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編輯推薦: |
为便于中小学生及国学、传统文化爱好者学习国学,本书将国学原典中的精华部分,以传统学术分类方法分为蒙学、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五类加以注释阐发。本书选文标准为思想与审美统一,并结合了前人经验与个人的独特体悟。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了解国学的基本框架,熟悉其中精华的典籍与思想,获得知识和美学享受。希望读者能够从这本小书出发,继续学习,成为具有传统中国灵魂的现代中国人。本书亦可作为初高中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材或文言文拓展教材使用。
|
內容簡介: |
本书按照思想为重、兼顾审美的选文标准,从我国先秦以来的30多种国学典籍中,精心粹选了200余篇进行注释阐发。全书按“蒙学”“经”“史”“子”“集”的顺序编排,入选的每种国学典籍,在选文前都有关于该典籍及其作者的简介;选文分篇注释,注释包括解释难词难句,引录古籍原文或有关材料,阐述选文含义或作者意旨。全书力求呈现国学典籍中的精华部分,内容难易适中,释文简明准确,是了解国学典籍概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读本。
|
關於作者: |
吴昱昊,1983年生,江苏无锡人,文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系。受祖父母熏陶,自幼爱好文史。硕博阶段师从中国《史记》学会副会长赵生群教授,研究《史记》并研习先秦两汉文献。博士毕业后,投身国际教育事业,并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教育语境下的阐发与推广。服务国际教育近十年,为IB国际文凭课程资深教育者。
|
目錄:
|
一、蒙学第一
总览
三字经
弟子规
二、经部第二
总览
诗经
提要
邶风·北门
鄘风·柏舟
卫风·氓
秦风·蒹葭
书
提要
牧誓
无逸
礼记
提要
曲礼
礼运
内则
中庸
儒行
大学
左传
提要
石碏谏宠州吁
臧僖伯谏观鱼
晏子不死君难
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论政宽猛
易
提要
爻辞四则
论语
提要
学而
为政
里仁
公冶长
述而
泰伯
颜渊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孟子
提要
梁惠王上
公孙丑上
尽心下
孝经
提要
开宗明义章第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三、史部第三
总览
国语
提要
周语上·邵公谏厉王弭谤
战国策
提要
苏秦以连横说秦
冯谖客孟尝君
赵威后问齐使
史记
提要
项羽本纪
魏公子列传
刺客列传
汉书
提要
李陵传
张骞传
杨胡朱梅云传
后汉书
提要
班超传
范滂传
独行列传
三国志
提要
诸葛亮传
晋书
提要
阮籍传
资治通鉴
提要
玄武门之变
贞观政要
提要
政体第二
君臣鉴戒第六
四、子部第四
总览
老子
提要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七章
第九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五十七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八十章
庄子
提要
胠箧
墨子
提要
兼爱上
非攻上
韩非子
提要
五蠹
孙子
提要
计篇
世说新语
提要
德行第一
容止第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
假谲第二十七
忿狷第三十一
颜氏家训
提要
教子第二
近思录
提要
格物穷理
改过迁善克己复礼
出处
警戒
焚书
提要
答耿司寇
童心说
明夷待访录
提要
原君
五、集部第五
总览
古文
卜居/屈原
渔父/屈原
钱神论/鲁褒
兰亭集序/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别赋/江淹
滕王阁序/王勃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黄冈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偁
前赤壁赋/苏轼
方山子传/苏轼
卖柑者言/刘基
阅江楼记/宋濂
虎丘记/袁宏道
西湖七月半/张岱
李姬传/侯方域
水浒传序/金圣叹
大铁椎传/魏禧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郑燮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
核工记/宋起凤
卜来敦记/黎庶昌
强学会序/康有为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陈寅恪
古诗
有所思
东门行
妇病行
行行重行行
迢迢牵牛星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
七哀诗/王粲
咏怀诗(其一)/阮籍
咏史(其六)/左思
归园田居(其一)/陶潜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
野望/王绩
塞下曲/王昌龄
望月怀远/张九龄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阙题/刘眘虚
竹里馆/王维
山居秋暝/王维
古意/李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将进酒/李白
送友人/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黄鹤楼/崔颢
佳人/杜甫
兵车行/杜甫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金谷园/杜牧
赠别(其二)/杜牧
陇西行/陈陶
锦瑟/李商隐
山中寡妇/杜荀鹤
桃花庵歌/唐寅
塞外杂咏/林则徐
词
菩萨蛮/温庭筠
乌夜啼/李煜
浪淘沙/李煜
苏幕遮/范仲淹
蝶恋花/欧阳修
雨霖铃/柳永
八声甘州/柳永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
六州歌头/贺铸
贺新郎/张元幹
水调歌头/叶梦得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周邦彦
声声慢/李清照
一剪梅/李清照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小重山/岳飞
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
钗头凤/陆游
诉衷情/陆游
贺新郎(并序)/辛弃疾
扬州慢(并序)/姜夔
醉落魄·咏鹰/陈维崧
金缕曲(其一)/顾贞观
金缕曲·赠梁汾/纳兰性德
戏曲
牡丹亭
提要
牡丹亭题词
第十出惊梦
小说
谈生/《列异传》
阳羡书生/吴均
昆仑奴传/裴铏
聊斋志异
提要
公孙九娘
细侯
参考文献总目
|
內容試閱:
|
前言
本书分蒙学、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五类,将国学元典中较为精华的部分,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注释说明,便于读者阅读学习。
本书的体例为每类有一“总览”,将本类的基本涵义、学术源流、发展脉络、整体内容略作交待,以期读者有一个提纲挈领的认识。每种书都有“提要”,介绍该书的作者、成书过程、基本内容、思想宗旨、阅读价值。每一篇选文前都有“解题”,对该篇的内容、思想、情感方面的特点作简要的说明。每段文字下有“注释”,注释力求简洁明了,不做繁琐考证。
本书的选文标准主要是思想与审美,尤以思想第一。如果选文以思想胜,审美方面的要求可以略低些。选文力求结合前辈经验与个体独特体悟,既不盲从前辈,也不徇于流俗,力求多选个人认识范围内的最好最精的文章,而不人云亦云去选那些了无趣味的千年老文。
如第一类“蒙学”,只选了最有代表性和流传最广的《三字经》《弟子规》。为何不选《百家姓》《急就篇》?因为其中并无多少思想内容。《千字文》《千家诗》,也因此落选。从思想价值、社会影响、教育意义来看,蒙学名篇当然首推《三字经》《弟子规》二者。
至于“经部”,既然是国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所以所选材料相对多些。以国学的传统观念来选文,而不是以现代学术的角度去选,这也是本书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选读”教材的关键之处。“经部”中选了《诗经》《尚书》《礼记》《左传》《易》《论语》《孟子》《孝经》,都是国学中最为重要的典籍,囊括了“十三经”中最为精华的部分。
其中《诗经》原书篇幅太大,只能就着《国风》来选。又只选择了四个类别的代表作,如《北门》是表现下级官吏的愁苦,《柏舟》是年轻女子争取恋爱自由,《氓》是怨妇诗,《蒹葭》是单方面追求爱情之诗。每类一首,并不多选,所选都是最具代表性、情绪最丰富激烈、思想观点最鲜明的。
《尚书》因为言辞古奥,选得比较少,仅选了《牧誓》和《无逸》。这两篇的入选理由,第一篇关涉牧野之战,其乃殷末周初最为关键的一件大事,读之可以考见当时斗争的情形,以及上古军队动员的真实状况。第二篇《无逸》中所表达的严格教育子女的思想是我们今人都应该借鉴的。
《礼记》是“五经”中非常有思想价值的一部书,因此选得比较多。选《曲礼》是因为它反映了礼的核心思想。《礼运》是大同思想的重要文献。《内则》是古人齐家的重要依据,也很能看出古代的家庭观念和亲属关系。《中庸》《大学》列入“四书”,其重要性自不待言。至于《儒行》一篇,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反复强调的,对于塑造中国人的伟大人格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易》选择了四则比较有特色的爻辞,使读者对原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左传》部头较大,本书选的是故事首尾较为完整,又极有思想,又能反映古人生活的文章。其中如晏子所表达的“忠”的观念,子产的保护言论自由的话,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文献,读之益人神智。
《论语》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因此选得比较多,每一条都是集中体现孔子思想的,十分精辟。《孟子》也是如此,所选的几篇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和仁爱主张。《孝经》篇幅小,只选了最纲领的两章,希望读者以此为基础,深入阅读,也不要轻视这一部小书。
史部选了《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贞观政要》,其顺序基本按照《四库全书总目》来。史部篇卷浩繁,选择原则有三:一是尽量时代早,以前四史为重点;二是以故事首尾完整为标准;三是内容上以包含重大事件、关键人物、精深思想为主。
子部选了道、墨、法、兵、小说、儒几家。所选典籍为《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孙子》《世说新语》《颜氏家训》《近思录》《焚书》《明夷待访录》。其中《老子》选得多一点,比较切于经世的条目基本都涵盖在内了。《庄子》没有选《逍遥游》《齐物论》,因为这两篇篇幅巨大,虚无缥缈,不是一般读者所能了解的。倒不如《胠箧》一篇,对庄子思想有集中体现,而且比较平实。《墨子》选了《兼爱》《非攻》两篇。《韩非子》选的是《五蠹》。《孙子》则选了第一篇,以体现其军事思想的核心。《颜氏家训》选了一篇《教子》,也是考虑到其中表达的严格教育子女的思想已被太多人抛弃,但却很值得现代人学习。李贽的《焚书》是特别为读者献上的,一是他批驳伪君子假道学的一针见血之语,二是他最著名的“童心说”,虽然只选了两段,却都是中国传统自由精神的集中体现。
最后是集部,分古文、古诗、词、戏曲、小说五个部分。其中古文以思想、审美的标准选择,并不局限于某一时代某一流派。好则收,不好则弃。一些历来称颂的佳作都收录在内,但一些同样历代流传受选家青睐的文章如苏洵《六国论》、韩愈写的墓志铭等,均未选入。也没有多选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的文章。古诗以唐及唐以前为主。词则以宋为主,婉约、豪放不拘,但同题材作品尽量不重复。戏曲只选了《牡丹亭》,因为它最有自由的精神与浪漫的情怀。小说则从魏晋笔记到唐人传奇以及《聊斋》都选了一些。只是小说数量太多,优秀的也太多,只能割爱了。
本书适用于大中学生及社会上的普通读者。其编写目的是想让普通民众特别是年轻的学生们,对祖国的传统学问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阅读本书,能够了解中国国学的基本框架,其中有哪些精华的典籍与文章,它们又蕴含着何种高深伟大的思想和美学价值。也希望读者从这本微不足道的小书出发,延伸阅读,深入学习,成为具有传统中国灵魂的现代中国人。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尚多,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吴昱昊
2020年7月1日
蒙学第一(摘选) 三字经
提要
《三字经》旧说为南宋大学者王应麟所作。历代多有增补,主要增加了宋代至民国的历史。变动较大的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增订三字经》,补充内容较多。不过我们一般还是通行以王应麟的原本为基础,补充史实的本子。
王应麟是南宋人,进士出身,经史子集精熟,天文地理、制度掌故尤其熟悉。他的学术著作很多,更编了一部著名类书《玉海》,其中包罗万象,足见他的学问之广博。王应麟对蒙学事业很有兴趣,编过许多蒙学书籍,《三字经》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奇书”。
该书以“人之初,性本善”开头,三字一句,叙述了三纲五常、十义、五谷六畜、七情、四书六经诸子、朝代更替等内容,最后劝诫学童要发奋读书,光宗耀祖。其语言简便通俗,内容包罗万象,编排巧妙,因此自问世以来,家弦户诵,被称为“蒙学之冠”,后世也仿作不断。本书所选为清代人所增补的版本。
人之初[1],性本善[2],
性相近,习相远[3]。
苟不教[4],性乃迁[5],
教之道[6],贵以专[7]。
【注释】
[1]初:初始,指出生。
[2]性本善:天性善良。性,本性。儒家孟子提倡人性本善。
[3]习:后天形成的习性。
[4]苟:如果。
[5]迁:改变,此处指往不善的一面变化。
[6]道:方法。
[7]贵:以……为贵。专:专一。
昔孟母[1],择邻处[2],
子不学,断机杼[3]。
窦燕山[4],有义方[5],
教五子,名俱扬[6]。
【注释】
[1]昔:过去。孟母:孟子的母亲。孟子,名轲,儒家代表人物,后世尊为“亚圣”,思想地位仅次于孔子。
[2]择:选择。处:安家。这里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据刘向《列女传》,孟母为了孟子的教育考虑,搬了三次家。先是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学人家出殡。接着搬到市场旁,孟子又跟小贩学着叫卖东西。最后孟母把家搬到学宫旁,孟子开始学习礼仪,于是才把家安定下来。
[3]机杼(zhù):机,织布机。杼,织布梭子。据西汉刘向《列女传》,孟子有一次逃学回家,孟母很生气,剪断已经织了大半的布,用意是告诫孟子不要半途而废。
[4]窦燕山:五代后周人,原名窦禹钧,家住燕山脚下,所以称燕山。
[5]义方:合乎理义的道理。
[6]俱:全。窦燕山五个儿子因教育有方,前后科举高中,名扬天下。
养不教[1],父之过[2],
教不严,师之惰[3]。
子不学[4],非所宜[5],
幼不学,老何为[6]。
玉不琢[7],不成器[8],
人不学,不知义[9]。
【注释】
[1]养:养育。教:教导。
[2]过:过错。
[3]惰:偷懒怠惰。
[4]子:统指子女。
[5]非所宜:不该如此。宜,应该。
[6]为:作为。
[7]琢:雕琢。
[8]器:器物,喻成就。
[9]义:理义,做人做事的道理。
经部第二(摘选) 总览
经学这一名称始见于《汉书》。《汉书·倪宽传》:“见上,语经学,上说之。”经,《说文·糸部》云:“经,织也。”段玉裁注云:“织之从丝谓之经。”班固《白虎通·德论下·五经》云:“经,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经。”章太炎《国故论衡》称:“经者编丝缀属之称。”则经本来指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引申为常道的意思。因此研究阐释儒家经典及其一切附属学问皆称为经学。经学在传统学问分类中始终居于首位,如六分法中的“六艺略”,四分法中的“经部”。它事实上也是中国传统学术中最为关键核心的一门学问,是学术研究的重点、思想文化的源头、意识形态的关键,与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哲学思想、伦理观念的变化紧密相连,维护了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延续。
经学创始时代当为孔子整理六经以教授弟子的时候。这是私家经学之始。官方则当以汉武帝设五经博士为经学大盛的开始。官方的经学创始当然并不始于此。战国、秦朝都有研究儒家经典的博士,史有明文。因此经学的发展一直贯穿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
经学中最关键的是六艺。六艺是孔子用来教授弟子的六门功课——礼、乐、射、御、书、数。儒家六艺从教育的眼光来看,非常全面而且实际。其中礼指礼仪,是儒家的核心,《论语》中多处提到礼。乐指音乐,包括舞蹈与歌唱,《论语》中也有与孔子及其弟子相关的乐的记载。射指射箭,一方面培养武艺勇气,一方面考察谦让的涵养。御则是驾车,《周礼》记载有多种考核方法。书是语言文字学。数是数学。
另一方面,六艺也指孔子所编定的六部古代经典——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汉代以后六艺就专指儒家的六经了。孔子是持复古主张的,他最推崇周朝的文化,认为周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顶峰,而到了春秋时代,一切都在走下坡路了。因此他力图恢复周朝的文化,那就必须要有教本来教授学生,而六经就是他编定的教本。六经根据教学的从易到难,顺序为《诗》《书》《礼》《乐》《易》《春秋》。按照成书年代,顺序为《易》《书》《诗》《礼》《乐》《春秋》。
由于秦朝焚书坑儒,秦末楚汉的大战,以及乐书的不易保存,六艺中的《乐》失传,六经变为《诗》《书》《礼》《易》《春秋》五经。汉武帝时置五经博士。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诏诸儒刊定五经,刻碑,立于太学。到了唐代,唐太宗令国子祭酒孔颖达等当时一流的学者,编纂《五经正义》,对秦汉以来五经的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五经正义》是中古经学的集大成之作。
五经之后则是“四书”。北宋理学家程颐、程颢认为《礼记》中的《大学》一篇是“初学入德之门”(《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朱子小序),《中庸》则是“孔门传授心法”(《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朱子小序)。因此后来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刊,称为“四书”,并作集注,称《四书章句集注》,为儒家经典的入门必修典籍。该书包括《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刊于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朱子原本的顺序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根据四种书的难易以及内容之间的联系来考虑的。今本的顺序则是当时书商所改。朱熹三十岁开始着手这一工作,经过前后四十年的“沉潜反复”,“会众说而折其衷”(《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序》),直到去世还在修改完善。他说自己的《论语孟子集注》“添一字不得,减一字不得”(《朱子语类》卷十九“论语一·语孟纲领”),可见他的用功与自信。元明清三代以之作为科举考试的权威依据,出题答题都要依据“四书”,因此“四书”在后来的七百年中,超过“五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文献。日本、韩国等国所受到的儒学影响,主要是“四书”学。
明永乐十三年(1415),明成祖亲自作序的《四书五经大全》颁行天下,作为科举必读书,从此四书五经紧密相连,影响深远,事实上也是儒家学说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
最后之集大成则是“十三经注疏”。
儒家经典有其层次性,第一个层次是经,即上文所说的五经。第二个层次是传,即儒家解释经典的著作,如春秋三传。第三个层次是记,即对经与传的研究资料汇集。十三经就是包括这三个层次的一部儒家经典丛书。“十三经”是指《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其规模是逐渐发展而来的。汉代先有五经的名称,具体为《诗》《书》《仪礼》《易》《春秋》。到东汉时已经将《论语》《孝经》两种“传记”加入,成为七经。唐代又将《易》、《书》、《诗》、三礼、三传,合称九经。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即以九经取士。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朝廷刻石经,在九经的基础上加了《尔雅》《孝经》,成为十二经。到了宋代,理学家极为重视诸子中的《孟子》,将其提到经书的位置,“十三经”的规模方才形成。
汉代人对五经的注释,称为注或笺。唐代人连汉代人的注也不能完全明了,因此需要再做注释的工作,这样的注释,不仅针对经典原文,也包括汉代人的注和笺,这样的解释阐发称为疏或正义。南宋时将前人的较好的研究成果汇编为“十三经注疏”,分别为:
《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氏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穀梁传注疏》(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经注疏》(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学习和研究经部的学问,当以“十三经注疏”为归宿。
本编所选,为《易》《书》《诗》《礼记》《左传》《论语》《孟子》《孝经》中比较有思想的内容,也很适合现代读者的需要。
诗经 提要
《诗经》的创作时代起于西周初,最晚至于春秋中期。诗的来源,汉儒有采诗之说。据《汉书·食货志》,古时有采诗之官,每年八月周游国中,采集歌谣,献给天子。
另外天子巡守各国时,也让太师颂当地之歌谣以观察民风。采诗区域以黄河为中心,十五国风,集中在河南、陕西、山东、山西几省。所以《诗经》可称北方文学。不过《周南》《召南》的背景却是在江汉地区。
《诗经》的体裁为风、雅、颂。
风,分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大部分为民间歌谣,出自民间作者,也有少部分为贵族所作。有的描述风土人情,有的抒写青年男女恋情。
雅,分《大雅》《小雅》,共一百零五篇,是燕享、朝会的乐章,叙事诗居多。“雅”字与“夏”字通,因此称流行于中原一带为王朝所崇尚的正声为雅。
颂,包括《周颂》《商颂》《鲁颂》,四十篇,多为叙事诗与祀神敬天的乐章。颂,就是容,形容也。雅、颂出自贵族文人。
全书从《周南》起,到《商颂》止,共计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有目无诗,称为笙诗,因此实际只有三百零五篇。
《诗经》的作者,除了有几篇在内容中载明作者名字外,多不知名。如《小雅·巷伯》为寺人孟子所作,《小雅·节南山》为家父所作等,其余则多不知作者名。
《诗经》的方法为赋、比、兴。赋,是直叙其事。比,是譬喻。兴,是以一物引至他物。风、雅、颂,加上赋、比、兴,就是诗的“六义”。
《诗经》不但是文学作品,也包含了丰富的史料。如《商颂·玄鸟》,叙述商人的始祖简狄吞鸟卵生契的传说。《大雅·生民》,讲了周人祖先姜嫄踏了天帝的足迹而怀上了后稷。这都暗示了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的一些情况。《豳风·七月》等叙述了周人从事农业的情形。平王东迁以后,有所谓变风、变雅,抒写抑郁愤慨的感情。如《邶风·北门》《王风·黍稷》《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都表现了社会动荡的不安。
邶风·北门
【解题】
本诗为周代某下级官吏所作。邶风就是邶地的乐调,邶在商朝京畿之内,北门即城的北门。这首诗表达了主人公在繁重的公务压迫之下,生活艰苦,而又不为家人所理解的苦闷之情。根据诗的内容,此时或许是社会即将动荡解体,上下阶层矛盾日趋尖锐之际。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1]。
终窭且贫[2],莫知我艰[3]。
已焉哉[4]!天实为之,谓之何哉[5]!
王事适我[6],政事一埤益我[7]。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8]。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9],政事一埤遗我[10]。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11]。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注释】
[1]殷殷:忧伤的样子。
[2]终:既。窭(jù):困窘。
[3]艰:苦。
[4]已焉哉:算了吧。
[5]天实为之:都是天意。谓之何:即奈之何,拿他怎么办呢?
[6]王事:君王所命服劳役等事。适:通“擿”,投掷。
[7]政事:同王事。一:全都。埤(pí):加。益:加。
[8]徧:同“遍”,都。谪:责怪。
[9]敦:交给。
[10]遗:交给。
[11]摧:折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