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全书共分为十四章,总体的框架结构和篇章逻辑如下:导论至第五章可以视为本书的“总论”篇,分别探讨了制造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产业政策转型的必要性、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要点及其对产业政策的要求、建设性的产业政策研究和政策主张、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的障碍和破解思路、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产业政策的影响、产业政策有效制定和实施的组织过程六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中国制造强国建设和产业政策调整需要解决的“系统”层面的问题。第六章到第十一章可以视为本书的“产业政策工具篇”,是对特定产业政策工具的分析,各章分别对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的技术路线图、技术标准、政策项目导入和管理、技术扩散政策、税收政策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可以视为本书的“创新体系篇”,这两章分别从共性技术供给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两个角度探讨了制造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创新体系完善和发展的方向。第七章到第十三章回答的问题都是中国制造强国建设和产业政策调整需要解决的“模块”层面的问题。
|
關於作者: |
黄群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理事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计量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曾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办公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2009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荣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15年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6年入选第二批“万人计划”国家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
目錄:
|
导论 制造强国建设与产业政策转型(1)
一 “过早去工业化”风险与制造强国建设(1)
二 新工业革命是走向制造强国的机会窗口(4)
三 5G和人工智能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战场(7)
四 全面构建促进制造强国建设的产业政策体系(13)
章 制造强国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20)
一 中国制造强国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20)
二 制造强国建设的三个关键维度(28)
三 战略先导产业确立领先优势的战略和政策(30)
四 确保情形下产业链安全的战略和政策(35)
五 稳固制造业创新发展基础的战略和政策(39)
第二章 建设性的产业政策研究(44)
一 产业政策无用论的逻辑缺陷(44)
二 与“功能性产业政策主导说”的商榷(48)
三 “设计得当”的产业政策与更具建设性的产业政策研究(53)
第三章 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61)
一 “竞争政策基础地位”的一般含义及其中国特定性(61)
二 制约竞争政策基础地位确立的利益冲突与政策惯性(67)
三 竞争政策与结构性产业政策的有效协调(72)
四 构建与竞争政策基础地位相匹配的政策体系和治理架构(76)
第四章 贸易摩擦下的中国产业政策调整(81)
一 “特朗普新政”与美国制造业回流(81)
二 中美贸易的理论架构与动态关系(87)
三 美国削减所得税与增加投资对中国的影响(98)
四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主要判断与应对策略(106)
第五章 产业政策制定的组织机制(112)
一 产业政策的复兴与如何提高产业政策的质量(113)
二 发展型国家与嵌入自主性能确保政策的合意性吗(116)
三 中国产业政策制定的组织机制与程序调整(122)
四 产业政策制定程序及其理论基础的重构(130)
第六章 国家重大创新项目的组织实施(136)
一 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方式(136)
二 国外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141)
三 我国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支持方式的演变及存在的问题(152)
四 对适合我国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支持方式的探讨(165)
第七章 作为创新协调工具的技术路线图(172)
一 技术路线图协调功能的相关研究(172)
二 技术路线图协调功能的政策意义与应用案例(177)
三 国家技术路线图协调功能的实现机制(187)
四 促进技术路线图发挥协调功能的政策建议(198)
第八章 制造强国建设中的自主技术标准(200)
一 技术标准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200)
二 制造强国建设中技术标准战略的选择(203)
三 自主技术标准的培育机制(211)
四 自主技术标准的“走出去”(218)
第九章 以节能技术为例的技术扩散政策(227)
一 概念演进:从“节能”到“能效”(228)
二 节能技术扩散的路径与影响因素(230)
三 中国节能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34)
四 加快我国节能技术扩散的政策建议(238)
第十章 创新发展导向的税收政策(242)
一 中国创新激励导向税收政策的基本现状(243)
二 当前创新激励导向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255)
三 完善创新激励导向税收政策的对策建议(260)
第十一章 面向制造强国的人才培养体系(266)
一 中国的人才状况及其对制造强国建设的影响(266)
二 发达国家在先进制造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272)
三 构建更好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279)
第十二章 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供给体系(283)
一 共性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障碍(283)
二 共性技术识别:破解“双盲”条件(287)
三 基于竞合机制的共性技术研发制度(294)
四 知识产权归属与共性技术扩散应用(301)
五 促进共性技术供给和扩散的配套政策(308)
第十三章 促进新兴技术突破的区域创新体系(314)
一 区域创新体系与新兴技术突破的理论关系(314)
二 构建有利于新兴技术突破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321)
三 构建有利于新兴技术突破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议(324)
参考文献(327)
索引(3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