔法    [美]艾丽卡·柯蒂斯
《 打开孩子世界的100个心理游戏——温暖的艺术互动魔法 [美]艾丽卡·柯蒂斯 》

售價:NT$ 614.0
2024出国留学蓝皮书
《 2024出国留学蓝皮书 》

售價:NT$ 359.0
中国南方木雕花板(全5册)
《 中国南方木雕花板(全5册) 》

售價:NT$ 3110.0
中国二战史研究七十年(1950—2019)
《 中国二战史研究七十年(1950—2019) 》

售價:NT$ 3016.0
摩梭仁者:东巴口述史
《 摩梭仁者:东巴口述史 》

售價:NT$ 614.0
趣话通信:6G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 趣话通信:6G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

售價:NT$ 411.0
不羁.完结篇
《 不羁.完结篇 》

售價:NT$ 275.0
性别经济学
《 性别经济学 》

售價:NT$ 32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864
《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手记 HR如何破解高频难题(套装上下册 赠工作手账) 》
+

NT$ 742
《 四川人才发展报告2020 》
+

NT$ 435
《 激活组织能量:运用脑神经科学重塑无惧组织 》
+

NT$ 336
《 岗位运营管理 》
+

NT$ 405
《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与量化分析实战(案例版) 》
+

NT$ 435
《 变革的基因:移动互联时代的组织能力创新 》
內容簡介: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亟须进行技术创新。同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风险管控机制,内嵌于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 本书以多维视角——宏观层面信贷配置、中观层面供应链集中度、微观层面高管团队异质性,并考虑企业产权性质、生命周期、银企关联、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等差异,选取2010-2018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大样本分析,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探究多因素作用下内部控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及经济后果。 希望本书能够拓展内部控制和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实践层面上为企业合理进行高管团队建设、加强供应链关系管理,明晰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企业价值的着力点,为政府等相关部门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等提供经验证据。
關於作者:
郭军,会计学博士,河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软科学》、《系统工程》、Grey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等CSSCI/EI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并参与多项和省部级课题。 研究方向:内部控制与审计、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与全面预算、企业并购重组。
目錄
前言 1
目录 4
第1章 绪论 9
1.1 研究背景 9
1.2研究意义 2
1.2.1理论意义 2
1.2.2实践意义 3
1.3相关概念界定 4
1.3.1内部控制 4
1.3.2企业技术创新 6
1.3.3高管团队与高管团队异质性 8
1.3.4信贷政策与信贷配置扭曲下的信贷寻租 9
1.3.5供应链与供应链集中度 12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6
1.4.1研究思路 16
1.4.2研究框架 19
1.4.3研究内容 20
1.4.4研究方法 23
1.5 研究创新点 25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6
2.1 理论基础 26
2.1.1创新理论 26
2.1.2委托代理理论 28
2.1.3不完全契约理论 31
2.1.4资源基础理论 32
2.1.5信贷配给理论 33
2.1.6高层梯队理论 36
2.2文献综述 38
2.2.1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38
2.2.2内部控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综述 40
2.2.3信贷寻租与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研究综述 43
2.2.4供应链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研究综述 46
2.2.5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研究综述 49
2.2.6企业技术创新经济后果相关研究综述 50
第3章 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53
3.1宏观层面:信贷政策的支持与信贷配置扭曲 53
3.2中观层面:供应链集中度的形成 55
3.3微观层面:高管团队异质性的发展 57
第4章 内部控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59
4.1引言 59
4.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
4.2.1内部控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61
4.2.2 内部控制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分析 62
4.3研究设计 64
4.3.1样本选择与数据 64
4.3.2变量选取 65
4.4.3模型设定 66
4.4实证结果 67
4.4.1描述性统计与组间比较结果 67
4.4.2内部控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回归结果 68
4.4.3内部控制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检验结果 69
4.4.4稳健性检验 71
4.5拓展性检验 72
4.5.1内部控制五要素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 72
4.5.2内部控制质量改善的影响效果 74
4.6本章小结 74
第5章 信贷寻租、内部控制与企业技术创新 75
5.1引言 75
5.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7
5.2.1信贷寻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77
5.2.2内部控制对信贷寻租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78
5.3研究设计 79
5.3.1样本选择与数据 79
5.3.2变量选取 79
5.3.3模型设定 81
5.4实证结果 81
5.4.1描述性统计与组间比较结果 81
5.4.2信贷寻租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回归结果 82
5.4.3信贷寻租、内部控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回归结果 83
5.4.4稳健性检验 84
5.5 拓展性检验 85
5.5.1外部融资依赖度差异 85
5.5.2融资约束差异 86
5.5.3银企关联差异 87
5.5.4机构持股比例差异 88
5.5.5实证检验 89
5.6 本章小结 92
第6章 供应链集中度、内部控制与企业技术创新 92
6.1引言 92
6.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94
6.2.1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94
6.2.2供应链集中度、内部控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96
6.3研究设计 96
6.3.1样本选择与数据 96
6.3.2变量选取 97
6.3.3模型设定 98
6.4实证结果 99
6.4.1描述性统计与组间比较结果 99
6.4.2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99
6.4.3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回归结果 101
6.4.4供应链集中度、内部控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回归结果 102
6.4.5稳健性检验 103
6.5拓展性检验 105
6.6 本章小结 107
第7章 高管团队异质性、内部控制与企业技术创新 107
7.1引言 107
7.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09
7.2.1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109
7.2.2高管团队异质性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10
7.2.3内部控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113
7.3 研究设计 114
7.3.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114
7.3.2变量定义 114
7.3.3模型构建 115
7.4结构方程实证结果分析 118
7.4.1描述性统计 118
7.4.2信度、效度与拟合优度检验 119
7.4.3假设关系检验 120
7.4.4稳健性检验 122
7.5本章小结 123
第8章 内部控制、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 124
8.1引言 124
8.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26
8.2.1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 126
8.2.2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 127
8.2.3内部控制对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128
8.3研究设计 129
8.3.1样本选择与数据 129
8.3.2变量选取 129
8.3.3模型设定 131
8.4实证结果 132
8.4.1描述性统计与组间比较结果 132
8.4.2技术创新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回归结果 133
8.4.3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回归结果 134
8.4.4技术创新、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回归结果 134
8.4.5稳健性检验 136
8.5拓展性检验 137
8.5.1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差异 137
8.5.2不同技术创新程度企业内部控制调节作用的差异 138
8.6 本章小结 139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40
9.1研究结论 140
9.2政策建议 142
9.2.1宏观层面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142
9.2.2中观层面加强供应链关系管理 144
9.2.3微观层面优化高管团队及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145
9.3 研究局限 147
9.4 研究展望 149
参考文献 150
重要术语索引表 168
內容試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就业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迫切需要,是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内在要求,是有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生产方式现代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途径,也是解决当前就业总量问题和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学界与实务界对就业问题的重视主要聚焦于就业数量及就业促进上,对高质量就业问题的系统性、专题性、前瞻性探讨不足。如何对高质量就业动态评价与追踪预警?如何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协同治理?这是本书尝试回答的主要问题。本书旨在基于管理学、劳动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理论、方法与技术,聚焦就业质量的内涵演变、影响因素、评价预警、现实状况、提升路径与协同治理等系列问题,开展专题实证研究,为推动高质量就业研究深入开展以及促进我国高质量就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与政策建议。
  本书研究目的如下:首先,阐明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就业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就业质量动态评价及追踪预警的研究框架,为就业质量有效测度奠定基础。其次,厘清就业质量的内涵演变,甄别影响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毕业3~5年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大学毕业生总体和分群体就业质量状况,建立就业质量追踪预警体系。再次,以A省为例,通过大规模抽样调查,建立劳动力就业状况数据库,深入探讨劳动力就业质量提升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后,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综合运用规范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提出我国高质量就业的协同治理路径和相关策略。
本书围绕着高质量就业这一核心议题与上述具体目标,主要分四大部分、九章内容展开研究,具体框架与各章研究内容概述如下。
  章,高质量就业研究脉络与理论基础。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在继续对就业总量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逐渐认识到就业质量是更为重要的就业课题,是就业中更为根本性的关键问题。高质量就业意味着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等。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实现充分就业与高质量就业。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通过对就业数量的关注来解决就业问题,应该转向对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的同时关注,从而创造更多的高质量的就业。现有关于就业的研究文献,更多的是从产业结构、就业弹性、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等角度出发,针对的是如何降低失业率和扩大就业数量,对高质量就业问题的研究较为匮乏,更缺乏对高质量就业的专题系统研究。从理论层面看,现有对高质量就业问题的相关研究缺乏整合性的理论基础与多维理论的视域融合。本章在全面梳理高质量就业研究现状的同时,剖析了高质量就业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着重介绍了所涉及的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劳动关系相关理论与协同治理理论等。
  第二章,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就业的作用机理。高质量就业与国家经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密切相关。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相关标准都与当时的政策、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呈现新的特征。本书综合运用多学科相关理论,依据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就业需求与结构的变化,分析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各个阶段的划分以及面临的问题,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将其与高质量就业联系起来,阐释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一方面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与结构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又可以持续扩大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优化就业结构,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就业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系统,相互影响、协调和促进,形成耦合关系。
  第三章,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对就业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是解决劳动力与用人单位之间“就业鸿沟”的前提和基础。本书在文献归纳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扎根理论,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通过对100份深度访谈的资料的逐次编码和对比,借助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以“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主线,以客观岗位特征和主观评价指标为主指标范畴,以工作特征、薪酬福利、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职业发展、就业满意度为副指标范畴,构建了包含2个一级观测指标、6个二级观测指标、23个三级观测指标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网络分析法(ANP)及SD超级决策软件应用于复杂决策问题中,赋予各指标以权重,使评价指标体系由理论层面深入到实践操作层面。
  第四章,大学生群体就业质量实证评价。选取大学毕业生群体为实证研究对象,在所构建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整合多种系统分析评价方法,建立集成DEMATEL-ANP-Matter Element模型,评价大学毕业生群体就业质量。研究采取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东部、西部、中部地区12个省份的2153名本科毕业生作为实证样本。在对主要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统计的基础上,从总体就业质量指数和异质性群体就业质量两个层面,实证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现状。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整体就业质量指数为628,处于一般水平;男性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略高于女性大学生;具有城市户籍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显著高于农村户籍大学毕业生;具有党员身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于非党员身份的大学毕业生;东部、西部、中部地区的大学生就业质量不均衡,东部,中部次之,西部;从行业来看,新兴产业的大学生就业质量,传统制造业次之,服务业。
  第五章,大学生群体就业质量追踪预警。根据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集成DEMATEL-ISM-ANP预警指标辨识方法,得出大学生就业质量的11个预警指标,即劳动报酬、职业福利、人岗匹配度、工作自由度、兴趣相符程度、职业安全、晋升机会、职业稳定程度、工作压力、职业归属感和员工决策参与度。在此基础之上,划分四个预警等级(Ⅰ级代表就业质量情况处于正常波动范围内;Ⅱ级代表就业质量一般,需要改善;Ⅲ级代表就业质量较差,需要引起重视;Ⅳ级代表就业质量很差,急需改变),设定预警信号,采用BP神经网络对大学生就业质量整体情况进行实证预警,并对比分析不同性别、户籍、行业以及地区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的预警状况。整体来看,我国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质量的预警等级为Ⅰ级,但其评价数值并不高,接近临界值,员工决策参与度、晋升机会等7个就业预警指标为Ⅱ级。不同性别、不同籍贯、不同产业、不同区域的大学毕业生的预警等级也存在明显差异。
  第六章,城镇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研究。为全面把握当前城镇劳动力就业状况,深入探讨劳动力就业质量提升普遍面临的问题,本书运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A省开展了大规模抽样调查,建立劳动力就业状况数据库。抽样调查主要对A省城乡劳动力资源基本状况以及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技能结构、就业分布、就业渠道、工资收入、合同签订、就业(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缴纳等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开展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发现,城镇劳动参与率总体水平为6407%,女性、年龄较大者及文化程度较低者劳动参与率偏低;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的劳动力比例偏低,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为205%,接受过创业培训的比例仅为22%;城镇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与医疗保险参保率较高,而失业保险参保率、城镇人口生育保险参保率、城镇人口工伤保险参保率相对较低,等等。
  第七章,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研究。本次抽样调查对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就业状况开展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本章主要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性别分布、地区分布、职业分布、行业分布、外出务工选择及其原因、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水平、社会保险、职业福利、劳动权益保护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减缓,本地就业趋势明显;外出务工人员目前的工作单位或开展经营活动的行业分布日趋多元化;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问题依然突出,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偏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参加失业保险与工伤保险的比例还有待提高,务工前接受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偏低,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各项公共服务供给,尤其是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服务。
  第八章,高质量就业协同治理路径设计。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运用协同理论,基于利益平衡视角,构建多维主体高质量就业协同治理实现路径。首先,分析协同治理主体的职能。协同治理的主体包括政府、市场、社会,强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协同,在高质量就业多维协同治理过程中发挥各自不同的职能。其次,分析协同治理机制。重点研究基于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应对各种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进而分析协同治理过程中的导向机制、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其中政府的政策导向机制具有统领地位。后,提出协同治理路径与对策措施。结合我国当前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就业新特点,并考虑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协同治理路径,包括协同规范路径、协同培养路径、协同保障路径、协同激励路径等。
第九章,高质量就业协同治理策略。基于高质量就业协同治理路径设计,制定“以政府为主导,教育机构培养为前提,用人单位为核心,劳动者个体为主体”的协同治理策略:一是政府规制的有效供给。落实就业政策,规范就业行为;完善就业保障,激发就业动力;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培育创业环境,推动创业孵化;加大教育投入,提升育人水平;建设信息平台,增加就业机会。二是教育机构人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深化教学课程改革,适应市场专业需求;探寻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就业指导体系,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建立跟踪信息档案,追踪就业动态。三是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侧结构性调整的实施。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规模;优化人才配置,完善竞争机制;优化就业环境,平衡就业生态;完善薪酬福利,和谐劳动关系;优化用人观念,转变用人机制。四是劳动者个体就业生态的重塑。调整就业心态,转变求职观念;积累就业能力,实现人岗匹配;客观评价自身,规划职业生涯;洞悉就业形势,提升职业技能。
本书对高质量就业问题的系统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现实价值。
  学术价值方面:①本书基于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围绕高质量就业的动态评价与协同治理问题,开展了系统性、专题性、前瞻性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质量就业研究的碎片化缺憾,有助于推动高质量就业研究的深入开展。②本书厘清了就业质量的内涵演变,阐明产业转型升级与就业质量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就业质量评价及追踪预警研究的研究框架,并以毕业3~5年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建立了就业质量追踪预警体系,丰富了就业质量评价、测度与预警方面的研究。③本书对A省开展了大规模随机抽样调查,建立劳动力就业状况数据库,全面系统地对城乡劳动力就业状况以及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技能结构、就业分布、就业渠道、工资收入、合同签订、就业(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缴纳等与就业质量相关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为深入探讨劳动力就业状况及就业质量提升普遍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大量丰富的一手资料。
  现实价值方面:①本书对大学毕业生这一重要群体的就业质量评价模型、现实状况以及追踪预警机制的专题研究,可为政府设计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提供参考依据和模式借鉴,有助于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并为高等院校、教育行政机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②基于大规模抽样调查对劳动力就业质量状况所进行的实证分析,以及促进高质量就业所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为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部门以及相关就业部门全面了解大学生就业质量状况,制定就业促进政策提供了现实参考。③基于协同治理理论,主要从政府规制设计的优化、高校人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侧结构性调整的实施,以及就业生态的重塑四个层面出发,将政府就业政策保障、高等院校高效育人保障、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保障以及就业有效联系起来,提出了就业质量提升的协同治理路径以及相关对策,对于政府部门设计高质量就业协同治理路径与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