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发展,计算机图形学针对移动设备的各种应用不断扩展,移动图形计算(mobilegraphicscomputing)应运而生。移动图形计算就是将传统的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应用到移动领域,同时克服移动设备普遍存在的低计算性能、小屏幕、低分辨率、内存带宽和容量受限等缺陷。本书以当前移动图形计算中的关键技术(如压缩、重构、传输等)为核心,深入浅出地介绍移动图形计算中的很多科研前沿的相关算法和技术,并针对涉及的技术展开详细的算法论述以及算法性能的证明和应用。
|
目錄:
|
目录第1章 移动图形计算概述 11.1 移动图形计算定义 11.2 移动图形计算研究现状 11.2.1 移动环境中三维图形数据传输机制 11.2.2 移动环境中图形流水线体系结构及优化技术 21.2.3 移动环境中三维图形表示与绘制 31.3 移动图形计算体系结构 4第2章 面向网络传输的三维模型简化与编码方法 52.1 显著性检测方法 52.1.1 LC算法 52.1.2 HC算法 62.1.3 FT算法 62.1.4 AC算法 62.2 基于显著性的三维模型简化方法 72.2.1 如何检测显著区域 72.2.2 显著性驱动的纹理模型减少 112.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3小结 172.3 基于显著性的纹理压缩方法 172.3.1 基于三维几何视觉重要性的纹理图像选择压缩算法 172.3.2 基于几何视觉的纹理图像的混合ROI编码压缩 222.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9小结 31第3章 面向网络传输的三维网格动画压缩编码方法 323.1 面向网格动画的帧聚类算法 323.1.1 ICP算法概述 323.1.2 类K-means的帧聚类算法 333.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小结 373.2 基于谱图小波的网格动画压缩算法 383.2.1 网格信号定义 383.2.2 谱图小波变换 403.2.3 针对谱小波系数的SPECK 编码算法 453.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6小结 503.3 非线性约束的整数规划时域聚类算法 503.3.1 时域聚类算法概述 503.3.2 曲率和绕率的求取 513.3.3 非线性约束的整数规划的构造 523.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小结 553.4 基于模型运动性与空间连续性的分割算法及编码 553.4.1 空域分割算法 553.4.2 图傅里叶变换 563.4.3 系数的编码 573.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7小结 63第4章 面向移动网络的三维场景传输方法 644.1 基于用户指定误差精度的三维场景传输方法 644.1.1 传输方法整体框架 654.1.2 场景传输中视觉误差与低频误差的精度控制方法 694.2 基于多视点的三维场景低延迟远程绘制方法 754.2.1 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的图像远程绘制方法 754.2.2 基于边缘预测的视点选择方法 784.2.3 客户端Cache策略 85第5章 面向移动网络的三维模型分组与传输方法 895.1 面向非可靠网络的分组方法 895.1.1 基于自适应图着色与虚拟分割的三维模型分组算法 895.1.2 面向非可靠网络的渐进模型分组算法 975.2 基于视觉优化的三维模型传输与实时绘制方法 1045.2.1 基于网格显著性计算的多分辨率模型构建 1055.2.2 渐进传输与实时绘制 1095.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10小结 1135.3 基于预测重构模型传输机制 1135.3.1 传输模型 1145.3.2 预测重构 1155.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18小结 119第6章 基于流水线的优化算法与图形库 1216.1 面向移动设备的各向异性纹理映射方法 1216.1.1 TSPAF 1226.1.2 HTSPAF 1246.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25小结 1276.2 混合自适应法线图纹理压缩算法 1276.2.1 压缩算法 1286.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131小结 1326.3 基于JIT的移动图形库优化技术 1336.3.1 基于JIT技术的改进混合光栅化方式 1336.3.2 函数缓存调度算法 1346.3.3 JIT后端编译器设计 1356.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136小结 137第7章 结论 138参考文献 141
|
|